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二战后的世界史(对抗与共存70亿人的70年1945-2014)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法)维恩·马克威廉姆斯//亨利·皮尔特罗夫斯基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为常春藤联盟各高校社科类学科长期选用教材。本版本为该书第六次修订,重点强调了全球化趋势之下,世界主要国家所采取的相关国际外交手段。
1945年二战结束,成为了历史的分水岭,这也拉开了现代史的序幕。美苏冷战、核时代到来、金融危机、亚非国家独立运动……战争结束后的世界并非一片祥和,暴乱与冲突、贫穷和饥饿仍是一些地区的主色调;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科技发展迅速,航空、医疗、教育等行业均取得了空前的进步,为人类的生存与生活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本书以二战结束为起点,通过调查当前世界状况和解读近年来国际形势,公正且批判性地审视了二战后至今的70多年历史。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多个看待历史的角度,让读者能够更完整、更客观地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作者简介
范斌珍,曾在多家公司或机构担任新闻翻译、英文编辑,从事笔译工作6年,出版译作有《托马斯·杰斐逊自传》《西奥多·罗斯福自传》等。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冷战的起源
二战落幕与核时代降临
冷战格局正式成形
冷战在亚洲:风云突变
对抗与共存
第二部分 民族主义崛起和殖民主义落幕
亚洲殖民地自治运动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殖民地自治运动
阿拉伯世界的殖民地自治运动
阿以冲突
第三部分 大国的纵横捭阖
斯大林时代之后的共产主义世界
印度支那战争
国际关系缓和,两极世界结束
第四部分 第三世界国家
经济发展挑战
非洲
拉丁美洲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
第五部分 新格局的出现
经济全球化
东亚的崛起
俄罗斯:苏维埃帝国的余晖
核军备竞赛
中东和北非政治伊斯兰露头
9·11,阿富汗和伊拉克
阿拉伯之春:步入寒冬?
关于本书
序言
我们在第八版的《二
战后的世界史》这本书中
,将讲述1945年到2014
年初的国际关系史。第二
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近70
年里,世界面临的挑战和
矛盾,与过去几十年截然
不同。毫无疑问,过去30
年最明显的发展就是经济
全球化趋势不断增长,经
济全球化让各个国家和企
业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密
不可分。全球化为许多国
家带来了繁荣气象,最为
典型的当属中国(在
2012年已经成为全球第
二大经济体,地位仅次于
美国)和印度(已跻身经
济前十)。但全球化趋势
也同样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比如始于2007年的金
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
高失业率,以及财富分配
不均等问题。
还有一些遗留的老问
题仍在持续困扰着这个世
界。阿以冲突仍未解决,
核扩散(曾被认为得到了
合理的控制)问题再次引
起了国际社会的恐慌,“
阿拉伯之春”又刺激了好
战的伊斯兰势力的发展。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
普京宣布俄罗斯不会再屈
膝妥协,也不会再让欧盟
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
约)的东扩计划得逞。与
此同时,欧盟则被迫重新
正视自己的使命及其有效
管理成员国经济状况的能
力。有许多国家(以拉美
、非洲和亚洲国家最为典
型)则疲于应付建立民主
制度以及提升人民生活水
准的挑战。
通过调查当前世界状
况和解读近年国际形势,
就不难发现这个世界绝非
公平和友好的所在。局部
暴乱和战争不断,许多人
尚在水深火热中挣扎求生
之时,却有一些人在奢靡
中享乐。在这个现代科技
腾飞,太空探索和心脏移
植都不再是梦想的时代,
