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器之邦(枞阳文化渊源考)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线装书局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枞阳历史文化方面的专著。安徽省枞阳县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县名更迭频繁,唐代更名为桐城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为枞阳、桐城二县。全书共分九个专题,从不同的侧面对枞阳文化的发生、发展,枞阳历史上重要的文化现象、文化事件、文化世家等作以考释与综合论述,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介绍,既独立成章,又从整体上勾勒出枞阳历史文化的全貌。
作者简介
章宪法,铜陵人。作家,明史研究者,著有《明季闲谭》等。以杂文见长,巧于谋篇,冗精自如;语言干练冷峻,妙趣横生。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引言
第一章 枞阳发凡
一、枞阳历史地理
二、枞阳辨
三、枞阳考
四、枞阳县
五、枞阳城
六、枞阳人
七、枞阳门
第二章 枞阳文脉渊源考
一、文脉肇启
二、文脉崛起
三、文脉偾张
四、文脉嬗变
五、千古一帝“枞阳歌”
六、国剧之母“枞阳腔”
七、文章之宗“桐城派”
第三章 文化世家的枞阳路径
一、方以智与方氏
二、桂林方与枞阳
三、方以智与浮山
四、方以智与龙眠
五、方以智与合山
第四章 枞阳文学的高原与高峰
一、刘大槐家世
二、陈家洲文化
三、刘大櫆故里
四、刘大槐晚景
五、刘大槐之女
六、刘大槐科举
七、刘大櫆弟子
八、刘大槐精神
第五章 枞阳寒儒的文化创新
一、萧穆家世
二、萧穆藏书
三、萧穆里居
四、萧穆交游
五、萧穆校刊
六、萧穆日记
七、萧穆撰述
八、萧穆挚友
九、萧穆评述
第六章 枞阳武术文化
一、东乡武术概况
二、东乡武术起源
三、东乡武术属性
四、东乡武术流变
五、东乡武术意义
第七章 枞阳山水文化
一、白云青鸟窥探
二、浮山文化概略
三、浮山石刻探微
四、菜子湖的诗与史
第八章 枞阳地名文化
一、马踏石与地名传说
二、马踏石与地方文化
三、马踏石与地方历史
四、马踏石与地方区划
第九章 枞阳红色文化
一、革命洪流中的一门三龙
二、白色恐怖中的红色家族
三、时代嬗变中的精神坚守
四、毛主席题词“天天向上”
主要参考书目
序言
杨小波 全国政协民族和
宗教委员会驻会副主任
1998年,从北京去地处
长江北岸的安徽枞阳县挂职
扶贫,对那里的两种资源留
下深刻印象。一种是水泥资
源:长江边的□(特殊字体
)山镇因山得名,□(特殊
字体)山通体石灰石资源,
回京邀请国家建材总局专家
现场问诊把脉后,最终帮助
引入海螺集团,建成全球最
大水泥单厂;另一种是文化
资源: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
文流派“桐城派”,文统源远
流长,文论博大精深,在古
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座丰碑
。而当年桐城、枞阳同一区
划,“桐城出名、枞阳出人”
,安徽知识界尽人皆知。
文化是枞阳的一座“富矿
”!这个重要发现,促成我
写出《关于文化兴县的思考
》,提出树立“文化名乡、
优美水城、经济强县”形象
,确立文化兴县战略、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等建议,并着
手开发从《枞阳文化台历》
到“黄镇图书馆”等大小文化
项目。在工作实践中,又发
现一个新的“资源规律”:“
自然资源越挖越少,文化资
源越挖越多!”
