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良序社会的理想图景及其前提批判/复旦大学望道书库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李爱龙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在政治哲学的理论图谱中,怕拉图为我们展现了传统形而上学意义上的“理想国”,而罗尔斯则在“后传统形而上学”的语境中系统而完整地提出了“良序社会”的理想图景,将“多元民主社会的长治久安”作为自己的学术目标。“良序社会”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理想的追求。从《正义论》到《政治自由主义》,罗尔斯阐述了“良序社会”的基本原则,论证了“良序社会”的构成要件,指明了“良序社会”的价值取向。在某种意义上,“良序社会”构成了罗尔斯政治哲学的拱心石,彰显出其政治哲学独特的问题意识与时代价值。本书力图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罗尔斯“良序社会”作出历史性、整体性和专题性的研究,将“良序社会”纳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中来考察并对其展开前提批判,以此来深入理解罗尔斯“良序社会”的逻辑前提、内在症结、外在限度以及可能的未来指向。
作者简介
李爱龙,河北邯郸人,哲学博士,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动态》等CSSCI来源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多篇,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0EKS005),参与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目录
引言 历史唯物主义与“良序社会”
一、“良序社会”的历史方位探析
二、“良序社会”的政治哲学建构
三、“良序社会”的双重维度透视
第一章 “良序社会”的制度设计理念
一、罗尔斯“良序社会”的制度设计理念
(一)理性多元论
(二)国家中立性
(三)财产所有的民主制
二、诺奇克“良序社会”的制度设计理念
(一)“最低限度的国家”
(二)持有正义
(三)“乌托邦框架”
三、简短的评论
第二章 “良序社会”的“政治正义”之维
一、核心概念:“合理性”
(一)作为正确性标准的“合理性”
(二)作为实践理性原则的“合理性”
(三)作为道德人格能力的“合理性”
二、论证基础:政治建构主义
(一)道德实在论与道德建构主义
(二)政治建构主义的目标:“重叠共识”
(三)政治建构主义的运作机制
三、基本价值:“良序社会”的政治理想
(一)基于政治正义观念的可接受性
(二)基于“重叠共识”的稳定性
(三)基于实质性正义的合法性
第三章 作为“现实主义的乌托邦”的“良序社会”
一、道德与政治关系的嬗变
(一)道德对政治的僭越
(二)政治的“去道德化”
(三)道德与政治的和解
二、“现实主义的乌托邦”:完备性道德与权宜性政治之间
(一)“道德理想”与“政治方案”的平衡
(二)“现实主义的乌托邦”的具体表现
(三)“现实主义的乌托邦”的价值追求
第四章 “良序社会”的“超越正义”之维
一、各方代表与罗尔斯的理论对话
(一)哈贝马斯与罗尔斯的“家族内部之争”
(二)桑德尔与罗尔斯的理想社会图景之争
(三)马克思与罗尔斯的“社会解放”与“政治解放”之争
二、“超越正义”的现实要求
(一)“市场社会”:“公平市场”的外在边界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互惠合作的另类样态
(三)“财产共和国”:“公共政治文化”的另一重面相
三、“超越正义”的分配正义
(一)生产劳动对分配问题的感性还原
(二)“劳动权利”对雇佣劳动的现实批判
(三)“劳动需要”对需要体系的价值规范
第五章 “超越正义”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一、作为历史的内涵逻辑的历史唯物主义
(一)概念的内涵逻辑与资本主义文明的哲学表征
(二)历史的内涵逻辑与“天才世界观”
(三)《资本论》的“大写字母”的逻辑
二、共产主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哲学表征
(一)作为一种形上原则的共产主义
(二)作为实际运动的共产主义
(三)作为社会形态的共产主义
三、存在方式的“哥白尼式革命”
(一)古典经济学和生命政治学的双重视域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的跨越性批判
(三)驯服资本逻辑与塑造理想主体的统一
结语
一、“良序社会”的理想图景——“政治正义”与“超越正义”之间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真正的共同体”的当代形态与“良序社会”的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良序社会”与美好生活
的理想
在政治哲学的理论图谱
中,柏拉图为我们展现了传
