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自传体生活散文特辑,给年轻人的温情生活观和成长书。
本书带给我们的重大价值,不仅是发现生活之美,还有家庭、学业、生活态度与人生关系的珍贵启示。
书中包含童年回忆——《我的家乡》,温暖的亲子关系——《多年父子成兄弟》,理想而艰辛的求学生涯——《西南联大中文系》《修髯飘飘》,淡雅的生活趣味——《无事此静坐》,坚韧的生活态度——《随遇而安》。特别收入西南联大求学生涯及《蜘蛛和苍蝇》《花·果子·旅行》等罕见早期文章。
听汪曾祺讲述种种趣事逸闻,从水洗般的文字中感受洗涤红尘世俗的力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间闲趣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汪曾祺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汪曾祺自传体生活散文特辑,给年轻人的温情生活观和成长书。 本书带给我们的重大价值,不仅是发现生活之美,还有家庭、学业、生活态度与人生关系的珍贵启示。 书中包含童年回忆——《我的家乡》,温暖的亲子关系——《多年父子成兄弟》,理想而艰辛的求学生涯——《西南联大中文系》《修髯飘飘》,淡雅的生活趣味——《无事此静坐》,坚韧的生活态度——《随遇而安》。特别收入西南联大求学生涯及《蜘蛛和苍蝇》《花·果子·旅行》等罕见早期文章。 听汪曾祺讲述种种趣事逸闻,从水洗般的文字中感受洗涤红尘世俗的力量。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沈从文的高徒,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小说家,京派文学小说的代表人物及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早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先生。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北京剧作家协会理事。他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领域成就颇高,充溢着浓郁的中国味道和灵性美质,语言平和质朴、清新隽永、娓娓而来、如话家常。著有短篇小说集《邂逅集》《羊舍一夕》《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故乡的食物》《逝水》,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目录 壹 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 “无事此静坐” 自得其乐 读廉价书 写字 看画 齐白石的童心 多此一举 老学闲抄 书画自娱 闹市闲民 蜘蛛和苍蝇 花·果子·旅行 贰 生活,是很好玩的 随遇而安 听遛鸟人谈戏 踢毽子 一技 和尚 吴大和尚和七拳半 后台 对口 疟疾 牙疼 国子监 胡同文化 叁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我的家乡 草巷口 我的家 多年父子成兄弟 我的祖父祖母 我的母亲 大莲姐姐 彩云聚散 师恩母爱 一辈古人 露筋晓月 肆 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 七载云烟 西南联大中文系 地质系同学 新校舍 跑警报 炸弹和冰糖莲子 修髯飘飘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金岳霖先生 唐立厂先生 晚翠园曲会 导语 汪曾祺自传体生活主题散文特辑,生活家汪曾祺写给年轻人的生活观和成长书。 特别收入回忆西南联大生活和《蜘蛛和苍蝇》《花·果子·旅行》等罕见早期文章。 男看汪曾祺,女读张爱玲。亿万年轻人喜爱的作家作品,畅销不衰。 汪曾祺忌辰35周年纪念。 以手稿本为底本,读原汁原味的汪曾祺。 插图本,版式精致,文图兼美,适合收藏和欣赏。 央视《朗读者》、《带着书本去旅行》、人民日报1-9年级必读书目、中央监察委员会网站推荐作家。 多篇文章选入语文课本和中高考试卷,网上写作教程范文。 精彩页 “无事此静坐” 我的外祖父治家整饬,他家的房屋都收拾得很清爽,窗明几净。他有几间空房,檐外有几棵梧桐,室内木榻、漆桌、藤椅。这是他待客的地方。但是他的客人很少,难得有人来。这几间房子是朝北的,夏天很凉快。南墙挂着一条横幅,写着五个正楷大字: 无事此静坐 我很欣赏这五个字的意思。稍大后:知道这是苏东坡的诗,下面的一句是: 一日当两日 事实上,外祖父也很少到这里来。倒是我常常拿了一本闲书,悄悄走进去,坐下来一看半天。看起来,我小小年纪,就已经有了一点隐逸之气了。 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诸葛亮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心浮气躁,是成不了大气候的。