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古希腊思想通识课(希罗多德篇)(精)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作者 张新刚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被称为“历史学之父”,他的著作《历史》是西方最早的史书,记述了公元前6—前5世纪希腊城邦和波斯帝国的一场大战,凸显了东西方文明的冲突。本书是对《历史》一书的解读,借希罗多德之眼回看瑰丽复杂的古代地中海世界,探究人类兴衰背后的道理。
张新刚教授选择了希波战争中的一些关键节点以及最重要的议题进行拆解和分析,这些议题往往关涉人性和人类秩序的本原问题,如: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统治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自由对于人和城邦意味着什么?习俗究竟有何约束力量?波斯和希腊的冲突是利益的冲突还是自由与奴役之战?……这些议题是当时的希腊思想界最关切的问题,是古希腊思想的精髓,也决定性地塑造了2000年来西方文明的走向。
张新刚教授把《历史》一书广博而复杂的内容,浓缩于12堂课,带领读者回到“历史”发生的地方,把握希腊文明的精神内核。
作者简介
张新刚,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古希腊、罗马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和政治理论等。著有《友爱共同体:古希腊政治思想研究》,译著有《柏拉图的次优城邦》《柏拉图的政治理论》等。
在高校开设西方古代史经典研读课程多年,颇受学生好评。曾获北京高校第十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17年)。
目录
序言
第一讲 希罗多德:“历史学之父”
一、尴尬的“历史学之父”
二、希罗多德其人
三、希罗多德其书
四、《历史》的主题:探究和记录
第二讲 巨吉斯的偷窥与习俗的力量
一、古老的怨恨
二、吕底亚
三、王后的衣衫与习俗
四、德尔菲与新习俗
第三讲 克洛伊索斯与幸福的难题
一、梭伦论幸福
二、不幸的克洛伊索斯
三、“从苦难中学习”
第四讲 作为标尺的埃及
一、东方秩序的空间学
二、埃及的古老
三、作为基准的埃及
四、埃及的王朝史
第五讲 冈比西斯到大流士的帝国习俗
一、波斯的扩张与权力更迭
二、冈比西斯的“疯狂”
三、大流士与新帝国礼法
第六讲 政体辩论
一、一人统治和平等秩序
二、寡头制
三、大流士胜出
第七讲 斯基泰人
一、斯基泰叙事的结构性位置
二、斯基泰人与游牧
三、大流士失败的远征
第八讲 雅典与斯巴达
一、雅典与僭主制的缠斗
二、克里斯提尼与新雅典
三、斯巴达
第九讲 伊奥尼亚反叛与马拉松战役
一、伊奥尼亚反叛
二、雅典与埃吉那的冲突
三、马拉松战役
四、马拉松战役的影响
第十讲 薛西斯与第二次希波战争
一、薛西斯出征的动机
二、自由与奴役之战
三、温泉关战役
第十一讲 地米斯托克利与萨拉米斯海战
一、阿尔特密西昂海战
二、萨拉米斯海战
三、地米斯托克利
第十二讲 《历史》的尾声与“探究”的启程
一、希腊世界的分裂与统一
二、普拉提亚和米卡列陆战
三、探究的尾声与回应
序言
从“甜咸党”之争谈起
近些年,每到端午节,
社交媒体上总会爆发关于粽
子真理的大讨论。南北方的
网民自动划分为两个阵营:
“甜粽党”和“咸粽党”。每年
此时,我这个出生在北方,
但被广州咸肉粽搞得五迷三
道的人就无处可依了,我的
胃似乎早已背叛了自己的籍
贯。粽子突然成为我的一个
问题:是在父母热心的目光
下吃下甜枣粽,还是大义凛
然地告诉他们,甜粽是邪教
,只有鲜肉粽才是正宗,哪
怕退而求其次,吃个糯米鸡
也好过吃甜粽子。最后,为
了维护和谐的家庭关系,我
还是把到嘴边的话连同甜枣
粽一起吞到肚子里。深陷口
脑冲突的我突然想起希罗多
德在他的《历史》中记述的
一个故事。
希罗多德是古希腊的著
名作家,被后人称作“历史
学之父”(同时还有个“谎言
之父”的“尊称”),他在《
历史》一书里依照波斯崛起
的线索,记了颇多有趣的事
情。他记道,波斯大王大流
士(DariusⅠtheGreat)曾
把希腊人和印度人叫到一起
。他明知道这两个地方的人
对待逝者的习俗是不一样的
,希腊人在亲人去世后会进
行火葬,而印度人则会吃掉
亲人的遗体。大流士先问希
腊人,给他们多少钱能让他
们吃掉自己亲人的遗体,希
腊人大惊失色,说大王怎么
会有这种无礼的要求;接着
,他再问印度人,给他们多
少钱才能让他们烧掉逝去亲
人的尸体,印度人说绝无可
能。我看了看手中的甜枣粽
,又想了想希罗多德的这个
