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禅宗语录文学特色综合研究(精)
分类
作者 李小荣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把汉传佛教历代禅师语录都视为宗教文学作品,既对禅宗语录的文学特色有总体描述,又分别从历代禅师对词、小说、戏剧、辞赋等文体的运用情况进行类型学检讨,并结合禅师创作中的典范选择和相关语录在教内外的传播接受之个案分析,深刻地揭示了禅宗文学作品的生成场域、区域互动及禅僧文士化对禅宗文学发展、禅宗文学特色之形成的深刻影响。全书材料翔实,论述精到,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李小荣,1969年生,籍贯江西宁都。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兼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点负责人。系教育部首批青年长江学者,福建省第二批“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主要学术领域为宗教文学、佛教文献与敦煌学。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遗产》《敦煌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30多篇,出版《敦煌变文》《敦煌佛教音乐文学研究》《弘明集校笺》等专著13部。沦著曾获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成果普及奖”,福建省第八、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禅宗语录文学特色综论
第一节 文学特色之表现
第二节 文学特色之成因
第二章 禅宗语录之词作
第一节 引言:问题之提出
第二节 定义:何谓禅宗词作
第三节 题材类型:神圣与世俗
第四节 音声佛事:理论与应用
第五节 附论:禅宗词作与僧俗互动
第三章 禅宗语录与小说
第一节 两宋禅宗语录与讲史话本
第二节 明清禅宗之小说证禅举隅
第三节 禅宗语录钟馗形象略论
第四章 禅宗语录与戏剧
第一节 “川杂剧”、傀儡戏及其他
第二节 明清禅宗语录之戏剧作品略论
第五章 典范引领与传播接受
第一节 禅宗语录之杜诗崇拜
第二节 禅宗对屈原形象和楚辞的接受传播
第三节 《宗镜录》宋元明清传播接受史略论
第四节 禅宗语录朱熹形象宗教意涵之发微
第六章 禅宗语录的多维观照
第一节 两宋川浙禅宗文学区域互动略说——以“川僧藞苴”“浙僧潇洒”为中心
第二节 两宋诗僧与诗社的文学史意义
第三节 佛教“鼻观”与两宋以来的咏物诗词
第四节 禅宗语录之田歌秧歌略论
第五节 六祖“踏碓”寓意简说
第六节 禅宗语录“杂偈”略论
第七节 佛慈禅师《蜜蜂颂》及其异代和作略论
第八节 禅宗语录若干“琉球偈”的史料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一、相关研究情况概述
中华民族历来都善于学
习外来文化。在中国古代文
化交流史上,持续时间最长
、影响面最广的是印度佛教
文化的东传,并由此产生了
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1其
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
派——禅宗,在古代社会后
期的作用最为突出。
作为禅宗思想、禅宗文
化、禅宗文学载体的禅宗语
录,一般指禅宗祖师说法开
示之实录,它们多由特定的
门下弟子予以记录或后人编
辑而成。最早的语录,只有
上堂法语和机缘问答,但后
来语录别集、总集编撰逐渐
扩大到公案、拈颂、诗偈和
文疏等,同时又包括行状、
塔铭等传记资料,语录遂演
变为禅师著述全集。其形式
主要有广录、语要、全录三
种。若从集部类型特点看,
仅集一人之法语者称为“别
集”,集多人之法语者称“通
集”。此外,考虑到禅宗语
录多汇集于传灯录(灯录)
,故我们也把历代灯录如《
五灯会元》《续传灯录》《
增集续传灯录》《指月录》
