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没上补习班的孩子是怎么考上名校的 |
分类 | |
作者 | (日)富永雄辅 |
出版社 | 北京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如何把孩子送入顶尖学府?如何让孩子有考入名校的目标和动力?同样地学习,为什么会有差别?日本教育专家富永雄辅,总结适合普通家庭孩子成才的34个习惯,激发孩子学习内驱力,让孩子有信心挑战名校,更有勇气挑战自己。 作者简介 富永雄辅,毕业于京都大学经济系,是日本升学辅导机构VAMOS的创始人。VAMOS主张“零招生选拔”,以“先来后到”的规则招收学生。尽管如此,该机构每年仍培养出大批的准名校生,升学率高居东京辅导机构前三名,成为众多日本父母眼中的升学圣地。其教学方法被《总统家族》(President Family)《艾拉和孩子们》(AERA with Kids)等各大刊物竞相报道。曾出版的作品有《<极速成长的孩子>与<持续成长的孩子>的共同点》《培养出东大学生的家长在家都做些什么呢?》等。 目录 第1章 培养孩子自信的4个习惯 习惯1 学会在任何情况下表扬孩子 成长快的孩子,父母都擅长表扬 怎么看待考60分? 成绩进步10分就有自信的孩子VS没自信的孩子 根据孩子满意的程度进行表扬 习惯2 将擅长的优势发挥到底 勉强克服不擅长的事情并不快乐 有信心后成绩很快就会提升 掌握孩子擅长和不擅长的事情 最容易提升成绩的是哪个科目? 习惯3 在家庭中“决胜负” 东大的学生都是好胜心强的人 回避竞争的孩子们 在家庭中创造胜负的氛围 习惯4 让孩子经历失败的痛苦 不服输的孩子会思考“取胜战略” 充分积累失败的经验 要留意“失败了也不在乎”的孩子 第2章 帮助孩子自立的6个习惯 习惯5 重视泡澡的时间 让孩子“想去东大”而非“被父母要求去东大” 真正的自立可以在家庭中培养 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浴室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 习惯6 说“我开动了”之前,让他先做点事情 为什么说准备饭菜很重要? 不会准备的孩子不会学习 做饭时问“为什么” 习惯7 让孩子自己选择图书 培育东大学生的父母不会替孩子选书 想让孩子读书,就让他自己挑书 不管什么书都买给孩子 习惯8 让孩子决定假期的安排 回答“什么都行”的孩子 自己决定做的事情更有干劲儿 训练孩子一年做50 次决定 习惯9 不必让孩子远离电视和漫画 没有梦想的孩子们 电视和漫画是梦想的宝库 确立规则后再让孩子享受 习惯10 不为孩子取得的成果或喜或忧 父母不应该成为主角 孩子的人生和父母的人生彼此独立 “为了取悦他人”这样的动机不会持久 在网络上发表孩子成功考上某校的父母 第3章 培养孩子潜能的6个习惯 习惯11 巧妙转换孩子的情绪 成长快的孩子不会受到情绪影响 母亲的一句话瞬间改变了孩子 “魔法”并非对任何人都有效 最需要“魔法语言”的时期 习惯12 不过分表扬孩子 要注意不要过分表扬 80 分提高到85 分,应该如何表扬 “还没到终点”的观念 习惯13 孩子上小学的时候让他一个人旅行 考上东大的孩子能挑战危机 故意把孩子放到“严酷”的环境中 旅行能让孩子成长 习惯14 不勉强孩子100% 理解知识 先确保孩子掌握整体知识的60% 父母一句“不会也没关系”,能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必定存在“学不会的知识点” 习惯15 不勉强孩子改正缺点 对孩子的缺点一笑而过 与缺点和平共处 容易丢东西和忘东西的孩子 你注意到孩子的缺点了吗? 习惯16 父亲应退一步守护孩子 即使是夫妻之间也难以意见统一 一个好的家庭由母亲主导 把孩子当作下属对待的父亲 第4章 培养孩子毅力的4个习惯 习惯17 不要在意考试排名或偏差值 考上东大的孩子不在意周围人的看法 竞争对手是自己 排名和偏差值只是大致的目标 关注可以反映努力程度的数值 习惯18 不要求孩子写日记 不给孩子留下“坚持 = 辛苦”的印象 做不同的习题让学习产生变化 优先让孩子坚持下去 习惯19 让孩子接触“真实” 孩子能通过接触“真实”而成长 中学时期是梦想热情退却的时期 东大学生并非特殊的存在 习惯20 任何事都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背负父母的梦想与目标的孩子 没有自身的意志则无法坚持 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第5章 提高孩子注意力的5个习惯 习惯21 让孩子集中注意力“5 分钟” 拖拖拉拉1 小时不如集中注意力5 分钟 小学高年级遇到的壁垒 习惯22 重视速度和基础 手越能活动起来,越能集中注意力 让孩子一直做简单的题目 习惯23悠闲地度过周末 越是成长快的孩子越需要“休息” 长时间努力的孩子没法集中注意力? 