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孩子(挑战)(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美)鲁道夫·德雷克斯//薇姬·索尔兹 |
出版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孩子:挑战》是鲁道夫·德雷克斯倾注40年心血创作的经典著作,被称为“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鲁道夫·德雷克斯开创性地将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个体心理学发展为实践方法,直接影响了正面管教方法的提出,成功指导了无数的家庭。在本书中,他通过观察亲子之间的互动,记录了儿童心理和行为的第一手资料,帮助父母了解孩子,学会正面管教孩子的有效方法。作者既不建议父母纵容孩子,也不建议父母严惩孩子,而是提倡与孩子合作,温和而坚定地帮助孩子的内在成长。 作者简介 玉冰,资深翻译,1985年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大学,译著有“你的N岁孩子”系列、《正面管教》、《如何学习》等。 目录 CHAPTER 1 我们当下的困境 CHAPTER 2 理解我们的孩子 CHAPTER 3 鼓励我们的孩子 CEAPTER 4 孩子的错误目标 CEAPTER 5 奖惩所造成的问题 CEAPTER 6 利用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 CEAPTER 7 坚定而不是强硬 CEAPTER 8 表达出对孩子的尊重 CEAPTER 9 教导孩子尊重规则 CEAPTER 10 教导孩子尊重他人的权利 CEAPTER 11 减少批评就会减少犯错 CEAPTER 12 保持日常作息规律 CEAPTER 13 多花时间训练孩子 CEAPTER 14 赢得孩子的合作 CEAPTER 15 避免对孩子过度关注 CEAPTER 16 避免与孩子的权力之争 CEAPTER 17 从冲突中退出 CEAPTER 18 用行动而非语言教育孩子 CEAPTER 19 不能只是“赶苍蝇” CEAPTER 20 要有勇气说“不” CEAPTER 21 避免冲动:采取孩子意料之外的行动 CEAPTER 22 避免过度保护孩子 CEAPTER 23 鼓励孩子“自力更生” CEAPTER 24 不要介入孩子打架 CEAPTER 25 不必受“恐惧”影响 CEAPTER 26 做好自己的事情 CEAPTER 27 不能过于怜悯孩子 CEAPTER 28 对孩子的要求须合理 CEAPTER 29 要一以贯之,说到做到 CEAPTER 30 对待孩子要一视同仁 CEAPTER 31 倾听孩子的话 CEAPTER 32 注意说话的语气 CEAPTER 33 放松一些,放宽心境 CEAPTER 34 不必太在意某些“坏”习惯 CEAPTER 35 一起享受乐趣 CEAPTER 36 迎接电视带来的挑战 CEAPTER 37 跟孩子沟通,而不是对孩子说教 CEAPTER 38 召开家庭会议 原则 养育孩子的34条新原则 附录 新养育原则的具体应用 序言 如今,孩子身上出现的 问题,已经越来越频繁、越 来越严重了,很多家长都不 知道该如何应对。他们已经 意识到不能再像过去那般对 待孩子,但不知道如果不那 么做又该怎么办……他们甚 至不知道养育孩子的新方式 已经出现,而且经过了检验 。家长们了解到的各种各样 的育儿建议常常相互矛盾, 不但不能让他们看清前路的 方向,反而让他们心中更加 迷惑。那么,读者为什么应 该相信我们的方法呢? 过去四十年间,我一直 在研究孩子和父母的互动方 式,这些方式是经过我们的 家庭咨询中心实验、研究、 验证过的,结果表明我们提 供的这套解决家庭冲突的方 式颇有成效。许多家长都因 此找到了适合他们的对待孩 子的有效方法,并赢得了孩 子的合作。然而,家长们并 不理解为何他们应该那样做 ,也不明白为何他们会取得 成功。我们给出的建议,都 是基于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 (Alfred Adler)及其同事 针对人性和人生的独特哲学 观念而提出的。心理学界似 乎越来越接受并认同我们的 观点。我们既不建议家长纵 容孩子,也不建议他们惩罚 孩子。父母必须学习如何让 自己的管教方式与孩子的成 长之路相契合,知道自己该 怎样教育孩子、引导孩子, 做到既不让孩子肆意妄为, 又不会令他们感到压抑或窒 息。 我在以前出版的论文和 书籍中,已经总结出一些与 孩子打交道的基本原则。后 来我又收到一些孩子和家长 所贡献的新意见,他们提供 了连我们这些专业人士都不 曾想到的有效方法及实例。 实际上在我们致力于解决孩 子与成年人相处常见问题的 同时,我们也在相互学习。 我相信,我们在共同努 力之下,定能完成我们所设 定的任务——帮助。然而, 即使是最好的办法,也不可 能从此消除所有的困难和错 误;问题仍会出现,而且是 不断地出现。所以,我们最 大的愿望就是,父母在遇到 问题时,能够有信心地应对 ,尽管有时候他们并不喜欢 那么做。 我们非常感谢,也非常 同情那些与我们合作过的家 长们。他们都尽心尽职地履 行着为人父母的责任,尽管 常常会遇到令他们措手不及 的挑战。正如孩子需要教导 和培训一样,家长们也一样 需要。