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家学育人智慧36字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孙旭东 |
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以对“智”“慧”“经”“典”“情”“理”等36个经典汉字的诠释为切入点,重点讨论了“家学建设”的内涵、“家学育人”的策略以及“育人实践”的原则,并且以案例的形式解读编写家学文本的思路与步骤。读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观看汉字解读视频。每节配合内容精选一篇诗歌予以解读,并配有吟诵音频,让读者在理解内容的同时增加感性体验。本书对于激发孩子成长动力、形成家长育人定力、提升教师指导家庭教育能力、建设全面的育人格局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供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参考。 作者简介 孙旭东,1966年生,吉林磐石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进华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国学经典教学研究工作室”领衔教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家庭教育培训指导基地”领衔教师。2019年获教育部首届“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初中组一等奖。2018年起,先后在上海市教委师资培训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和普陀区教育学院培训中心开设“国学经典与育德智慧”“基于国学经典的校本课程开发”“让我们的孩子更优秀”等课程。 目录 培根·筑基·融通(代序) 前言 第一章 家学育人的提出 一、四位年轻人何以如此优秀 二、这个家族为何人才辈出 三、何谓“家学育人”? 四、如何以“家学”育人? 五、如何建设优秀家学? 第二章 家学建设 第一节 经、典、智、慧——坚守经典,智慧选择 一、孔子的智慧——坚守与变通 二、智慧——以不变应万变 三、经典——不变的重要典籍 四、儒家经典,智慧源泉 五、坚守经典,智慧育人 六、“润物无声”的智与慧 第二节 道、德、本、末——循道有德,固本求末 一、和孩子签个协议? 二、本末——固本求末 三、道德——寻找人生之路 四、寻道有德,智慧选择 五、固本求末,成长有序 六、宋词与“人生三境界” 第三节 境、界、格、局——提升境界,拓展格局 一、三篇美文的差异 二、境界——思想的高下 三、格局——胸怀的大小 四、提升“境界”的秘诀 五、提升境界、拓展格局 六、贾岛为何寻不到隐者 第三章 家学育人 第一节 思、想、情、理——近思远想,融情入理 一、赵威后送儿子做人质 二、情与理——初心与求真 三、思与想——自虑与念他 四、育人策略,融情入理 五、近思远想,推己及人 六、两位天才不同的“庐山” 第二节 文、质、和、谐——外文内质,止于和谐 一、好口才为何没办成事儿? 二、文与质——表现与实体 三、和与谐——不同与统一 四、文质彬彬,以家学育人 五、育人实践,读书修身 六、“梅雪争春”与“把酒桑麻” 第三节 忠、恕、曲、直——忠己恕人,曲径直行 一、背女孩过河对吗 二、忠与恕——感同与身受 三、曲与直—一理想与现实 四、忠己恕人,教己育人 五、大直若屈,曲径直行 六、“横眉冷对”与“躲进小楼” 第四章 育人实践 第一节 学、习、知、行——边学边习,知行合一 一、复习、温习真的快乐吗 二、学与习——启蒙与实践 三、知与行——重在践行 四、“为”是硬道理 五、育人具体实践 六、绝知此事要躬行 第二节 真、诚、自、然——天真地诚,自自然然 一、孔子是“笨”学生吗? 二、真与诚——固本与守诺 三、自与然——本真与天然 四、育人实践重在真诚 五、成长过程重在自然 六、任尔东西南北风 第三节 教、育、乾、坤—一上教下育,往来乾坤 一、孔子到底有何本事 二、教与育——督促与培养 三、乾与坤——扩展与聚集 四、教育相合,成人成才 五、人格成长,乾坤之道 六、书案竹影,砚池泉声 第五章 编写家学文本的思路 一、阅读经典及家学名篇 二、收集长辈及祖先故事 三、选择自身取舍并坚守 四、编写与修订家学文本 附录 序言 人来世间,各带使命。 有幸坚守,愉悦、从容! 十五岁读师范,十九岁 教数学,二十五岁做行政 ,不惑之年回讲台教语文 ,每每讲到先秦诸子的深 邃思考、魏晋名士的超然 风度、盛唐诗人的豪迈情 怀总会心生愉悦、浑然忘 我。