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奇缘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铁国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该书选取张铁国2019年11月至2021年8月期间的130篇援疆日记,共计30多万字,分为“立志援疆”“诗和远方”“春节记事”“为烈士寻亲”“别了,奇台”5个章节。记录了作者在奇台县援疆的真实历程,生动描述了张铁国援疆期间与当地各族干部群众手足情深、友好交流交往的深厚情谊,与福建援友携手共进、智力援疆的感人经历,也穿插了新疆昌吉的壮美风景、人文风俗。
作者简介
张铁国,湖南常宁人,主任记者。1996年12月参军,曾任驻闽某海防团战士,退役后供职于福州日报社。2020年4月赴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任福建援疆福州分指挥部宣传工作组组长,奇台县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乌拉斯台广播电视发射台)主任(台长)助理、总编室副主任。
目录
第一章 立志援疆
一个去援疆的电话
一生与你擦肩而过?不
内心的苦苦挣扎
时刻准备着
援疆,告慰父亲
启程
第二章 诗和远方
过“关”
为了更好地重逢
第一次下乡
幸福满枝
我不是来做客的
为了更好地助力
一次关爱之行
初识奇台
拣石记
一棵树,万亿年
幸福着他们的幸福
用能量和光照亮他人
世界最长怪坡之“怪”
每个人出现都有使命
宣传“三雄”
最“豪横”的热情
风雨过后,就是艳阳
戈壁精神代代传
眼界决定远近
“蹲功”了得的奇台干部
“我是队长,我埋单”
在烛光中读林则徐
父亲的眼泪
心若晴空,处处风景
浇灌
两种好心情叠加
宝宝不哭,我是爸爸
唯诚与孝,最为其首
一颗公益心
机遇,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一个细节,触动心弦
可敬的同事
一人援疆,全家援疆
名字里的家国情
家乡亲人来
英雄近在咫尺
礼轻情意重
“汉子”书悦
一群用心的人
让,虽败犹荣
一样的“援疆人”
淳朴的村民
第一次送女儿上学
在感恩中成长的援疆企业
刘正云的“援疆房”
第三章 春节记事
手写春联,传承家风
你有心,我走心
过一把儿时的“年瘾”
“人才林”前寄希望
眼前风景亦迷人
换来的兵
反着的人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在援疆岗位上发光
获奖背后
歌唱英雄,永不过时
岁月不负有心人
为何在厦门
厦门的温度
第四章 为烈士寻亲
重整行装再出发
宽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健康第一
留住美好,见证友情
我的“亲家”
夸出来的好孩子
把标准定高
收获,总在不远处
真情暖意
见证援疆惠民
我在奇台的另一个“家”
艰难曲折从军路
我在奇台为烈士寻亲
可爱的组员,善良的同事
在感动中记录
感受腰站子村的援疆力量
留下,更有意义
第一次在新疆参加直播
又找到两位烈士亲属
甜甜的糖果,深深的思念
福州陵园内,3位烈士亲属还没找到
援疆一年的酸甜苦辣
优秀如你
感恩相识
最甜的葡萄干
善良的奇台人
援疆项目惠民多
为烈士寻亲收获多
每项工作,都是历练
“帮援疆干部修车不收钱”
第五章 别了,奇台
离开的同事
奇台边境行
种下援疆林,再续援疆情
修炼好心态
同事何龙
我是娘的良药
奇台馆的精彩背后
给人力量的鲍瑞坊
文化月洲
援友,师者
做个令人怀念的人
听蒋旭东讲榕奇故事
心存善意,好运追随
车到山前必有路
司机老徐传“经”
即将离开的“两高”
奇台人眼中的福州
向往福州的奇台娃
刻在骨子里的“军魂”
没了父亲,我给母亲过节
援疆教师泪别奇台
这份细心,让人佩服
他的生日是“七一”
奇台黄面背后的故事
六年中的“第一次”
一个舍己救人,一个真诚感恩
两个奇台人,一样有大爱
这一别,齐聚好难
扎根边疆的“兵支书”
两个“高亮”,一段亲情
温暖的集体,可亲的同事
在奇台,遇到最懂事的孩子
“我们是你们永远的朋友!”
别样礼物一样情
再见了,奇台
后记
序言
我为何要写一本日记?
