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日常生活书系”在中国传统文化“衣食住行”的基础上,整体风格是一种文化休闲,以讲故事为主要体例,故事的背景是整个传统文化,全书轻松活泼,力求让读者在一种有趣的氛围中学到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专业、有趣的文字配上清晰别致的插图全方位展现古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是一本系统介绍古人精致生活的通俗读物,集实用与审美双重功能。笔墨、画、玉器、瓷器……每一件古物,都是生命的延续;每一件器物,都是时间的沉淀,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把玩(精)/古人的日常生活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吕佳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古人的日常生活书系”在中国传统文化“衣食住行”的基础上,整体风格是一种文化休闲,以讲故事为主要体例,故事的背景是整个传统文化,全书轻松活泼,力求让读者在一种有趣的氛围中学到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专业、有趣的文字配上清晰别致的插图全方位展现古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是一本系统介绍古人精致生活的通俗读物,集实用与审美双重功能。笔墨、画、玉器、瓷器……每一件古物,都是生命的延续;每一件器物,都是时间的沉淀,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 作者简介 吕佳,上古器物鉴藏家、名厨与美食家,云南文房四宝保护传承研究院研究员,滇菜品牌“泰吉小厨”创始人,著有《战胜对手》等。 目录 壹 千年“把玩”艺术 第一节 “把玩”的乐趣 对美的追求:骨器项链 身份象征:玉雕玉器 崇文尚雅:文房清玩 修身养性:佛珠手串 第二节 文玩与文化 菩提串珠与佛教文化 玉雕与玉文化 文房雅玩与书房文化 紫砂壶与茶文化 贰 那些把玩千年的器物 第一节 从文房四宝说起 笔 墨 纸 观 文房雅玩 第二节 皇家“上五玩” 掌珠 菩提手串 匏器 翡翠 佛珠 第三节 皇家“下五玩” 紫砂壶 折扇 烟具 笼鸟 鸣虫 第四节 万物皆可“把玩” 扳指 手炉 香囊 胭脂盒 铜镜 叁 盘之有道,方为把玩 第一节 把玩之道,先晓起理 古人的把玩之道 古人眼中的包浆文化 古人怎么选核桃 好葫芦才有好“福禄” 古人如何赏鸣虫 第二节 古人的高端“把玩”技巧 核桃的养生玩法 古人怎么选紫砂壶 古人盘扇:文盘、武盘、意盘 好玉必要“乾隆工” 肆 文玩与雅士 第一节 帝王有雅趣 唐玄宗杨贵妃宠爱“雪衣女” 爱斗蛐蛐的朱瞻基 “香炉皇帝”朱瞻基 爱玩葫芦的康熙帝 刻了千枚印章的乾隆皇帝 第二节 雅士有雅志 蟋蟀宰相贾似道 诸葛羽扇背后的传说 爱砚狂魔米芾 苏东坡造紫砂壶 藏砚制砚的苏东坡 第三节 雅玩有雅颂 文人咏鸟 文人咏玉 文人咏扇 文人咏砚 序言 关于古代把玩艺术兴起 的确切时间,我们没办法给 出一个准确答案。早在原始 社会,人们便通过钻孔、磨 光技术制作小石珠和骨器项 链。这些被古人精心雕琢的 小物件虽多用于佩戴装饰, 但其已经具备了把玩的特征 ,成为人们最初把玩的小物 件。 人类最初制造的把玩件 多被用来做装饰,除了骨器 项链外,玉雕玉佩也是较早 出现的装饰用把玩件。在这 种装饰用途之外,这些把玩 件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毕 竟在物质生产资料本就不丰 富的当时,能在衣食之外, 再去追求美的享受,这本就 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特 权。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人 手中的把玩件越来越多,“ 万物皆可把玩”让把玩真正 成为一种艺术,进而又逐渐 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 在这一过程中,古人把玩的 趣味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崇 文尚雅的文人墨客们纷纷成 为文房清玩的拥趸,追求清 静的雅士隐者们则对佛珠手 串产生了浓厚兴趣。 每件传承至今的把玩件 背后,都能牵扯出一长串的 故事,它们是历史文化的载 体,也是中华艺术的精粹。 我国现代的把玩艺术虽然是 由古及今一脉相传的,但在 当下的社会风气下,这种艺 术形式总是让人感觉缺少些 古时候的文化韵味。 了解古人的把玩文化对 于完善和丰富现代把玩艺术 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 帮助现代把玩爱好者更好地 感受把玩件中的文化气息。 这是本书的写作目的,也是 作者力求达到的写作目标。 为了让读者更为全面地 了解中国传承千年的把玩艺 术,我们对书稿的结构进行 了精心设计,条理分明地叙 述了各个把玩件的历史传承 、文化特征和把玩要点。 在书稿的第一部分,我 们主要介绍了古人的诸多把 玩轶事,以及古代一些把玩 件背后的文化特征。之所以 说把玩是一种艺术、一种文 化,就是因为在每个把玩件 背后,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中 华传统文化,这是它们传承 千年的基础,也是它们的根 本价值所在。 在书稿的第二部分,从 文房四宝开始,我们详细介 绍了千年以来古人把玩过的 诸多文玩物件,有大众认知 度较高的文玩核桃,也有颇 为小众的古香炉。