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细说史记三千年(共10册)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王嗣敏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史记》为万事万物之集,有诸子百家之长。《细说史记三千年》系列图书,以学术为骨架,以故事为血肉,以战略为视野,以策划为神经,以细节为组织,与众位读者一起,共登《史记》艺术之巅峰,放眼史学世界之奇诡,领略人生壮阔之波澜。
本套书具体收录《细说史记三千年(秦史之谜)》《细说史记三千年(长平之战)》等作品。
作者简介
王嗣敏,一介书生,幼读经史,尤喜《史记》,如蚕嗜叶,如蝶恋花。向以司马铁粉、子长异代知音自命。向来无常师,立足自学,以万事万物为师;从来无常法,不限门派,以儒墨道法相杂。
目录
《细说史记三千年(秦史之谜)》
秦史之谜
第一章 道神话追本溯源 秦襄公崭露头角
第二章 秦穆公尊贤重士 百里奚饲牛拜相
第三章 为利益上下其手 图霸业左右开弓
第四章 几何时秦晋之好 崤之战反目成仇
第五章 思图强孝公纳士 用霸术商鞅变法
第六章 是与非庭上争锋 小见大徙木立信
第七章 推垦草试点改革 抓三农树立国本
第八章 农战策环环相扣 军功爵等级森严
第九章 计首功人屠杀敌 倡公斗全民皆兵
第十章 执法平壹罚壹赏 壹教行党同伐异
第十一章 株连制行于军法 抱成团敢死同生
第十二章 虎狼师利益驱动 荀子论天下无敌
第十三章 秦密档重现天日 郡县制一插到底
第十四章 度量衡参差不齐 两诏版秦皇意决
第十五章 以军法代行宪法 废肉刑缇萦救父
第十六章 除非死税赋必缴 只要活定受盘剥
第十七章 户口制大行其道 兵徭役无处遁逃
第十八章 隶臣妾死而后已 看经济一叶知秋
第十九章 帝王术惊心触目 商君书惊世骇俗
第廿章 在秦国罚多奖少 做官吏实属不易
第廿一章 执军刀刑治天下 细节处有法可依
第廿二章 定标准匠人精作 考其诚物勒工名
第廿三章 铁血相趁火打劫 得意人作茧自缚
第廿四章 秦商鞅死得其所 不废法继往开来
第廿五章 论功罪各抒己见 察得失垂鉴后世
第廿六章 吕不韦机关算尽 庄襄王枯木逢春
第廿七章 淫太后红杏出墙 秦始皇韬光养晦
第廿八章 十二年相国勤勉 八岁前赢政凄苦
第廿九章 左手钱右手横刀 十年间诸侯束手
第卅章 霸天下功首罪魁 焚诗书文化遭劫
第卅一章 建阿房大兴土木 行苛政岌岌危矣
第卅二章 想求仙接连被骗 秦皇死鲍鱼随车
第卅三章 不孝子阴谋夺权 创业难守业更难
第卅四章 人不人婢学夫人 鬼不鬼大开杀戒
第卅五章 奸赵高指鹿为马 昏胡亥黔驴技穷
第卅六章 成功易终功不易 秦帝国轰然崩塌
第卅七章 迎客卿有容乃大 不择流海纳百川
第卅八章 魄力大用人不疑 频失策叶公好龙
第卅九章 重实用真龙入秦 尚空谈坐以待毙
第卅章 冠带剑秦王掌权 清障碍拳打脚踢
第卅一章 秦赢政敲山震虎 谏逐客始皇一统
第卅二章 读秦史书生着迷 看战略价值无双
《细说史记三千年(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
第一章 智赵衰深谋远虑 廉赵盾刚正不阿
第二章 双侠客舍生取义 赵氏孤金蝉脱壳
第三章 扁鹊效周公解梦 公室衰权臣当政
第四章 真将军出身寒微 赵襄子忍辱负重
第五章 智襄子贪得无厌 韩赵魏反客为主
第六章 为智伯豫让复仇 隐真相漆身吞炭
第七章 赵烈侯首任赵王 公仲连实施变法
第八章 武灵王雄才伟略 赵国处四战之地
第九章 排众议胡服骑射 更军制以策万全
