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南怀瑾选集(典藏版第14卷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南怀瑾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讲解中国古代佛教经典《瑜伽师地论》的记录。修行人为什么会入歧途?为什么会理不明而不自知?该如何舍歧路而入正途?《瑜伽师地论》可说是唐代玄奘大师翻译的经典中最为殊胜的一部,其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被公认为学佛修持首要必读的典籍。在本书中,南怀瑾先生挑选《瑜伽师地论》中声闻地的部分加以说明,以人我的实际经验配合义理讲解,希望对真正的行者有所帮助,并避免修持路上误入歧途。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旨在促进东、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台湾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南怀瑾先生在台讲学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数年,2004年落脚上海。2006年,他定居于江苏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终其晚年在这里讲学、授课,培养下一代文化种子。 南怀瑾先生毕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近六十部作品,并曾译成多国语言。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内外各层次读者的喜爱,半世纪以来影响无数中外人士;而南怀瑾先生融会东西精华、重整文化断层的心愿,亦将永续传承下去。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第一讲 关于这本书 瑜伽师心瑜伽五乘道 无道伴无明师心散乱 只会听喜供养不知足 不如意又懒惰闲事多 爱挑剔不受教种种毛病 无善巧方便加行慢又错 什么是声闻地 种性是什么 第二讲 修行的善缘与劣缘 你的人身是善得的吗 正出家该如何做 饮食是个大问题 醒梦一如的人 修行人最需注意的事 你出家的动机是什么 四种静虑八种解脱 定慧等持 第三讲 圣人的定境界 等引地——人定需领引 初静虑——先消除五种心理 什么是人魔 因喜因忧而造的恶业 清净欢喜安乐轻安 修定的初步 修定与解脱的先后 第四讲 五盖的严重性 检查自己的贪欲心 你也有嗔恚心吗 谁不烦恼不昏沉 睡眠昏沉烦恼 掉举恶作 第五讲 多疑多惑的人 不正的思维女性的魅力 如何去除贪欲 五遍行的潜力 作意有很多种 有分别影像的修法——观 为什么观不起来白骨 无分别影像的修法——止 以止为主修以观为主修 第六讲 修习影像作意的关键 你得了轻安吗 除盖除结顺清净而得解脱 以苦为师般舟三昧 声闻众的多种作意 独觉及菩萨的作意 修行也要资本 如何对付修定的毛病 第七讲 身心内外染污了 依色身作意作意影响色身 修行是什么睡眠烦恼随 良药——贤善定相 人定住定出定 什么是增减什么是黑白 第八讲 作意与所缘 得定的四种力 四种心理不同的修定人 钝根的修法中根的修法 如何修无漏果位的定境 功夫有进退方法有抉择 第九讲 先圆满清白再进步修定 熏修得了定解脱未得果 未了还须偿宿债 爱味下堕乐有差别解脱有八 八解脱之第一 八解脱之二至八 功夫到达时的能力 什么是证到空 第十讲 心力多么大 也是不动心 无愿无相的修法 见了道证了果习气未断 再说空、无相、无愿、寻伺 比丘声闻道必修课 第十一讲 等持等至名句文身 住定出定的行状相 为什么出定 修行地方五条件 修定要有威仪 身心都舍才能修行 念念纯善流注 第十二讲 九种心住 拴住你的心令心内住等住 真正的无记业可怕的无记果 安住近住更要调顺 寂静再寂静 什么是失念 专注等持任运 六种力达到心住 四个方法修九住心的定 四种方法修观 什么是正思择 第十三讲 修观的三纲要 三纲中的六件事 义、事、相、品、时、理 善知识说法听者语义觉 再说白骨观、不净观 如何修慈悲喜舍 什么是缘起什么是性空 第十四讲 异熟果与果报相同吗 十二因缘与三世因果 你为什么那样愚痴 界合相界差别 如何修数息观 掌握呼吸之间的息 第十五讲 修定修慧修加行 个性不同修法不同 修行为何不可拖延 止相止时观相观时 如何举何时舍 头脑清醒的老年 清除障碍的加行 贪心重应修不净观 第十六讲 不净观的窍门 白骨烧化吹散 四大的转化 先修风大观 修气修神通 修风修呼吸躲过了死亡 修定引发的身体反应 气充满心喜乐作意成功 得色界定后的身心变化 需要人世修的四种人 