相信各位在经过学习 与训练后,当面对孩子的各 种挑衅行为时,能做出不同 以往的回应,并以崭新的心 态,开辟出一条新的家庭和 睦之路。 鲁道夫·德雷克斯 导语 孩子的成长归根结底都是勇气的挑战。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勇气去成长,但孩子勇敢与否,取决于接受了怎样的后天教育。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鼓励、信任,就能找到价值感和归属感,从而发展出正面克服困难的勇气。本书引领父母重新审视自己的养育方式,用心理学知识了解孩子的情绪和行为背后的目的,奠定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 精彩页 父母为何常常陷入育儿困境? 普莱斯夫人为她的邻居奥尔巴尼夫人倒了杯咖啡,打算坐下来跟她聊聊天。这时,七岁的马克冲进厨房,后面跟着他五岁的弟弟汤姆。马克熟练地爬上橱柜台面,打开了最顶上的一扇橱门,汤姆也动作娴熟地紧跟马克爬到了橱柜台面上。 妈妈喊道:“从台面上下来。我是说真的!下来!” “我们想要拿一些棉花糖!”马克对她大声喊道。 “你现在不可以吃棉花糖,马上就到午饭时间了,不行。赶紧下来!” 马克抓起一袋棉花糖从橱柜台面上跳下来,汤姆也跟着跳下来。紧接着,汤姆从哥哥手里抢过棉花糖袋子,两个男孩一起冲出了厨房。普莱斯太太朝他们喊道:“你们给我回来!我说过了,现在不可以吃棉花糖!”但她的话音被砰一声关上的纱门阻断了。 普莱斯夫人叹了口气,对她的客人说道:“唉,你瞧瞧这俩孩子!我简直不知道该拿他们怎么办。他们从来都是这样,跟野孩子似的,片刻也安静不下来。” 我们常常不知道该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但凡有家庭聚会的地方,都少不了孩子们做出的令人讨厌的行为。原本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游乐园玩,但很少真正能玩得很开心。兴奋又疲惫的孩子们没完没了地叫喊着“要玩这个,要玩那个”。心烦气躁的父母断然拒绝:“不能再玩了!”可是随后又因孩子喊叫哭闹而妥协。不胜其烦的爸爸们掏出钱包,花的钱往往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在这样的公共场合,打孩子屁股也不足为奇。最后,妈妈们只能不耐烦地拉着不断反抗的孩子们回家。回到家,他们都觉得今天这趟出门太没意思了。 餐厅里也一样,孩子们的行为举止经常令人头疼不已。他们可能会闹脾气,大声叫嚷以吸引父母的关注,或者因为坐不住而来回乱跑,让餐厅里的其他客人无法安心用餐。有的孩子只有耐心哄劝,才肯吃饭。 在超市里,孩子们常常围着单向旋转闸门和防护栏杆上蹿下跳。许多孩子在货架间的走道里跑来跑去,要买这个要买那个,父母若不答应就又哭又闹。 在所有这些公共场合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大发脾气、索要无度、尖叫吵闹的孩子,以及疲惫不堪、心烦意乱、绝望无奈的父母。 在家里,孩子不听话、不懂事也同样令人伤透脑筋。许多孩子不肯帮忙做家务,他们吵吵闹闹,噪声不断,对父母既不体贴也不礼貌,有时候甚至对其他成年人也表现得极其不尊重。孩子们常常与父母们对抗,而父母们束手无策。 面对孩子的抗拒不从,我们往往无可奈何。为了能让他们遵从某种要求,我们尝试用各种方法安抚他们,恳求、哀告、哄骗、贿赂,乃至打骂、惩罚。一位孩子奶奶绝望地说:“现在的孩子真不听话!”孩子不守规矩、不听教导的行为如此普遍,以至于大家都习以为常,以为“孩子就是这样的”。 在学校里也一样,许多孩子不愿意承担学习的责任。老师只好要求父母敦促孩子做好家庭作业,但是没有告诉父母不用对抗或对战,引导孩子写作业的方式。新闻报道中关于不良少年的头条消息日益增加,而这些不良少年的年龄也越来越小。法官们要求家长禁止孩子们晚上外出游玩,却没法告诉家长该如何做到。美国针对少年犯罪的研究已经有了堆积如山的论文,可极少有谁能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对此,许多父母越来越感到烦恼和无助。他们希望能培养出快乐的、懂事的、自信的孩子。然而,他们的孩子经常感到不开心、不满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不但不听话,而且不把家长放在眼里。根据美国儿科医生和精神病专科医生的报告,有严重心理疾病儿童的数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 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家长们纷纷报名参加各种育儿培训班、互助学习小组以及学校为家长举办的讲座,阅读大量讲解育儿理念的书籍、宣传册和报刊文章。但很少有人意识到亲子教育的真正意义。现在的家长似乎已经丧失了养育孩子的能力;而老一辈的家长却仿佛不用人教,就知道该怎么养育孩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呢?在过去,有一套由整个社会作为支撑的传统育儿体系,家家户户都遵循着同样的养育模式。然而,到了现在,如何做父母,成了越来越多家庭的必修课。这是为什么呢?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