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我们正身处一个岛链化时代。如果把国家、企业、个体比作孤岛,那么全球贸易、金融市场、产业分工和信息流动就是连接它们的链条,世界因此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当链条被拉动时,任何一个岛屿的伤口,都会让其他岛屿感受到疼痛。 但是,疼痛常在,希望不灭。 香帅老师用一年时间,查阅了数万份资料和数据,调研了20多个城市,积累了100余万字素材,力图在充满疼痛与不确定性的岛链化时代,找到确定的底层逻辑和未来趋势,为万千普通的中国家庭和个体找到安全、向上的财富之路。 这里有经济金融趋势的前沿洞察: 国际经济形势巨变,如何保护资产,规避风险? 疫情冲击下,如何祛除“疤痕”,从创伤中恢复? 数字时代,怎样突破瓶颈,找到第二增长曲线? 还有跟普通人密切相关的种种问题: 长期持有还是最佳投资策略吗? 房子还是不是安全资产? 未来还存在可以干一辈子的职业吗? 翻开这本书,一起实现财富增长。 作者简介 香帅,本名唐涯,知名金融学者,香帅数字金融工作室创始人。原北京大学金融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产定价、宏观金融、行为金融学和数字金融。有多篇学术论文在国际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第一财经日报》广受欢迎的财经专栏作家,著有《金钱永不眠》等畅销书。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岛链化时代 这个世界怎么了 那时候世界是平的 霸权与稳定 第二章 2022斯芬克斯之谜 通货膨胀是美联储的阳谋吗 2023年,市场怎么反应 嚣张的霸权:数字美元 第三章 沉重的房子 周阿姨手里的钱该怎么办 2022年之后,中国房产还能买吗 还贷还是不还贷,这是个问题 不是黑铁,而是青铜时代 第四章 疤痕效应 存钱,存更多的钱 疤痕效应 漫长的愈合之路 第五章 你别无选择 丧失趋势的A 股市场 短平快:短期次优选择 自我实现的泡沫 第六章 平台非流量时代 生存还是毁灭 造市者的生态系统能力 注意力竞争平台的推陈出新 生态型平台与新能源汽车 第七章 数字劳动者 技能比专业更重要 技能创造流动性 下一个潮汐:从有用性到有益性 小而美地活下去 后记 序言 时间真快,“香帅财富报 告”系列居然已经写到第四 年了。还记得四年前,在 离北京SKP商场不远的一个 餐厅,罗胖(罗振宇)和 脱不花忽悠我“每年做一本 给中国百姓的财富指南”,“ 从亲历历史到成为历史”。 2019年元旦后,我在深 圳举办了人生中第一场线 下大课,跟参加大课的用 户相约在2024年1月6日的 深圳机场凯悦酒店宴会厅 重聚,因为“中国在那时一 定会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 2019年,我国人均GDP (国内生产总值)为 70892元,按年平均汇率 折算达10276美元。中国 首次进入“万元美金社会”。 那一年,高收入国家的衡 量标准是人均GNI(国民总 收入)12375美元。中国 距离高收入国家,仅有一 步之遥。 2020年1月23日,武汉“ 封城”。我永远也忘不了那 个心慌的夜晚。 2022年,则比任何一年 都来得魔幻。有时候,我 会感到一阵恍惚,历史不 过踉跄了一步,但幻化成 的,却是普通人的岁月漫 长。 2022年终于走到了尾声 。这一年的难,我不想再 赘述:从全球来看,是通 胀、战争、隔阂;从中国 来看,是消费收缩、房价 下跌、股债双杀、中年失 业、生意清盘、公司倒闭 …… “难”,大概是2022年所 有人的感觉。世界如此大 ,却又如此小,每个地方 的伤痛都会牵动普通人, 在他们身上留下痕迹。 带着隐隐作痛的伤口, 我们能感觉到,一个新的 世界已经呈现,很多决策 的逻辑需要在新的历史环 境下重新思考。 比如,从微观来说,要 不要让孩子出国上学,去 哪个国家上学?家庭资产 要配置海外资产和国际货 币吗?怎么配?配多少? 