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给孩子的故宫(精)/给孩子系列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李文儒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畅销400万册的“给孩子系列”新书——《给孩子的故宫》来啦!
故宫博物院院长带孩子逛故宫,涨知识,感受故宫600年积淀出的历史底蕴。故宫那么多门,逛故宫应该从哪个门进?故宫里的房子那么多,皇帝到底住哪一间?皇帝也有零花钱吗?他们都是怎么花这些零花钱的?故宫里怎么过大年?……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10余年,脚步遍及故宫各个角落的李文儒院长,从孩子的视角出发,一一为孩子们解答有趣的故宫知识。同时,本书还收录了作者拍摄的珍贵视角的故宫照片80幅和大量故宫研究的一手资料,通过文字和图片的立体互动,李文儒院长引导孩子“走心”逛故宫,帮助孩子打开认识故宫的历史视野,为孩子讲透故宫里的建筑之美,故宫背后的历史细节,故宫里的传统文化等,带孩子见识更多元的故宫院长视角下的不一样的故宫。
作者简介
李文儒,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研究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总编辑,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出版有专著《走进鲁迅世界》《文化遗产的青春问题》《博物馆的种种可能》《鲁迅画传》《故宫院长说故宫》《故宫院长说皇宫》《紫禁城六百年》《故宫学研究中的价值观问题》等。
目录
开头的话
一 紫禁城、故宫、故宫博物院
故宫的三个名称
观看故宫的最佳位置
参观故宫博物院的最佳路线
紫禁城的规划、设计与建造
“天人合一”与“受命于天”
宫城、皇城、京城
大木、金砖、彩绘、巨石
防震防水难防火
大修故宫
二 中轴线上
中轴、御道、轴对称
穿越宫门
走过金水桥
广场之音
“天子的宫殿”
太和殿:龙世界里的三跪九叩
中和殿:亭亭如华盖
保和殿:宴请与考核官员
三台之上
从前朝到后宫
乾清宫大院
“正大光明”的背后
乾清宫:皇帝如何安寝
交泰殿:皇后、时间、印记
坤宁宫:洞房花烛与萨满祭祀
钦安殿:最后的宫殿是神殿
末代皇帝的“小皇宫”岁月
神武门:终结之门,开启之门
三 西区、东区故事
中轴与西区、东区
养心殿里说“养心”
三希堂前说“三希”
宫门口的生育要求
吃的“仪式”
宫廷“时髦秀”
长春宫里“红楼梦”
“慈宁”“寿康”之地
“内务”“造办”贪奢
西边武英,东边文华
文渊阁与《四库全书》
育人、养马、射箭
“奉天”与“奉先”
宁寿宫:建而不用
皇帝的花园
看戏与拜佛
珍妃井、宫女井
四 重新发现故宫
“人”形大屋顶
脊兽大世界
扭曲的古柏
重重复重重
栏杆梦断
琉璃花开
窗里窗外
全彩包装
另类建筑
到故宫看大装置艺术
到故宫看雨
到故宫看雪
到故宫看展
到故宫外看故宫
序言
位于北京城中心的故宫
,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这600多年的历史,分为
两个对比鲜明的阶段:500
多年皇帝的宫殿,近100年
人民的博物馆。
由戒备森严、一家一姓
的皇宫,变成人人可以自由
出入的公共文化场所,是最
有标志性的翻天覆地的历史
巨变。
以皇宫为标志和中心的
长达500多年的明清两代,
将漫长的帝制皇权推向极端
与腐朽,也将几千年积累和
发展起来的以维护皇权帝制
为核心的皇权文化、宫廷文
化推向极端与腐朽。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鉴,是我们传承至
今的一个非常优良的传统。
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巨变
—辛亥革命的终结帝制,抗
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建
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
得的伟大成就,正是彻底埋
葬了几千年帝制,特别是抛
弃了帝制末期的专制、封闭
、愚昧、守旧,走上民主、
开放、文明、创新的崭新道
路的结果。
历史是用来反思借鉴的
,不是供后人模仿膜拜的。
以皇宫文化为代表的皇权帝
制文化遗存,与以博物馆为
代表的现代公共文化建设,
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文化
形态。虽然建筑还是老建筑
,地方还是老地方,然而过
去的皇宫,已经成为如今故
宫博物院最有吸引力的超大
型“展品”。作为博物馆展品
的现在的“故宫”,绝对不是
向人们炫耀和展示皇权文化
、宣扬“明君”“圣上”的“圣
地”,绝对不是对“天子的宫
殿”“天子之宝”的精神跪拜
之地,而是引导人们理性认
识皇权帝制文化的鲜活“标
