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正所谓:“调息一法,贯彻三教,大之可以入道,小用可以养生。”调息作为中国传统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儒家、道家、佛家、医家和导引术共同奉行的修养方法。由于各家对调息的实践体悟和认知角度不同,因而其内涵也十分丰富。一言以蔽之,调息是儒家体证天理的下手功夫,是道家澄心静虑的重要方法,是佛家修禅入定的方便法门,是医家防治疾病的重要内容,是导引术衔接形意、实现三调合一的重要纽带。 本书从儒家、道家、佛家、医家和导引术五个维度,探究各家调息的历史沿革,揭示各家调息的基本特点,阐释各家调息的内在目的,辨析各家调息的异同,即对中国传统调息进行综合性和系统性研究,以此丰富和完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调息方法和理论体系。 作者简介 韩晓明,清华大学博士后,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国际健身气功比赛冠军,研究方向为传统体育养生、武术哲学等。出版专著1部、合著4部,发表论文近20篇,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体育总局科技攻关等项目,研究成果多次荣获中国、世界健身气功科学论坛、全国武术论文报告一等奖。 近年来,多次受邀赴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科学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地,以及冰岛、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教授体育养生。其中,2015~2016年,受国家汉办委派赴冰岛孔子学院,教授导引养生功、健身气功、武术、柔力球等,并荣获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优秀教师荣誉证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概念厘定与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 以往有关调息的文献综述 第三节 文献综述述评 第三章 儒家调息研究 第一节 儒家调息的沿革 第二节 儒家调息的特点 第三节 儒家调息的目的 第四章 道家调息研究 第一节 道家调息的沿革 第二节 道家调息的特点 第三节 道家调息的目的 第五章 佛家调息研究 第一节 佛家调息的沿革 第二节 佛家调息的特点 第三节 佛家调息的目的 第六章 医家调息研究 第一节 医家调息的沿革 第二节 医家调息的特点 第三节 医家调息的目的 第七章 导引术调息研究 第一节 导引术调息的沿革 第二节 导引术调息的特点 第三节 导引术调息的目的 第八章 各家调息之异同 第一节 各家调息的相同点 第二节 各家调息的不同点 第九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晓明悟性好,而且品行 端正、勤奋踏实,是一位难 得的好学生与优秀的合作伙 伴。晓明对中国传统调息方 法的研究,与我对他未来学 术发展的期待密切相关;所 以,晓明的《中国传统调息 方法研究》这本书的出版, 既是对他艰辛付出的肯定, 也是对我略带虚荣之个人责 任心的安慰。作为他的博土 后合作导师,我既为他学术 上的快速成长感到高兴,也 为自己的“慧眼识才”而自鸣 得意。 晓明从小习武,接受了 专业系统的武术训练,本科 、硕士、博士均就读于北京 体育大学武术学院,后又进 入清华大学体育部跟随我从 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我对所 有学生的专业期待,是既有 一门精湛的运动技艺,又有 一个自己喜欢、学理性强、 可以毕生深耕的学术研究领 域。我对其运动技艺的期待 ,在他进入清华之前自己已 经完全具备——从小开始的 武术专业训练,长达十年的 北京体育大学的科班教育, 特别是其硕士生和博士生导 师胡晓飞教授的悉心栽培, 不但使他具备较高的武术专 业技能,而且使他成为业务 精、能力强的健身气功高手 ;相比较而言,在我对其学 术研究方向的期待方面,虽 然他也有厚重的积累,并在 健身气功的操作实践研究方 面有些收获,但与我对他的 超高要求相比尚有一定的差 距。于是,在他进入清华之 前和之初,我就和他商量, 认真规划他未来的学术研究 之路,希望他能够在研究健 身气功的哲学根基与文化之 源方面下些功夫,从文化角 度、哲学高度理解健身气功 的独到之处,真正做到操作 实践与思想理论的完美结合 ,争取成为健身气功乃至整 个养生领域中技艺精湛、知 识渊博、思想深邃的卓越学 者。 在深思熟虑并经过一段 时间的各种准备之后,他的 “未来学术之路”的第一阶段 开始了;一头扎进了他原本 并不精熟、浩如烟海的中国 古代哲学文献中,在广泛阅 读的基础上,查找、收集、 分析、整理中国古代哲学文 献中有关“调息”的成熟理论 以及各种零散的观点与看法 ,并归纳形成比较严谨的中 国古代调息方法系统。晓明 做事,话比较少,但又从来 都是全力以赴,且效率很高 。虽然从一开始我就相信他 的能力,但仅用一年半左右 的时间就能梳理形成这样一 本著作,还是多少超出了我 的预料。从这一点来看,“ 行胜于言”的清华校风,已 在晓明身上比较清晰地表现 了出来。 现代健身气功,源于中 国传统的养生实践,本就是 中国传统养生体系现代化的 产物。所以,要想真正搞清 楚健身气功的核心所在,单 靠今天我们对现代运动知识 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甚至 ,从某种意义说,如果只是 运用刻板的现代运动理论来 解读与指导健身气功,结果 会与其原本的价值追求相差 甚远。在我看来,中国传统 养生理论,大致等同于中国 传统哲学的身心修养理论; 所以,追根溯源,了解中国 传统哲学的身心修养理论, 应该是所有健身气功创编者 、推广者的基本素养。 “调息”是身心修养的重 要环节,自然也是中国传统 哲学身心修养理论中一个非 常重要的概念。然而,正是 因为它很重要,关于“调息” 的理论遍及儒家、道家、佛 家、医家和导引术等众多领 域的著述中,所以毋庸讳言 ,在这么短时间内整理出来 的这套中国传统调息方法系 统,难免会存在一些不完善 、不深刻的地方。但是无论 如何,在健康问题日趋重要 、人们对健身气功甚至更广 义之养生的认知需求不断增 加的今天,出版这本《中国 传统调息方法研究》的意义 是不可否定的。 在我和晓明商定的他个 人学术发展长远规划中,对 中国传统调息方法系统的梳 理,其实只是一个开端而已 。但愿晓明未来的个人学术 发展之路越走越自信! 乔凤杰 2022年9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