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信仰的力量--焦裕禄的青少年时代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
作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介绍了焦裕禄同志青少年时代战斗的岁月,文字生动,图片丰富,让焦裕禄的形象更加真实立体、有血有肉。时代和命运给焦裕禄带来了种种磨难:少年丧父,艰难求学,背井离乡,外出逃荒,使他成长为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热血青年;抗日战争时期,他是血气方刚、能文能武的好战士、好班长;解放战争时期,他是有勇有谋、关心同志的好队长;土改时期,他是发动群众、惩奸除恶的好区长;国家工业建设时期,他是善于学习、大胆创新、管理有方、关心职工的车间主任。早年的峥嵘岁月和困难磨砺,为他后来走上兰考县委书记岗位,带领群众战“三害”奠定了政治、思想和工作基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幼年讨饭 第二章 苦难求学 第三章 少年苦工 第四章 艰难竭频 第五章 煤窑求生 第六章 痛失父亲 第七章 流离失所 第八章 巧送情报 第九章 惩奸除寇 第十章 逃离魔窟 第十一章 智审奸特 第十二章 用计退敌 第十三章 随军南下 第十四章 淮海战役 第十五章 发动群众 第十六章 瓦解土匪 第十七章 活捉恶霸 第十八章 善树典型 第十九章 传经送宝 第二十章 奔赴洛阳 第二十一章 奉命深造 第二十二章 勇当闯将 第二十三章 善用人才 第二十四章 “五一”献礼 第二十五章 政治“科长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近代中国经历了一个受尽屈辱、任人宰割的百年阵痛 期。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 国门的中国拖着遍体鳞伤的身躯步履蹒跚地在黑暗中摸索 前行。在此期间,无数的中华优秀儿女为寻找光明,他们 在无声的呐喊之中与命运做了不屈的斗争,出生于1922年 的焦裕禄就是其中之一。 焦裕禄是迎风破浪、冲破黑暗的斗士。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在 黑暗、吃人的年代,为了生存,还是个稚嫩的孩子,焦裕 禄就不得不做苦工、下矿挖煤,甚至背井离乡去谋生。从 少不经事、父亲被逼死、母亲食不果腹、外出逃荒要饭。 到备受折磨、流离失所。他看到了旧世界的丑恶,看到了 侵略者的凶残,他不甘心屈服于悲惨的命运和奴役压迫, 不断地抗争。残酷的现实、非人的磨难,不仅没有摧毁青 少年时代焦裕禄的意志,反而更坚定了他寻找光明的决心 。他一直在黑暗中踯躅前行,蓄积力量,等待机会!他决心 要“砸烂旧世界。” 然而,一个少年的力量是渺小的,面对日本帝国主义 控制的抚顺煤矿心狠毒辣的监工,面对凶神恶煞的鬼子, 焦裕禄把仇恨埋在心里。机会终于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解放事业如燎原之火席卷大江南北,激发着人民的昂扬 斗志,年轻的焦裕禄血液在沸腾,思想在燃烧,当他看到 了前进的方向,当他找到了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共产党后 ,他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焦裕禄是为民请命、敢于担当的脊梁。 在旧社会,闹革命是要抄家的,焦裕禄不怕;加入共 产党,是要游街杀头的,焦裕禄无惧。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当达官显贵的孩子还在私塾念书时,当 土匪恶霸的孩子还在放浪形骸时,当乡下的孩子还在捏泥 人过家家时,少年时代的焦裕禄,就已经与日本侵略者进 行抗争。他加入民兵组织,参加游击队,为人民的解放事 业进行了英勇斗争。他还在两年多的时间内,随军南北转 战。 鲁迅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 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 就是中国的脊梁。”