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初中阶段,古诗词是培养学生传统文化底蕴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积累的有效途径,因此古诗词教育是中学初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现阶段,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但是在古诗词实际教学中,三维目标主要停留在知识与技能这个目标上,背诵、默写,围着中考的指挥棒在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两个目标涉及较少,学生不去领会诗词的意境,不去领悟诗词中传递出来的古典文化底蕴,不能发自内心的热爱传统文化,本书旨在改变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初中语文教材的古诗为主,辅以课外古诗,从一首诗入手,然后输入同一主题的多首古诗,增加课堂容量,训练学生联想、合并、拓展的思维模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为人之道、处世方法,让学生更易理解古诗中的哲理。 目录 第一篇 课题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三、“古诗词主题化”教学中的核心概念界定 四、“古诗词主题化”阅读理论依据 五、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六、研究成果及分析 第二篇 教学设计 山水田园话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月”文化综合性学习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借助常见文学意象鉴赏诗歌 烽火硝烟话边塞——《雁门太守行》 梅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爱国忧民读杜甫——《春望》 以典入诗,别有意趣——古诗词的巧妙用典 借典抒怀读李白——《行路难·其一》 依依不舍送别诗——《送友人》 豁达劝勉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语短情长辞故乡——《渡荆门送别》 一叹三咏,余味无穷——《式微》《子衿》 思念绵绵情深深——《关雎》 折柳寄相思——《春夜洛城闻笛》 宦游羁旅客,游子思乡情——《逢入京使》 从意境手法感悟,于浩瀚诗海徜徉——《赤壁》 “澹澹”之水蕴凌云之志——《观沧海》 过潼关,睹变迁;思过往,惜百姓——《山坡羊·潼关怀古》 佳节话中秋,月夜忆舍弟——《月夜忆舍弟》 品《过零丁洋》,叹铮铮铁骨——《过零丁洋》 第三篇 主题化古诗词阅读读本 一、初中古诗词读本之传统节日 二、初中古诗词读本之古诗中的广东 三、初中古诗词读本之山水田园诗词 四、初中古诗词读本之边塞诗词 五、初中古诗文读本之爱情闺怨诗 六、初中古诗文读本之羁旅思乡诗 七、初中古诗文读本之送别诗 八、初中古诗文读本之讽刺诗 九、初中古诗文读本之借典抒怀诗 十、初中古诗文读本意象诗词之“月”意象 十一、初中古诗文读本意象诗词之“水”意象 十二、初中古诗文读本意象诗词之“秋”意象 十三、初中古诗文读本意象诗词之“柳”意象 十四、初中古诗文读本意象诗词之“杨花”意象 十五、初中古诗文读本意象诗词之“梅”意象 十六、初中古诗文读本意象诗词之爱国忧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