数字人民币、数字美元或 者比特币需要进入我们的 家庭资产配置吗? 比如,从宏观来说,科 技、生产领域的部分“脱钩” 会给产业链带来什么变化 ?由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 摩擦,在全球化背景下最 顺理成章的“出海”战略是否 还成立?还有哪些领域存 在全球共识,能够进行全 球性的安排?这些共识在 中国的土壤里会结出什么 样的果实? 又如,全球通胀会不会 持续,演变成20世纪70年 代那种大通胀悲剧?中国 能不能独善其身?如果不 能,哪些路径能避免财富 被过快销蚀?在潜在通胀 和经济增速的双重压力下 ,中国的宏观政策会做出 什么样的调整?国内的房 子还能买吗?“买一线,买 核心城区,不买三线,不 买远郊”的房产配置逻辑是 否会发生变化?要不要买 国外的房子? 再如,在“中国式现代化 ”“有中国特色的资产估值体 系”的指导思想下,A股的 估值逻辑会发生什么变化 ?2020年之前最顺理成章 的“消费升级”概念、“老龄 化社会”概念还成立吗?中 字头企业和中药板块会成 为新的价值投资赛道吗? 更切身的问题是,A股定投 、美股定投和买房之间, 究竟哪个更安全一点? 脱钩、通胀、有中国特 色的资产估值体系、中国 式现代化……这些已经几十 年没有出现在我们的投资 决策中的词语,在2022年 之后,将成为财富创造和 财富安排的基础逻辑。方 向性的一点偏差,可能会 导致谬以千里的结果。 如何理解新的气候条件 和土壤环境,然后适应、 生存、演化,是这本书想 直面的问题。在书中,我 会讲到时代、通胀、房产 、消费、A股、平台、数字 化职业等七个与大家密切 相关的话题,试图在“新世 界”里重新思考它们的财富 意义。 与往年一样,我和团队 从2022年2月开始,就在 数据和文献中摸爬滚打, 断断续续地进行田野调查 ,调研了沈阳、大连、南 京、海口、上海、苏州、 杭州等十多个城市。今年 的田野调查格外艰难,有 十几次票买好了又被取消 ,有三四次到了当地之后 被要求隔离,有好多次因 为北京健康宝弹窗无法回 京,还有几次被封在酒店 里,只能跟采访对象线上 沟通……一方面,种种波折 让我们感到精疲力竭;但 另一方面,这些“亲历的历 史”也在一次次地加深我们 对时代的切身感受。 2019年,我们给这个系 列的第一本书起名叫作《 钱从哪里来》。 2020年的关键词是“K型 分化”,我们用了《香帅中 国财富报告:分化时代的 财富选择》这个书名。 2021年,中国经济进入 “中年成熟期”,我们用了《 熟经济》这个名字。 2022年,我定下的关键 词是“岛链化经济”——这是 一个从全面连接到有限连 接的拐点,是从全球合作 共生到博弈共存的拐点, 也是一个岛屿各自为政、 链上利益结盟的世界。所 有在“增长的风帆会让所有 船只扬帆远航”的时代成长 起来的中国企业、中国家 庭,都需要在新的逻辑下 寻找新的位置,在稀缺的 共识中寻找愈合的缝隙, 在岛上和链上寻找生产和 发展的机会。 2022年9月,我和得到 App的同事们商量,就当 过去几年的“香帅财富报告” 是一场圆舞吧,一曲舞罢 ,我们回到起点,重新开 始。从2022年开始的未来 十七年,这个系列将统一 以《钱从哪里来》为名。 所以,今年这本书的名 字就叫《钱从哪里来4:岛 链化经济》,在岛链化时 代寻找“钱从哪里来”的答 导语 给普通人的财富指南 房子还是安全资产吗?一线、二三线、四五线城市,分别应该怎么买房?股市波动不断,什么才是最佳投资策略?大厂频频裁员,甚至连铁饭碗都保不住,普通人怎样才能找到职业上升的通道?你关心的问题,这本书里都有答案, 经济发展趋势的前沿洞察 全球通胀还会持续多久?数字化时代的下一个浪潮是什么?资本市场、社会消费、就业市场的改变对个人和企业有什么样的影响?作者香帅通过“岛链化经济”“疤痕效应”“平台非流量时代”等几大关键词,为你分析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见证20年中国家庭财富变迁 作者香帅立志要做20年研究,找到财富增长的底层逻辑,为中国家庭的财富增长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本书是这个20年研究项目的第4年,前3年已经有数十万读者加入,欢迎你一起见证这段属于每个中国家庭的财富变迁史。 