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从传统小农到新型农民 |
分类 | |
作者 | 葛志华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对农村和农民问题展开研究的学术著作。全书紧扣现代化与农民这一主题,全面梳理了中国农民在历史上和当前的处境问题,着重分析了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数十年来农民所处的境况,介绍了农民转型发展的国际经验与教训,阐述了农民与现代化的内在关联,并且提出了对于农民转型问题的对策建议。本书对于研究中国农村建设发展和农民的生存境况、发展前景、转型路径等等领域都有深入的思考,联系我国实际展开研究,也从国际视角对国外的农民问题及政策有所考察,内容较为翔实。 作者简介 葛志华,江苏南通人 1963年6月出生,硕士研究生毕业,扬州大学兼职教授。 出版有《走向二十一世纪的村干部》《国运之本:中国农民的阵痛与希望》《现代化变迁中的农民》《WTO与中国当代农民》《为中国“三农”求解:转型中的农村社会》《从新农村到新国家》六部著作,《从田园诗到狂想曲》《在奔五途中》《虚实之间》三部文集;发表论文二百余篇。作品多次荣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目录 一、惊鸿一瞥:农民的前世与今生 最初的农民 小农的形成与特征 小农经济与王朝循环 从“小农”到“大农” 农村改革的前因后果 大国小农扫描 二、转型之变:当代农民的侧影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从生存到生活 从传统人到现代人 从身份到职业 从二元到一体 从“产销”到“销产” 城市化给乡村带来了什么 三、喜忧参半:现代化途中的农民境况 村将不村 小农户的困境 职业农民的兴起 统分之间 乡村振兴的痛点在哪里 农民的职业分化 四、“三农沙龙”:现代化与农民 亨廷顿悖论 苦恼的农村 疼痛的沃土 “三农”这道坎 “三农”问题的由来与终结 五、他山之石:发达国家的农民群体 乡村振兴的一般经验 日本农村变迁路线图 一个特殊的组织 法国小农的终结 没有农民的农业强国 韩国的“新村运动” 六、浴火重生:农民的转型与嬗变 农民的地位与作用 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化既“化物”又“化人” 农民的困境与局限 农民的终结与新生 七、路在何方:新阶段新作为 新使命与新趋势 农民的“四化” 农民致富的秘诀 合作创造价值 供销合作社的新担当 务农与离农的协奏曲 八、结束语: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 九、附录:人生路上 我与农民的不解之缘 在变老的路上——为高中毕业四十年聚会而作 人生拐点 黄金十五年 龙岩行 后记 序言 2002年10月到2003年 9月,我作为国家行政学 院的一名青年教师,到江 苏省海门市挂职锻炼,担 任副市长。 县级行政区在我国行 政区划分中处于特殊地位 ,集城乡接合部、宏观与 微观结合部于一身,融二 元经济社会结构于一体, 是认识中国国情农情、研 究社会治理的重要窗口。 海门市地处东南沿海与长 三角经济圈,区位优势明 显,经济相对发达,又是 状元故里,文化底蕴深厚 ,是一块投资兴业的热土 ,也是人才成长的福地。 到海门挂职时间虽短 ,但收获颇丰,既初步熟 悉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基本 情况与乡村治理的基本特 征,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教 学与科研准备了源头活水 ;又结识了一批新同事新 朋友,得以不时地研究工 作、切磋学问、议论人生 ,为个人成长进步奠定了 良好基础。 在诸多同事朋友中, 葛志华是比较特殊的一位 。葛志华同志时任海门市 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 党校校长,主要负责党的 建设、三农等方面的工作 。他经历了多个地方与岗 位的历练,领导经验较为 丰富,工作能力强;同时 ,他又是一位爱读书、善 思考的学者型领导干部。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务虚 与务实相统一,是他的一 大特征。他视野开阔,责 任心强,既善于从宏观上 把握大局,又善于处理具 体复杂问题。难能可贵的 是,作为县级领导,他把 业余时间用于学术研究, 潜心读书写作。 挂职期间,我与葛志 华朝夕相处,共同语言较 多,有时还一起到镇村与 企业调研。挂职结束以后 ,我回到原单位继续从事 教学、科研与行政管理工 作,和葛志华的工作圈与 生活圈不再交集,但共同 的学术兴趣又让我们紧紧 地连在一起,在不间断的 联系中相互切磋与鼓励。 葛志华同志工作认真 负责,每一项工作都做得 有声有色,时常代表所在 单位到上级部门介绍经验 。同时,他又具有扎实的 理论功底与严谨的求真精 神。几十年如一日,他结 合分管工作,心无旁骛地 研究“三农,,与现代化 等问题,先后出版了6部 专著、4部文集,发表了 200多篇学术论文。有的 书一版再版,有的书被译 成外文,学术成果多次被 引用。21世纪高等院校网 络教育示范教材《农村社 会学》,多处引用他的研 究成果。他的著作多次获 得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奖 。 今年春天,葛志华同 志又告诉我一个好消息, 历经十个春秋,他撰写了 《从传统小农到新型农民 》一书,并将书稿发来让 我先睹为快。全书30万字 ,紧扣现代化与农民这一 主题,全面梳理了“农民 的前世与今生”,分析了 滞留在“现代化途中的农 民境况”,介绍了发达国 家农民转型发展的经验, 阐述了现代化与农民的内 在关联,提出了农民转型 发展的对策建议。该书主 题突出,立论严谨,分析 透彻,文字流畅,是一部 不可多得的好书。 作为第一读者,我觉 得这本书有三个特点: 从主题来看,现代化 与农民这一课题在当代中 国极具学术价值与时代魅 力,其理论性与实践性、 重要性与紧迫性不言自明 。 记得法国著名学者H. 孟德拉斯在其成名作《农 民的终结》一书中,开宗 明义地写道:“一二十亿 农民站在工业文明的入口 处。这就是20世纪下半叶 当今世界向社会科学提出 的主要问题。”H.孟德拉 斯这句话是几十年前针对 欧洲特别是法国的社会科 学而言的,但对当代中国 的社会科学更具意义。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深 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已经 发生并正在发生深刻而复 杂的变化,进入了由传统 农业到向现代农业、由传 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由传 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 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现代 化既给农民提供了广阔的 发展空间,又给农民带来 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几亿农民能否在推进现代 化的伟大进程中,实现自 身的脱胎换骨,不仅关系 到农民的生存与发展,还 将深刻地影响整个现代化 的进程与成败。因此,在 正确认识农民的历史与现 状的基础上,立足中国特 殊的国情农情,顺应中国 式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补 齐“三农”短板,加快小农 的转型发展,就成为时代 的呼唤,也是社会科学的 历史使命。 从立论与分析来看, 作者紧扣现代化与农民这 一主题,综合运用多学科 的知识与理论工具,由表 及里,环环相扣,实现了 历史厚度、理论高度与比 较宽度的有机统一。就历 史厚度而言,作者把农民 放到“从文明起源到现代 化”的历史长河中来立论 ,先从“农民的前世与今 生”中爬梳农民的发展史 ,又从“小农经济与王朝 循环”中分析传统小农的 基本特征;从“转型之变” 中分析农民现状,再从“ 农民的终结与重生”“农民 的四化”中预测农民的未 来。就理论高度而言,作 者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社 会发展理论为指导,综合 运用西方经典现代化理论 以及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最 新成果来分析论证复杂的 经济社会问题,并对现代 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现代 化“化人”与“化物”的关系 、发达国家农民现代化的 经验教训、亨廷顿悖论等 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 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