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近几十年来受到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本书注重历史时空纵深和国际横向比较,从金融视角出发,结合可持续发展框架探讨了碳金融、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等问题,深入浅出地描绘了一幅关于中国低碳转型发展历程、历史必然与未来愿景的清晰全景图。 具体来说,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放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讨论碳中和,同时涵盖了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内容; 二是从金融视角探讨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尤其探讨了碳市场在碳中和中的作用; 三是讨论了在国际博弈中如何应对碳关税等热点问题; 四是考虑到即使碳达峰,石化能源在中国能源结构中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研究了中国能源结构转型如何平衡各种能源利用问题; 五是鉴于中国和西方经济结构不一样,高碳行业在经济中还须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转型金融进行了深入探讨,尤其研究了中国高碳行业如何平稳转型; 六是从标准体系完善和ESG投资角度探讨了绿色金融发展。 作者简介 徐忠,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中国金融学会秘书长,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研究员,《金融研究》杂志主编,孙冶方金融创新论文奖获得者(2015年),中国金融论坛(CFF)创始成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金融稳定局和金融市场司长期从事金融研究、政策制定及金融改革工作,作为筹备组组长负责组建上海票据交易所。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世界经济》、《世界发展》(World Development)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多部。 目录 代引言 金融业在应对气变和碳市场建设中的角色与潜能 第一章 中国必须坚定推进低碳转型 人类社会对气候问题的认识是一个渐进过程 中国对低碳转型的观念转变过程 中国低碳转型要解决好的突出问题 充分认识金融体系在低碳转型中的作用 可持续金融:碳金融、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 第二章 低碳转型必须充分认识中国能源结构特点 世界能源结构的历史演变 中国能源结构及与美国比较 中国低碳转型如何应对能源结构约束 区域在低碳转型中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 第三章 发挥好碳金融市场的关键作用 碳市场对于低碳转型至关重要 国际上碳市场的建设经验 中国如何建设有效的碳市场 第四章 中国如何引领绿色金融的未来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与改革试点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融激励机制 培育适合绿色金融发展的生态体系 第五章 中国要成为转型金融的积极探索者 转型金融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尤为重要 国际上转型金融的概念、界定标准及主要产品工具 转型金融的欧盟实践 中国转型金融的实践进展与下一步发展 第六章 积极参与低碳转型的国际博弈 全球气候治理演进就是一个博弈过程 国际上碳减排的博弈现状 国外碳边境调节机制的进展与我国的应对措施 全球碳市场连通及我国的应对 附录 碳中和背后的经济学思考 气候变化融资部分缩略语与专用术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金融业在应对气变和碳 市场建设中的角色与潜能 周小川 关于气候转型中金融体 系的作用,需要研究和探讨 的问题有很多,借此机会跟 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几点想法 ,主要涉及碳市场建设以及 金融界所能起的作用。 一、实现碳中和需要动 员巨额投资 面对全球气变难题,金 融界要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 责任。在未来走向碳中和的 几十年内,最艰巨的任务是 这一过程之中需要组织、动 员大量的投资。仅就中国而 言,按照各研究机构的估算 ,较低的也需要约140万亿 元人民币的投资,还有的估 算需要几百万亿元人民币; 就全球来说,估算的投资数 字更是非常庞大。因此,能 否成功动员并利用好这么大 的投资,是金融界面临的重 大挑战。 其中,财政虽然能动员 一部分资金,但只能解决一 小部分问题。毕竟在这么庞 大的投资中,财政资金的最 终占比必然不会太高,大量 资金还需要动员民间资本。 离开了金融业,没有任何其 他行业或机构能承担这么大 的资金动员任务。如果要动 员民间资金,就需要用市场 的力量,也就必然要寻求恰 当的激励机制。也就是说, 要使投资者不仅出于实现碳 中和目标的觉悟性选择,更 主要的是因为创造了一种面 向碳中和的市场激励机制, 即面向减碳或零碳的投资具 有可预期、可测算的合理回 报率。 从目前来看,中国要吸 引这么庞大的投资,金融业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在 相对近期还需要就市场建设 方面的内容进行讨论,取得 共识。同时,其他各项任务 也是非常重要的:就金融界 来讲,要建立一些基本指标 体系;要提高透明度,使投 资、贷款等各类金融产品都 能明确地披露对二氧化碳及 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气候 变化的影响;金融界本身也 应该带头减排、主动去实现 零排放,尽管金融界自身实 现零排放在整体碳中和大局 中只是一个相对较小的组成 部分。 总之,金融业的一些基 础工作是重要的,但更重要 的、面临更大挑战的是如何 大规模动员和使用社会资金 ,尤其是建立合理的机制, 使大量资金能够投入减排新 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中,以 及各行业各领域设备的更新 换代中。有人认为,二氧化 碳减排中包含的物理、化学 及工程内容比较多,因而主 要是工业部门的事情,金融 部门在其中只能起到辅助作 用。这似乎是不重视金融业 的角色,但从前面提出的须 动员庞大资金的角度来看, 金融业的功能及其特长是至 关重要的。 二、重视金融业在定价 、风险管理及跨期、跨境投 资中的作用 第一,碳中和所需的长 期投资及价格形成需要金融 市场的定价能力。大家知道 ,实体经济中的大宗商品价 格形成其实早已是靠金融市 场及其规律进行定价的。不 是说因为碳市场具有金融属 性,所以才需要金融业的参 与,而是碳市场本身需要运 用从金融业发展起来的定价 功能。 第二,尽管早期的碳市 场可能主要解决的是当期的 定价以实现增产节约的问题 ,但其实实现碳中和所需的 大额投资多数都是针对跨期 的项目,少说得两三年,中 期三五年甚至更长才能见到 效果。不管是研发、设备更 新还是兴建新工厂和设施, 都是跨期投资;一些大的、 高难度的研发项目,比如受 控核聚变,期限跨度还需要 更长。金融界历来注重应对 跨期问题,应该说解决跨期 问题是金融业的一个特长, 涉及期限转换、收益与风险 分摊、跨期会计核算等多方 面。 第三,长期的投资必然 会涉及大量的风险管理。一 些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前 景明显是具有风险的,而金 融业本质上就是管理风险的 行业,在这方面有理论、有 实践、有人才,必然大有用 场。 第四,很多投资还涉及 跨境的项目和资源配置。跨 境的资源配置与优化需要建 立在不同货币、汇率、兑换 、金融市场套保及有关核算 的基础之上,因此也是金融 业的本行,有很大的发挥作 用的潜力。 …… “蹭转型”(Transition Washing)需要有更清晰的 定义。实际上,CCER是与 转型过程(Transition Process)有联系的,是按 照减碳总量的路线图、时间 表在各个年度计算并核定出 的具体的减碳凭证,有助于 定量判别转型的实质。 可以将CCER扩展一下, 将Chinese Certifited Emission Reduction扩展成 Comprehensiv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 涵盖 三个部分:一是碳汇类,含 碳移除、CCUS等;二是尚 未纳入配额交易的公司内部 在提供同等产出下节约的碳 ;三是由第三方公司提供的 中间品(含新材料、新设备 ),其能使社会经济层面呈 现间接减碳。 六、金融业应发挥特长 做好各项工作 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大 规模的未来投资。如何动员 和激励投资去实现这一目标 ,金融界既有不可或缺的特 长,也有很多工作需要深化 和落实。 第一,如果要处理贷款 和投资,就必须把未来的减 排回报折换为净现值。 第二,必须考虑通货膨 胀因素。在构建整个碳配额 约束及价格形成时都要考虑 进行通货膨胀调整,而且通 胀率有不确定性。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