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前五章探讨基督教的教理和历史,后五章则把中国文化置放在基督教的语境中讨论。对于基督教,它认为就耶稣的教义而言,它是一个革命的宗教,谋求社会改造的宗教。它征引了福音书中许多关于耶稣的言行,大胆地否认传统的说法,以为耶稣的宗教不是一般所谓精神的、个人的宗教,而是充分地表现着政治革命和经济改造的意义的宗教。对于中国文化,在学术思想之部,它是征引了几位学者的意见,以说明中国文化的本质;在政治社会之部,它是取批评的态度,把中国文化过去许多的弱点指出来。它不承认中国有“复古”的可能,也不承认可以用旧酒装新瓶的方法,把旧文化的某些部分,机械地应用于今日的中国。 本书的最大价值,在于它忠实地反映了当时信奉基督教的高级知识分子如何把中国文化和基督信仰连结在一起的思考过程。 目录 吴序 自序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耶稣事略 第三章 耶稣训言纲要 第四章 耶稣为基督 第五章 基督教在世界历史上的价值 第六章 基督教与中国的关系 第七章 中国文化以往的检讨(上)(学术思想之部) 第八章 中国文化以往的检讨(下)(政治社会之部) 第九章 中国文化未来的展望 第十章 基督教更新与中国民族复兴 吴雷川先生学术年表 赵晓阳 吴雷川和《基督教与中国文化》 卓新平 序言 在前年六月间,我的朋 友吴耀宗先生给我来信说: “青年协会的三年出版计划 中,有一本书是《基督教与 中国文化》,要请你撰著。 字数请你酌定,最好多不过 十万字,少不减于六万。请 于一年内写成,明年五月底 以前交稿。”当时我因为: (一)基督教末次来到中国 ,已经一百余年,中国知识 界中人信仰基督教的也不少 ,却还没有人以本国文化为 立场参合时代思潮来论述基 督教,写成一册比较具体的 文字,我早已引为憾事;( 二)按照所限制的字数,这 本书的内容,似乎难于繁征 博引,有详细的叙记,我或 者可以藉口于此,掩饰我所 写的内容疏略。于是我就不 度德量力,贸然地回信应允 了。 我既应允了写这本书, 在前年暑假期中,曾略加思 索,想要拟定大纲,才觉得 这本书标题为“基督教”与“ 中国文化”,当然是要说明 二者的关系,既要说明二者 的关系,就必得对于它们的 本身有充分的认识。但是, 以具有四千年历史的中国文 化,传播世界已经一千多年 的基督教,它们的本身都是 高明、博厚,而且悠久。要 说是认识了它们,能分别提 纲挈领地陈述出来,更说明 其所有的关系,真是不易着 笔,因而就暂时搁置。学校 开学后,我忙于授课,又时 有人事纷扰,经过半年,还 未写得一字。到了上年春季 ,我又在学校多任一门功课 ,更少有闲暇来写书,只得 向青年协会请求将原定五月 底交稿的期限展至年底。原 希望在这一年的暑假中屏绝 诸务,努力写成;不料五月 底我就得了病,医生说是需 要长期休养。我勉强支持到 六月上旬,将校课结束后, 向学校提出辞职;承学校准 我休假一年,我静养了五个 月,体力渐渐地复原。从上 年十一月间起始,我才动手 写这本书。 时间经过了七个月,这 十多万字的书稿才算是勉强 地写成了。在别人想来,必 定是有如俗语所说“慢工出 细活”。但在我自己看,实 在还是粗疏得很。这自然是 因为我对于基督教,对于中 国文化,都没有充分的认识 ,所以不能有独到的见解和 透辟的议论。我想一到青年 协会,想到我的朋友吴耀宗 先生,都难免要因此失望, 我不能不深致歉意。倘若青 年协会竟将这本书付印,使 它与读者相见;我只盼望能 得着许多读者的指正,并且 有人因为不满意于我所写的 而重写一本更精密更丰富的 书,那就是所谓“抛砖引玉” ,我或者不无微劳足录。 再者,青年协会约我写 这本书,大概是希望一般知 识界的人看了这本书就能对 于基督教有所了解;而我个 人之所以勉力写这本书,更 是以青年学生为对象,很希 望现代的青年学生——无论 是基督徒或非基督徒——都 能了解耶稣,了解基督教, 因而负起复兴中国民族,为 中国创造新文化的责任。因 为我在教育界工作了30年, 和许多可敬可爱的青年学生 接触,深知中国民族复兴的 责任,无疑的是属于现代青 年学生。倘使一般青年为了 觉悟自己所负的责任,就趁 着在求学时代,除了求得知 识与技能之外,更多方寻求 于修养人格有益的途径,慎 思、明辨,而后继以笃行, 或者这本书也能有些微的贡 献。 当我写这本书的时候, 正值华北风云变幻,平津各 学校学生罢课游行,影响到 全国各地。因着时局的严重 ,使多少青年愤慨不安,荒 废学业,我的精神上感受不 可言说的痛苦。有时掷笔徘 徊,属稿屡屡停顿,但同时 对于青年的期望却更为热烈 。这是值得我附带声明而要 求读者纪念的。 1936年6月3日,吴雷川 写于北平西郊朗润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