第十章 生恶念釜底抽薪 沙丘宫主父饿死
第十一章 蔺相如智勇双全 外交官完璧归赵
第十二章 意气盛廉颇争位 将相和负荆请罪
第十三章 平原君奉公守法 马服君勇冠三军
第十四章 赵威后深明大义 有见识民贵君轻
第十五章 长平战史上最大 疑点多争论不休
第十六章 近秦国韩氏遭难 上党郡前世今生
第十七章 韩上党郡守抗命 赵宫廷反复评析
第十八章 看其利赵胜接手 驻长平廉颇横刀
第十九章 想求和陷入被动 拒良策赵国孤立
第廿章 长平战一触即发 同盟国心胆俱碎
第廿一章 划时段全局入眼 战不利老将坚守
第廿二章 行反间赵括出场 犯大忌临阵换将
第廿三章 言徒壮纸上谈兵 筑壁垒攻守兼备
第廿四章 秦大军铁壁合围 四十万插翅难逃
第廿五章 杀降卒白起暴虐 气数尽名将凋零
第廿六章 进退难骑虎难下 心一横铤而走险
第廿七章 赌国运精锐齐出 比战法殊途同归
第廿八章 太惨烈满国戴孝 知暴行天下震惊
第廿九章 缺军粮战事吃紧 看定力棋胜一招
第卅章 大战略持续推进 秦君主意志如山
第卅一章 目标乱四处出击 细分析成败在手
第卅二章 秦白起一鼓作气 中反间将相失和
第卅三章 攻邯郸孤注一掷 政见异君臣反目
第卅四章 平原君散尽家财 信陵君窃符救赵
第卅五章 为联楚毛遂自荐 受牵连范雎自杀
第卅六章 燕王喜飞蛾扑火 大赵国存亡之秋
第卅七章 经四代赢政灭赵 难长久恃力者亡
第卅八章 力道强上下同欲 谋略胜知己知彼
第卅九章 真统帅多谋善断 大将军文武双全
第卌章 孝成王祸首罪魁 屈不屈四评赵括
第卌一章 德与力刚柔并济 两不误国运久长
第卌二章 莫空谈深扎根基 别自欺强者为王
第卌三章 守边防假痴不癫 李牧军大获全胜
第卌四章 亲小人有眼无珠 远贤臣大厦将倾
第卌五章 燕赵地悲歌慷慨 赵国史荡气回肠
《细说史记三千年(吴越争霸故事篇)》
吴越论剑
第一章 尽孝道高风亮节封吴国报李投桃
第二章 吴王僚福祸相依公子光暗藏杀机
第三章 伍子胥绝处逢生兄与弟相煎何急
第四章 伍子胥鞭尸三百吴阖庐阴沟翻船
第五章 越战败退守会稽欲求和别作良图
第六章 清君侧七国叛乱 诛晁错身死东市
第七章 缺谋略仓促应战 学商鞅不遇孝公
第八章 遭刺杀家危国泰 悲二人名立身败
刘濞列传
第一章 高祖封兄弟子侄
序言
(一)震古烁今
书可以读厚,也可以读
薄。
天下之书,数之不尽,
读之不尽。可如果只读代表
作,也是可以读尽的。
假如只给人一个选择,
在史学中只选一本,那么就
可以只选这本震动天下的《
史记》。
(二)不虚美不隐恶不
挟私不苟同不惜命不爱财
“不虚美,不隐恶”是《
汉书》作者班固对《史记》
的评价,这是非常高的评价
,可见,虽然《史记》不全
是信史,在人物传记部分,
有很多地方需要商榷,可是
在学术领域,一等一的学术
大师都承认其价值,尤其“
八书十表”,作为司马迁的
学术论文,其引用是高频次
的。
这六个字,是文学和艺
术的永恒追求,是一种文学
求真的态度。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
直到目前,能做到这六个字
的,寥寥无几,有时是形势
使然,有时是功力不到,有
时是私心作祟,有时是利益
驱使,有时源于怯懦。
挟私之人,一心只想给
自己辩护,一心只想给后面
的利益集团代言,文章自然
是美容过度,以至于失真。
司马迁并非完全没有私心,
他也是活生生的人,然而他
没有把私心凌驾于公理之上
,这就是伟大。超越了个人
局限性,都是伟大。
不苟同,也很难做到。
坚持独立的学术原则,不为
外部压力所屈服,不为取悦
世人,敢于发表振聋发聩(
kui,耳聋)的学术见解,
使得聋人都能听见,用文字
唤醒糊涂麻木之人,这是何
等的功力?
