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瑜伽师地论》,大乘佛教瑜伽行派“一本十支”之本。全论百卷,辟为五分,涵摄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佛法,贯通教理、修行、证果完整次第。其中,《本地分》《摄抉择分》中都有《真实义品》,专门阐述瑜伽行派的重要教理和修行方法。本书是对两部分《真实义品》所作的译注和解读,并在其间穿插作者关于唯识思想研究的最新观点。 在前言部分,作者首先考察了《真实义品》的理论背景,试图理清瑜伽行派从“辨空有”到“成唯识”的思想演变过程;其次简要介绍了《本地分·真实义品》和《摄抉择分·真实义品》的主要内容,如二种真实、四种真实、离言自性等。在主体部分,作者按照“题解”“原文”“简注”“今译”“评析”的结构,对两部分《真实义品》作了深入细致又全面透彻的探究,从而为进一步理解《瑜伽师地论》乃至瑜伽行派的丰富内涵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 林国良,1952年生,上海大学文学院研究员,当代著名佛教研究专家。主要从事佛教教理研究,特别侧重于佛教唯识学研究。退休后潜心致力于佛教,尤其是唯识学典籍的整理注译以及弘扬工作。已出版《成唯识论直解》《出入无碍——佛教自由观》等专著,并在《中国哲学史》《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唯识经典直解丛书”总序言 一、根本唯识论三阶段的唯识义 (一)第一阶段的初步唯识义 (二)第二阶段的强化唯识义 (三)第三阶段的圆满唯识义 (四)阿赖耶识一能变能否成立 二、唯识了义观 三、唯识无境观 (一)第一阶段的唯识无境思想 (二)第二阶段的唯识无境思想 (三)第三阶段 四、唯识真实观 (一)《瑜伽论》的真实观 (二)《楞伽经》 (三)《大乘庄严经论》 五、唯识缘起观 (一)依他缘起 (二)依阿赖耶识缘起 (三)依三能变缘起 (四)三种缘起总结 六、唯识修行观 (一)唯识修行概说 (二)唯识见道方法 七、唯识如来藏观 (一)唯识系经典关于胜义谛的论述 不同于如来藏系 (二)《楞伽经》的如来藏思想 结语:唯识思想的展开 (一)离言法性 (二)阿赖耶识缘起 (三)三自性唯识 (四)根本唯识论的不断简化与整合的演进趋势 前言 一、《真实义品》的理论背景 (一)“辨空有”(或“辨有无”) (二)“成唯识” (三)从“辨空有”到“成唯识” 二、本论两分《真实义品》的三种一切法体系 …… 本地分·真实义品 摄抉择分·真实义品 参考文献 佛典经纶缩略名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