修行人为何生入异类中 第十七讲 四大分散的过程 死亡时的特殊现象 中阴身的时光 再投胎为人 人为什么要修道 要离开欲先了解欲 欲的各种现象 修初禅的有寻有伺境界 第十八讲 世间定的重要 静虑与定的不同之处 七日七夜为什么 无寻无伺人二禅 三禅以上的舍和乐 禅定与三灾八难 什么是真正的虚空 有心定与无心定无想定与灭尽定 得神通了 第十九讲 修神通的开头两步 空界想身心符顺 得了神足通 宿命通的境界 天耳通和天眼通的修法 修成了他心通 得道人的神通外道的神通 什么人会生天界 初步了解意地 第二十讲 三界六道的苦与乐 修禅定的苦与乐 转苦为乐 圣人境界之乐 段食思食识食 三界男女之欲与生育 神通的变化修道的变化 结语 南怀瑾著述目录 序言 南怀瑾先生,一九一八 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以 书香门第,幼承庭训,泛览 旧学,又勤于习武。抗战伊 始,先生甫冠,乃投笔从戎 ,跃马西南,尔后执教于当 时的中央军校及金陵大学。 先生资禀超脱,不为物羁, 每逢闲暇,芒鞋竹杖,遍历 山川,访求大德,遭逢奇人 异士甚夥,转益多师,皆助 道行。曾闭关峨眉山大坪寺 三载,绝顶风雪,覃思赜奥 ,遍窥佛藏。旋走康藏,谒 密教诸师,于藏传佛教各派 教义,均有精深研究。既离 藏,转赴昆明,初讲学于云 南大学,后任教于四川大学 。抗战胜利后返乡。不久归 隐杭州天竺和江西庐山,潜 心治学。后至台湾,受聘于 文化大学、辅仁大学,以及 其他大学、研究所,又传学 日本、美国和中关洲诸国。 二○○六年创建太湖大学堂 于江苏吴江太湖之滨,绛帐 传薪,弦歌不辍。 中国传统文化千门万户 ,郁郁璨璨,而儒道释为其 纲要,先生会通三教,群机 都摄,尤擅讲论佛法,曹溪 一脉,绍流如线,浩浩乎卮 言日出,妙义宛然,等身著 作,千言万语,一一从智慧 海中称性流出,而皆为众人 讲说,读其书,想其人,山 高水长,人所咏叹。 复旦大学出版社于一九 九。年梓行《论语别裁》, 此先生文字首现于中国大陆 者,此后又有二十三种重要 作品陆续推出,泽被读者, 甲于书业。二○○三年七月 ,经先生和原出版单位授权 ,复旦大学出版社将二十四 种著述编成十卷,精装刊印 ,风行宇内。 辛卯之秋,值复旦大学 出版社创业三十周年,而中 国大陆有先生之书已二十余 载矣,遂排印《论语别裁》 线装限量本,古雅可宝,贡 献书林。次年,经台湾老古 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授权 ,增入《庄子□薛》《南怀 瑾与彼得·圣吉》《南怀瑾 讲演录》《答问青壮年参禅 者》《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五种,与原十卷本合并,都 十二卷,重加校订,善为装 帧,名之为典藏版以行世。 《南怀瑾选集》典藏版 目前各卷收录情况如下: 第一卷:《论语别裁》 第二卷:《老子他说》 《孟子旁通》 第三卷:《庄子韵□》 第四卷:《易经杂说》 《易经系传别讲》 第五卷:《禅宗与道家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 学》《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 第六卷:《禅海蠡测》 《禅话》《中国佛教发展史 略》《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第七卷:《历史的经验 》《亦新亦旧的一代》《中 国文化泛言》 第八卷:《如何修证佛 法》《药师经的济世观》《 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第九卷:《金刚经说什 么》《楞严大义今释》 第十卷:《圆觉经略说 》《定慧初修》《楞伽大义 今释》 第十一卷:《原本大学 微言》 第十二卷:《南怀瑾讲 演录》《南怀瑾与彼得·圣 吉》《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第十三卷:《花雨满天 维摩说法》(上、下册) 第十四卷:《瑜伽师地 论声闻地讲录》。 复旦大学出版社谨识 二○二一年二月二十八日 导语 南怀瑾先生认为《瑜伽师地论》依次涵盖了人道、天道、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的修证,修行者修好人天乘后才有资格修小乘道,然后才够得上修菩萨道,最后才能修大乘道。他注重声闻乘出家众的修证,目的在于领引修行者入正修行之路。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关于《瑜伽师地论》声闻地部分的讲录,共20讲。 精彩页 关于这本书 今天开始,我们改变方向,来讲有关教理方面的问题,首先要研究的就是《瑜伽师地论》。站在佛学的立场来讲,一个真正学佛的人,有四本重要的佛学论著要读。