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住在爱丽舍宫的母亲(克洛德·蓬皮杜)(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法)阿兰·蓬皮杜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向读者讲述了法国前第一夫人克洛德·蓬皮杜真实完整的一生(1912—2007),并重点记录了她在艺术时尚与慈善事业上的作为。
在法国第一夫人光环笼罩的公众生活背后,克洛德·蓬皮杜是位腼腆的女性,她虽然不喜欢政治,但是当丈夫蓬皮杜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她也全身心追随其后。除家庭生活外,她的一生有两大重心:克洛德·蓬皮杜基金会以及对艺术时尚的追求。1970年,蓬皮杜夫人正式成立基金会,主要致力于为残疾儿童、老年人和住院病人等提供志愿服务,基金会的理念是:无益于人,便毫无用处。
本书由其子阿兰·蓬皮杜撰写,从一个儿子的视角来看母亲的一生,向我们展现出法国前第一夫人克洛德·蓬皮杜不为人知的家庭生活与精神世界。这是只有爱子才能写出的母亲的生命史诗,它为我们打破了世俗的标签,让我们看见荣耀背后一位传奇女性的孤独与执着,以及她所绽放出的属于自己的光芒。
作者简介
阿兰·蓬皮杜,乔治·蓬皮杜和克洛德·蓬皮杜之子,出生于1942年,已婚,育有三个孩子。组织学、胚胎学和细胞遗传学博士,巴黎五大医学院名誉教授。在担任科尚医院实验室一圣樊尚德保罗一拉罗切居永负责人期间(1970—2007),先后被任命为高等教育研究部长阿兰·德瓦凯办公室的项目专员(1986),卫生部部长米谢勒·巴尔扎什办公室的艾滋病项目专员(1987—1988),爱德华·巴拉迪尔和阿兰·朱佩两位总理的科技顾问(1993—1997),欧洲议会议员(1989—1999),法国经济社会环境理事会(cEsE)理事(1999—2003),欧洲专利局局长(2004—2007)和法国技术科学院院长(2007—2009)。担任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董事会董事(至2012年)和克洛德·蓬皮杜基金会董事。著有《人类是否记得——伦理与生死》(法国帕约出版社,1990),《双面蓬皮杜:1928—1974书信、笔记和照片》(法国罗贝尔·拉丰出版社,2012;法国袖珍书出版社,2014)中的“见闻录”,以及《我的母亲克洛德》(法国弗拉马里翁出版社,2016)。
目录
序言
作者的话
前言
第一章|性格的养成:1912—1953
最初的挑战
在巴黎一见钟情
马赛:普罗旺斯的阳光
战争时期与阿兰
戴高乐驾到
顾问的妻子
一个与众不同的家庭
插曲
第二章|自我肯定:1953—1962
私营部门的吸引力
马尔罗:艺术圣人
银行家的妻子
难忘的旅行
一对有影响力的夫妻
第三章|义无反顾——任重道远与无可奈何:1962—1969
总理:使命感
马提尼翁宫的新做派
卡雅克:愉快的体验
“瓦雷纳街”夫妇
官方访问和私人度假
1968年五月风暴:十字路口
为共和国做好准备
马尔科维奇事件爆发
第四章|摆脱孤独:1969—1971
初入爱丽舍宫
礼仪的藩篱与自然天性的冲突
第一夫人的枷锁
基金会:奉献爱心
将军逝世
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改造”爱丽舍宫
艺术探索
创建大型文化中心
亲密无间的家庭氛围
总统度假
第五章|磨难与意志力:1972—1974
面对疾病
永失我爱
第六章|面向未来:1974—1986
无限哀思与拉开斗争序幕
浴火重生
担任基金会主席
永恒的追求:艺术、艺术家、家庭和旅行
纪念总统
第七章|挑战不断:1986—2004
能量再次迸发
卡雅克:蔽身之所
给予与收获
功成名就的女性
第八章|荣耀与孤独:2004—2006
接受现实
积极行动
功德圆满
第九章|最后的时光:2007
光芒万丈
家人相伴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序言
1974年4月2日,法国前
总统乔治·蓬皮杜病逝。他
生前患了一种可怕的疾病,
在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表
现出了巨大的勇气。他去世
后,他的妻子克洛德寡居近