我们该如何解释和平依旧
遥远,贫穷仍然在富足的
世界中盛行的现象呢?这
些人类生存噩梦的根源究
竟是什么?今天的学生们
,无论男女,都有责任提
出这些疑问,并找出问题
的本源。《二战后的世界
史》这本书的宗旨就是帮
助他们释疑解惑,寻根问
底。
各国之间的纠纷和战
争有史以来就是个普遍现
象,但在现代,尤其是现
代军事科技高度发达的20
世纪,战争的杀伤力不断
升级。第二次世界大战造
成了空前的死亡和破坏,
最后以一种新的大规模杀
伤性武器——原子弹的出
现而告终。这场大浩劫让
人们幡然醒悟,甚至连军
事领袖们也在呼吁让世界
永远和平,永远不再出现
这种恶战。但第二次世界
大战的余烬犹存,战胜国
之间依旧摩擦不断——以
英美为首的一方同以苏联
为代表的一方之间的对峙
,让这些国家千辛万苦争
来的和平局面再度蒙上一
层阴霾。它们之间在战后
的摩擦迅速升级,演变成
了一场政治冷战,很快转
变成双方互不信任、猜忌
不断和彼此仇视的军事对
抗。二战之后的冷战,持
续时间超过45年,成了国
际事务的主旋律。美国和
苏联这两大军事强国都在
雄心勃勃地建立和维护自
己的政治同盟,将世界划
分成了两大敌对阵营。一
个是资本主义国家,一个
是社会主义国家,两者都
声称自己的社会制度更先
进,在全世界展开了近半
个世纪的社会意识形态之
争。
与此同时,这两大军
事强国都投入了空前的军
事竞赛。它们都认为国家
的安全感有赖于自己的军
事力量,并坚称对方的军
备就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
威胁。它们理所当然地建
造了含有无数核武器的大
规模军械库,其军事威力
远超1945年投入日本的
两枚原子弹。到20世纪
50年代末,它们的军械库
已经足以多次摧毁对方阵
营,甚至还可能彻底让人
类告别地球,但这些大国
只是年复一年地囤积强大
的武器,却不考虑这些东
西对自己的祸害。等到它
们终于醒悟,决定缩小自
己的核武器规模时,才发
现事态早已失控,即一些
穷国也已经有能力建造和
投射自己的核武器了。
核大国之间的军事僵
局固然可以让双方暂时休
战,却无法阻止它们资助
代理人战争——比如在朝
鲜半岛、南亚和越南发生
的战争。世界其他地区也
因为各种原因而卷入内耗
不断的战争。自二战以来
,全球已发生一百多起战
争,其中许多属于小规模
战争.虽然仅限于局部地
区,使用的是常规武器,
但也已经埋下了大型军事
冲突的隐患。
另一个威胁人类福祉
的根源在于富国和穷国之
间,北部工业发达国家与
南部发展中国家(或者冷
战时所称的第三世界)之
间不断扩大的差距。在南
部国家中可以看到世界最
低的生活水准、最低的经
济增长率、最低的教育水
平、最低的人均寿命,以
及最高的人口出生率和婴
儿死亡率。因此,无数南
部国家人民生活极度困窘
,营养不良,疾病缠身,
无法富足且有尊严地生活
。他们的政府疲于应付,
往往无力拯救国家于水深
火热之中,虽然有一些国
家取得了一点进步。但大
多数国家只能算是一息尚
存甚至比以前更落后了。
有许多这样的国家欠下了
无力偿还的巨额外债,它
们的债务威胁到了北部发
达国家的金融稳定性。经
济落后的局面导致南部国
家政局更为多变,更易遭
受强国的政治干涉和军事
打击。二战以来几乎每场
战争都发生在南部国家,
这些国家用的都是工业发
达国家提供的武器。
这就是今天的年轻人
出生时所面临的世界。他
们能否解决上
导语
本书讲述了20世纪后半叶到21世纪初期的世界历史,重点揭示了当代世界国际关系的症结和根源。本书所呈现历史和事件与我们生活的时代非常接近,其中半数以上的历史和事件是我们这一代人所亲历。可以说,这本书讲述的就是当今全球70亿人自己正在经历的历史。
美国常青藤经典教材,国际关系史领域权威著作。
通俗易懂,了解现代史的经典读物,二战之后世界史的权威范本,论述晓畅,趣味性和可读性俱强。
28幅还原历史真相的经典照片,8大二战结束后的结果,121个改变近代国际局势的历史节点。
1945年后,世界新生了150多个国家,发生了280多场战争,4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这就是今天我们所面临的世界。他们能否解决上一代人遗留的纷繁复杂的问题,能否降低核威胁,能否减少大多数人的苦难,让这个世界变为更安全、更文明的所在,则要取决于他们对这些问题成因的了解程度。当代年轻人必须以史为鉴,方能获得解决这些难题的远见,由此开创未来。
书评(媒体评论)
“到目前为止,这仍是
我在教学过程使用过的最
好的一个范本,它的内容
和可阅读性能够让学生更
好地理解。”
——凯瑟琳·拉维尔,
凯斯西储大学
显然,怀着虔诚和道
德的承诺所构思的书,应
该受到学生读者的欢迎。
——世界历史公报
马克威廉姆斯和皮尔
特罗夫斯基对一个巨大的
主题进行了深思熟虑的综
合评价,并出版了一本值
得广大读者阅读的书。