好读、好懂又好用的金融学专著 作者最擅长的,就是把专业的金融学知识讲得好读又好懂,通过大量的故事和案例,为你解读经济金融知识,帮你掌握财富增长的底层逻辑。 后记 2022年是一个充满伤痕 的年份。 7月,上海刚放开不久 ,我去待了一个月。淮海 路、南京西路都很安静, 商店的玻璃门在阳光下安 静地映出街头踽踽独行的 我。来到四行仓库,站在 那面布满弹孔的墙壁前, 我的眼泪唰地流了下来。 这个城市,这些人,这一 年,都积攒了累累创伤, 需要被治愈。 薄世宁是我的好朋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 学科的医生。他正在写一 本书,名字叫《ICU(重症 加强护理病房)实录》, 书稿里有这么一段话: 每次抢救的时候我都心 惊胆战,如履薄冰,感觉 像是自己在背着受伤的人 奔跑,背后是凶狠成性的 狼群。我汗流浃背,气喘 吁吁,步履维艰。有时候 我甚至想,算了吧,太累 了,放弃吧,不跑了。但 我不能,因为唯有用力奔 跑,我才不会为未来可能 的失败而恨自己。 是啊,唯有用力奔跑, 才不会为未来可能的失败 而恨自己.唯有用力奔跑 ,才有机会愈合伤口。 我对他说,这正是我一 路走过来的感觉。从上海 、西安、成都、杭州到北 京,我一路调研了国企、 民企、平台企业、创业团 队,沟通的人从“60后”到“ 90后”都有,大家都有一样 的迷惘、痛苦,也都汗流 浃背、如履薄冰。但是, 没有人躺平,没有人放弃 ,包括我们自己。所有人 都在努力求生,负重前行 。 2022年,不就是真实生 活的ICU吗?如此艰难,但 我们仍然奋力求生,渴望 伤口愈合。 写到这里的时候,窗外 暮色已深,我突然想起了 一首老歌: 我的小时候,吵闹任性 的时候,我的外婆总会唱 歌哄我。夏天的午后,老 老的歌安慰我,那首歌好 像这样唱的: 天黑黑,欲落雨,天黑 黑,黑黑。 离开小时候,有了自己 的生活,新鲜的歌、新鲜 的念头。任性和冲动无法 控制的时候,我忘记还有 这样的歌: 天黑黑,欲落雨,天黑 黑,黑黑。 我爱上让我奋不顾身的 一个人,我以为这就是我 所追求的世界,然而横冲 直撞,被误解被骗,是否 成人的世界背后总有残缺 。 我走在每天必须面对的 分岔路,我怀念过去单纯 美好的小幸福,爱总是让 人哭,让人觉得不满足, 天空很大却看不清楚,好 孤独。 天黑的时候,我叉想起 那首歌,突然期待下起安 静的雨。原来外婆的道理 早就唱给我听,下起雨, 也要勇敢前进。 我相信一切都会平息, 我现在好想回家去。 精彩页 9月初,我突然接到石头的电话,他说正跟几个兄弟在一起,让我出去喝一杯,三天后他就要回北美了。我大惊,套件衣服刚准备出门,北京突然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男生们说,你别动了,我们到你家里来喝吧。我把儿子哄睡着,胡乱在网上买了点零食,开瓶酒,凑了几个杯子。大家见面先是调侃,“有人上次见面还是三十多岁,再见面已经是四十多岁了”,然后互相吹捧,“你怎么也不见老”。谁都知道这是白色谎言,但说的人真诚,听的人也人心。 就着花生米、瓜子,大家边喝边聊,学术八卦、各自生活、未来打算……我忍不住微笑起来。十多年过去,大家都在不同的道路上成长为所谓的“精英”,但把岁月的昂贵皮肤揭开,还是瞬间回到了又贫穷又快活、又聪明又自负、又志得意满又满腹牢骚的年轻时代。 我问石头,这次怎么回来这么久也不见呼朋引伴,我以为你陪老母亲住院,承欢膝下呢,所以没有打扰。 这个话题一打开,房间里瞬间沉默了十多秒。石头挠挠已经开始稀疏的头发,说自己从6月启程到见到妈妈,一共花了7周。中间经历了入港、人深圳,以及因深圳隔离酒店紧缺,等待人住等诸多事情,最后终于一路北上回乡。好巧不巧,深圳中高风险区“遍地开花”,他又上了疫情防控“黑名单”,加上医院的防控措施更加严格,等真见到妈妈的时候,已经是8月初。而两个女儿9月中旬开学,他必须在这之前赶回去。他前后买了三次机票,航班都被突然取消,最后终于买到机票,要从北京飞到上海,再到成都,再飞新加坡转机回美国。如果顺利,差不多要花一周时问。 算下来,他陪妈妈的时间总共也就半个月,而闺女已经快三个月没见到爸爸了,自己的学术研究也拖了三个月。