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今天的大米是全世界一半人口的食物。它的历史与殖民主义的出现、工业资本主义的全球网络以及现代世界经济密不可分。水稻史是当前一个重要而富有创新性的研究领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但从全球和比较的角度来看,尚未有人试图书写水稻史及其在资本主义崛起中的地位。本书是由非洲、美洲和亚洲几个地区的专家撰写的,他们共同为稻米作为作物、粮食和商品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塑造了非洲、美洲、欧洲和亚洲的历史轨迹和区域间联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朱迪丝·卡尼说:“一粒米看世界!除了口味问题,大米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它的种植和消费已经影响了亚洲、非洲和美洲的广大地区,更不用说数十亿人将其作为主要的饮食主食。 作者简介 白馥兰(Francesca Bray),英国皇家学术院院士、国际技术史学会主席,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组成员。李约瑟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系列《中国农业史》(上下两卷)作者。主要研究领域有科学、技术及医学人类学,性别研究以及中国和东亚研究。现任英国爱丁堡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荣誉教授。 主要著作有《中国科学技术史·农业》(1984),该书获1985年法国勃丁奖(Prix Bordin);《技术与性别》(1997),获1999年度国际技术史学会颁发的德克斯特奖(Dexter Prize)。这两部著作均有中文译本出版。她参与主编的新著Rice: Global Networks and New Historie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5)被学术书评期刊Choice评为2015年度杰出学术出版物。 目录 序 导论 稻米的全球网络与新历史 第一部分 纯化与杂交 导言 第一章 全球视野与地方复杂性:专家与发展问题搏斗 第二章 爪哇的稻米、糖和家畜,1820-1940:自格尔茨的《农业的内卷化》出版50年以来 第三章 吃好的愿望:18世纪中国的稻米和市场 第四章 稻米与航海现代性:现代中国与南中国海的稻米贸易 第五章 杂交传播与被封装的知识:研究湄公河三角洲现代稻米的物质符号方法 第六章 塞拉利昂地区的红稻和白稻:关联了奴隶制、解放和择种的历史 第二部分 环境问题 导言 第七章 上几内亚海岸的稻米和稻农及其环境史 第八章 储水:与南卡罗来纳内陆水稻种植的环境和技术关系 第九章 亚洲米在非洲:植物遗传学和作物史 第十章 当朱拉人谷仓满的时候 第十一章 事关健康和收成:南亚旁遮普和孟加拉地区的季节性死亡与商业水稻种植 第三部分 权力与控制 导言 第十二章 工作的文化意义:“黑米争论”再思考 第十三章 白米:美国现代稻米工业的中西部起源 第十四章 稻米与日本的经济发展路径 第十五章 商品与反商品:苏门答腊的稻米,1915-1925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