一部大作,可能会耗掉
人所有的精华岁月,熬干人
的心血,还可能使人因言获
罪,丢了脑袋。一心只想获
取现实利益,只想保养身体
之人,绝不会干这种“傻事”

至于不爱财,就更难做
到了。在知识产权可以转变
为财富的当今,追求光明正
大的财富,是可以获得广泛
认同的。然而,不是进行马
上变成钱的创作,想要从事
《史记》这样的创作,必须
有一年、两年、八年、十年
,甚至一辈子都看不到钱的
心理准备。在物欲横流的大
潮中,必定会有人逆流而上
,因为支撑他卓尔不群的那
个东西叫信念。
(三)不愧不怍不屈不
挠,不见风使舵,不怨天不
尤人
不愧不怍(zuo,惭愧)
,出自《孟子·尽心上》。
原文:“仰不愧于天,俯不
怍于人,二乐也。”抬起头
看着苍天,感觉对得起天,
低下头想想,感觉自己无愧
于人,这是人生的两大乐事

光明磊落,心胸坦荡,
问心无愧,不屈不挠,不见
风使舵,不怨天尤人,这样
的人生多么让人羡慕啊!
人的一生,不是追求功
名利禄,长生不老也不是真
正的追求,无愧于身、无愧
于心、无愧于天、无愧于人
,人生做到无愧,做到了无
遗憾,才是至高的追求。
能达此境界者,古今中
外,有几人?
《幼学琼林·卷三》有言
:“生平所为皆可对人言,
司马光之自信;运用之妙惟
存乎一心,岳武穆之论兵。

司马光之境界,司马迁
也可达到。
虽然司马迁也无数次考
问苍天,抱怨命运之不公,
然而抒发过后,他依然秉笔
直书,坚守学术底线,坚信
学术道德,坚定学术信仰。
是好汉,牙被打掉,和血吞
,绝不吭声。
……
做其他任何事都是迫不
得已的谋生,都是副业,我
的主业只有这一件事,集中
绝对优势兵力,集中所有的
时间、精力、资源、黄金岁
月,集中我所能拥有的一切
,只做这一件事。
值得吗?我也在问。能
行吗?我也在问。
既然骑虎难下,那么,
要么自己被吓死,要么把老
虎累死。
凡事都有因果。这是我
和司马迁之间的一个承诺,
言必信行必果,我要为年轻
时吹过的牛,付出我所有的
力量。
干就完了。
虽然这是一个人的战役
,但是依然离不开亲朋好友
的帮助,在此谢谢他们。
为了创作这一版,我在
采风和查询资料方面耗费了
大量的心血。我一向欣赏诸
葛亮“独观大略”和陶渊明“
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本
来不想做学术上的考证,可
是对于《史记》来说,停留
在故事层面还是肤浅的,必
须做一些学术性探究,才能
触及其精神内核,这是没有
办法的,也是必然要走的路
。在此方面,谢谢张涛、王
英等给我提供的学术便利条
件,他们始终相信我做这件
事的意义。
也要感谢华夏出版社的
编辑团队,他们一有伯乐眼
,二有匠人情。谢谢他们对
我的信任、支持,“放任”我
的创作欲望,给我以最大的
包容。谢谢他们对本书的策
划与精雕细刻。
还有很多幕后的朋友,
都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各种
各样的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为人不展风云志,空负天
生八尺躯。
都是一副臭皮囊,要重
视健康,可也不要过于爱惜
自己,为了值得之事,拼一
把!
