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根据天地阴阳的变化,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而中医认为,人体中的十二条经脉恰与十二时辰相对应,五脏六腑又与十二经脉相对应,因此,我们的脏腑也有了不同的阴阳属性。 中医的老祖宗虽然没有创立生物钟这个名词,但却把原理放在经典里,只要你愿意学,它就会给你。关于生物钟与生命的相关问题,在《黄帝内经》中亦有体现。 开阖枢,实际上是我们生命的三种状态,最好的比方就是“门”。开门就是开,关闭就是阖,而枢纽,则是决定开阖的东西。“开”大了人就耗,“阖”大了人也得病,枢纽主变,时机不对,也出问题。 人的脉,是持续不断的,是一呼一吸慢慢积累来的,中间运行的过程中,有一点差池,有一点混乱,后面就是恶性循环,就是病态。左右两手,脉有定位,于是,诊脉就可以判断病态在哪里。 治疗和治愈是两个概念,所以治疗不等于治愈。什么叫治愈?太阳受风、受寒,少阴加劲给风邪、寒邪鼓荡出去,保证生命开阖枢的正常,才叫治愈。 《黄帝内经》中阳气又称为卫气。夜晚,阳气人于阴;白天,阳气出于阴。卫气就像人体外围的卫士,是同摄阳气的。白天卫气行在人体的阳分里,晚上则行到阴分里。 作者简介 曲黎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著有广受好评的《从头到脚说健康》《从字到人》《中医与传统文化》《生命沉思录》《诗经:越古老,越美好》《诗经2:情到深处是中庸》《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系列等。 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中医文化的传播,主张中国文化之“道”只有落实到“人”的层面才有意义,主张用生命之道来解读文化和科学,认为只有当每个人都对自我的生命本能和心灵有着充分认知和反省的时候,才可能拥有对中华之道的觉悟和健康自在的人生。 目录 阴阳离合论 一 气血应天地日月 二 人体生物钟 三 五藏神与灵魂 四 三阳 三阴 五 阳予之正,阴为之主 六 三阴三阳之离合 七 开阖枢 八 《黄帝内经》的结集 阴阳别论 一 脉法源自扁鹊 二 脉有阴阳 三 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四 十二地支 五 七怪脉 六 阴阳发病之征象 七 继续说脉法 八 各种病证 导语 本书详细剖析了《黄帝内经》中的《阴阳离合论》《阴阳别论》两篇内容。全书着重阐述了阴阳与五脏之间的关系,强调了顺应天时的重要性,并结合《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著作深度解析,同时阐发了很多哲理性的内容。本书在内容上相较于前作,更具有实操性,落实到了平时日常起居,饮食睡眠上。语言风格延续前作,十分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在普及知识的同时,又融入了深刻的哲理,让人受益匪浅,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