孩子感受到的学习压力 只依靠“开心”是无法坚持的 习惯24 创造一个尽情玩游戏的日子 沉迷的经历也对学习有所帮助 关注孩子专注于游戏的母亲 习惯25 让孩子在家人的视线范围内学习 不要让孩子在自己的房间里学习 将客厅作为学习的场所 学习的时候别让孩子看表 第6章 正确批评孩子的4个习惯 习惯26 让孩子好好解释 利用父母的威严但不动怒 批评是一种沟通 听完孩子的解释 无法接受心烦意乱的感觉 习惯27 成绩不好也不必批评 孩子有做不到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 不要对一次考试的结果或喜或忧 是能力不足,还是不够努力? 习惯28 有时反而需要带着情绪批评 孩子是感性的动物 孩子回应的是父母的眼泪 习惯29 做人方面的错误要彻底批评 希望老师一起批评孩子的父母 为什么要与第三人一起批评 第7章 提高孩子成绩的5个习惯 习惯30 珍惜10分钟的碎片时间 序言 任何孩子都有“成长的可 能性” 大家好,我是东京吉祥 寺“VAMOS”学校的老师。 在中学入学考试中,我 们班第一志愿合格率达到 70%以上;大学入学考试 中,早稻田大学、庆应义 塾大学以及医学、口腔医 学、药学等相关专业的合 格率达到80%以上。 其实,我们的理念还有 一个特点,就是不举办入 学考试。这一点也引发了 诸多关注。 为什么不举行人学考试 呢? 这是因为,我们相信任 何孩子都具有“成长的可能 性”。 这个初心,我们至今从 未改变。 如果不举行入学考试, 那么来这里学习的孩子们 不仅学习水平不同,甚至 连性格、想法等各个方面 都有所差异。毕竟每个孩 子成长的环境不同,存在 差异是理所当然的。 在与这些个性丰富的孩 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们 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 确实有些孩子更容易发挥 自己的能力,也更容易取 得成果。 “潜力”要在家庭中培养 通常在孩子们入学前, 我们都会与家长进行面谈 。 我们从“考试培训师”的 立场出发,迄今已访谈过 2000多名家长。 凭借这些经验,我们只 要与家长交流约30分钟, 就能大致了解家长的想法 、对待孩子的态度,以及 与孩子的亲密程度,等等 。 即使不详细询问,也能 清晰描绘出这个家庭的状 况。 事实上,这个家庭的孩 子将来有多大的成长空间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测 出来。 那些相信“这孩子有希望 ”的家长,不管他们的孩子 入学时成绩多么差,也能 逐渐取得进步,最终有可 能考上以东京大学为首的 名校。 那么,“有潜力”的孩子 是什么样呢? 就是为自己将来的“潜力 ”做好充分准备的孩子。 “成长潜力”也可以理解 为成长空间,或是未来的 可能性。 做好准备的孩子,只需 要一个契机,他们的成绩 就可以得到突飞猛进的提 高。 而家庭正是培育孩子们 潜力的场所。 成为东京大学的学生不 难? 我们的很多老师来自东 京大学(简称“东大”),既有 东大毕业生,也有东大在 校生。 当然,我们并非因为他 们是东大的就直接录用。 一方面,我们要考察他 们对于考试科目的理解能 力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 ,我们更看重他们是否具 备人格魅力,这也是一项 重要的判断标准。并且从 这些最终被录用的人身上 ,我们能明显感觉出家庭 对他们成长潜力的培养。 这些老师的共通点并不 是家长们的学历有多高, 或是家长们在教育方面投 入了多少金钱,而是家长 培育孩子基本人格的方式 。家长只要有了这种态度 和方式,把自己的孩子送 进东大绝不是什么困难的 事情。 “不不不,出身决定一切 ,麻雀飞上枝头也变不了 凤凰,不管再怎么改变习 惯,我家的孩子也绝对不 可能考上东京大学!” 各位家长有没有这样的 想法呢? 当然,确实有孩子依靠 天才般的头脑考上东京大 学。但这些孩子只占3%左 右。 也就是说,在录取的 3000名学生里,只有大约 100个这样的人,而剩下的 2900人,都是通过后天的 培养而发挥出最大潜力考 入东大。 这些孩子都不是拥有特 殊才能的天才。 这么想的话,我们只需 要以成为这2900人中的一 人为目标即可,也就是说 ,即便是普通的孩子,也 有充分的机会考上东大。 考上东大确实是有难度 的。 但它并非是无法逾越的 大山,相反,我认为它比 世人想象的更触手可及。 习惯能改变家长和孩子 的意识 要想提高学习成绩,最 需要付出努力的是孩子自 己,这点毋庸置疑。 但是,家长需要为孩子 创造努力的环境。 在本书中,我们采访了 考上东大的孩子们的父母 ,也采访了来自东大的老 师,通过对采访结果进行 分析,发现培养出名校生 的家长们的共通点,也就 是家长们的习惯。 一听到“习惯”这个词, 可能有人会说,那是不是 需要改变对待孩子的态度 和思考方式呢? 在本书中,确实有一部 分会介绍上述内容。然而 书中的部分内容与家长们 现有的想法可能大相径庭 。 不过,只要有一项内容 能够引起家长们的关注…… 我希望家长们可以先从 模仿那个好习惯开始。 