以上就是我对《史记》
和司马迁的理解,也是我创
作这副对联时内心的浮想联
翩。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
中说:“此可为智者道,难
为俗人言也。”
此联,只有知音能懂。
此书,只为知音而作。
导语
都说《史记》好,但对现代人而言,完整读完《史记》面临数座大山,比如纪传体的主题分散,古代人名地名时间线陌生复杂等;这些大山造就了翻开《史记》未读完之遗憾。需要有类似《细说史记三千年》的伴侣桥梁之书,接引读者,读完细说系列,再读《史记》原本更轻松,不读原本也不遗憾。
后记
只发展军事,不做政治
制度改革,洋务运动就是例
子。一个甲午之战,打破一
切神话。
真心希望,未来的人看
我们这几代人时,能够盛赞
这几代人的远见,终于跳出
了历史周期律的支配,以兼
容百家之长的理性,走出一
条文武双全,真正体现大国
风范的道路。
(二)
我对秦史有点研究,在
开始读的时候,很受儒家的
价值观影响,戴着有色眼镜
来看秦史,总体上是从批判
的角度来看。随着年龄的增
长和社会实践的深入,尤其
是数据化时代的到来,我又
发现了它独特的价值。我发
现,秦国人真的好像是穿越
过去的,他们的很多管理思
维非常具有现代意义。
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
人就注重大数据管理。我们
现代人知道,国家和国家的
竞争、公司和公司的竞争,
有时比拼的就是组织效率、
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泰
国就是这样胜利的,而现代
管理也是朝这个方向发展的
。商鞅变法的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要把所有人都纳入数
据化管理中,只不过当时的
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过于落
后,因此才有保甲制度、株
连制度、户籍管理制度、严
刑苛法等。现在不用那么费
劲,因为只要输入我们户口
本和身份证上的信息,一切
个人情况,在数据中心那里
都是透明的。
其实,秦以后的朝代所
继承的是法家的厚黑学部分
,原始法家追求的公开、公
平、公正的理念,则被抛弃

在中国历史中,法家执
政是个异类,外儒内法才是
正宗,但我还在想,如果秦
朝坚持两百年,能否让我们
这个民族的法制观念和理性
批判思维根植于人心?当然
,不是秦始皇和秦二世时苛
刻的秦法。
简单来说,法家奉行国
家主义,儒家奉行民本主义
,道家奉行自由主义。单纯
的法家,过于刚性;单纯的
儒家,关键时刻办不了事,
解决不了棘手的难题;单纯
的道家追求无政府主义,更
不现实。一个国家最好的状
态是,有国家主义,有国家
理性,有国家大战略,也有
民本主义,满足人民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同时在思想领
域,又有一个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的局面。
太理想化了。
春秋战国、秦汉时代支
撑起了中华文化的整个框架
,后面的王朝添砖加瓦,局
部创新。
(三)
我们对中国历史上一些
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的评价
往往泾渭分明,阵营鲜明。
追捧者,只看优点;贬斥者
,只看缺点。这都是不客观
的。
谈缺点,不影响一个人
的伟大,掩饰其缺点,才会
损伤其伟大。
评价朝代的优劣得失需
要理性,评价个人又何尝不
是如此呢?
不吹,不捧,以兼容百
家的理性,看待这些朝代和
历史人物,对个人、对社会
,都将是一大福音。
不给历史开美颜,寻找
兼容百家之长的历史理性。
我个人非常喜欢春秋战
国史、秦汉史和三国史,因
为在这几段历史中,有一种
士文化精神。
梁启超先生是民国的一
个“士”,是最能体现“士大
夫精神”的一个典型,他曾
经创作过一篇非常知名的文
章《中国之武士道》,书中
所举的案例,基本上都来自
《史记》,其中贯穿的就是
尚武思想。直到秦皇汉武不
断加强中央集权之后,直到
后世提倡文人治国之后,中
国的“尚武精神”“士大夫精
神”渐趋消亡。如果没有《
史记》的记载,人们何从得
知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
一段辉煌灿烂的历史和个性
鲜明、不折不屈、为国为民
,能够体现“士大夫精神”的
群体?
在《史记》的记录中,
有国士、文士、武士、智士
、勇士、义士、壮士、志士
、谋士、说(shui)士、战
士、斗士、名士、寒士、隐
士、绅士、侠士、死士等,
他们突破平庸的生活,以一
种创造力和意志力,为自己
和民族的精神世界,贡献了
美的艺术、绚烂的文采和超
凡脱俗的价值追求。
何其豪迈!
