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现代文人小品十五家/涵泳经典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施龙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作为现代散文的一个支脉,小品文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本书以鲁迅、周作人、郁达夫、丰子恺、梁实秋、王了一等现代小品文名家为节点,测绘民国时期文人小品图谱,对这一富有张力的现代散文文体的现代思想、文人情趣和笔墨韵致等进行精心勾勒。这既是对小品文既有文学特质的发掘与梳理,也蕴含着对这一散文文体的前景展望。
作者简介
施龙,1979年生,现供职于扬州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文学思潮,近来关注自媒体写作问题和散文文体问题。
目录
绪论
一、“现代”与“文人”的现代转型
二、小品文与本土文化传统
三、现代文人小品及其源流
第一 吴稚晖与游戏文章
第二 刘半农的“浅”与陈源的“清”
第三 鲁迅的魏晋文章
第四 周作人的“文抄公”体随笔
第五 俞平伯典雅小品
第六 废名文章
一、境界:修养化为文章
二、风情:“情生文”与“文生情”
三、风格:“隔”的个人笔调
第七 郁达夫游记
第八 林语堂小品文及其幽默笔调
一、小品文之“小”
二、小品文之“文”
三、小品文之“品”
第九 郑逸梅笔记
附:范烟桥
第十 叶圣陶文学习作小品
第十一 丰子恺生活小品
第十二 朱自清文史随笔
第十三 钱锺书幽默小品
第十四 梁实秋的文人雅谑
第十五 王了一的典雅讽刺
序言
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宏大梅思和伟大实践,
中国高等教育如何响应、
调整、改革、创新,汉语
言文学专业建设如何适应
时代发展需求?如何打造
一流专业服务国家发展战
略?
毋庸置疑,在传统视
域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在
培育人文情怀、提升国民
素质、塑造民族精神方面
发挥了重大作用。今天,
这样的作用依然重要,但
时代赋予了本专业更迫切
、更艰巨的使命。讲好中
国故事,如何讲?讲什么
?谁来讲?如何让“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认同我们
,接纳我们,“两情相悦”
地合作共赢?需要理念、
文化推介而培植民间基础
,这一“以文化人”的工程
谁来承担?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的核心理念无疑是
和而不同、文明互鉴、多
元包容,这些蕴藏在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谁来
挖掘、传播?汉语言文学
专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汉语
言文学专业人才无疑是实
现中国梦、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的主力军。
古今中外,思考、设
计民族前进的方向,不外
乎在传统和域外之间,结
合现实整合调融,进而谱
写民族发展蓝图。春秋时
期的孔子是这样,清朝后
期的康有为也是这样;日
本的明治维新如此,欧洲
的启蒙运动亦是如此。这
种状况启发我们尝试在域
外和传统之间探寻汉语言
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
学方法,在人类命运共同
体视域下思考和设计汉语
言文学专业的建设路径和
改革举措。
1961年,大卫·丹比毕
业于哥伦比亚大学。30年
后的1991年,他成为一
个《纽约》杂志的影评人
,两个孩子的父亲,过着
中产阶级舒适的生活。但
在岁月流逝、世事喧嚣中
,他似乎感到自己的人生
迷失了方向。他在“摇晃”
和“厌恶”中不断加深怀旧
、遗憾、愤怒,甚至绝望
的情绪。万般无奈下,他
以自我救赎的方式,重回
哥大,用整整一年的时间
重修当初的文学人文、当
代文明课程,研读荷马、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但
丁、薄伽丘、康德、莎士
比亚、黑格尔、尼采、康
拉德、伍尔夫等西方经典
名著。这些作品最直接地
触及“人是什么,又应该
是什么?”以及人“应该如
何在文明社会中生活”这
些最重大的主题。大卫·
丹比将这一年的教学情景
和自己重读的乐趣及发现
写成了《伟大的书》。这
本书成为《纽约时报书评
》1996年令人瞩目的书
,列为中西方高校必读书