40年,于2007年与世长辞
。她深得法国民众的喜爱,
但人们其实对她并不了解。
她优雅得体,道德情操高尚
,对政治保持谨慎的态度,
对丈夫无限怀念,低调却有
力地推动着法国文化艺术事
业的发展,取得了世人公认
的成就,赢得了法国人民的
尊敬。她原本并不愿把自己
和伴侣异乎寻常的人生经历
讲与外人听,但最终决定以
一本既热烈又内敛的自传—
—《心潮》(L'Elan du
coear)表明心迹。这本书不
仅呈现出她丰富的情感经历
,也透露了她曾受过的伤害
,特别是有些人为了阻止乔
治·蓬皮杜登上最高权力宝
座,不遗余力地抹黑她。此
外,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
她始终以家庭为重,足见家
庭在她心目中是何等重要。
所有这些过往,阿兰·蓬
皮杜都将在本书中为大家一
一道来。1942年,他被蓬
皮杜夫妇领养,这是个很特
别又很动人的故事:一对感
情坚若磐石的夫妻渴望拥有
一个孩子,他们在那段黑暗
时期的艰难时刻领养了阿兰
。从此,一家三口成为一个
不可分离的整体。当家庭关
系过于紧密时,孩子有时无
法恰当地自我定位。然而,
在他们的家庭中却没有出现
这个问题。2012年,阿兰·
蓬皮杜打破了长久以来的沉
默,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之
情。父亲总是尽量陪伴他,
他们非常亲近,即便是在父
亲身居国家最高领导人职位
、公务缠身的情况下也不例
外。现在,阿兰再度执笔,
向人们讲述母亲的性格,完
整地回顾家庭往事。
克洛德·蓬皮杜代表了巴
黎精英阶层的形象。她是艺
术的庇护者,守护着以她丈
夫名字命名的乔治·蓬皮杜
中心;妮基·桑法勒、丁格
利和皮埃尔·苏拉热等众多
艺术家都是她的朋友,她仿
佛生活在一连串永无止境的
社交活动当中。然而正如阿
兰所言,这只不过是她性格
的一个侧面。这位伟大的女
性生前几乎每晚都在外就餐
,由此可见,她很珍惜与亲
朋好友的关系,并对他们有
着深深的依恋。在她看来,
没有比前往布列塔尼大区的
富埃南市周边与家人好友一
起度假更重要的事情了。早
在20世纪60年代,她与当
时担任总理职务的丈夫就曾
在那里度过美好的夏日时光

阿兰认为,克洛德·蓬皮
杜的坚毅性格源自她出生于
外省的家庭背景。她的父亲
卡乌尔医生是夏托贡蒂埃市
医院的主任医师,她在那里
度过自己的童年时代。卡乌
尔是一位典型的旧时代医生
,追求科学,大公无私。他
年轻时丧偶,病人和子女是
他生活的全部。克洛德从父
亲身上遗传了旺盛的精力,
以及为人处世之道。她从未
忘记父亲的教诲,即便身居
国家权力之巅,依然能够保
持纯粹,热爱自由,厌恶因
循守旧,而这些价值观与乔
治·蓬皮杜不谋而合。
如今,阿兰·蓬皮杜也继
承了这些优秀品质。他希望
对父母表达谢意,告诉人们
,能与这样的父母在一起生
活是何等幸运。他笔下的母
亲让我们回想起那个严格执
行公务、以大局为重,并兼
顾文化自由、尊重艺术家个
性的年代。蓬皮杜时代至今
依然令人怀念,我们不妨读
一读这本书,了解一下这位
与丈夫举案齐眉的女性。
埃里克·鲁塞尔
法国历史学家
导语
法国前第一夫人克洛德·蓬皮杜的传记。她是第一位访华的法国国家元首蓬皮杜的夫人,也是可可香奈儿的毕生挚友;是时尚代言人,是与卢浮宫比肩的蓬皮杜国际艺术文化中心背后的灵魂人物之一,也是慈善事业的倾力推动者。她身兼多重身份,极具人性魅力,本书是对她生平和生活的首次近距离刻划。
不喜政治,却成为第一夫人;时常独处,却成为强大的社会活动家——一位孤独腼腆的女性,如何独当一面,肩负起政治重任,并活出追求爱与艺术的生命?本书以生动之笔展现了一个独立而真实、隐忍坚韧的现代女性的生命旅程。
总统之子阿兰·蓬皮杜继《艺术之爱:蓬皮杜夫妇与艺术的不解之缘》后再度执笔,从儿子的视角来看母亲的一生,感情真挚、记录翔实,难得呈现了克洛德在私域中的种种情感与选择。
后记
克洛德·蓬皮杜受到世人
的敬仰。她无论身处顺境还
是逆境,始终坚持自己的个
性,人们对她赞赏有加。她
气质优雅,性格宽厚,思想
开明,对丈夫无比忠诚,至
今依然令人难以忘怀。她的
一生波澜壮阔,既能以古为
鉴,又能高瞻远瞩。许多人
受益于她,其中受益最多的
人就是我,因为克洛德是我
的母亲。
她在去世前不久曾接受
《巴黎竞赛画报》记者卡罗
琳·皮戈齐的采访。采访接
近尾声时,记者冒昧地向她
提出了一个很私密的问题。
——夫人,您怎样看待身
后之事?
——我身后的事情?
