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白洋淀纪事(名家公开课美绘版)/成长读书课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孙犁 |
出版社 | 中国致公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中国现当代作家孙犁从1939年到1950年创作的多篇散文和短篇小说,不仅有《荷花淀》《芦花荡》《光荣》等小说名篇,还有《童年漫忆》《晚秋植物记》等散文佳作。作者并未直接描述哀鸿遍野的残酷战争景象,而是用散文诗的语言描绘出冀中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以乐观从容的态度描摹了风云变幻时期人与人之间动人的情义和人民对幸福安宁生活的向往。 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曾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和工作。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1930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散文集《晚华集》《秀露集》等。 目录 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 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 邢兰 战士 嘱咐 光荣 采蒲台 采蒲台的苇 芦苇 女人们(三篇) 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 正月 小胜儿 秋千 山地回忆 蒿儿梁 浇园 种谷的人 纪念 “藏” 碑 老胡的事 识字班 山里的春天 看护——在天津中西女中讲的少年革命故事 投宿 村落战 石猴——平分杂记 黄敏儿 相片 天灯 诉苦翻心 琴和箫 黄鹂——病期琐事 童年漫忆 亡人逸事 报纸的故事 青春余梦 母亲的记忆 鞋的故事 晚秋植物记 老家 序言 充满浪漫气息的“诗化小 说” 在冀中平原上,有一个 美丽的水乡叫白洋淀。那里 芦苇茫茫、水巷纵横,湖面 上荷香四溢,渔舟逐水,鸟 儿傍船而飞,真是一个风景 如画的好地方。在白洋淀, 人民怡然自得地生活着,家 家墙上挂渔网,苇席编得格 外好。也是在这个地方,抗 日的烽火悄悄蔓延…… 《白洋淀纪事》收录了 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孙犁从 1939年至1950年所写的绝 大部分小说和散文作品,包 括《荷花淀》《芦苇荡》《 嘱咐》等名篇,是他的集大 成之作。它描绘了一幅幅冀 中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感 人画面,语言清新淡雅,质 朴淳厚,书中的一些散文穿 插着作者的童年回忆,零碎 的生活琐事,乡里的逸事趣 闻,是我们认识这段历史的 生动而形象的教科书。 说到《白洋淀纪事》, 就不得不提到以作者孙犁为 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 ——“荷花淀派”。这一流派 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 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 说《荷花淀》。它以白洋淀 明媚如画的风土人情当作背 景,具有朴素、明丽、清新 、柔美的文字风格。 作为荷花淀派创始人, 孙犁的作品有着怎样的风格 特征呢? 寄风云变幻于诗情画意 《白洋淀纪事》中的许 多作品充满了对纯美和诗意 的追求。不事雕琢的清丽语 言,恰如湖面上亭亭玉立的 荷花。比如“她像坐在一片 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 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 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 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 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 鲜的荷叶荷花香。”“那一望 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 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 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 地挺出来……”虽然背景是 风起云涌的战争年代,作者 却通过这种抒情的文字,把 读者带入了一种纯美的境界 ,让我们于残酷的现实中依 然能发现美好。我们仿佛能 听到这幅画面外的风声、水 声,能从景物中看到根据地 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人们 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部作品却是文中有画又 有诗,让读者们感受到一种 无限美好的力量。 朴实而多情的女性群像 孙犁小说浪漫抒情的特 色,在很大程度上同他对女 性角色的成功塑造有关。尤 其是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劳动 妇女们。她们不仅勤劳能干 ,而且乐观向上。比如《荷 花淀》中,男人们参军才走 几天,水生嫂和其他几个妇 女便找借口去探望自己的丈 夫,她们爱自己的丈夫,也 支持自己的丈夫抗日。遇到 不如意的事时,她们“永远 朝着愉快的事情想”。这些 女人在发现敌人的船时,虽 然也害怕,但并未慌了手脚 ,她们机智地将船往荷花淀 里摇,并下定决心——“假 如敌人追上了”,自己也决 不投降,“就跳到水里去死” 。回村后,这些经受了战争 洗礼的妇女们的精神境界有 了很大的飞跃,她们很快也 学会了射击,实现了精神上 的成长与进步——“冬天, 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 个蹬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 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 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 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 海里”。 除此之外,《山地回忆 》里的妞儿,《光荣》里的 秀梅,《小胜儿》中的小胜 儿,《蒿儿梁》里的刘兰等 女性角色虽然身份不同、性 情各异,但她们都积极向上 ,拥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 。作者用美妙的笔触、深挚 的情感成功塑造了这些角色 。通过对她们的刻画,从一 个侧面描绘出了冀中人民在 民族自卫战争中的巨大成长 与变化。 从景衬情,情景相生 作者在本书中许多地方 并未直接描写事件,而是通 过写景来衬情,做到了情景 相生,或寓意深刻,或暗含 象征。比如在《碑》一文中 的结尾处: “那浑黄的水,那卷走白 沙又铺下肥土的河,长年不 息地流,永远叫的是一个声 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 的声音。站立在河边的老人 ,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 。”寥寥几句却勾画出一副 悲壮的画面,深厚的情感融 入了悲慨的元素。虽然明着 写风景,其实写的是人的心 情。一切恢复平静了,似乎 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太 阳照常升起,河边的冰都开 始融解,但是,逝去的人, 再也不会回来了。站在河边 的老人,成了牺牲战士的一 幢活的纪念碑。这一切饱含 着作者深沉的情感,令这部 小说的风格变得凝重而壮烈 。 孙犁总结自己一生的文 学创作时,曾说:“我经历 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 战争,我看到农民,他们的 爱国热情,参战的英勇,深 深地感动了我。我的文学创 作,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我的作品,表现了这种善 良的东西和美好的东西。” 也因此,他笔下日常化的人 情风习,在战争的映衬下显 得格外温馨,富有诗意。 同学们,建议你们用略 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去读 这本书,略读了解故事情节 ,精读赏析人物形象和细节 描写。如果你们每天阅读半 小时,读完整本大约需要10 ~14天。希望你们读完这本 书,都能从中获得美好的感 受,生发出百折不挠的精神 ,更加珍惜今日这来之不易 的幸福生活。 导语 入选七年级上“名著导读”自主阅读,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配有线上名师互动音频课。 完整收录《荷花淀》《芦花荡》等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篇目。 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 孙犁之子亲自授权!莫言、贾平凹推荐! 书评(媒体评论) 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 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 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 构,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 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 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 而不落轻佻。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茅盾 他那种寂寞冷清的状态 是他自己的选择,也是他所 期盼的,他是现代社会的一 位“大隐”。他后半生恪守文 人的清高和清贫。这是文坛 上的一声绝响,让我们后来 人高山仰止。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莫言 读孙犁的文章,如读《 石门铭》的书帖,其一笔一 画,令人舒服,也能想见到 书家作书时的自在。孙犁一 生不在官场,也不往热闹地 去,是一个儒,一个大儒。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贾平凹 精彩页 荷花淀 ——白洋淀纪事之一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 “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 “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 “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 “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①。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 “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 “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 “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水生的女人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到了马庄,她们不敢到街上去找,来到村头一个亲戚家里。亲戚说:你们来得不巧,昨天晚上他们还在这里,半夜里走了,谁也不知开到哪里去。你们不用惦记他们,听说水生一来就当了副排长,大家都是欢天喜地的…… 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摇开靠在岸边上的小船。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可是青年人,永远朝着愉快的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