通过对各 类文玩物件的特征进行介绍 ,可以让读者对传承至今的 把玩件有基本的认知。 书稿的第三部分主要是 对把玩件盘玩技巧及方法的 介绍,古人对文玩物件把玩 技法的研究是颇为详尽的, 从材料选择到工艺制作都秉 承着极高要求。在盘玩把玩 件时,古人的一些方法技巧 虽然略显古旧,但那种用时 间和精力去盘玩、去感知文 玩物件的方法正是现代把玩 艺术所缺少的内在精神。 在书稿的第四部分,我 们挑选了一些古代的把玩名 家,通过介绍他们与文玩物 件之间的故事,为读者呈现 各类文玩物件中所寄寓的文 化内涵,这正是那些传承至 今的精品文玩物件的生命力 所在。 如果文玩会说话,那它 们会自己讲述穿越千年的故 事,但正因为它们不会说话 ,才需要我们通过把玩来认 识它们、了解它们。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把 玩件身上都有千年的历史文 化积淀,一块新雕的玉饰、 一颗新摘的核桃、一串新编 的珠串,这些把玩件并没有 深厚的历史积淀。那它们的 价值在哪里呢?它们的价值 在于把玩爱好者对其倾注的 热情,以及在其身上付出的 精力与时间,是把玩者的热 爱为它们赋予了价值。在数 十年后,当这些把玩件传承 到我们的后代手中时,它们 也就拥有了历史文化价值。 导语 每件传承至今的把玩件背后,都能牵扯出一长串的故事,它们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华艺术的精粹。我国现代的把玩艺术虽然是由古及今一脉相传的,但在当下的社会风气下,这种艺术形式总是让人感觉缺少些古时候的文化韵味。 阅读本书可轻松了解古人的把玩文化对于完善和丰富现代把玩艺术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帮助现代把玩爱好者更好地感受把玩件中的文化气息。 精彩页 对美的追求:骨器项链 把玩艺术之所以有今日之繁荣,离不开古人一点一滴的探索和总结,他们利用从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不断丰富着把玩艺术的内涵。 从最初的骨器装饰物,到书室中的文房清玩,再到自然界中的花鸟鱼虫,传到我们这里,把玩艺术已经真正发展成为“万物皆可把玩”的一项娱乐活动。 古代没有网络,更没有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无论是帝王将相、商贾名流,还是文人学子、乡野村夫,多数都喜爱把玩艺术。这种论断可能并不贴切,因为在人类历史的最初阶段,原始人类在把玩器物时,还并未将其作为一种艺术活动,而仅仅是为了追求视觉上的美感。 古人把玩器物的历史非常悠久,这些把玩器物有的取法自然完全未经雕琢,有的独具匠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如4页图中所示的小石斧和石纺轮。 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已经可以制造各种石器、骨器,这些工具主要用来满足他们生产生活的必需之用,比如用石器砍伐树木、用骨器击打野兽。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人类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这为他们精细化加工石器、骨器提供了条件。新石器时代初期,原始人类已经可以用磨光技术将质地较好的石块打造成光滑的小石珠,同时也会使用钻孔技术将动物的骨、角或牙穿成饰品。这两类物品并不是他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但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乐趣。 那些被精心打磨的光滑小石珠和被藤条串联的钻孔兽骨成了原始人类手中的最初把玩之物。在原始人类眼中,这两类器物并不实用,却足够美观,攥在手中或挂在脖子上,会让自己比其他人更加光彩照人。这种对美的追求促成了把玩艺术的出现,同时也成为器物把玩的一大乐趣。 在三万多年前的山顶洞人遗址中便出现了大量的骨器饰物。大量动物牙齿化石的根部都可以发现双面对挖的孔洞,孔眼部位因为长期摩擦,已经变得光滑且发生形变,一些兽牙表面也有被摩擦光滑的痕迹。 透过这些骨器饰物,我们仿佛可以洞见当时原始人类生活的场景:外出打猎归来的男士带回了一些样式的兽骨,经过打磨钻孔后,这些兽骨变成了一个个小巧精致的带孔骨器。在某个月色皎洁的夜晚,他们将这些精心打磨的带孔骨器串联成项链,送给自己心爱的女士。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这种骨器项链可以说是最为豪华的饰品,是那些爱美人士爱不释手的潮流玩物。除了这种骨器项链外,古人还制造出了骨器戒指、骨器手镯、骨器发饰、骨器耳饰等装饰把玩物件,这些物件不仅在当时具有极高的艺术装饰价值,就是到了几万年后的今天,也依然具有极高的收藏和把玩价值。 在原始社会时期,原始人类对这些骨器饰物的把玩更多是一种无意识把玩,他们更多是出于装饰美观的需求去制作、收藏这些装饰物件,而没有更多从主观角度去把玩这些物件。 在现代,一些文玩爱好者会专门制作、收藏骨器饰物,他们通常会去主动养护、盘玩这些物件,不仅要盘玩出包浆,更要达到“揉骨为玉”的效果。可以看出,现代人对骨器饰物的盘玩之道正是继承了古人追求美的把玩传统。 对美的追求是古人把玩器物的一大乐趣,在判断一样器物是否值得把玩时,器物的美观程度是古人要优先考虑的因素。在满足了自身对美的追求需求后,古人才开始进一步寻找其他方面的把玩器物。 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