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逐痛之道(疼痛基因简史)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临床医学
作者 (美)史蒂芬·G.沃克斯曼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以科研工作者严谨和探索的笔触,如抽丝剥茧般,精彩地描绘了世界疼痛领域的转化研究先驱——美国耶鲁大学沃克斯曼教授研究疼痛分子病因的科研苦旅。从临床到基础研究,从临床前诊断到药物开发,循序渐进,探究科学本质。
本书的主要脉络为两条主线和四大组成部分,两条主线即科研心路与研究进展交互呈现,就好比一位智者,在向您娓娓道来故事来龙去脉的同时,还通过一系列严谨的科学数据论证期间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发现;四大组成部分,分别从钠通道的结构与功能,疼痛基因的发现历程,疼痛基因的信号转导功能及针对钠通道的镇痛药物研发思路系统介绍了沃克斯曼在疼痛基因的临床转化研究领域的“寻道之旅”。力求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条可借鉴的参考范式,亦可为广大从事钠通道药理与病理学机制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线索,更可作为一本科普读物,为大众了解红斑肢痛病、无痛症等罕见病的分子病因提供知识和背景。
目录
第一部分 解析“上帝的扩音器”
第1章 解析“上帝的扩音器”:寻找疼痛基因
第2章 Sherrington的“魔法织布机”和Huxley的“科幻小说”
第二部分 追寻火人:探索
第3章 从亚拉巴马到北京:穿梭往返
遗传性痛性神经病变相关的Nav1.7突变型钠通道的电生理学特征
家族性红斑肢痛症中Nav1.7功能获得性突变引起感觉神经元的高频放电
第4章 狂飙突进
Nav1.7钠通道:从分子到人类
第5章 凡事都有正反面
同一个钠通道突变引起不同类型的神经元产生超兴奋性或者低兴奋性
第6章 一窥究竟
人类野生型与红斑肢痛症相关L858H突变型Nav1.7通道的动态钳记录分析
第三部分 追寻疼痛基因以外:拓宽视野
第7章 扭曲的神经:凭空消失的神经节
人类痛性神经瘤表达多种钠通道亚型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第8章 跨越国界
第9章 从“斑马”到“马”
原发性小纤维神经病变患者携带的Nav1.7的功能获得性突变
神经病相关的Nav1.7变异I228M损害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轴突的完整性
第10章 一波三折
第四部分 关闭“上帝的扩音器”:从枪乌贼到临床治疗
第11章 从理论到临床的7年:构建“培养皿中的疼痛”模型
药理学方法逆转源于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的感觉神经元和遗传性红斑肢痛症患者的疼痛表型
第12章 从“反复试错”到“一举成功”:朝向“基因组导向疗法”的发展
通过结构建模和突变周期分析来预测Nav1.7突变型通道的药物反应性
第13章 精准医学
遗传性红斑肢痛症疼痛的药物治疗学:以基因组分析和功能鉴定为导向
第14章 “重要的是,永不停息”
专业术语
序言
吉永华教授嘱咐说,要
为他和他曾经的学生们翻
译的《逐痛之道——疼痛基
因简史》(Chasing Men on
Fire)一书写个序言,我本能
的反应是觉得很难写,想
婉拒。但读起这本书稿,
我却欲罢不能,不知不觉
中放下了手上的其他事务
,一口气读完了,内心里
还涌出许多想说的话。我
知道,这没有序言的分量
,但却是我真实的读后感
,也愿意依此向读者们推
荐。
我对原著的作者——美
国耶鲁大学的史蒂芬.G·沃
克斯曼(Stephen
G.Waxman)本人并不熟悉
,但作为长期从事疼痛研
究的我来说,对于他关于
外周神经纤维钠离子通道
与慢性痛的工作还是比较
熟悉的,乃至推崇之至。
沃克斯曼教授在慢性痛的
离子通道机制研究方面取
得了辉煌的科学成就,毋
庸置疑是一位世界顶级的
科学家。这本书较为系统