目。大卫.丹比在与这些
经典“历险”时,他那失落
的自我一点一点地苏醒过
来,在扩大自我、伸展自
己时,启发人们从庸俗中
解放出来去感受美好和高
贵,去倾听那些静谧的、
永恒的声音,去孕育一种
人所必需的性格的稳固性
和明澈性。
2017年春,《扬州大
学文学院史料汇编》面世
。通览此书,文学院汉语
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历程与
“三教”密切关联。建校伊
始,中文系即以“三教”制
定规章,组织教学,逐步
形成了“教学实践中坚持
夯实基础”“教材建设中坚
持自己动手”“教师培养中
坚持思想引导、能力提升
”的以“三教”为主轴的具
有独创性的教学体系。“
三教”教学体系的建立,
使得中文系教学质量不断
提高,一大批杰出校友茁
壮成长,蜚声海外。如长
江学者,国家名师,诗词
学专家,楚辞学专家,戏
曲学专家,国家重大招标
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
目主持人,全国统编语文
教材的主编等。如当代著
名作家、著名批评家,鲁
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获
得者,卢卡.帕西奥利奖
获得者(与德国著名哲学
家哈贝马斯齐名获奖)。
如世界美学学会主席、中
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中华美学学会会长、中外
文论研究会会长等。所有
这一切,都无法割断与“
三教”的紧密关联。重视“
三教”,是历史提供给未
来的最成功的教学经验。
综上,两个案例生动
昭示了“经典”在人性伸展
、人生成长中的价值和意
义,“三教”在人才培养、
专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1世纪以来,汉语言
文学专业求新求变的呼声
越来越高,保守滞后的质
疑越来越大,紧跟时代步
伐、适应社会需求的期待
越来越强。伴随着中国发
展的“块头”越来越大,“
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
多,中国文化的影响必将
日益扩大,地位必将不断
提高。由此,汉语言文学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素质
能力必将作出新的呼应和
调整。
未来,汉语言文学专
业建设路径何在?抓手在
哪?人才培养离不开课程
,课程内容必须由教材承
载,课程、教材必须通过
教师开发、讲授、活化、
创新。教师、教材、教学
,三位一体,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毋庸置疑,汉
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必须以
教师、教材、教学之“三
教”为抓手。
未来,“三教”落在何
处?指向何方?古今中外
教育实践证明:经典对人
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
观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
用;当前,“国学热”“读
经热”方兴未艾,经典诵
读、经典节目如火如荼,
生动诠释了社会、学校、
公民前所未有的经典需求
、经典呼唤;近几十年的
专业教学改革没有找到一
个能够将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结构体系有效统合建
构的支点,唯有经典文本
不仅可以
导语
《现代文人小品十五家》是扬州大学文学院“大学生通识精品课程”项目成果之一。现代文人小品经历了晚清民初的缓冲期、从1920年代初中期到1930年代初中期的鼎盛期和1940年代的衰变期三个阶段。本书选取了十五位在现代文坛上各种流派中影响较大的散文作家,如鲁迅、郁达夫、林语堂、叶圣陶等,并结合时代影响、作家思想倾向和艺术情趣,深入浅出地对各家小品文进行了评析,多有独到的见解。该书有助于读者了解现代文人小品这一散文创作支系。
精彩页
晚清民初是一个极具张力的时代,“新”与“旧”杂糅,“常”与“变”错综,就文化来说,传统文人色彩与现代文人意识的混杂不可避免。可以看到的是,不管是上层的士大夫还是底层的士子,他们都处于这个历史的夹缝之中,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思想趋新而情趣依旧的文化审美惯性,创作中雅俗歧出并行的趋势尤为明显(这里所谓雅俗当然是就中国本土审美传统而言的):一方面,知识名流和通俗作者群中的无名小子,他们的教养、学殖、文章,都植根于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他们零零散散、断断续续地接触西潮,在其时并无可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一反一正两方面的情形决定了晚清民初的文人整体上处于一种守旧而不甘、出新而又乏力的状态,这一特点在文学创作方面也多有流露或曰表现。