焦裕禄是敢于担当、不惧牺牲的人。 他把自己微弱的力量汇入了人民解放的洪流当中,去冲垮 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 焦裕禄是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代表。 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 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 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 球,则国雄于地球。”焦裕禄在老家根据地用空城计巧妙 退敌.他机“智”;他在行军途中,步履矫健,总是走在 队伍的前列,并且还帮助有伤病的同志扛武器辎重,他身 “强”;他本来可以在工厂里安居乐业,但响应组织的号 召,毅然投入到农业战线,他“独立”;他不得过且过、 安守故土,而是长途跋涉、外出谋生,他向往“自由”; 他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却非常用心学习机械生产知识,领 导的车间多次被誉为“红旗车间”,他“进步”。 本书以焦裕禄青少年的生活轨迹为主线,以时间为线 条,以故事为依托,把焦裕禄放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塑造 。通过他受苦受难的煤窑、矿山、监狱生活以及土改、剿 匪经历和在工业战线的成就,全面讲述了青少年焦裕禄的 坎坷经历和成长轨迹,揭示了焦裕禄精神形成的社会基础 、历史渊源,最大程度还原一个真实的青少年焦裕禄,以 飨读者。 少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年是国家的脊梁。毛主席曾经 对青年人说过,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 到底是你们的。”让青少年一代时刻以焦裕禄能吃苦、敢 担当、有方法、有智慧的精神品质为行动指南,在焦裕禄 精神的感悟下茁壮成长,让焦裕禄精神遍地开花,是本书 的重要目的所在。对成年人来讲,通过了解、探求青少年 时代焦裕禄的成长轨迹,自觉接受焦裕禄精神的洗礼,感 悟焦裕禄精神的深刻内涵,也会使思想得到升华、心灵得 到净化。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进取为美,清廉为镜。我们每 一个人都要以焦裕禄为标杆,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 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8年10月26日 导语 本书以焦裕禄青少年的生活轨迹为主线,以时间为线条,以故事为依托,把焦裕禄放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塑造。通过他受苦受难的煤窑、矿山、监狱生活以及土改、剿匪经历和在工业战线的成就,全面讲述了青少年焦裕禄的坎坷经历和成长轨迹,揭示了焦裕禄精神形成的社会基础、历史渊源,最大程度还原一个真实的青少年焦裕禄,以飨读者。 后记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焦裕禄已经离开我们50多年了,但人们对他的怀念和 呼唤从未停止,他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当年,《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等权 威报刊发表的一篇篇社论已在历史上定格。这么多年来, 全国上下学习焦裕禄的热情从未消减;电影、电视剧、音 乐剧、书籍层出不穷,社会各界对焦裕禄事迹的探寻从未 停止。不可否认的是,人们的焦点更多地集中在他生命中 最璀璨的篇章—他在兰考度过的日日夜夜和他生命的最后 时刻。正如郭沫若所说:“青年需要经受各种锻炼。所谓 百炼成钢,在暴风雨中成长,就是这个道理”。焦裕禄在 青少年时代锻造了不屈的灵魂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最终成 就他光辉的一生。