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诗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晚来秋
出版社 航空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唐诗中许多美好的字句,出自李商隐的笔下。少有人不爱李商隐的诗,少有人能读懂李商隐的诗。他的诗用典丰富,构思灵妙,寄托遥深。似不经意间,那些灵妙的字句幻化出迷离朦胧、绮丽婉约的梦境。
作者简介
晚来秋,原名赵巍,生物学硕士,知乎专栏作者。曾在光明日报、重庆晚报、公民导刊等报刊发表诗文数百篇,颇受读者欢迎。
目录
第一章 青葱少年
悲情底色·皇天有运我无时
父姊离世·未必圆时即有情
堂叔教导·不识寒郊自转蓬
邻家青梅·八岁少女偷照镜
第二章 玉阳学仙
爱意萌动·碧城十二曲阑干
浓情蜜意·赤鳞狂舞拨湘弦
东窗事发·莫道人间总不知
仙凡两隔·怅望银河吹玉笙
重回人间·偷桃窃药事难兼
第三章 错失柳枝
初到洛阳·相见时难别亦难
燕台之春·絮乱丝繁天亦迷
燕台之夏·轻帏翠幕波洄旋
燕台之秋·可惜馨香手中故
燕台之冬·青溪白石不相望
再见怅然·锦鳞绣羽有伤残
第四章 琴瑟和鸣
芳心暗许·倾城消息隔重帘
佳偶天成·辜负香衾事早朝
不忍离别·青女素娥喻佳人
两地相思·只有空床敌素秋
阴阳相隔·君问归期未有期
故园流连·不觉犹歌起夜来
第五章 宦海沉浮
乐天赏识·永怀高唱托余晖
恩怨交织·双鲤迢迢一纸书
误陷党争·一生无复没阶趋
第六章 情深不寿
萍水相逢·心有灵犀一点通
与世长辞·只是当时已惘然
序言
最美不过唐诗。唐诗中
许多美好的字句,出自李
商隐的笔下。少有人不爱
李商隐的诗,少有人能读
懂李商隐的诗。他的诗用
典丰富,构思灵妙,寄托
遥深。似不经意间,那些
灵妙的字句幻化出迷离朦
胧、绮丽婉约的梦境。
元好问在《论诗》中写
道:“望帝春心托杜鹃,佳
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
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梁启超也说过:“义山的
《锦瑟》《碧戈》《圣女
间》等诗,讲的是什么事
,我理会不着。折开一句
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
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
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
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这种难以言说的美,以
《无题》诗为典型,渗透
了他的所有诗篇。李商隐
的诗朦胧多义,令人费解
。李商隐本人,更遭受过
诸多误解。《旧唐书》评
价李商隐:“俱无持操,恃
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
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新唐书》评价李商隐较为
客观:“而牛、李党人蚩谪
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
排笮之。”李商隐“诡薄无行
”,属于牛、李党人的讥讽
,而非真实情况。
唐末,以牛僧孺为首的
牛党与李德裕为首的李党
相互倾轧,朝局动荡不安
。李商隐被卷入牛、李党
争,实属无奈。他的恩师
令狐楚属于牛党,岳父王
茂元属于李党。他在牛李
夹缝中艰难生存,受尽误
解却不得重用。实际上,
李商隐是个至情至性的单
纯之人。因为单纯,他才
华横溢却沦为下僚,在牛
李党争中困惑一生。随着
时间的流逝,人们对于他
政治操守的质疑消散了,
对于他个人情感的误会却
逐渐产生。
李商隐的情诗写得缠绵
悱恻,难免被误会为多情
乃至滥情之人。实际上,
他是世所罕见的痴情专情
之人。
李商隐少俊而多才,深
得女子爱慕。玉阳山的女
冠宋华阳,洛中里娘柳枝
,都曾与他相知相恋。这
几段恋情,虽以遗憾收场
,都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
忆。那些浪漫的诗篇里,
李商隐将她们比作仙山天
女,对她们不吝赞美与祝
福。
成婚后,李商隐与妻子
伉俪情深。辗转于各地幕
府,他与妻子聚少离多。
妻子体谅他的不易,操持
家务,毫无怨言。他感念
妻子的理解与陪伴,在妻
子去世之后频频回忆,写
下了许多催人泪下的悼亡
诗。因为对亡妻爱之深切
,他拒绝了幕主介绍的才
貌双全的张懿仙。
在给幕主的书信中,他
坦陈:“至于南国妖姬,丛
台妙妓,虽有涉於篇什,
实不接於风流。”他实非随
处留情的浪荡公子。那些
出现在他诗中的莺莺燕燕
,现实中与他并无交集。