这时,我知道自己的 使命找到了——教书。虽然 上完课常觉浑身乏力,但 想到第二天的课堂,依旧 满心期待、精神饱满。 坚守使命,人生慢慢有 所变化:开始时是在教“书” ,后来慢慢感觉是在教“人” ,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动 力与成长定力;开始时是 在教“学生”,后来慢慢感觉 是在教“自己”,关注的是自 身的诚意与正心;开始时 是将对经典的理解与学生 分享,后来慢慢会不自觉 地将经典付诸言行……近十 年来,逐渐认识到国学经 典与家庭文化才是孩子健 康、快乐成长的基石与保 障。故而,在关注课堂教 学的同时,自觉地关注家 庭教育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使 命使然,2011年3月5日, 在普陀区万里社区活动中 心有了一次和家长分享的 机会,主题是“国学经典与 家庭教育”,一个小时的讲 座,没有人提前离开,反 而结束时间一拖再拖。有 家长说:“老师,您讲得真 好!”“不是我讲得好,是我 们祖先说得好!”这个回答 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研 读国学经典的真切体会, 我们的祖先完成了他们的 时代任务,将孩子的成长 与家庭教育的问题在一些 典籍中讲得清楚明白。 这次讲座后,有了更多 的机会和家长交流,包括 校内与校外、区内与区外 、市内与市外,也包括大 学、研究所、电视台、广 播台等。开始时感觉较好 ,有那么多家长一起交流 与探讨。但后来慢慢发现 ,每次讲完大家都会兴趣 盎然,之后,渐渐地就悄 无声息了……经过几年的思 考,2019年10月8日,第一 期“品读国学经典,开启家 学智慧”家长课程班在进华 中学开班,课程安排除了 讲座外,更多的是家长们 对家庭文化与自我育人实 践的梳理。刚开课时,学 员们面有难色,觉得压力 很大;结业时,拿到论文 集,学员们的神情中多了 几分庄重,因为正在履行 做家长的使命。 其实,做讲座也好,举 办课程班也好,授课者自 身收获最大,在一次次的 授课、分享、交流、学习 过程中,关于“传承经典, 家学育人”的思路也逐渐清 晰了。 家长不应该是任课老师 的助理,家长有其固有的 使命——在国学经典的指导 下,传承、践行并发扬家 训、家规、家风等家庭文 化,这一过程称为“家学建 设”。家长在建设家学的过 程中自我教育,提升修养 ,进而影响孩子—一提升其 境界、拓展其格局,这个 过程称为“家学育人”。 提升境界、拓展格局是 家学文化建设的方向。家 学文化的起点在哪儿?笔 者认为在“孝”。《孝经》讲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 也”。从“孝”走向“高境界与 大格局”便是国学经典给予 家学建设的思想引领,在 此基础上灵活地面对不同 的孩子与家庭,便形成家 学育人之“智慧”。 家庭重亲情,开启家学 育人智慧当培养感恩亲情 、融情入理的情怀;家庭 重和谐,开启家学育人智 慧当练就文质彬彬、表里 如一的通透;家庭重长远 ,开启家学育人智慧当学 会大直若屈、忠己恕人的 淡然。这三方面便是家学 育人之“策略”。 家学育人没有机会演练 ,孩子的成长也没有机会 重来。所以家学育人智慧 不应是方法设计,而应是 一种修为,需要通过长期 知行合一的育人“实践”,达 到一种下意识的、习惯性 的反应。同时,真诚自然 地对待孩子的个性,效法 天地生养万物来养育子女 ,孩子们便会愉悦、从容 地成长。 一般说来,家庭文化影 响孩子的关键期依次为三 岁前、六岁前、十三岁前 ,孩子读高中后,在时空 与心理上会趋于相对独立 ,家庭文化对孩子的影响 会相对减弱。可见,家学 建设具有较强的紧迫性, 因为孩子不会因为家庭文 化没有完善而暂缓长大。 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注重 实践,还要借鉴一些成功 的家学文化案例,并了解 其建设过程。 作为一位中学一线教师 ,主要工作是教书,著书 不是主要任务。只是几期 家长课程班举办下来,有 学员表示,应该让更多的 家长分享到课程内容。当 然,这不是因为课程内容 有多可取,而是家长们对 于坚守家学育人的使命有 了感悟和担当。这才有了 将讲义整理成书的冲动, 也是给自己的工作做的一 点延伸。 本书为笔者所思所悟之 作,还远远谈不上成熟, 好在大家的心灵相通,我 们有共同的使命与愿望—— 每个孩子健康、愉悦,每 个家庭从容、温暖,我们 的社会大家庭和谐、美好 ! 家学育人,你我使命, 共同坚守,愉悦、从容! 孙旭东 2022年4月29日于上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