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两汉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重要阶段,文人的创作上承诗骚余绪,民间歌诗加速了各地音乐和民歌的交流融合。在这基础上,出现了质朴清新的汉乐府诗和深切感人的“古诗十九首”,并在东汉末年形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典范“建安风骨”。然而两汉时期距离今天年代久远,部分诗歌作品文字古奥、风格质朴,当代读者不易理解。 著名学者曹道衡先生精心挑选了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汉代诗歌作品一百六十余首编成此书,并用作者简介、注释、题解等方式帮助读者纾解疑难词义、了解作品背景,使读者能够全面领略两汉诗歌的风貌,更进一步地阅读和欣赏这些汉代诗歌的名篇佳作。 目录 前言 上编 乐府诗 安世房中歌 郊祀歌 青阳 朱明 西颢 玄冥 日出入 天马 天门 鼓吹曲辞 上之回 战城南 巫山高 上陵 有所思 上邪 相和歌辞 公无渡河 江南 东光 薤露 蒿里 鸡鸣 乌生 平陵东 陌上桑 长歌行 猛虎行 君子行 董桃行 相逢狭路间 附 长安有狭邪行 塘上行 善哉行 陇西行 附 步出夏门行 西门行 …… 中编 无名氏古诗 下编 文人诗歌 序言 历来研究文学史的人在 谈到汉代特别是西汉的文学 时,比较着重论述的往往为 散文和辞赋,而对其诗歌则 似少注意。这种看法由来已 久。例如梁代的锺嵘就曾说 过“自王(褒)、扬(雄) 、枚(乘)、(司)马(相 如)之徒,词赋竞爽,而吟 咏靡闻”的话。不过,锺嵘 此语实仅就五言诗尤其是五 言的徒诗而言。因为他所撰 《诗品》,其评论范围仅限 于五言,而且主要是文人创 作的徒诗,至于那些三言、 四言和杂言的诗歌都不在他 论述之列。和他差不多同时 的刘勰,论诗虽不限于五言 ,却把“乐府”与“诗”分为二 体,且从正统儒家的立场出 发,对《汉郊祀歌》一类乐 府诗颇有非议。因此给人造 成一种错觉,好像西汉一代 在诗歌方面并无多大成就。 其实情况并不完全如此。平 心而论,西汉一代现存的诗 歌为数并不算太少。其中有 一部分像《安世房中歌》《 郊祀歌》等固属庙堂之作, 但也有一部分民歌及文人言 志缘情之作传世。那些庙堂 之作,虽常被人们认为是模 仿《诗经》和楚辞的作品, 但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自有其 地位。我们知道,在秦汉以 前,我国曾经是一个诸侯割 据争雄的时代,各国的种族 、社会状况、语言和文化传 统都很不一样。《吕氏春秋 ·音初》提到“东音”“南音”“ 西音”和“秦音”等的起源, 虽未必全合事实,却说明了 秦统一以前各地曾存在各种 不同的乐种。这各类音乐自 有其不同的唱法和歌辞,必 然会造成各地诗歌在文体、 风格和技巧等各方面的差异 。例如产生于黄河流域的《 诗经》和产生于江汉流域的 楚辞,其形式和内容就有很 大差别。但作为同一种文化 的不同分支,其相同、相似 及互相影响之处,总是不可 避免的。秦代的统一,无疑 加速了各地文风的交流和融 合。但短促的秦代,显然远 远完不成这个任务。真正完 成这种融合的是汉代。汉代 的建立者刘邦是丰(今江苏 省丰县)人,战国时属楚, 因此史书上说他“乐楚声”是 很自然的。现今所见刘邦自 作的歌辞如《大风歌》近于 骚体,《鸿鹄歌》虽属四言 ,但他称之为“楚歌”;刘邦 的姬妾“唐山夫人”所作的《 安世房中歌》,据《汉书· 礼乐志》说,也是“楚声”。 不过,这些歌辞之为“楚声” 恐怕主要表现于音声和曲调 方面,光从文辞来看,像《 鸿鹄歌》这种作品好像和《 诗经》中某些作品并无太大 不同。《安世房中歌》的文 体比较复杂,四言、三言和 七言的句式都有。四言自是 周代《雅》《颂》和秦代石 刻的基本句式,而三言和七 言的句式亦为数不少。值得 注意的是这三种句式实为构 成《荀子·成相》篇的主要 句型。更有意思的是近年湖 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秦简《为 吏之道》中,有一部分文字 其句式和《成相》篇几乎全 同。云梦地处今湖北中部偏 东地区,确为战国楚地,而 荀况晚年终老于楚,那么“ 成相辞”这种形式亦属楚声 范畴,大约不成疑问。稍后 于《安世房中歌》的《郊祀 歌》在内容方面当亦深受楚 声的影响。《史记·封禅书 》明确地记载谬忌对汉武帝 说“天神贵者泰一”,而所谓 “泰一”,又与《楚辞·九歌 》中的“东皇太一”明明是同 一个神。《郊祀歌》的句式 ,亦以三言、四言和七言为 主。所以这些庙堂歌诗应当 说仍继承了汉初“尚楚声”的 传统。和朝廷君臣的“尚楚 声”同时,一些士人所作的 诗,则似乎更近于《诗经》 中《雅》《颂》之体,这大 约和秦亡以后,儒家思想的 复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 汉武帝的表彰儒术又更起到 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在韦孟 及其子孙韦玄成的那些四言 诗中体现得最为突出。许多 研究者对那些庙堂之作及士 人的诗评价不高,因为它们 模拟《诗经》、楚辞的痕迹 确实很多。不过即使这类作 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亦不 容忽视。例如《安世房中歌 》中像“大海荡荡水所归, 高贤愉愉民所怀”这样的比 喻手法和句式,有其一定的 创新意义;《郊祀歌》中对 天上和诸神的幻想式描写, 亦未必没有其特色。当庙堂 和士人们尚致力于使各种传 统渐趋融合的时候,一些更 显清新活泼的民歌亦已产生 。如《铙歌十八曲》中的《 战城南》《长相思》和《上 邪》诸作,大约都产生于西 汉。前者诉说战戍之苦,后 者则写男女恋情,这种诗歌 显然来自民间,纯属真情的 流露,应属抒情诗的杰作。 《铙歌》据说本是军歌,但 上述几首诗未必适于鼓舞士 气,恐怕是后来的乐官们取 民歌配乐以供军官们享乐之 用。这个问题一时似难究诘 。有些《铙歌》在内容方面 显然不同于庙堂之作和不少 文人诗,但在形式上,似仍 以杂言为主。至于魏晋以后 盛行的五言诗,在西汉亦已 萌芽。《史记·项羽本纪》 ,《正义》引《楚汉春秋》 所载虞姬答项羽的诗,纯属 五言,但有不少人对此持疑 。不过像戚夫人的《舂歌》 、李延年作歌中已多有五言 句;成帝时的歌谣“邪径败 良田”,更是一首较成熟的 五言诗。此外像《相和歌辞 》中的《江南》,究竟出现 于西汉还是东汉?现在尚难 论定,至少我们可以说五言 诗之兴大约亦起自西汉民间 。据《汉书·艺文志》著录 ,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