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活法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梁晓声 |
出版社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一部关于人生活法的散文集。其中收录了众多佳作,《恰同学少年》不仅饱含朋友间的温情,也浸润着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思,以及行走在红尘世界的万般感慨;《同代人赋》能让读者看到史诗般的百态人间,感受作者温情质朴又深刻豪迈的气质;《歌者在桥头》讲述了艰苦生活中的人对梦想的不懈追求,既沧桑又悲哀。读完此书,或许能洞见社会,洞见生活,洞见自己…… 作者简介 梁晓声,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全国中高考热点作家。作品因备受中小学师生喜爱而获得向全国青少年推荐优秀图书奖,多篇作品入选语文课本和考试试题并且登上《朗读者》等节目,由其作品改编而成的影视剧均引起了时代的热议。代表作有《人世间》《雪城》《今夜有暴风雪》等。 梁晓声身为平民的代言人,其作品语言朴实,情感深切,通过对人类最无私的两种情感——母爱和父爱——的追忆,带领每个读者回忆自身成长过程,重新体验家庭温暖,从父母勤劳坚忍、自尊自强的生活经历中汲取重新面对生活、追寻自我幸福的勇敢与乐观。 目录 第一章 闲话少年梦 人之初:画框与画笔 我与儿子 体恤儿子 恰同学少年 “过年”的断想 新蕾初绽最喜人 “理想”的误区 飘扬起你青春的旗 第二章 惑与不惑 母亲播种过什么? 扫描中国女性 知青与知识 中年感怀 也谈“四十不惑” 别样人生别样情 第三章 同代人的别样年华 回眸看“小丫” 酷老头范圣琦 中国农民宝贵的儿子 我看“知青” 同代人赋 变成海绵 站直了,不容易 第四章 歌者在桥头 达丽之死 歌者在桥头 关于“家”的絮语 爱读的人们 读书与人生——在国家图书馆的演讲 仅仅谴责是不够的 论“不忍” 导语 梁晓声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生活环境下人的活法,既饱含沧桑又有无限温情。本书渗透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喟叹和心灵的内省,更是跨越时代,道出当代人的生活困境,给予思考命运的人们精神的SPA。 《活着》告诉你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活法》能让你在接受平凡后把生活的痛点转化为前进的力量。读《活法》,洞见人间的种种活法,能更好地反思自己,找到自己的活法。 精彩页 人之初:画框与画笔 我曾在一篇短文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少年和少女时期的人生,仿佛刚刚绷紧于画框内的画布;其后上面的每一线条,每一色彩,都是要由自己来一笔笔画上,一笔笔涂上的,是谓人生之底色…… 如今想来,我的话并不完全符合人生的真相。甚至,简直可以说很不符合。或更干脆地说,对于“人之初”而言,世上根本不同的例子举不胜举。 因为我的话无疑会给人一种不是人生真相的意思,那就是——仿佛一切人之人生的底色,皆由是少年和少女的他们或她们自己来决定。 其实,人生的真相哪里是这样的呢? 人生的一种真相便是——在一个人尚未出生之时.就已开始有人为之定制画框了,就已开始有人在他或她以后之人生的画布上,画最初的线条涂上最初的色块了。 三十几年前,瑞典上着小学的王子,因为学年考试有两门主科不及格,不仅整个王家忧心仲忡,几乎全国家的人都陷于焦灼不安。有许多人竟为此失眠,还有许多人竟流泪不止。补考成绩公布那一天,瑞典全国半数以上的人守在电视机前,期待着“重要新闻”……当新闻播音员报道:王子的补考及格了!于是举国一片欢庆…… 小学生,“人之初”也。 但如此这般的“人之初”的线条和色块,哪里是由自己画在和涂在自己人生的画布上的呢? 大约是在去年或前年吧,日本的天皇夫人怀孕了,于是成为全日本的新闻和大多数日本人关注的焦点之事。日本人都希望她生下的是儿子而非女儿,因为日本的天皇一向是由男人来接位的。他们还不情愿像英国人那样以顺其自然的心理接受一位女天皇。日本的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甚至预测,如果皇后生的是儿子,那将会对日本的股市行情有积极的刺激:会抑制通货膨胀;会削弱失业率造成的社会不稳定状况…… 看,一个人还没出生呢,其人生的画布上,不是有了太复杂也太古怪、太超现实主义的线条和色块了吗? 记不清是英国的哪一代王子了,大约是乔治六世的事吧——他在玩具店里看到了一架木马,特别喜欢,又没有勇气向父母要钱买,于是给外祖母写了一封信,满以为可以获得两英镑;不料是上代女王的外祖母郑重地回信道:“你已经到了该懂事的年龄了,所以你应懂得金钱对人的重要性。它必须花在值得的方面……” 虽然王子并没从外祖母那儿获得两英镑,但他还是得到了那架特别喜欢的木马——他以四英镑的价格,将外祖母的信卖给了收藏家…… 看,他人生画布的底色上,已经有了极具商业色彩的线条和色块…… 古时的中国,指腹为亲是常事;一九四九年前的中国,童养媳现象也是常事;而即使在今天,私生子现象在外国仍屡见不鲜…… 如此这般的人生底色,皆非自己情愿的,而且是自己无可奈何的。 贫富差距,使“人之初”的画布,往往在人出生前便有了不同的框子,或根本没有;家庭变故,使“人之初”的画布,往往底色阴暗,线条扭曲,甚至在自己还一笔没往上画什么、一笔没往上涂什么时,已有破洞…… “人之初”,有的框子是金镶玉的;有的框子是银饰珠的;有的框子是名贵之木的;有的框子本身已是艺术品:而有的框子却可能是很旧的,上几代人的“人之初”一代代用过的:而有的框子可能已经快散了,背面用些胶条加固着;而有的人的“人之初”,既没画框,也没画笔和颜色,只不过是一片麻袋片充当着画布。笔和颜色,是得自己以后满世界去发现去寻找的;不像另外一些人的“人之初”.一排一排的画笔和一盒一盒的颜色,和一个华丽的画框,和一匹上等的画布,已为之预备好在那儿了。最初画得多么不成样子也不打紧,等于练笔…… 然而,世界上一概人的“人之初”,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也是公平的,那就是——无论男女,在二十岁,最迟二十五岁以后,所谓“人之初”的年龄都将一去不返。而人生其实是从这时才真正开始的。上好的框子也许恰恰框住了某些人的人生:那“人之初”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没有什么可沉湎其中,倒反而走出了自己的,而非是别人替自己竖立了路标的路。我们都知道的,后一条路,往往倒更多些人生的况味和精彩……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