故事,发出了古希腊作家品
达(Pindar)的感慨:“礼
法是万物之王!”我们并不
能选择出生地,被父母偶然
地带到这个世界后,就非常
具体地生活在某个习俗共同
体中,不假思索地接受这个
习俗共同体的生活方式和伦
理价值观,并且精心守护甚
至神圣化这些习俗和价值。
但当不同的习俗和活法相遇
时,我们才突然发现,原来
天底下的神圣性并不只有一
种。为了维系一个北方家庭
的价值观,我不得不承认甜
粽是神圣的,但是我的口舌
和肠胃却很真实地提出抗议
:“我们要咸粽。”好像是在
习俗背后,有一个更本真的
身体在向我证明,习俗不是
最高的,在习俗之上是存在
真理的,那就是咸粽更符合
人体的自然需求!面对身体
诚实的声音,我的脑袋却不
敢如此确认。因为咸粽可能
只是适合我一个人的身体需
求,对于其他偏爱咸粽的同
道中人,我并不能确定他们
究竟是出于习俗的规训还是
遵循了身体的自然。
甜咸党之争经过希罗多
德的过渡,瞬间变得严肃起
来,成为一个深刻的理论话
题。其实,习俗不仅仅涉及
吃粽子或是对待逝者的态度
,而且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上到国家的政治制度,下
到早餐的甜/咸豆花选择,
希罗多德实际上将人类生存
的根本处境揭示了出来,并
且加以深入的理论探讨。他
在讲述大流士上台的故事时
,还记述了一场宫廷辩论,
即波斯应该采取哪种统治方
式:平等的秩序还是寡头统
治,抑或一人统治?三种统
治方式其实是在选择构建秩
序的不同道路,而要做出选
择,就必须搞清楚每种道路
背后的道理是什么,以及有
没有一种更符合秩序构建逻
辑的统治方式。
如果回到希罗多德生活
的时代,我们会发现这也并
非他老人家的独创,当时的
希腊思想界都在探索此类问
题:人性究竟是怎样的?人
是否应该像动物一样遵循力
量逻辑建立强权的统治秩序
?人类的各种道德原则和法
律规定是否是在束缚人性?
正义是否就是强者的利益?
智者们、哲学家们都在做出
自己的分析,而希罗多德用
自己的“探究”参与了对这些
永恒问题的思考。在这个意
义上,希罗多德的《历史》
就不只是记述了木乃伊的三
种做法、斯基泰人用自残来
哀悼国王之类的奇闻逸事以
及希腊人和波斯人的恢宏战
争,他将自己的著作提升到
了凝视人性和人类秩序本原
的高度,使之成为“经典”。
经典与人文教育
经典之为经典,不只是
因为年岁长,比如说并不是
所有用古希腊语写成的作品
都具有同样的分量,大众常
常念及的还是荷马、赫西俄
德、希罗多德、修昔底德、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一些
悲剧作家。真正的经典是那
些直面人与世界的根本议题
,并能够充分展示出这些议
题的复杂性的作品。虽然历
史情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我们仍能穿越时空从经典
文本中读到切身性和亲缘性
。当下的我们或许已经不再
认可不同时代的经典给出的
最终方案,但毋庸置疑的是
,我们仍需和经典作品中探
讨的那些永恒议题一同生活
,从经典作品中汲取养料,
并努力给出自己的探索方案

除了作品自身的力度之
外,经典之为经典的另一个
重要原因是对后世的影响。
或者说,一旦文明发展过程
中出现了重量级的经典作品
,后面的文明进程往往容易
产生路径依赖。无论是继承
还是革新,都需要在已有的
基础之上进行。从这个视角
来看,古代希腊的文明形态
决定性地塑造了西方文明的
走向,一些母题会在不同的
时段反复出现。比如,希罗
多德记述的希波战争,特别
是马拉松战役、温泉关战役
和萨拉米斯海战,历经两千
多年的沿革,今天在
导语
希罗多德为何又被称为“谎言之父”?《历史》一书为何要记述宫廷逸事、王室丑闻,花费大量笔墨记载与希波战争并无直接关系的故事以及各地风俗介绍?希罗多德究竟是在碎片化写作,还是别有深意?本书将希罗多德还原为“探究秩序本原的思想家”,探究希氏著书时留给后世的智慧。
书评(媒体评论)
希罗多德的《历史》是
西方文明史上最重要的经典
作品之一,张新刚这本书将
希罗多德还原为探究秩序本
原的思想家,向我们呈现了
一个丰满而深刻的爱智慧者
的思想图景。本书是作者在
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多年的
通识课程讲稿基础上整理形
成,内容兼顾学术性和通俗
性,现在面向社会读者,想
必对于期待了解古希腊文明
乃至西方文明深层逻辑的朋
友都会有极大助益。
——李强 北京大学政府
管理学院教授
张新刚教授导演了一部
精彩的《历史》的预告片,
体现了他研究古希腊历史、
思想的深厚功底。《历史》
一书中最重要的片段、发人
深省的历史场景,以及闪烁
其中的古希腊思想的光辉,
在这部预告片中表现得淋漓
尽致。
——施展 外交学院教授
精彩页
一、尴尬的“历史学之父”