本”。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由
皇宫变身为博物馆的故宫,
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独特存
在:以煌煌宫城昭示从皇朝
到民国、从君主到民主之浩
浩大势,唯有故宫;以煌煌
宫城见证没落帝制皇权祸国
殃民、新生人民共和国自主
自强,唯有故宫;以煌煌宫
城彰显古代建筑文化、建筑
科技、建筑艺术、建筑审美
,亦唯有故宫。
导语
从建筑空间进入,从中轴线到东西区,故宫院长带孩子趣味逛故宫;
梳理故宫五百年皇宫和一百年博物院的历史,提供全面认知故宫的体系;
历史+场景,立体展现故宫的变与不变,是一堂活的可触摸的历史课。
重磅作者,积累大量故宫研究的素材,深入浅出、文辞讲究,专为青少年讲解。
精彩页
故宫的三个名称
故宫有三个名称:紫禁城、故宫、故宫博物院。
虽然现在大家习惯简称或统称为故宫,可实际上,这三个名称的含义,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紫禁城是北京明清皇宫的专有名称。但这个名称的出现,却比皇宫的建成要晚100多年。从文献资料中看,一直到明朝中期,专指北京皇宫的“紫禁城”三字,才出现在当时的官方文书中。不过“紫禁”一词,则出现很早。第一个称皇帝的秦始皇的宫殿,就被称作紫宫。汉代皇宫未央宫也叫紫宫。唐代以“紫禁”称皇宫。古诗文里提到“紫禁”的诗句有不少,李白诗中就有这样一句:“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皇帝的宫殿为什么称作紫宫、紫禁呢?中国古代的人们相信天、地、人之间是相互感应的。古人在对天象长期的观察、研究、想象中,发现并认为日月星辰总是围绕着一颗不动的星运转,于是就把这颗星叫作帝星,也叫紫微星(即北极星)。以紫微星为核心的区域叫紫微垣,是上天的中心,是至高无上的天帝居住的地方。不管哪个朝代的皇帝,都会说自己是“天子”,是天帝的儿子,自己当皇帝是受命于天。天帝所在的地方叫天宫,叫紫微垣,皇帝所在的地方自然就应该叫皇宫,叫紫宫,叫紫禁。
比起历代的皇宫,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建造的北京皇宫更加规范,更加完备,更加恢宏,更加壮美,管制更加严格,结构布局更像一座禁戒森严的城池。天上有紫微垣,地上有紫禁城。紫禁城的名称就这样出现了。 作为皇宫的紫禁城,明朝永乐四年(1406)筹建,永乐十八年(1420)落成。从明成祖朱棣到中国末代皇帝溥仪,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此执政、居住。明清之间还有李白成攻入北京,进驻紫禁城,被迫撤离前举行了登基称帝仪式,虽然时间极短,但也是在紫禁城里当过皇帝的。如果加上李自成,共计皇帝25位。
紫禁城专指明清皇宫,故宫的称呼则比较宽泛。中国历史上有过几十个朝代,产生过数百位皇帝,每个朝代每个皇帝都要有自己的皇宫。改朝换代主要靠征战争夺,打倒皇帝当皇帝,前朝的皇宫大多会被战争和新的朝代摧毁。新的朝代、新的皇帝建造新的皇宫,以前的皇宫或皇宫的废墟便称为故宫。所以,历史上的故宫遗址散落多地,多成为凭吊感怀的遗迹,如西安的秦宫、汉宫、唐宫遗址,如同所有做过古都的城市里的宫殿遗址一样,这正是古诗文里出现的“故宫”要比“紫宫”“紫禁”多得多的原因。
清朝取代明朝是一个例外。清朝没有摧毁或放弃明朝的皇宫,而是拿过来为我所用,明朝的“故宫”,一转手成为清朝的皇宫。推翻清朝的辛亥革命彻底终结了中国数千年的帝制,但把这座中国最后的皇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几千年来无数的宫殿灰飞烟灭,大多故宫遗址成为文献中的记载和考古的对象,只有紫禁城成为唯一留存完整的皇宫标本。正是这个特殊的原因,本来具有泛指性的“故宫”,便成为明清故宫的专指。之后,在明清故宫的基础上,成立了故宫博物院。辛亥革命后皇帝退位,紫禁城成为故宫,故宫里的前半部分归中华民国政府管辖,成立古物陈列所,在公布的章程中说明古物所“为博物院之先导”;故宫里的后半部分,依据民国政府对清帝退位给予清皇室的优待条件,仍为以已经退位的小皇帝溥仪为首的“小朝廷”暂时居住使用。1924年11月,溥仪被赶出故宫。1925年10月10日,神武门挂出“故宫博物院”的匾牌;下午二时,故宫博物院成立暨开院典礼在乾清门前隆重举行。选择辛亥革命纪念日宣告故宫博物院成立,其意甚远。报纸报道开院时观众参观的情形:“宫殿穿门别户,曲折重重,人多道窄,汹涌而来,拥挤至不能转侧。殿上几无隙地,万头攒动,游客不由自主矣!”“且各现得意之色,盖三千年帝国宫禁一旦解放,安得不惊喜过望,转生无穷之感耶?”至此,昔日禁备森严的皇宫全部成为公众自由出入的博物馆。
皇宫紫禁城、故宫、故宫博物院,这三个名称指的是同一个对象,同一个地方,但却是同一空间里不同历史时段的三种身份、三种形象、三种象征。
P5-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8:4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