——是的,我的意思是来
世。
她毫不迟疑地明确回答

——来世?我认为冥冥之
中自有安排。
书评(媒体评论)
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是及早为自己立下奋斗目标
,并持之以恒,矢志不渝。
——克洛德·蓬皮杜
克洛德性格复杂,兼具
威严感和亲和力。她能顺应
命运的安排,却保有独立性
;有鸿鹄之志,却含蓄内敛
。她如此真实,终其一生,
始终言为心声,行为心表。
——阿兰·蓬皮杜
精彩页
最初的挑战
经过童年时代和青少年时期,以及后来与戴高乐将军相处时期的磨炼,克洛德·蓬皮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并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半是布列塔尼血统,一半是诺曼底血统,还有一点英国血统……”,母亲常和我说起她的祖上。外祖母身材高挑,长相漂亮,在英国长大。克洛德与她的母亲关系亲密,她还记得在母亲身边度过的时光,母亲用英文给她讲拉迪亚德·吉卜林的《丛林故事》(Le Livre de la jungle)。
不幸的是,这样的幸福时光戛然而止。1919年爆发的西班牙流感带走了两个女孩的母亲。当时克洛德7岁,妹妹雅克利娜刚刚3岁。
缺乏母爱的克洛德把对母亲的无限依恋寄托在祖母身上。她的祖母叫波利娜,年轻时嫁给了克洛德的祖父阿贝尔·卡乌尔——一位有口皆碑的公证员。
祖母与当地资产阶级保持着良好的社交关系,因为祖父的社会地位,她身边总是聚集着很多朋友,以及一些有求于他们的人。祖母是一位热心举办沙龙的“夫人”,受人尊敬。她身上与之俱来的威严和风度,让年幼的孙女也耳濡目染。克洛德想从祖母身上找到记忆中有些模糊的母亲的样子。祖母有很高的文学造诣,这在那个时代极为罕见。克洛德后来写道:“和她一样,文学对我是必不可少的。”
祖母的书房吸引着克洛德,阅读从小就为她带来心灵的慰藉。她读过司汤达的《红与黑》和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夏托贡蒂埃那栋18世纪的府邸和自家花园里香气怡人的山茶花,始终铭刻在她童年的记忆中。
波利娜是克洛德身边唯一可以模仿的女性。克洛德看到祖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把家里的家具一件接一件地卖给当地唯一的古董商,这种不公平交易让她愤懑不平。为了榨取更多利润,那个古董商对祖母大献殷勤。克洛德非常怀念那些家具,一直想让这个古董商帮她找回一件。
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是她对文学,以及漂亮住宅和古董家具情有独钟的原因。
克洛德对她的父亲卡乌尔医生’也很依恋,尽管他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女儿身边。
每天上午,卡乌尔医生在医院履行“主任医师”之职。他头戴一顶帽子,白大褂的外面是一件深色斗篷,大家对他格外尊敬。他总是神态自若,很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父亲的这一形象深深印刻在克洛德的脑海里。当我准备转行从事其他职业时,她又对我提起外祖父的事,并对我说:“我还是希望你做一名伟大的医生!”
每天下午两点整,家里就变成了诊所,一切活动都得暂停。餐厅成了候诊室,家人不许出现在那里,每个人都得待在自己房间里,直至听到卡乌尔医生发动汽车,去当地农户家出诊为止。
卡乌尔医生对待自己的病人全心全意,不仅千方百计为他们缓解病痛,而且尽可能地帮助和接济他们。对家庭困难的病人,他不收取费用。他自己的生活也就勉强够得上当地资产阶级的生活水平,被人们尊称为“穷人的医生”。他对待穷人的态度成为女儿克洛德学习的榜样。 在医院当主任医生,不仅可以养家糊口,还可以与一群年轻同事为伴。他很喜欢与年轻人打交道,经常请他们吃便餐,有时还会请他们去当地的知名餐厅,克洛德知道后也没有责怪他。
他对病人和朋友关怀备至,却疏于照顾自己的两个女儿。他始终无法接受妻子去世的事实,尽管他的性格因此变得暴躁,但是女儿们都很佩服他。他的脾气有时让人无法捉摸,屋里总是回荡着这位男主人的大嗓门。当电话铃响起,往往意味着他得出急诊,或是夜间有人要在家中分娩。这时的他会更加急躁,经常毫无理由地斥责家人。幸而,玛丽·博代尔是这个家的缓冲器,她照料着这位父亲与他的两个女儿的日常起居,后来又帮忙照顾两个女儿的孩子,我和两个表姐妹都很依恋她。
当我父母在长假期间去巴黎参加活动时,玛丽就会接管我们。她会满足我们的各种需求,包容我们的任性,她对我们的关爱弥补了我们亲情的缺失。玛丽是个出色的厨师,克洛德后来一直喜欢做些简单的料理,都是她之前跟玛丽学会的。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6:2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