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首先通过对中印两国产业结构的初始条件、改革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动情况及现状进行比较,发现中印两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存在极大的差异。其次,通过对中印两国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指标进行比较发现,印度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速度慢于中国,而印度的产业结构高级化速度较快。再次,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中印两国的部门内效应、资本转移效应和劳动转移效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两国的产业结构变动效应中,起主导作用的都是部门内效应,即两国各个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的贡献最大;就资本转移效应而言,中国的资本转移效应低于印度,而中国的劳动转移效应大于印度。最后,本书对中印两国产值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中间品制造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带动经济增长约0.411个百分点,而印度仅能带动0.178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印度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带动经济增长约0.352个百分点,而中国则带动经济增长约0.222个百分点。概而言之,两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动比印度更激烈,范围也更广,中印两个人口大国的崛起对全球经济将产生巨大影响。 作者简介 孙晓华,经济学博士,现任教于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在核心期刊上发表《“配第-克拉克定理”的理论反思与实践检视——以印度产业发展和结构演化为例》、《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印度包容性经济增长:现状、问题及政策启示》等文章多篇,曾参与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中印产业结构变动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国内外关于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 创新之处和难点 第二章 产业结构优化变动理论 第一节 传统的产业结构优化变动理论 第二节 现代产业结构优化变动理论 第三章 中印产业结构变动过程比较 第一节 中印产业结构的初始状况比较 第二节 20世纪4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印产业结构变动比较 第三节 中印改革后的工业政策调整及产业结构变动比较 第四章 中印产业结构现状比较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中印产业结构规模比较 第二节 中印产业结构质量比较 第三节 中印产业结构差异性原因分析 第五章 中印经济增长绩效及驱动因素比较 第一节 中印经济增长绩效比较 第二节 中印经济增长驱动因素比较——产业结构变动视角 第六章 中印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产业结构变动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 第二节 中印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 启示 参考文献 导语 中国和印度是新兴经济体中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印两国相继进行了经济改革,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两困的经济增长道路迥然不同,最主要的表现是两国各具特色的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国通过快速的外向型工业化实现了经济增长,被称为“世界工厂”。相比之下,印度的增长并没有显示出快速工业化的迹象,而是绕开工业化走上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增长之路,被称为“世界办公室”。本书基于世界人口大国——中国和印度比较的视角,研究了中印产业结构变动的差异性及互补性,以期能够对我国在推行“一带一路”倡议中遇到的印度困局提供一定解释,并探讨两国差异化产业结构变动路径的形成原因以及对各自经济增长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