应该承认,在晚清时期乃至民国成立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传统散文的诸多文类和源自民间的各种散文文体,都是实用价值要超过审美价值,但二者之间的情形却颇有分别。传统散文文类的实用价值,非指可以准确反映社会人心的动态,而是指它们在相当程度上成为当时占据主流的上层文人之间的交往方式,所以在当时被认为是雅的,也就是美的;而民间散文文类虽然不登大雅之堂,但却可以准确、生动地表现人心流变,在当时被认为是俗的,不美。然而,公共媒介的出现改变了二者各自为政的情形。为扩大影响并拓展市场,文学期刊天然具有糅合雅俗的冲动,而读者趣味的形成本身就是自然趋于平均的过程,正因为这样,雅俗杂糅也就是传统和民间两种散文文类渐渐产生合流的趋势。
散文的士子传统和民间风格在新条件下产生互融的倾向,导致了一个最自然不过的结果,那就是相关作品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旧”形式与“新”内容之间的龃龉几乎都带有一种滑稽意味,进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游戏文章。游戏文章大都是所谓文生情,其所表现出来的文人情趣在稍后遭到新文化人的批判并被湮没在历史的角落,但时至今日应该承认,文人趣味也是趣味之一种,只要不流于恶俗恶趣,无疑也值得认真对待。在晚清民初作家当中,李伯元、李涵秋、姚鸩雏实为其中翘楚,而吴稚晖则是这一文风的殿军。
李伯元(1867—1906,江苏武进人),报人、小说家。字宝嘉,别号南亭亭长。曾先后创办和主编《指南报》《游戏报》《世界繁华报》,辟有市井新闻、野史、诗词、楹联、灯谜、酒令、谭丛等栏目,基本是文人谐趣性质的。1903年应商务印书馆之邀主编《绣像小说》,小说而外,多登载讽刺文章。除《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等谴责小说、黑幕小说之外,著有杂著多种,其中就有不少随笔或杂记,最知名的为《南亭笔记》。
《南亭笔记》与《官场现形记》等小说一样,也是对晚清官场人情的讽刺,唯后者是热讽,具反讽格调,前者则多为冷嘲,有幽默之效。姑以两个例子为证。《南亭笔记》卷二载刚毅事数条。此人不学无术而又喜附庸风雅,遂闹出许多笑话,成为晚清官场上的笑柄。其中一条是:
刚毅初任山西巡抚,某太守上禀,条陈兴利除弊事宜。刚动笔加批,大为奖励,末句曰:“此可以为民公祖矣。”盖由民之父母脱胎而出也。
又记满洲某宗室事,曰:
某宗室素喜鼻烟,壶盖或珊瑚,或翡翠,灿然大备。宗室摩挲爱惜,较胜诸珍。宗室生四子,长子曰奕鼻,其二曰奕烟,其三曰奕壶,其四曰奕盖,合之则鼻烟壶盖也。李伯元在记叙此类事迹时,不避粗笨,不嫌哕唆,只是一板一眼地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讲出来,平静超脱,一般在末尾稍稍加以点拨,文风可以当得冷幽默的评价。当然,李伯元许多时候并没有如此平静,所以火气经常进作锋芒,故若隐若现的隐忧与不乏锋芒的愤懑共存,所以讽刺风格也往往是冷嘲与热讽的杂糅了。不过,相较于小说的文字枝蔓过甚和“太着痕协”的讽刺,他的随笔可以说是婉而多讽了。
李伯元是由传统士子蜕变为新型文人的典型,因之而成为一个矛盾综合体:既有疏离于传统政治的快意,又有投身现代传媒的些许不甘;既有沉迷于文人谐趣的自我陶醉,又有适应世俗爱憎的机敏。吴趼人认为李伯元是“以痛哭流涕之笔,写喜笑怒骂之文”,其实道出了他身当乱世的精神苦恼:以此观之,李伯元那些寄情于文字的游戏作品中也不乏讽刺的机锋,而背后则是其喻世劝人的苦心。
如果说李伯元较多借鉴明清笔记,那么李涵秋则较多引入民间文体。李涵秋(1873—1923,江苏扬州人),小说家。名应漳,字涵秋,号韵花,别署沁香阁主。20岁中秀才,中年在多地为家庭教师,曾在扬州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师。1921年赴上海主编《小时报》,并为《时报》《晶报》《小说月报》《快活林》等报刊撰写小说,次年秋返回扬州,未几病逝。著有长短篇小说多种,最知名者为《广陵潮》(初名《过渡镜》),另有诗集、杂著多种。
P19-2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7: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