地、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他
科学上的成就令我惊叹,
但还有额外的三点理由更
深深地吸引了我:
一是,科学研究的问题
来源于临床,而回归临床
。他的研究起源是两名糖
尿病患者。一名患者一直
遭受持续性疼痛的折磨,
而另一名患者只是经常感
到麻木或轻微刺痛。这两
名患者在当兵期间都被子
弹击伤过,而且损伤了同
一条神经。“这种疼痛敏感
性的差异源于他们的基因
吗?”这是沃克斯曼教授后
续所有研究的问题来源。
他最终解析了外周钠离子
通道Navl.7蛋白质结构的单
个氨基酸残基突变是这些
包括红斑肢痛症患者、小
纤维神经病变患者慢性疼
痛的病因时,他的研究又
立即回到了临床,实现了
以转化医学(translationl
medicine)乃至精准医学
(precision medicine)的方法
对疼痛治疗的临床试验。
这样的问题,使得他的研
究具有深度和高度,持续
几十年而绵延不绝。反观
我们现在有不少的基础研
究,科学问题是来源于文
献的、或自己“创造”的,而
终点也只是发表论文。
二是,科学研究的成功
源自高水平的国内与国际
合作。沃克斯曼教授与北
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杨
勇医生关于红斑肢痛症的
合作、与阿拉巴马大学和
梅奥诊所关于红斑肢痛症
的合作、与荷兰马斯特里
赫特三位临床医生关于幻
肢痛的合作、与辉瑞制药
公司关于特异性钠通道阻
断剂的合作、与美国退伍
军人事务部的合作,这些
合作无疑是他取得巨大科
学成绩的推动力。令我印
象深刻的是,沃克斯曼教
授提出的要实现成功合作
的几个要点,包括“共同目
标、优势互补、专注力和
一点儿运气”。现在,我们
何尝不是在提倡团队合作
,还有很多国家支持的“大”
项目,如果真能追求共同
目标、实现优势互补、保
持项目执行中的专注力,
再加上一点儿好运气,兴
许真能完成高水平的研究
工作。
顺便说,杨勇医生就是
我一所大学的同事,远在
万里之遥的沃克斯曼教授
却成了杨医生的合作对象
,并取得了很好的合作成
就,佩服不已。
三是,科学研究需要组
建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印
象深刻的是,沃克斯曼教
授1986入职耶鲁大学组建
的多学科团队研究中心,
汇聚了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家、神经生理学家、离子
通道生物物理学家、药理
学家、光学成像专家、疼
痛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等
多学科的研究人员等各个
专业科学家。这样的“作战
指挥部”团队顶层设计,坦
率的争论和亲密无间的合
作,是他们成功的保障。
这个团队现在还有30多位
科学家在一起工作。我们
国内也组建了各种形式的
研究“中心”和“实验室”,虚
体的和实体的,国家(省、
市、部委、大学)各个层级
的,兼而有之,如何让我
们的“中心”和“实验室”成为
真正的科研团队,沃克斯
曼教授的故事能给我们很
大的启发。书中的故事讲
述了他们这样的团队,如
何在数十年中,不断开发
和应用新技术如iPSC、结合
蛋白质晶体结构建模和热
力学分析(作者称之为“基因
组导向疗法”,即药物基因
组方法)而开展前沿和引
领的研究。
从“斑马”(基因特定突
变导致的罕见疾病)到“马”
(常见疾病)的研究思路
转变,多么值得我们国内
正在兴起的以家系与队列
、测序为主要方法寻找罕
见病致病基因等研究者学
习借鉴!
“只管放手去做!”所体
现的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精
神,也令我印象深刻。
作为一名读者,我还要
感谢吉永华教授和他曾经
的学生们(他们中相当的一
部分都已经是成熟的优秀
科研工作者了),给我们带
来如此科学、准确而优雅
的翻译。
我热切地将这本书推荐
给正在从事生物医学基础
研究的研究者们,推荐给
从事临床研究的医生们,
还有研究生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21: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