除了妻子,他的心中再也
装不下其他人。
时局纷乱,世道艰难,
小人物的抗争显得微不足
道。李商隐没有放弃努力
与希望,不断以敏感的心
灵捕捉人性的光亮。对于
亲人、恋人、师友,甚至
素不相识的百姓,他都不
吝倾注一腔深情。因为这
一腔深情,他在坎坷而困
厄的一生里,给我们留下
了优美的歌吟。
导语
唐诗中许多美好的字句,出自李商隐的笔下。少有人不爱李商隐的诗,却少有人能读懂李商隐的诗。他的诗用典丰富,构思灵妙,寄托遥深。似不经意间,那些灵妙的字句幻化出迷离朦胧、绮丽婉约的梦境。这种难以言说的美,以《无题》诗为典型,渗透了他的所有诗篇。李商隐的诗朦胧多义,令人费解。李商隐本人,更遭受过诸多误解。他的情诗写得缠绵悱恻,难免被误会为多情乃至滥情之人。实际上,他是世所罕见的痴情专情之人。走进李商隐的世界,一首一首翻阅他的诗篇,随他步入唐朝,了解他在时局纷乱、世道艰难时的际遇经历。他夹缝中艰难生存,受尽误解却不得重用。虽然他的抗争显得微不足道,但是没有放弃努力与希望,不断以敏感的心灵捕捉人性的光亮。对于亲人、恋人、师友,甚至素不相识的百姓,他都不吝倾注一腔深情。因为这一腔深情,他在坎坷而困厄的一生里,给我们留下了优美的歌吟。
《此情可待成追忆》是通过李商隐的诗歌来讲述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和真情实感。
精彩页
一个故事发生在唐末。洞庭湖上,烟波浩渺。馆阁诸公泛舟游玩,推杯换盏,以“木兰”为题轮流赋诗。一位贫穷的书生忽然登上船,吟诗一首:“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书生吟罢,飘然而去。众人大惊,打听之下,才知书生是李商隐的魂魄。他在人世间颠沛流离过完一生,魂魄在木兰小舟上继续漂泊。即便只剩下一缕孤魂,也未改变对诗的热爱与执着。
另一个故事,则发生在北宋。馆阁诸公举办盛宴,丝竹相和,鼓乐齐鸣。诸公吟诗作对,欢言畅饮。酒过三巡,少不了伶人登场助兴。一名穿着破烂衣裳的清瘦男子走上前来。
他的搭档故意问道:“你是谁啊?”男子回答:“我就是唐人李义山啊。”“李义山?你的衣裳为何如此破烂?”男子遥指席上诸公:“我的衣裳,是被他们牵扯撕破的呀。”在场诸公都笑起来。原来,伶人在调侃“西昆体”诗人。他们自诩为李商隐的传承者,有样学样、亦步亦趋,只晓得生吞活剥李商隐的诗句,却未得精髓。
两个故事说完,李商隐的形象逐渐定格。惶惶无助,一介白衣。柔弱单薄的身影里,有掩不住的惊世才华,亦有藏不住的孤寂困厄。时也,命也,运也。李商隐尚未出生,末世衰门已经给他定下了悲苦的基调。安史之乱是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得天下易,守天下难,维持一个残破的天下更难。唐王朝挣扎着活过来了,却元气大伤,埋下了亡国的祸根。晚唐的皇帝,几乎都面临着藩镇割据与宦官专权两大隐患。可叹的是,导致藩镇割据的节度使,本是加强中央政权、平定安史之乱的有功之臣。而专权的宦官,原本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
乱世之中,皇帝也不知该信任谁。曾经写下大量讽喻诗的李商隐,也对皇帝的处境表示过理解和体谅。“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励精图治的唐文宗,没有遇到贤臣良将,一生为宦官所制,遭遇甘露之变,郁郁而亡。皇帝尚且如此无奈,朝堂臣子们更是人人自危,结为朋党。
各树党羽、互相倾轧的争斗里,胸怀抱负、满腔热血的士子无所适从、壮志难酬。若无显赫的家族背景作为支撑,免不了成为争斗的牺牲品。李商隐不仅生逢乱世,而且承袭了衰族。他的先祖是凉武昭王李暠,与唐皇室同宗。他在诗中自豪地写过“我本系王孙”,流露出重振门楣的渴望。
历经数百年,他们这一支落籍怀州的李氏家族早已衰落,族人只做过小官僚,与皇族再无关联。更遗憾的是,家族中人体质很差。赢弱而短寿。
李商隐的曾祖父李叔恒才华横溢、年少有为,十九岁就中了进士。若是长寿之人,也许有很不错的前程。可惜,他只活到二十九岁,官位也只到达了县令。李叔恒妻子卢氏年轻寡居,尽心竭力抚养儿子李俌。李俌虽聪慧不及父亲,但勤勉刻苦,走上了读书做官的道路。他似乎对香火传承有隐忧,给儿子取名李嗣。生下李嗣之后,李俌又早早去世,官位止步于邢州录事参军。卢氏陪伴着新寡的儿媳,共同抚育李嗣。李嗣倒也争气,也顺利进入了仕途。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冬天,获嘉县令李嗣忙着处理公务,不觉夜幕降临。家中老仆前来报喜,夫人诞下了一名男婴。李嗣赶回家中,为疲惫的夫人拭去额上的汗珠,感激道:“夫人辛劳,我们李家终于有后了!”他抱起夫人枕边熟睡的婴孩,凝视着他娇嫩的脸庞,仿佛收获了人间至宝,心中甚是满足。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