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久远的味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生彦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用极富烟火气的文字记录下东北人民的寻常吃食,一道道食物的背后,深情包含着作者对故乡、对过去的朴素回忆。特别的是,作者没有囿于单纯的吃,她用味觉探寻文化,挖掘出隐藏于美食之中的人文意义。 作者简介 生彦,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在《芒种》《翠苑》等报刊发表文章若干,近年来致力于东北美食的写作。 目录 时光依然是时光的话 第一辑 佳味 初识蘑菇 家桃的诱惑 山中精灵 山珍的魅力 传说中的神仙草 记忆中的芥菜 菱角 乔木的小精灵 地下宝葫芦 食中王者 野果中的骄子 江中奇珍 五大连池的冷水鱼 垃圾堆里的珍珠 美味西瓜皮 我吃过的臭菜 泡萝卜干 酱茄子 黄瓜纽 韭菜花 素中之荤的韭菜 我与大酱的约定 酱焖小土豆 沙漠面包 祖母与小米 咸大头菜 腌糖醋蒜 腌芥丝 雪里蕻 难忘的甜根 第二辑 小吃 冰雪中的产物 北方烧烤 难忘的虾酱 东北火锅 食蚕 葫芦子 大蒜的诱惑 对“哈尔滨记忆”的印象 蜜蜂的精神 虾皮的性格 豆面卷子引发的思考 那年的大雪 马迭尔冰棍 久远的味道 零食替代品 丸子 十五的元宵 北方风俗食品 我家主菜 油茶面 粽子 来自新疆的馕饼 老边饺子的感受 烧毛豆 父亲的酱焖鲤鱼 美味猪油饼 那碗人间烟火 船钉子鱼 第三辑 土菜 搬上炕的炭火 酸菜粉条的缘分 老家过水面 美味黏豆包 最熟悉的主食 难忘油角饼 玉质皮冻 山菜的野味 自制红肠 苏波汤的缘 片汤 桲椤叶饼 玉米面疙瘩汤 异域风味 酥饼 苏子月饼 心中的印痕 生家油坊 冻饺子蕴含的民俗 豆腐的担当 糊涂粥不糊涂 简单的美味 与菜包饭的相遇 序言 时光依然是时光的话 高维生 在沈阳生活几十年了, 生活改变许多,熟悉这里 风土人情,以及饮食习惯 ,唯一未变的是味道。从 它们身上寻找情感,那一 瞬间不论走多远,即使口 音发生变化,口味永远是 自己故乡。 生彦从哈尔滨来沈阳生 活,这是人生一次重大转 折点。在她的笔下,乡愁 不是时间可以磨灭的。读 她的散文《久远的味道》 ,袒露出作家的真情,对 过去日子的怀念。 写作家必须写情,重情 ,这个情不囿于平常情, 而是血脉深情。生彦文字 和她做人方式一样,耿真 和坦诚。文学不需要“三高” ,虚夸的形容词,苍白的 假情假意,浮浮泛泛,拉 大车的套话,虚浮则雷同 。散文应是精神家园,独 抒性灵,灵魂的鸟儿自由 飞翔。 生彦平淡的叙述,厚藏 不尽的情。“回到家里,邀 请几个老友相聚,见识一 下稀罕物,朋友们看着甜 菜叶,不理解我的意图。 餐桌上摆着高粱米饭,空 气中弥漫米香味。一盘切 成丝的大葱,放着一碗肉 丝炸酱,几种不同色泽的 菜,味道不同,给大家带 来美好的食欲。”家常菜背 后,有着作家良苦用心, 通过食物寻找,不仅是母 亲做菜的味道,而是生命 踪迹。 每一种菜不限于满足食 欲、让人产生快乐,它是 一种记忆,带给人们不同 回忆。