又为何要把它结集成册子
与大家分享?从18岁参军
到当记者再到援疆,我都
有写日记的习惯,多年来
坚持不辍,至今已经记录
多本。这些日记中,有我
生活的轨迹,有我成长的
阅历;有收获时的欣喜,
也有失落时的伤悲。
时光荏苒,一晃20多年
过去了,许多事已经逐渐
淡出脑海,但每每翻开日
记,总能找回岁月的痕迹
,让我流连、回味、沉思
,或从中汲取教训,或引
发新的思考。这些日记,
无疑是一部个人成长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
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上指出,以史为鉴,可以
知兴替。国家如此,个人
亦然。而记录援疆历程的
日记,无论是对个人还是
对有过援疆经历的朋友及
其亲属,或是想了解新疆
和援疆工作的人们,都有
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是
国家战略,“做好新疆工作
是全党全国的大事”。作为
青年一代和一名党员,听
党话、跟党走,更是我们
的使命所系、责任所在。
承蒙组织充分信任、福州
日报社领导认可,我才有
了这样难得的机会走进新
疆、来到奇台,融入当地
工作和生活,沉浸式地了
解新疆、解读奇台,成为
福州日报成立20多年来第
一个援疆记者。能将个人
命运与国家战略联系得这
么紧密,将个人理想融入
国家发展大局,实乃我之
荣幸!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
量。于是,2020年4月,我
与23名福州援疆干部人才
按照上级指示,不远万里
毅然来到新疆(其中21人在
奇台县工作),投入各条
战线、各个领域,为奇台
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
我尽己所能,在这400多天
的援疆时光里,在提升政
治站位、加强民族团结中
,认认真真干好本职工作
,真情实意做好传帮带,
为受援单位排忧解难;积
极弘扬正能量,打好宣传
工作主动仗,为援疆事业
添砖加瓦。
工作之余,我常常挑灯
夜战,将这样一段意义非
凡的经历记录下来,并开
通个人微信公众号,呈现
援疆一年半的工作点滴、
心得感悟,力图以亲历的
方式讲好新疆故事、援疆
故事,理直气壮宣传新疆
社会稳定的大好局势和人
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让人们更加了解新疆,从
而走进新疆、爱上新疆,
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体意识,为促进各民族广
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
交融作出积极贡献。
是为自序。
导语
该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语言质朴,作者以一位新闻工作者独特的视角,通过日记的方式记录援疆的点滴,与读者分享援疆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文章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同时折射出了援疆干部舍家报国、忠诚担当、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引发广大援疆干部的情感共鸣。
后记
援疆,是国家战略。习
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
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各援疆省市要加强同新疆
协调配合,长期坚持对口
援疆,提升对口援疆综合
效益。
我有幸。作为中直机关
和19个省市对口援疆中的
一员,作为全省197名援疆
人之一,将个人理想融入
国家战略,在援疆中经受
历练,提升素质,在工作
中结交朋友,交流交融。
我有心。《周易》言:“
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
咎。”为了让人们了解援疆
生活,了解新疆和奇台,
我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
中记录,用心记下思想的
火花、生活的点滴,新疆
的故事、奇台的阅历,并
将其汇集成这本书。
我也有憾。由于身处岗
位的原因,无法全面充分
了解奇台和福建援疆的全
面工作;由于疫情的影响
,无法更好地与当地干部
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只能
撷取局部的所见所闻、所
思所悟,形成这样的文字
,也就难免受视野、站位
等各方面的影响,无法一
一呈现援疆工作的整体、
奇台工作的全部。
据说,古代尤其是唐代
大诗人、大文豪几乎都去
过边塞。如高适、岑参、
李白、王维、王昌龄等。
向往边塞、从军报国,是
流淌在文人血脉中的一种
基因。建功立业的豪情壮
志,生死同心的侠客心肠
,为国为民的英雄气概,
是古代文人报国的方式。
我寄希望于这本书,在窥
见援疆工作的同时,能给
人以启示、启发,增进对
国家援疆战略的理解、了
解,进而增强对国家和民
族的感情。这也算是我这
个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对
祖国、对新疆的一份热爱
和作出的一点点贡献。
一年半,说长也长,说
短也短。
说它长,对于亲人来说
,它是数百个日日夜夜的
思念;说它短,只因我还
没来得及好好与同事、援
友相处交流,好好看看浪
漫奇台和大美新疆,就要
离开了。
回首援疆时光,我有过
痛苦和彷徨,有过开心和
快乐。
余光中先生说,人生有
许多事情,正如船后的波
纹,总要过后才觉得美的
。这一年半的生活,“美”已
停留在我的字里行间,我
的经历里。
书里有奇台人民扎根边
疆的无私奉献之美,有援
友舍小家顾大家的大爱情
怀之美,也有自己不断成
长、奋斗进取之美。
构成这本书、这份“美”
,少不了各位领导和友人
的鼎力相助。比如,陈元
邦主任和刘晓刚书记欣然
作序,溢美之词令我汗颜
。陈元邦主任还欣然提笔
为本书题写书名;福州市
委组织部领导尤其是市委
组织部原副部长、福州市
两新组织党建促进会常务
副会长郭荣贵常常给予关
注、勉励和指导,激励我
砥砺前行;奇台摄影人吴
伯宏和三有才、援友高传
勇等提供精心拍摄的相片
,为该书锦上添花;我将
部分日记在微信上发布后
,奇台县融媒体中心主任
姚吉文和同事们积极转发
,扩大了日记的影响力。
道谢之人,无法一一。
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
情。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一切都有结束的时候。
结束不是终结,而是新生
活的开始。让我们一起与
往事干杯,踔厉奋发向未
来!