静是要经过锻炼的,古人叫作“习静”。唐人诗云:“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习静”可能是道家的一种功夫,习于安静确实是生活于扰攘的尘世中人所不易做到的。静,不是一味地孤寂,不闻世事。我很欣赏宋儒的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唯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于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静是顺乎自然,也是合乎人道的。 世界是喧闹的。我们现在无法逃到深山里去,唯一的办法是闹中取静。毛主席年轻时曾采取了几种锻炼自己的方法,一种是“闹市读书”。把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不受外界干扰,我想这是可以做到的。 这是一种习惯,也是环境造成的。我下放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和三十几个农业工人同住一屋。他们吵吵闹闹,打着马锣唱山西梆子,我能做到心如止水,照样看书、写文章。我有两篇小说,就是在震耳的马锣声中写成的。这种功夫,多年不用,已经退步了,我现在写东西总还是希望有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但也不必一定要到海边或山边的别墅中才能构思。 大概有十多年了,我养成了静坐的习惯。我家有一对旧沙发,有几十年了。我每天早上泡一杯茶,点一支烟,坐在沙发里,坐一个多小时。虽是块然独坐,然而浮想联翩。一些故人往事,一些声音、一些颜色、一些语言、一些细节,会逐渐在我的眼前清晰起来,生动起来。这样连续坐几个早晨,想得成熟了,就能落笔写出一点东西。 我的一些小说散文,常得之于清晨静坐之中。曾见齐白石一小幅画,画的是淡蓝色的野藤花,有很多小蜜蜂,有颇长的题记,说这是他家的野藤,花时游蜂无数,他有个孙子曾被蜂螫,现在这个孙子也能画这种藤花了。最后两旬我一直记得很清楚:“静思往事,如在目底。”这段题记是用金冬心体写的,字画皆极娟好。“静思往事,如在目底”,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创作心理状态。就是下笔的时候,也最好心里很平静,如白石老人题画所说:“心闲气静时一挥。” 我是个比较恬淡平和的人,但有时也不免浮躁,最近就有点如我家乡话所说“心里长草”。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能安安静静坐下来,想一点事,读一点书,写一点文章。 自得其乐 孙犁同志说写作是他的最好的休息。是这样。一个人在写作的时候是最充实的时候,也是最快乐的时候。凝眸既久(我在构思一篇作品时,我的孩子都说我在翻白眼),欣然命笔,人在一种甜美的兴奋和平时没有的敏锐之中,这样的时候,真是虽南面王不与易也。写成之后,觉得不错,提刀却立,四顾踌躇,对自己说:“你小子还真有两下子!”此乐非局外人所能想象。但是一个人不能从早写到晚,那样就成了一架写作机器,总得岔乎岔乎,找点事情消遣消遣,通常说,得有点业余爱好。 我年轻时爱唱戏。起初唱青衣,梅派;后来改唱余派老生。大学三四年级唱了一阵昆曲,吹了一阵笛子。后来到剧团工作,就不再唱戏吹笛子了,因为剧团有许多专业名角,在他们面前吹唱,真成了班门弄斧,还是以藏拙为好。笛子本来还可以吹吹,我的笛风甚好,是“满口笛”,但是后来没法再吹,因为我的牙齿陆续掉光了,撒风漏气。 这些年来我的业余爱好,只有:写写字、画画画、做做菜。 我的字照说是有些基本功的。当然从描红模子开始。我记得我描的红模子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十六个字其实是很难写的,也许是写红模子的先生故意用这些结体复杂的字来折磨小孩子,而且红模子底子是欧字,这就更难落笔了。不过这也有好处,可以让孩子略窥笔意,知道字是不可以乱写的。大概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那年暑假,我的祖父忽然高了兴,要亲自教我《论语》,并日课大字一张,小字二十行。大字写《圭峰碑》,小字写《闲邪公家传》,这两本帖都是祖父从他的藏帖中选出来的。祖父认为我的字有点才分,奖了我一块猪肝紫端砚,是圆的,并且拿了几本初拓的字帖给我,让我常看看。我记得有小字《麻姑仙坛》、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褚遂良的《圣教序》。小学毕业的暑假,我在三姑父家从一个姓韦的先生读桐城派古文,并跟他学写字。韦先生是写魏碑的,但他让我临的却是《多宝塔》。初一暑假,我父亲拿了一本影印的《张猛龙碑》,说:“你最好写写魏碑,这样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