统形而上学意义上的“理想
国”,罗尔斯则在“后传统形
而上学”的语境中系统而完
整地提出了“良序社会”的理
想图景,将“多元民主社会
的长治久安”作为自己的学
术目标。“良序社会”表达了
人类对美好生活理想的追求
。从《正义论》到《政治自
由主义》,罗尔斯阐述了“
良序社会”的基本原则,论
证了“良序社会”的构成要件
,指明了“良序社会”的价值
取向。在某种意义上,“良
序社会”构成了罗尔斯政治
哲学的拱心石,彰显出其政
治哲学独特的问题意识与时
代价值。对于罗尔斯“良序
社会”在理论与现实上的积
极意义,学术界的相关研究
可谓汗牛充栋。但是站在历
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罗尔
斯“良序社会”进行的历史性
、整体性和专题性的研究相
对来说并不是特别丰富,而
这样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罗
尔斯“良序社会”的内在症结
、外在限度以及未来指向又
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李爱
龙博士的学术专著《历史唯
物主义视域下“良序社会”的
理想图景及其前提批判》,
试图将“良序社会”纳入历史
唯物主义的视域中来考察并
对其展开前提批判,是一次
难能可贵的理论探索。
在罗尔斯的理论框架中
,“良序社会”的诉求起源于
理性多元,即公民们因持有
互不相同但又相对合理的“
完备性学说”而使社会陷入
旷日持久的分裂。实际上,
“团结”的问题是人类社会自
诞生以来就一直面临的一个
根本性问题。在传统形而上
学时代,人类社会依靠一种
统一的“完备性学说”,例如
“至善的理念”来实现社会的
团结,罗尔斯则试图寻求一
种后形而上学的团结方案。
罗尔斯把后形而上学时代的
非同一性特征称为“理性多
元论的事实”,并且进一步
指出:在现代民主社会里发
现的合乎理性的完备性宗教
学说、哲学学说和道德学说
的多样性,不是一种很快可
以消失的纯历史状态,而是
民主社会公共文化的一个永
久特征。因此,政治自由主
义的问题在于:一个因各种
尽管互不相容但却合乎理性
的宗教学说、哲学学说和道
德学说而产生深刻分化的自
由平等而稳定公正的公民社
会,如何能长期存在?罗尔
斯把传统形而上学看作一种
合乎理性的完备性学说,并
明确反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团
结模式——依靠认同一个同
一完备性学说而达到社会统
一的模式。这是因为,在罗
尔斯看来,如果我们把政治
社会当作以认肯同一完备性
学说而达到统一的共同体,
那么对于政治共同体来说,
压迫性地使用国家权力就是
必需的。如果我们使用认肯
同一完备性学说传统的形而
上学团结模式,就必然会导
致压迫性地使用国家权力,
这与多元民主社会是不相容
的。基于这样一种认识,罗
尔斯试图在后形而上学的语
境中寻找一条全新的构建良
序社会的道路—各种合乎理
性的完备性学说达成重叠共
识的理念。这成为我们理解
罗尔斯良序社会建构的出发
点。
随着传统同一性形而上
学的终结,理性多元论逐渐
成为现代社会的标志性特征
,公民们陷入了旷日持久的
分裂,这是自启蒙以来现代
社会的一个基本事实。但这
一基本事实的产生根源并不
在于理性多元,理性多元只
不过是这一基本事实在思想
意识层面上的反映。在历史
唯物主义的视域下,公民们
的持久分裂在于物质利益上
的根本性冲突,在于人所特
有的存在方式——“以物的
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不同利益之间要设法达
成妥协,多元价值之间要设
法宽容,从而促成整个社会
的团结,这已经不仅仅是一
个国家需要解决的问题,也
已成为摆在当代人类面前的
最重要的问题。
该书提出,“良序社会”
的历史方位本质上在于资产
阶级政治解放所带来的市民
社会与国家的分离以及市民
社会的自我分离,植根于普
遍利益与特殊利益的冲突之
中。在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
基础上,该书将罗尔斯的“
良序社会”从政治哲学的抽
象论证拉回到了现实的人及
其历史发展过程之中,进而
对罗尔斯的“良序社会”进行
前提批判,在历史性与整体
性的视野中揭示其理论上的
得失以及未来面向。该书进
而区分了“良序社会”理想图
景的双重维度:“政治正义”
维度和“超越正义”维度。在
“政治正义”的维度下,该书
具体分析了罗尔斯“良序社
会”的制度设计、核心概念
、论证基础、政治理想以及
乌托邦特质,指出罗尔斯的
“良序社会”理论对于规范财
产权、完善政治制度所具有
的重要意义。在“超越正义”
的维度下,该书旨在突破罗
尔斯的概念体系和逻辑框架
,在理论对话、现实困境以
及价值追求三个层面上阐述
罗尔斯“良序社会”的内在症
结与外在限度。所谓“超越
正义”并不是要取消“正义”
,而是要将“正义”的规范对
象从政治领域扩展到人的存
在方式,在人的存在方式的
基础上对“正义”进行现实的
与历史的表征。基于此,该
书指出,“政治正义”关乎“
良序社会”的日常运行,而“
超越正义”则关乎“良序社会
”的未来走向。这就意味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1: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