食物比任何剧本台 词和表演更加引人入胜, 经常品味,却缺少回味, 这个味不是菜的滋味,而 是人生的复杂情感。 作家要学会逃避,用思 想筑起高墙,挡住世俗的 引诱和热闹。现在恰恰相 反,一些人的写作,恐怕 落后于时代,行文中大量 使用流行语,以此炫耀所 谓的新潮。这些语言轻浮 无根性,损害散文的本质 。弗吉尼亚·伍尔芙指出:“ 在一篇散文中,绝无文学 杂质的空间。”她坚决表态 ,散文的杂质影响本质, 具有潜在世俗的活性,影 响文本的纯粹,产生严重 的毒性作用。 写作不是杂货铺子,毫 无规矩,任何东西都可以 进来,廉价兜售,脑子里 没有清晰的概念。生彦对 于母亲做菜的回忆,不仅 是母女之情的思念,还有 文化发扬和思考。味道引 出人的情绪、时间图像、 空间图像。“人们吃黏米饭 ,更爱黏豆包,它是过年 不可缺少的主食,儿时居 住的老屋,联排五个房间 ,中间是堂屋,左侧是祖 母供奉的祖先画像,其中 重要人物是祖太爷,他的 神位左边水果,右边肉类 ,中间是一盘黏豆包。”当 气味分子敲开记忆门,内 部结构发生变化,所有冬 眠的事情,时刻活跃起来 。 作家给予别人的高贵礼 物就是真诚,包含正直的 品德。巴西作家若泽·毛罗· 德瓦斯康塞洛斯常说:“文 学是最复杂的艺术,因为 它要赋予作品绘画的色彩 和线条、音乐的声音和旋 律,以及动感。写作是我 找到的用以展现我的生活 经历、传递我的喜怒哀乐 和一种久被遗忘的感情— —温柔的方式。没有温柔 的生活毫无意义。”文字有 生命,它如作家所说有色 彩,它们一个个排列组合 ,构成一幅画卷。温柔不 是尘俗的理解,局限窄小 的寸光中。它是能力,是 一种素质。它是最可贵的 人类之爱的产物,拥有它 ,心灵是丰富的。对于饮 食的喜欢,并不因为是美 食家,而是关注背后的文 化。一方水土,养育一方 人,也形成自己的饮食文 化。当一个人,离开生长 的家乡,回忆中不仅是那 片土地,更是无法忘记的 味道。 母亲做的菜,构成童年 最美好、真实的部分,我 们在成长中经历很多事情 ,回味心中那道菜的滋味 ,有更多温暖。家常菜化 作生命符号,当我们触摸 它们,和记忆紧密相连。 菜生长于大地上,经过 风雨的淋漓,有一天,被 加工处理,受火的影响变 作一盘菜,摆在餐桌上。 这一系列过程,不是菜谱 所能承载。一道菜,不了 解它们的文化背景,只是 品尝滋味如何,等于隔靴 搔痒。它是一部活生生的 历史。 乡愁绝不这么简单,只 是对家乡的思念,那么和 老百姓想法一样,没有发 现不平常事物。一个“愁”字 沉重,不是几句叙述语言 所能表达清的。它前面又 有一个“乡”字,两个这么大 字,组成山一样大的词。 它们核心是什么?我们寻 找的不仅是生养的地方, 更多人在路上,寻找精神 家园。 当下写作,人们急功近 利,心在浮躁中。作家坚 守心灵,呈现内心的挚情 和热爱。沉下来,写出的 文字不会水流上泡沫一般 ,而是落下的金砂。 写作如果是简单留下记 忆,没有自己的文本,极 容易受别人影响。散文不 要抹粉搽脂的修饰。它是 自然的朴实,明白晓畅, 清白做人,清白作文。 作家生彦的《久远的味 道》,文字干净,没有染 上当下文体怪病,形容词 花里胡哨,掩盖苍白的内 容。她的文字,恰似清新 的露珠,彰显个性。 在文字水肿时代,作家 生彦无刻意渲染,设计一 些引人注目的悬念。朴实 无华表达情感,记录生活 中平凡事情这些看似不重 要东西背后,藏着人生踪 迹。 