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郭象庄子注与魏晋美学思潮/百家廊文丛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余开亮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郭象《庄子注》作为玄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在魏晋时代具有“思想熔炉”“课题聚焦”“思维经纬”的理论地位。郭象《庄子注》把庄子思想现实化、具体化为一种人生实践与处世精神,对中国美学和艺术新变影响深刻。《庄子注》一书,堪称魏晋诸多美学形貌的理论写照、哲学根据。本书以郭象《庄子注》为核心文本,在具体阐释郭象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提炼了其内在的美学意蕴。在一种前后美学语境的转换历程中,本书细致而具体地架构了郭象哲学与魏晋美学思潮之间的深度关联,以确立郭象及《庄子注》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作者简介 余开亮,男,汉族,哲学博士,1975年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县。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教研室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美学与艺术哲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出版过《六朝园林美学》、《艺术哲学导论》等学术著作,并在《文艺研究》、《哲学动态》、《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孔子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郭象哲学体系及其美学关联 第一节 郭象哲学图景 第二节 郭象哲学与美学的关联 第二章 郭象“自生独化”说与自然山水之美的独立 第一节 郭象之前的自然山水观模式 第二节 郭象“自生独化”说与新自然观的确立 第三节 郭象玄学与东晋自然山水之美的独立 第三章 郭象情物关系与寓目美学观的生成 第一节 寓目美学观的兴起与理论溯源 第二节 魏晋玄学“有情无情论”辩题中的情物关系 第三节 郭象情物关系新义及其美学意蕴 第四节 寓目美学观在晋宋山水审美中的实践 第五节 寓目美学观的历史走向 第四章 郭象人性论哲学与魏晋个体生命意识的自觉 第一节 汉魏才性论与魏晋个体生命意识 第二节 郭象本性论对魏晋个体生命意识的发展 第三节 魏晋名士对生命个体本性的自觉 第五章 郭象性情论与魏晋风流 第一节 郭象的性情关系论 第二节 魏晋名士性情周旋的生命风流 第六章 郭象“游外冥内”观与东晋士人心态 第一节 郭象“游外冥内”辨义 第二节 东晋士人心态的调适 第七章 郭象哲学的理论盲点与玄学美学的转迁 第一节 适性逍遥论的理论困境与心性哲学/美学的转向 第二节 相因玄冥论的绝对化与哲学/美学道体的恢复 第三节 郭象哲学与中古美学的发展 附录一 钟情与无情的周旋:论魏晋风度的内在矛盾性 附录二 刘勰对山水诗的创造性误读与中古诗学的转向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中国人民大学建校八十 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办 新型高等教育的八十年。 从1937年到2017年,从延 安的陕北公学,到晋察冀 边区的华北联合大学、正 定的华北大学,再到北京 的中国人民大学,八十年 历史沧桑,斗转星移,中 国人民大学始终与党和国 家同呼吸、共命运。八十 年来,几代学人进行了殚 精竭虑的学术探索,在治 学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杰出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 民大学的学者在马克思主 义指导下,努力继承中华 传统文化精粹,发扬老一 辈学者的笃实学风,同时 借鉴了西方学术研究的新 方法、新成果,解放思想 ,大胆创新,有力推动了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深入 发展。经过数十年的建设 与积淀,中国人民大学在 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内学 科门类建设齐全,研究领 域日渐拓展,研究水准不 断提升,呈现出人才辈出 、欣欣向荣的学术繁荣景 象。 2017年9月,经国务院 批准,教育部等部门下发 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 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 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 中国人民大学人选A类一流 大学建设名单,哲学、理 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法学、政治学、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 播学、中国史、统计学、 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 、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 档案管理等14个一级学科 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入选学科除统计学为理学 学科外,其余全部为人文 社会学科。 中国人民大学入选“双一 流”建设高校和14个学科入 选“双一流”建设学科,既体 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文社会 科学的重视,同时也是对 中国人民大学八十年发展 成就的充分肯定,是鼓励 和认可,更是鞭策和期许 。我们感觉肩上的担子更 重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 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 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 ,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 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 如果我们将“双一流”的入选 视为中国高等教育在新的 历史阶段开启新的征程的 信号,那么当前,中国人 民大学已经站在新的历史 坐标点上。我们需要总结 历史,更需要开拓未来。 2016年,学校科研处的 同志与我们谈起,他们准 备在校庆年启动一项名为“ 百家廊文丛”的持续支持工 程,希望通过多年连续性 的资助,把学校各学科卓 有成就的学者所撰写的代 表性学术成果择优出版, 系统性地展示中国人民大 学近年来的整体学术水平 。科研处作为管理和服务 教师科学研究的机构,一 直把提升科研品质、打造 学术精品作为部门的责任 。但是,客观讲,中国高 校的文科科研经费投入还 是有限的,怎样把有限的 资源配置到最需要、最出 成效的地方,是中国人民 大学多年来认真思考的问 题。为了把“好钢用在刀刃 上”,科研处也做了许多有 益的谋划,推动了学校科 研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校庆年首度推出“百家 廊文丛”,具有几层特殊的 意义。首先,“百家廊文丛” 反映了中国人民大学在人 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深厚学 术实力。本年入选的多部 著作各具特色,有的资料 翔实,有的论述细密,有 的条理畅达,有的富有文 采,足以彰显中国人民大 学近年来的学术实绩。其 次,体现出中国人民大学 学者群体持续关注和深入 研究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 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沉人 文情怀。有的学者耐得住 寂寞,苦坐书斋;有的学 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遍 寻一手数据。最后,丛书 是一个对外交流的窗口, 在人大学者与国内外的学 者之间架起了一个交流的 平台。“百家廊文丛”如能持 续坚持下去,就是一项规 模较大的学术文化工程, 值得期待。 大学因学术而显厚重, 因学者而富气象。“百家廊 文丛”首批推出的著作,选 题丰富多元,特别是对基 础学科和学科基础中的一 些重要问题进行了专题研 讨。对于“基础学科和学科 基础”的强调和看重,一直 以来也是我校科研工作的 指导方针。“百家廊文丛”如 果能做到叫得响、传得开 、留得住,就成功了。好 的学术成果一定要能沉淀 下来,而非过眼云烟。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 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 讲话》指出:“这是一个需 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 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 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 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 负了这个时代。自古以来 ,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 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 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 平’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 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 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 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 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 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 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 荣使命。”中国人民大学长 期秉持立学为民、治学报 国的优良传统,始终践行 着实事求是的学术良知。 不论是在抗战烽火中,还 是在新中国成立伊始;不 论是遭受了“文革”的磨难, 还是在改革开放中凤凰涅 槃,中国人民大学的学者 一方面坚守书斋、甘于清 贫,另一方面又关心国家 、民族的命运,关心社会 的进步。中国人民大学的 命运从来与党和国家的命 运休戚相关,而人大学者 从来志向远大,他们为构 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 格、中国气派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