提起希罗多德,人们最常想到他的一个头衔就是“历史学之父”。称某人为“×××之父”通常是表示对此人的尊重和崇敬,在西方文明的脉络中,将希罗多德称为“历史学之父”则似乎是对希罗多德开创欧洲历史撰述传统的充分肯定。需要指出的是,希罗多德的这个称号并非现代学者所赐,而是来自2000年前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西塞罗。
阅读西塞罗《论法律》中有关希罗多德的讨论,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今人其实只记住了“历史学之父”这一称号,并不由自主地为希罗多德头像绘制层层光环来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却忽视了西塞罗原文中颇为复杂的态度。西塞罗当时是在讨论历史和诗歌的区别,他笔下的对话者马库斯(Magus)说,撰述历史的标准是真理,而诗歌则旨在快乐。紧接着,马库斯说:
但在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以及塞奥彭普斯(Theopompus)的著作中,都充斥着无数编造的故事。
所以,西塞罗虽然在这里提到希罗多德是“历史学之父”,但他真正想表达的意思似乎是希罗多德实际上是“谎言之父”。在他的其他著作中,西塞罗也明确表示,希罗多德对于在吕底亚王克洛伊索斯(Croesus)和居鲁士(Cyrus)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含义模糊的德尔菲神谕的记述实际上也是编造的。所以,西塞罗对希罗多德的态度远比后人设想的要复杂。
西塞罗开创的这一讨论,即希罗多德究竟是历史学之父还是谎言之父,一直持续到当代学界。我们在此不过多纠缠于这一问题,而是借助西塞罗对历史的一个理解来看“历史”在古代的定位。在上面的讨论中,马库斯提出历史的撰述标准是真理,这实际上给历史赋予了重要的原则,而一看到“真理”和“智慧”的字眼,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希腊的另外一个传统,即哲学或者爱一智慧。那么在古希腊传统中,历史和哲学的关系真的是如西塞罗认为的这么紧密吗?答案恐怕并不乐观。
西塞罗书中提到的historia(e)源自古希腊语的iozopia,这也是history(意为历史)一词的来源。这个词在古希腊最初出现的时候,却被认为和智慧与真理相去甚远,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例子中看到“历史”最初的尴尬地位。第一个例子是一个报告中提到的公元前6世纪末的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对毕达哥拉斯的攻击:
毕达哥拉斯,墨涅撇尔库斯之子,致力干探究(iozopin,historie)远胜于其他人,在摘选所收集的著述之后,他形成了自己的智慧:博学(polumathien)却技艺拙劣。
这里的historie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历史”意涵有较大差别,基本是指从已有著作中进行筛选,从而形成智慧。遗憾的是,在赫拉克利特看来,这种智慧只是学得驳杂,但太过低级,这或许可被视为对“历史”的古老攻击。
另外一个例子来自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认为历史这种东西太过简单,离智慧很远。亚里士多德有本书叫《诗学》,又译作《创作学》,主要讨论悲剧、史诗等。亚里士多德在这本书中有一段著名的话,开启了哲学系和历史系两千多年的争执。
诗人的工作不是所说的那些已经发生过的事,而依据必需率或必然率,是那种将可能发生的事。事实上,历史学家与诗人(的差别)并不在于他们的作品,如所说的押韵或不押韵的种差不同,因为希罗多德的作品即使被写成韵文来呈现,但仍是历史作品,与没有押韵的历史作品无异。但这种的种差不同,确实的是,即是所谓的,一个是已经发生的事,一个是将可能发生的事。因此之故,创作比历史更爱智慧与更为崇高。因为,创作是更具普遍性的事件,而历史,如一般所说的,为单一个体事件。普遍性事件是指,某种性质的人依据必需率或必然率,对那类事件,要说什么,要做出行动又是什么。这就是所以设定命名创作者这个名称,也是创作所寻求的目的所在。单一个体事件,则是阿尔喀比亚德(Alcibiades)他已经做出的行动,或他已经受到的痛苦。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5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