(四)
某夜,做了一梦。
恍恍惚惚中,我感觉走
到了司马迁书房之外。屋外
月朗星稀,屋内琴书潇洒,
里面一张床上,躺着一位老
人,有一个青年跪在床下。
我断断续续地听到老人
在说:“我死后,估计你一
定会做太史令。你要是做了
太史令,一定不要忘记我想
写的那部著作,且最浅层次
的孝道是侍奉父母,中间层
次是侍奉国君,最高层次则
是建立功名。如果能使自己
名扬后世,父母也会因此荣
光,这才是最大的孝道(“
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
,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
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
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
父母,此孝之大者”)……
从鲁哀公获麟、孔子停笔以
来,到今天又有四百多年了
,由于诸侯兼并,社会迭经
战乱,很多历史书都已经散
乱亡逸了。当今汉朝建立,
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
义士的事迹很多,我们作为
史官,如果不能把他们都记
录下来,造成历史文献的缺
失,那真是一种莫大的罪过
,想想我都深感恐惧。你一
定要好好注意这件事(“自
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
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
,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
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
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
焉,汝其念哉”)
精彩页
第一章道神话追本溯源秦襄公崭露头角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凭空出世的,都是有历史传承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任皇帝秦始皇的诞生也离不开他祖先几百年的苦心经营,秦国能在弱肉强食的时代脱颖而出,完成统一大业,绝非偶然。对我们来说,秦国是一个谜一样的国度,秦人是怎样在西北高原迅速崛起的呢?秦朝的历史功绩和现实影响力究竟在哪里呢?翻开尘封的历史,我们还能找到它那历久弥新的魅力吗?本书是《史记》之《秦本纪》《秦始皇本纪》《商君列传》《吕不韦列传》的合传。
要想说清秦国的历史,我们先要从神话传说说起。我们在本系列丛书之《霸主之路》中介绍三皇五帝时提到,五帝指黄帝、颛项、帝喾、尧、舜。其中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他有一个孙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正在织布,有一只玄鸟掉落了一个蛋,她吞下去以后,就生下了儿子大业。至于这玄鸟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鸟,也没有最后的定论,一说是燕子,一说是凤凰。
大业娶了当时少典部落的女华为妻,生了一个儿子叫大费,大费生活的时代是大舜时期。在大禹治水的时候,大费辅佐大禹立下了功劳,当舜帝赏赐大禹的时候,大禹说:“我之所以能成功,大费作为助手功不可没。”舜帝对大费说:“大费,是你辅助大禹治水成功的,我赏赐给你有黑色悬垂饰物的旌旗,你的后代会因此而繁荣昌盛。”又把一个姚姓的女子嫁给他为妻,大费行礼接受了。后来大费辅佐舜帝驯服饲养鸟兽,并取得了成绩,所以大费也叫柏翳,被赐姓赢。秦人是马背上的民族,所以,推测他们的祖先是掌管鸟兽的官员是合理的。赢姓是从大费开始的。
从大费开始经过了十多代,这时中国正处于商王朝时期。因为赢氏族人每一代都有人立过大功,所以他们在商朝逐渐显贵,一直传到蜚廉。蜚廉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季胜,一个叫恶来,其中季胜的曾孙造父是给周穆王赶马的(这时商朝已被周朝替代)。因为造父善于驾车,所以他得到了周穆王的宠幸,他套上骥、温骊、骅骝等千里马,载着周穆王到西方巡回视察,使得穆王乐不思蜀,结果有一个叫徐偃王的在后方作乱。造父替穆王驾车,一路急驰,返回镐京,又一日千里地奔驰到东方平定叛乱。穆王就把赵城封给造父,造父一族从此就姓赵,这是百家姓中赵姓的源头。宋朝时编排百家姓的顺序是“赵钱孙李”,这是因为皇帝姓赵。所以,若是按血统来说,秦与赵本是一家。这个赵就是“战国七雄”中的赵国。赵国一直是秦国的劲敌,赵人骁勇善战,和勇猛异常的秦人真是十分相像。
上面提到的几匹千里马一直是宝马良驹的代名词,大家若是读中国古典小说的话,会经常发现用这几种马指代宝马,而造父和周天子巡游的故事也是一个著名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有一本书叫《穆天子传》,其中就有这段故事。
蜚廉和另一个儿子恶来,都是商纣王的臣子,其中蜚廉善于奔跑,而恶来力大无穷。“恶来”这个名字后来常作为勇士的代名词。恶来在周武王伐纣时被杀,他这一支传到第六代时的子孙叫非子。非子是给周天子养马的,他非常喜欢马匹和其他牲畜,熟悉它们的脾性,所以能把牲畜调理得膘肥体壮。因为这项功劳,非子被封在秦地建立城邑,接续赢氏的香火,称号为“秦赢”。从此,秦人在今天陕西、甘肃一带的草原繁衍生息,这也是秦王朝的雏形。
从非子开始,经过秦侯、公伯、秦仲、秦庄公几代,传到了秦襄公,这时周朝发生了一件影响国家命运的大事,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笔者在本系列丛书之《霸主之路》中已说过,这在技术上不太可能,姑且存此说)”。周幽王宠爱褒姒,把他和褒姒生的儿子伯服立为太子,整天沉迷酒色,朝政大乱,原配申后和原太子姬宜臼被废。周幽王为了博得美人一笑,竟然轻易点燃烽火。这烽火是周王朝有难、召集天下诸侯勤王的信号,结果诸侯王被戏弄一番,周王朝失去了公信力。申后的父亲、周幽王的老丈人申侯联合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
P3-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2: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