二○二○年八月三十一 日 于抱书斋 导语 食物不仅是美食,它更是历史和文化记忆,潜藏在体内深处,是一道道无法消除的回忆。美隐藏着人生中的经历,也有灵魂的味道。本书记录平常食物,也有对过去的回忆。作者对美食的文化思考,没有囿于单纯的吃。用味觉探寻文化,重温过去的生活。这是一本风格鲜明的美食散文集,是献给读者们的舌尖上的乡愁寻找。 精彩页 初识蘑菇 蘑菇是山中珍品,被称为山林里的精灵,我们经常品味到的只有榛蘑、红蘑、平蘑、香菇,昂贵的松茸蘑只听其名,未见其身。 姐夫的母亲张大娘晚饭前送来一小盆蘑菇,跟母亲说是刚从南树趟子采摘的,并建议做蘑菇酱,或炒蘑菇,很鲜。 南树趟子是南边的一片林地,人们叫久了,南树趟子就成其名了。距离我家很近,只有几里之遥,很大一片树林,杂树也不少,松树居多,每年七八月份,正是蘑菇长势旺盛季节,左邻右舍的阿姨、大婶们在家闲来无事,从不错过这个黄金季节,三五成群地结伴前往。每次都收获颇丰,除去吃用、送人之外,余下的用细麻绳串起来,挂在外面晒干,留待冬天炖鸡、炖肉。自己采的蘑菇吃的感觉不一样,大婶们如是说。“采摘蘑菇”对我是一个陌生词汇,没体味过其中乐趣,很想领略这种累并快乐着的幸福过程。 我请张大娘下次采蘑菇一定带上我,她欣然应允,我也如愿以偿。那天,天气忽阴忽晴,下起毛毛细雨,不知老天是什么态度,也许在考验我,可我没有一丝退却。 微雨蒙蒙,飘洒在脸上,干燥皮肤有着温润享受,瞬间变得丝滑。树林两侧花很多,五颜六色,开得有模有样,风急速围在一起,不顾雨的阻拦,前来祝贺花的绽放,我脸上的雨珠瞬间被清风吹干,天也放晴了。此时的美景已让我醉了,惊叹大自然如此动人。 有经验的大娘,带着我到蘑菇密集地带采摘,果然发现形状不一、颜色各异的蘑菇,一簇簇站立在树的身旁。昂着骄傲的头,沐浴着雨的洗礼,预示着生命的力量。 采摘过程中,张大娘告诉我,树林中经常见到的蘑菇,什么有毒,什么无毒。华丽外表下的蘑菇都是毒蘑菇,一种灰白相间的蘑菇,外形似下雨天打的小伞,这是无毒可食用的蘑菇。采了一些后,张大娘说这里离林子出口近,光顾的人多,蘑菇数量并不多。我们沿着林地往纵深方向行走,雨后的薄雾没有散尽。路有些湿滑,张大娘边走边观察,一处靠近斜坡的灌木丛,长得很没规矩,杂乱无章。蘑菇隐身在杂树下面,这里生长着大大小小的平蘑,当我与它对视的一瞬间,周身的血流加速。第一次与鲜活的蘑菇谋面,目睹它生长中的容颜,我顿悟山林珍品的真正含义,它身上凝聚着厚重文化,折射出固有的艺术气息,熏染人们的心灵,它吸纳天地之精气,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了它与万物不同的灵性。 我定在这里,逗留一上午。竹篮子生生被山珍挤得水泄不通,我们才满意离开。回到家,母亲看着品种众多的蘑菇很高兴,说晚上炸辣椒蘑菇酱,蘸野菜吃。 留下一些马上吃,剩余的拿到外面,在牛皮纸上晾晒,留着淡季用。我体味到采摘的大乐趣:在焦急寻找中,发现目标的兴奋,及收获后的满足感。晚餐很丰盛,有了蘑菇酱,一碗菠菜汤,捞了一盆二米饭,鲜香四溢,达到了鲜味之巅。后来,跟大娘去了很多次,也储存了一袋子干蘑。 P8-10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