回去后,他得马不停蹄地赶到加拿大、瑞士、美国等,参加五六个线下学术研讨会。他无可奈何地笑着说,你知道的,做我们这行的其实很孤单,线下会议是为数不多的社交场所,几个月不参会,世界很容易变得沧海桑田。所以,我想着无论如何都要在回去之前跟大家聚一次,下次见面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有人岔开话题,说聊聊现在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吧。大概从2012年、2013年开始,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量变”和移动互联网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中国的增长模式、影子银行’、国企改革、金融市场的股权质押等引起了全球学术圈的广泛关注。我问现在海外学术圈对中国话题的讨论情况,石头想了一会儿说,好像最近大家不怎么关注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数字货币、开放银行、通货膨胀、气候变化、社会福利这些更具全球共识的问题上。 四五线城市家庭以我们家的周阿姨为例。周阿姨一直在大城市里陪伴、照顾老人,但她现在已经五十多岁了,大概再干十年就干不动了,那时她该去哪里呢?留在上海?没有社保、退休金,没有足够的收入,不太现实。想来想去,只能回户籍所在地养老,老家有地,物价低廉,还有基本的社会保障。那么,周阿姨手里现有的几十万元储蓄能干什么呢?买股票,买债券?她连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有,别提什么价值投资理念、挑选基金经理,更别提什么宏观策略、股权回报。对于80%以上的中国百姓来说,这些其实十分遥远,掉坑的概率远大于赚钱的概率。另一个选择是存银行。存银行的利率极低,2022年,央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只有2.75%,存到银行里的钱压根增不了值。不过,存银行最大的问题还是安全性问题。什么,把钱存银行居然不安全?是的,因为来借钱的太多了。很多人不知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9 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中囯居民家庭的资金中有一半是现金,其中“白条”(亲戚熟人之间拆借)占中国社会金融资产的12% 以上,尤其是县城以下的乡土社会,民间借款比例高达64%,这些借款的坏账率不言而喻。同时你可以想象, 一个老人在乡土社会中生活,很多时候逃不开这张网。曾经有朋友对我说,你要知道,大部分人未来面临的均衡资产收益率是负的。当时我还觉得这句话过于残忍,但在周阿姨问“我的钱应该怎么办”之后,我呆了半天,突然无力地发现,“周阿姨们”并没有更好的选择。房子买下来,可能会是负收益率,但不会血本无归。这不是一个最优决策,但可能是保证安全底线的次优选择。所以,最后我回答周阿姨,那你还是买房吧,不过一定要记得,尽量买县城里学校周边、最好出租的地方。这个问题不是特例。数亿底层劳动人民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在外打工的60后、70后回老家买房,可能是因为面临“叶落归根”的问题,而在外的80后、90后回老家买房,则是因为面临着“别无选择”的问题。他们的孩子大多留在老家上学。2022年以来,各地政府给楼市松绑,积极“救市”,尤其是县级政府,用尽了各种办法,其中一条就是“拿房本入学”。周阿姨老家是湖南省娄底市的一个小县城双峰县,最近她告诉我,老家的很多朋友都在买房,因为孩子上小学、中学都是按片区划分,入学需要看房产证,如果没有房产证,入学就会遇到很多麻烦。这样一来,房子即使既没有居住需求也不具备投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