一晃回京二十多年了,
但始终对枞阳有着深深的眷
怀。枞阳是文化的故乡,也
是我的第二故乡。从枞阳任
上做过的“文化兴县”调研认
识到,那里有文化土壤、文
化人才、文化精神,让我深
信枞阳文化复兴一定会到来

枞阳人是文化人。
枞阳历史悠久,两千多
年里,无数文化精英璀璨星
空,明代抗倭英雄阮鹗,政
界名流左光斗、何如宠为枞
阳乡邦贤豪;明末清初伟大
的科学家、思想家方以智就
出生在此,他多年活动并最
终安葬于枞阳;中国文坛绵
延数百年的“桐城文派”三祖
——方苞、刘大槐、姚鼐及
先师钱田间并后学吴汝纶等
数百名学者、诗人、名士都
出生于枞阳;太平天国后期
陈玉成、李秀成曾于县城内
召开了著名的“枞阳会议”;
枞阳东境各乡自古习武成风
,清代曾留下“三十六名教
大闹九华”的壮举,武林高
手名震大江南北;辛亥革命
前后,吴樾、光明甫、李光
炯、房秩五等一批枞阳籍革
命家、教育家积极创办学校
,出版报刊,鼓吹民主革命
,勇敢地站在反清反袁斗争
的前列;载入史册的现代枞
阳人士则有中国农工民主党
创始人章伯钧、抗联领袖童
长荣、外交家黄镇、中国计
算机之父慈云桂、美学家朱
光潜、实业家方履中、哲学
家方东美及巾帼英杰吴芝瑛
、施剑翘等,他们的文采、
道德和卓行,为枞阳赢得了
“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
节之乡”的美誉。
枞阳山是文化山。
枞阳是人文荟萃之区,
更是风光秀丽之地。地处白
荡湖之滨的浮山,集文山、
佛山、古火山及国家森林公
园为一体,以摩崖石刻和火
山岩洞为特色,有着秀丽的
自然风光、多彩的人文景观
、驰名中外的佛教和神秘的
传说,加之“东西南北皆水
汇”,构成“山浮水面水浮山
”的奇妙境界,成为安徽五
大名山之一。浮山自古以来
吸弓I了白居易、孟郊、范
仲淹、王安石、欧阳修、苏
东坡、黄庭坚、何如宠、左
光斗、袁宏道、袁宗道、钟
伯竞等众多名人骚客竞相往
来,留下大量诗文题刻。浮
山与汉武帝射蛟台、陶侃惜
阴亭、方苞养鱼植荷池(即
莲花湖)、方以智墓、刘大
櫆墓、姚鼐墓、吴汝纶墓、
李光炯墓、望龙庵、青山石
屋寺、南山百子庵、渡江战
役中线指挥部等众多古迹、
红色教育基地以及“枞江夜
雨”“白云青乌”“荻埠归帆”“
竹湖落雁”“双溪映月”“□(
特殊字体)山幽洞”等自然
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一个
独特的枞阳人文自然景观群

枞阳县是文化县。
发挥枞阳文化传统绵长
、底蕴深厚的优势,扩大本
县的知名度,促进经济和社
会的发展,是新形势下需要
认真思考的课题,在理论和
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枞阳先贤在枞阳这块土地上
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也为
今人所用并造福后世。实施
一项具有枞阳特色的“文化
兴县”战略,加大对文化资
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的力
度,可使古老的文化为当代
枞阳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
的活力。独具特色的文化环
境对树立枞阳形象,扩大对
外知名度、美誉度具有显著
作用,会发挥“筑巢引凤”的
特殊功效;优秀文化的弘扬
能激发人们对家乡的自豪感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
尚和价值观,能够最广泛地
凝聚振兴枞阳的人心;以文
化旅游为龙头的文化产业潜
力很大,有希望开发出来并
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文化
兴县”的提法是把发展的普
遍要求与枞阳的具体县情相
结合的产物,是一个能够发
挥本县优势、符合本县实际
的战略选择。
当然,要“文化兴县”,
首先要“县兴文化”。
我在枞阳县挂职当年,
章宪法同志任文化局副局长
,工作交往颇多。工作之余
,他潜心研究枞阳历史文化
,孜孜经年,成果颇丰。近
览其新著《国器之邦:枞阳
文化渊源考》,顿觉耳目一
新。理论学术研究,“通古
今之变”,理清辨明枞阳重
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历
史文化现象,无疑有益于枞
阳未来的发展,是“文化兴
县”的基础工程,为枞阳“文
化兴县”不可或缺。
欣然命笔,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2: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