《继灯录》《五灯严统》《
五灯全书》《锦江禅灯》《
黔南会灯录》等都视作禅宗
语录。
禅宗语录研究一直是国
际佛教学最热闹的学术领域
之一,与本书相关的研究成
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文献学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从现代
佛教学术发展史看来,敦煌
禅宗文献的发现居功至伟,
因为它提供了大量为传统禅
史所忽略的且久已失传的早
期南北宗史料,既奠定了重
建中国禅宗史尤其是唐宋禅
宗史的文献基础,又引发了
禅史研究方法论之争(以胡
适、铃木大拙之争为代表:
前者用“历史的方法”,主张
“只有把禅放在其历史背景
中”才能获得正解,故他十
分重视材料真伪的审订;A
后者以信仰为中心,坚持具
有宗教倾向的思想史解释,
有鲜明的传教意图,当然,
这与铃木大拙的身份有关)
,进而开创了国际禅学研究
的新局面。近百年来,名家
名作,层出不穷,代表性论
著有胡适《楞伽宗考》2、
释印顺《中国禅宗史》3、
杨曾文《新版敦煌新本六祖
坛经》4、[日]柳田圣山《
初期禅宗史书の研究》5《
禅文献の研究》6、[美]马
克瑞(John R.McRae)《
北宗禅与早期禅宗的形成》
7(韩传强译)、[法]伯兰
特·佛尔(Bernard Faure)
《正统性的意欲:北宗禅之
批判系谱》8(蒋海恕译)
等。而文献学研究之所以重
要,是因为不同版本谱系的
禅宗语录代表了不同历史时
期的禅宗思想。举例来说,
敦煌的《坛经》写本,表现
的是唐代南宗形成初期的禅
学形态;惠昕本《坛经》(
分为二卷十一门),代表的
是五代至宋初“见性法”对中
期南宗禅学的理论重塑;契
嵩本(三卷本)代表了北宋
中期以来三教融合视野下的
对南宗禅教理论的扩充;元
明清三朝,《坛经》在契嵩
本的基础上产生了多种变异
本,但其基本精神不离契嵩
本1。假如我们要分析白居
易、苏轼所受《坛经》的影
响,显然应分别依据敦煌本
、契嵩本,绝对不可以征引
通行的元代宗宝本。
(二)思想文化史研究
20世纪80、90年代,前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
士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佛
教是文化”的思想主张,2在
他的大力弘扬下,国内学术
界从这一视角研究禅宗文化
者大有人在,成果亦丰,代
表性著作有葛兆光《禅宗与
中国文化》3《增订本中国
禅思想史——从六世纪到九
世纪》4,杨曾文《唐五代
禅宗史》《宋元禅宗史》5
,魏道儒《宋代禅宗文化》
6,董群《慧能与中国文化
》7,段晓华、刘松来《红
土·禅床——江西禅宗文化
研究》8,徐文明《唐五代
曹洞宗研究》《杨岐派史》
9,闫孟祥《宋代临济禅发
展演变》10,王仲尧《南宋
佛教制度文化研究》11等。
它们都从思想文化视阈出发
,或突出禅宗大师对中国文
化的影响,或专门检讨某一
思想宗派的生成演变,或取
通史,或采断代,或聚集于
地域,林林总总,咸有各自
的贡献。当然,国外学人中
亦有取此路径者,如[日]小
川隆《语录の思想史——中
国禅の研究》(何燕生译)
、《禅思想史讲义》(彭丹
译)12等。
……
4.中心与边缘的结合
中国禅宗文化的发生与
发展,无论在历史的哪一阶
段,哪一节点,从政治地理
和宗教地理的角度看,都存
在中心和边缘的互动问题。
比如,南宗禅在早期发展史
上,其鲜明的地方性就远远
强于北宗的都市性1,其后
,地方性的禅宗派系由于特
殊的历史际遇,往往也会产
生重要的文化影响,像明末
清初的破山禅系、清初岭南
海云禅系等;尤其是在两宋
,川僧南询人浙成了一个特
殊的文化现象,乃至出现了
“大宋国里只有两个僧,川
僧和浙僧”2的说法。凡此现
象,都说明即便不是政治中
心和文化中心的地区所产生
的禅宗派别,也是值得特别
关注的。
四、篇章设计与写作原

(一)篇章设计
根据上述研究对象、研
究内容、重点难点及基本思
路之构想,本书拟分成四大
模块:一是总论;即第一章
“禅宗语录文学特色综论”,
旨在宏观把握历代禅宗语录
文学特色的四大表现和两大
成因;二是分论,包括第二
至第四章,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