——澳大利亚与世界
事务
非常有用,作者们提
供了冷战期间及以后国际
历史的一个连贯的总结。
——世界历史杂志
精彩页
第一部分 冷战的起源
鉴于二战之后的冷战所造成的巨大影响——不计其数的人员伤亡,空前庞大的财富耗损,严重耽误国计民生,拖累人类在其他领域的发展,极大伤害和限制了公民自由和思想自由,给人类带来了不堪回首的痛苦和恐慌,对地球生物所构成的致命威胁.以及代理人战争(朝鲜、越南和阿富汗)所引发的巨大损失,我们很有必要去追问它的起源。
冷战是一个多年存有分歧的主题,所以我们实在很难以超然其外和客观的态度来研究这个问题。冷战双方对自身阵营的情感如此深厚和忠贞不渝,而对敌方又是如此深恶痛绝和怀疑忌惮,所以它们对冷战的起源和历史都有各自的说法。
美国和苏联都存有一系列支撑它们挺过多年对抗的冷战迷思。美国人的普遍看法是:(1)苏联打破了有关东欧事务的承诺,因此是引发冷战的祸根;(2)苏联入侵东欧的行径就是它意图向全世界输出共产主义思想的明证;(3)所谓的国际共产主义是一种以苏联为中心并由其主导的霸权主义;(4)共产主义是一种奴役思想,必须通过高压政治才能为人们所接受;(5)美国在二战中取得的伟大胜利,以及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实力足以证明美国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总之,美国代表着人类最进步的希望。
苏联人则认为:(1)美国及其西方同盟蓄意让苏联在二战中流血牺牲,无视苏联人打败希特勒所发挥的作用及付出的巨大代价;(2)美国意图消灭全球的共产主义思想.尤其想颠覆苏联的共产主义政府;(3)历史规律表明,资本主义正在走下坡路,共产主义才是未来的希望;(4)美国政治制度并不是真正的民主,而是被华尔街或者少数资本寡头所操控的制度;(5)资本主义国家实际上就是帝国主义,必须为全球殖民现象负责,作为头号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才是帝国主义的罪魁祸首。
这些没有受到争议的假想,就这样成了人们根深蒂固的迷思。它们限制了双方外交政策的视野和举措。在这些观念成了这两个阵营默认的政治正确观点时.双方当然很难主动结束冷战,并冷静客观地分析这场冲突的历史起源。
人们在冷战时期固守这些迷思,在打败纳粹德国之前的最初阶段——1945年同盟国首脑在雅尔塔会面时更是如此。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开篇章节讨论了美苏双方在战争时期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战争结束时各自的实力和地位。我们还分析了美国利用原子弹来对付日本的决策,以及它对美苏关系的影响。在第2章中,我们讨论了雅尔塔会议以及它对冷战开始的意义。之后我们探究了在二战结束后的四年中,冷战对东欧重要问题的影响。到1947年美国实施“牵制”共产主义的政策时,这些冷战迷思已经深深嵌入双方的对外思想。
1964年3月,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威廉·富布赖特(WilliamFulbright)率先向这些冷战迷思发起挑战。他质疑共产主义中国究竟是不是“永远”对西方“有不共戴天之仇”,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对美国究竟是不是“严重的威胁”,以及美国究竟是不是出于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所以从1903年开始就牢牢控制着巴拿马运河的所有权。但他的看法并没有什么人买账,富布赖特实际上是在几乎无人在席的参议院中发表了这些观点。
冷战迅速向全球蔓延,亚洲成了战后头十年火药味最浓的战场。我们在第3章讨论了冷战对亚洲的影响,包括同盟国如何处理战败后的日本,中国的内战,以及朝鲜战争——这些都属于冷战的问题。同盟国占领日本的行动主要由美国拍板,苏联无力反对,美国最终成功地在全球冷战时期将日本转变成自己的同盟。中国共产党通过内战,在1949年终于掌握了政权,这场战争完全是中国本土的夺权之战,但背后不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明争暗斗。共产党在中国取得胜利后,美国将更坚定地在亚洲奉行扼制共产主义发展的政策。不到一年的时间,美国的决策就在朝鲜半岛遇到了考验,冷战进入最紧张的局势,朝鲜战争一触即发。
P6-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1: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