即便开始抱着半信半疑 的态度,只要改变自己的 习惯,孩子也会马上跟着 改变。看到孩子改变后, 家长们的态度和想法自然 会随之变化。而孩子们能 敏锐地捕捉到这些改变, 进而加速成长。 这也是我作为老师的深 刻体会。 最后,如果本书能在家 长充分激发孩子们潜能的 过程中有所帮助,那么作 为本书的作者,没有比这 更令人喜悦的事情了。 富永雄辅 导语 补习班、刷题等方法只能暂时提高成绩;吼叫、打骂的方式,只会让孩子成绩更差。 孩子身心俱疲,只会丧失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考入名校的关键是提升孩子的学习力。 本书作者发现,真正依靠天才般头脑考入日本顶尖学府的,只占3%左右。大多数都是普通孩子,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出最大潜能考入名校。 作者将很多学生送入日本名校,通过观察名校生的学习习惯,总结了父母帮助孩子成才的秘诀,皆在让父母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与氛围,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让孩子考入理想的学校。 精彩页 学会在任何情况下表扬孩子 成长快的孩子,父母都擅长表扬 培养东大学生的父母,几乎毫无例外都擅长表扬。 有的人可能会说:“那当然是因为孩子优秀,肯定有很多地方值得表扬”,但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这些家长都不会只表扬孩子的学习成绩,所以我觉得家长对表扬本身的看法存在差异。 我也问了东大学生,他们说,即便自己搞恶作剧或者做了一些通常会惹父母生气的事情,也几乎没有被父母训斥的记忆。比如涂鸦。 一位东大的学生讲了一个故事。 他和弟弟在房间里玩耍,一时兴起开始在房间的墙壁上涂鸦,结果被妈妈发现了。他们俩都已经做好被骂的思想准备,结果妈妈却说:“啊,画得挺不错的嘛。你这孩子,是不是有绘画天分啊?” 他当时虽然有些不知所措,但正是因为那句话让他对自己的绘画有了自信。 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上来就训斥:“为什么在这种地方乱涂乱画!”这样的做法虽然简单,但是话到嘴边忍住不说,先试着观察一下孩子的反应,想要说的话就会发生改变。 看见孩子早上因为睡懒觉急急忙忙地跑去上学时,比起责备他:“谁让你这么晚睡的”,不如跟他说:“只要你想,10分钟内就能做好准备吧”,或许就会让他产生“自己能够做到”的想法。 虽然看起来这么说有点讽刺的意味,但孩子不会这么认为。相反,他们能完全接受,并建立起自信心。 我认为,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关注他各方面的行为,并持续性地给予表扬是非常重要的。 据说,现在不仅仅是孩子,没有“自我肯定感”的成年人也越来越多了。 自我肯定感是指感到自己是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存在,是一种积极接受自己的心态。如果没有这种心态,就无法培养出生而为人原本的自信。 那些平时在不经意问受到表扬的孩子,通常能自然而然地获得自我肯定感。 有“潜力”的孩子,不管是否表现出“自我肯定感”,都具备一种“只要我做了就一定能行”的强大自信。 怎么看待考60分? 在相同的分数面前,成长快的孩子的父母与成长慢的孩子的父母,他们的看法截然不同。 假设孩子的考试成绩是60分。 成长快的孩子的父母,只会单纯地关注到孩子“取得了60分”,所以在这种家庭下长大的孩子,从来不会为成绩不好挨骂而烦恼。 可能他们的家长也接受孩子“考了60分”这一事实。 因此,这些孩子会想“我还能做的事”“成绩可以更好”,主动设定下次考70分的目标,并自然而然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相反,越是成长慢的孩子,他们的父母越是在意没能获得的40分。 他们完全看不到孩子取得的60分成绩,只会一味地寻找孩子不行的理由,为什么不行、哪里不行、为什么丢了40分,等等。 于是孩子会拼命努力去挽回这扣掉的40分。 成绩进步10分就有自信的孩子Vs没自信的孩子 在下一次考试可能两个孩子都考到了70分。 虽然成绩都是70分,但从结果来看取得了巨大进步的却是前者,也就是“被家长接受考了60分”的孩子。 你明白差别在哪里吗? 关键在于自信。 从60分提高到70分的孩子,因为提高的10分而获得自信。而且与考60分时相比,自己获得多10分的表扬,就产生了下次再提高10分的意愿。 而努力挽回扣掉的40分的孩子,尽管分数也提升了10分,却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进步。 为什么呢? P2-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