精彩页
一个去援疆的电话
2019年11月19日星期二晴
16时许,我骑电动车去接儿子放学回家。刚到洪山桥,电话响了。我心想,这电话早不打晚不打,偏偏我骑着车打来,这会是谁呢?
我掏出手机一看,原来是福州日报社人力资源部主任冯东升打来的。“报社领导说,让你去新疆奇台县援疆一年半,怎么样?”电话那头,冯主任虽然声音不大,但一字一句我听得清楚。
“哦,是哪个领导说的?”我不禁问他。
“是陈滨峰总编!”见我迟疑了一下,他说:“这样吧,你考虑一下,一会儿给我回个话,马上要报人员名单。”
我答应着,骑车继续前行。骑了约5分钟,我就停下车回话给冯主任:“既然陈总这么信任我让我去,我服从领导安排,我去!”
就这样,我毅然决然地决定了。
这样的决定不是偶然。
我记得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不久,福州对口支援四川彭州市,报社领导希望我春节前去替换本报派驻记者祝勇,时间为半年左右。当时因儿子刚出生没多久,妻子一个人照顾孩子,我便婉拒了。后来,同事祝健去了。当记者至今,一干就是10多年,一直在一个岗位上,我想,换换环境也不错。再者,报社领导能想到我,这是对我的一种充分信任,不可辜负。
但妻子这一关还是很难过的。回家后,当我将上述想法与她交流时,一向坚强的妻子不禁落泪。
妻子落泪在所难免:结婚10多年,我们从未分开过这么久,就算我平时偶尔出差,最多也不超过半个月。这下我不在家,家里家外都得由妻子担着;儿子即将升入初中,学校离家里太远,还有每周几节培训课,妻子要负责接送;女儿即将上幼儿园,去哪儿上还没有着落;母亲做了心脏移植手术,身体一向不好……对此,妻子自然“心慌”,有太多顾虑。
躺在床上,我们一直聊到深夜。
“你就当我再去当了一年半的兵!”我安慰妻子。再说了,明年5月在福州举办海交会,我有机会回来,过年也能回家。
妻子见我主意已定,虽然万分不舍,也只好默默答应。
对于妻子的支持,我既感动又内疚。但一想,既然决定了,就坚持做下去,不能辜负报社领导的期望。
一生与你擦肩而过?不
2019年11月22日星期五晴
阿悠悠演唱的歌曲《一生与你擦肩而过》当前正火。而我,与其他城市也许会擦肩而过。但奇台,不会。
今天一早去福州市第一医院体检。这意味着,去奇台援疆的日子更近了。
说起奇台,我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这几年,我曾为福州援建奇台工作采写了10多篇稿件,是报社采写援疆稿件最多的记者;陌生的是,我虽然去过全国各地不少城市,却没有去过奇台,对它了解不多。
每年5月18日福州海交会,我几乎都参与采访。这几年,奇台县委、县政府年年组团来参会,而我似乎与奇台有缘,多年参与奇台县相关活动的报道。展会上,颇具民族特色的奇台馆、新疆姑娘的曼妙舞姿、能吹气球的奇台面粉,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