缘于此,焦裕禄干部学院专门抽调人员 编写了《信仰的力量—一焦裕禄的青少年时代》一书,旨 在让读者更加完整地了解焦裕禄的成长轨迹,更加全面地 感知焦裕禄在青少年时代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和朴实情怀。 该书描述了焦裕禄幼年时期讨饭、青少年时期在矿山 挖煤、青壮年时期参加民兵巢剿匪和奋斗在工业战线的经 历,时间跨度为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初,他的足迹从山 东淄博老家辗转至辽宁抚顺、江苏宿迁、河南开封、黑龙 江哈尔滨、辽宁大连、河南洛阳等地。幼时的苦难滋养了 他那朴素的平民情怀,敌人的鞭打磨炼出他那坚如警石的 意志,前线的炮火锻造出他豁达顽强的品格,与匪霸的斗 争造就了他多谋善断的能力,精密的机器零件运转催生了 他科学求实的领导方法……这位勇士将自身化为一把巨斧 劈开他人生的黑暗,并最终走上一条峥崃之路。在这条路 上,他抛开自我、忘却自我、点燃自我,造福于他一生牢 记的人民群众。我们慨叹:何以他能够在短短的一年多时 间里找到治理“三害”的办法,让兰考面貌改变、群众有 吃有穿成为现实?为什么直到今天无数兰考老百姓一提起他 就湾然泪下?为何这么多的各级领导、军人、作家等答行 业的人们在他墓前列队凭吊?若此书能够让读者从审读出一 点感动、解答一些疑惑、悟出些许道理,那么编者也就欣 慰不已了! 精彩页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山东省博山县固山乡的北固山村。 焦裕禄八岁至十五岁,家庭十五口人,十三亩地,牛二头,骡子一头,房子甘余间,全家种地,冬闲时开一小油坊,打蓖麻油,资金大部分是借外债。 焦裕禄的爷爷焦念礼,是个生性耿直、明白事理的人,早年在城里的一家铺子当学徒,后来回乡种地兼顾着做卖一些估衣的小生意。焦念礼有两个儿子,焦裕禄的父亲焦方田和叔叔焦方佃,却都是少言寡语、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子,吃苦耐劳、逆来顺受,一年到头耕种着十几亩山岭薄地。焦裕禄的母亲李星英,开朗聪慧,处事果断,遇事不慌张,凡事有主见。 当时民国军阀混战,烽烟四起,土匪猖獗,民不聊生。焦裕禄所在的博山县也盘踞着好几拨土匪,他们横行霸道、为非作歹、欺压百姓,加之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乡亲们的生活极度窘迫、苦不堪言。 那时候,种粮种地靠天收,收成很低,粮食根本不够吃。实在没有办法,为了养家糊口,焦方田只好又到地主家找活干,没干几天就生病了,他向地主家借钱,地主家不借,焦方田便想歇息几天。地主毫不可怜地说:“我用的是人,拿我的钱就得干活,想歇息没门!” 焦方田听后生气地说:“谁也不是铁打的,谁能保证一辈子不害病?” 地主却说:“我花钱雇人干活,不是雇个闲人在家。” 焦方田说:“我也不想生病,我病好后一定加倍努力干好活,补上我这一段歇息的时间。我是因为干活累病的,请体谅啊!” 地主一听恼火了,说:“你想咒俺一家人生病啊!” 说着从后门摸起扁担就打起了焦方田,边打边说:“滚蛋吧,我不用你了,工钱也不给了。”就这样,焦方田白白干了活,没拿到一分工钱。 到了寒冬腊月,焦家连用树叶掺糠皮做的窝窝也吃不上了。大年初一那天,正当财主们吃肉喝酒、张灯结彩过年的时候,焦方田带着妻儿背着铺盖,提着竹篮,离开北崮山村乞讨去了。 快走出村头时,焦方田站住了,他泪眼模糊地回头看了又看,好像在说:“别了,故乡。”然后他沉重地挪动脚步,默默地走了… 刺骨的寒风吼叫着,半路上下起了鹅毛大雪,没走多远,路上便积起了厚厚的雪。 这会儿,李星英再也走不动了。焦方田一家人只得住在火车道的桥洞下,他们蜷缩在两面透风的桥洞里,不知不觉夜幕降临,焦方田一家三口一夜忍冻挨饿。 第二天,雪仍然下着,焦家人冻得蜷缩在一起。这时,有个铁路工人送来了两个盛着煤的筐子,让他们烤火取暖,焦方田感激得直给这个人磕头。到了夜晚,焦方田和妻子饿极了,就吃口雪压压心慌。年幼的焦裕禄饿得哇哇直哭。 一家人在艰难中熬了两天,当他们在财主家门口乞讨时,肥头大耳的财主们满嘴流油,带着太太走东家串西家,互相打躬作揖,祝福恭喜发财。 P4-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