其中有两部是印度的,就是《大智度论》和《瑜伽师地论》;两部是中国的,就是智者大师的《摩诃止观》,和永明寿禅师的《宗镜录》。近几十年来所写的许多佛学概论,都是概论的概论的概论了。可惜你们诸位现代青年,学佛学都从现代化的概论的概论人手,那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今天研究的佛学概论,就是玄奘法师翻译的《瑜伽师地论》,共有一百卷之多。 我们如果以一般学术性的立场来讲,佛学的学术思想可分成四个范围。所有的经典,分为大乘经典、小乘经典两种。大乘的佛学思想,包括它的学术与修证,又分为两个范围,一个是龙树菩萨的般若佛学系统,属于释迦牟尼佛涅椠以后的前期佛学;另一个是无著、世亲两兄弟菩萨的唯识法相的佛学系统,属于后期的佛学。我们现在手里拿到的《瑜伽师地论》,在学术的范围属于后期的佛学。如果以佛学严正的立场来讲,也许可以说后胜于前,越是后面的越是精细周到,包罗的也越多。 像西藏密宗黄教宗喀巴大师的系统,就是《瑜伽师地论》的系统。宗喀巴大师有名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是依据印度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炬论》加以扩充的著作;而《菩提道炬论》就是从《瑜伽师地论》体系中来的。 无著、世亲两兄弟都是出家人,世亲菩萨年轻时专攻小乘佛教的经典及修持,非常反对大乘佛教,后来受了哥哥无著的影响而学大乘。学了大乘以后悟道了,却想自裁,因为惭愧、忏悔自己小乘的著作太多,毁谤了大乘,这个罪业无法消灭,只有一死了之。无著菩萨对他说:你太没有出息,一个人走路“因地而倒,因地而起”,你既然以笔毁谤大乘,你不会反过来以这支笔来弘扬大乘吗?后来世亲菩萨就再重新开始,造了唯识法相系统的论著。 他们两兄弟约好,都发愿往生欲界的兜率天,去亲近弥勒菩萨。无著菩萨要涅檗了,弟弟世亲就对他说:你往生那里后,要给我一个消息。无著说:好,好,一定给你消息。无著涅檗后,世亲不但打坐人定看不到哥哥,连梦也没梦到过,一连三年都没消息,心中有些怀疑了。又经过好几年,无著菩萨现身了。“哥哥你究竟去哪里了?”“我就在兜率内院啊!”“那你怎么到现在才来呢?”“我刚刚到弥勒内院,弥勒菩萨正在说法,我在那里听了一下,心里牵挂你,等弥勒菩萨讲完,我就赶紧来告诉你了!”“人世间已经过了好几年了啊!”“几年吗?我觉得只是一下而已。” 据说《瑜伽师地论》是弥勒菩萨讲的,无著菩萨记录的,属于法相唯识部分。相传无著菩萨夜里人定,上到弥勒内院听弥勒菩萨讲法,白天出定把它记录下来。后世一般学者不相信,说这是无著菩萨自己撰写的,怕后人不相信,故意说是弥勒菩萨讲的。我们后世的人,因为根本没有得过定,也没有出过定,连人定出定的影子都没有,更不了解什么是人定,所以不会相信。 瑜伽师心瑜伽五乘道 印度现在还有瑜伽学派,瑜伽有三种,身瑜伽、心瑜伽、音声瑜伽。但印度只剩下身瑜伽,也就是身体方面的修炼,菁华部分已经变成密宗的金刚亥母拳,一套有四十多式,是打坐起来打的拳。音声瑜伽就是咒语,心瑜伽是心地法门,这两种印度已经没有了,只留传在中国这一部《瑜伽师地论》中,所以《瑜伽师地论》是印度真正宗教的心瑜伽。现在这里翻译为“瑜伽”,不是“瑜珈”;修心瑜伽有所成就的人,称为瑜伽师。就如中国人讲的,修行人叫修道,修道成功的人叫做有道之士;修炼瑜伽的人叫“瑜伽士”,修成就了的人叫“瑜伽师”。 什么叫“地论”?地就是范围,《瑜伽师地论》共分十七地,就是分成十七个范围来说明。由人的生命讲到物理、物质世界,整个宇宙;再讲一个人如何修持身心,而证得这个无上的道。其中又分小乘、大乘的修持方法,一直到成佛,总共有一百卷。 玄奘法师以最大的功力翻译这部书,所以研究唯识的叫这部书为“大论”,要想学佛,如果不了解《瑜伽师地论》的话,就好像是瞎子摸象,这样乱搞是不行的。《瑜伽师地论》包括了一切修证,先从做人的人道修起,上去是天道,再上去是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这五乘道的修证,都包括在内。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也是讲五乘道,五乘道才是真正的学佛之路。 所以要想学佛先学做人,人道没有修好连修天道的资格都不够,哪里能谈修佛道?!所以人天乘修好,才有资格修小乘道,有了小乘道的资格,才够得上修菩萨道,才是大乘道。 中国唐宋以后的佛教、佛法,都说自己是大乘佛法,“大”个什么?“大”的影子都没有,只有牛吹得大。大是从小而来的,一点小善都做不到能够做大善吗?一个人小事情不肯牺牲,大事情会牺牲吗?那只是吹牛罢了。说小钱舍不得花,要花一定花大钱,那也是吹牛给人家听的。同样道理,人乘道都没有修好,就不要说学佛成佛了,绝不可能。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