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时光硬币的两面(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孙甘露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时光硬币的两面》收入了孙甘露不同时期的随笔代表作。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灵魂的气息”共30余篇短文,从眼镜、洗衣机、电话,到睡眠、运动、散步,谈论日常生活的琐屑,不时闪烁幽默的微光;第二辑“我所失去的时代”回溯了80年代的记忆,包含作者对文学、艺术和创作的深邃思考;第三辑“上海流水”将目光定格在上海,记录了时光流转中的一个人与一座城市。 作者简介 孙甘露,作家,现居上海。代表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呼吸》,中短篇小说《访问梦境》《我是少年酒坛子》《信使之函》《仿佛》《请女人猜谜》《夜晚的语言》《忆秦娥》《此地是他乡》,随笔集《在天花板上跳舞》《比缓慢更缓慢》《上海流水》《今日无事》等。作品有法、英、日、俄、意等译本。孙甘露,作家。现居上海。代表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呼吸》,中短篇小说《访问梦境》《我是少年酒坛子》《信使之函》《仿佛》《请女人猜谜》《夜晚的语言》《忆秦娥》《此地是他乡》,随笔集《在天花板上跳舞》《比缓慢更缓慢》《上海流水》《今日无事》等。作品有法、英、日、俄、意等译本。 目录 灵魂的气息 看不见的容貌 学校 90年代 瑕疵 中国人民很行 在郊区 与洗衣机作战 电话 睡眠 运动 信封 名副其实 某种音乐 翻译家 要命的书 散步 卡通 眼镜 昨是今非 最深的记忆 Party的精神分析 更远和更多 杂志 距离 空的空间 失乐园 镜中瑕疵 闲话请客 比金钱多一点 大都市F1 好观众 真正的爱 桌子在哪儿 灵魂的气息 我所失去的时代 我所失去的时代 在天花板上跳舞 记忆 辞友人书 侧面像 匮乏与苍白的存在 学习写作 认识 写作与沉默 小传 若干想法 《呼吸》附笔 译与翻 街道 牢骚 我们有什么“旧”东西 气味 先锋 缓慢 隐秘的读者 回忆音乐 花为媒 在另一种语言里 让能够娱乐我们的人来娱乐我们吧! 最细微的那根线 那些工匠 上海流水 南方之夜 在悬铃木的浓荫下 时间玩偶 小半生 永不停息的幻想 隐去名字的酒吧 水中捞月之为什么是上海 复兴公园 属性 上海流水 导语 本书精选孙甘露创作于不同时期的随笔作品,分为“灵魂的气息”“我所失去的时代”“上海流水”三辑。“灵魂的气息”收入30余篇短文,从《看不见的容貌》到《灵魂的气息》,每篇不过几百字或千余字,谈论的内容有眼镜、洗衣机、电话,有睡眠、运动、散步,含蓄而敏锐,速写下日常生活中神经末梢的灵光一闪。“我所失去的时代”包含了作者对八十年代的怀念,以及与对文学、艺术和创作的深邃思考。“上海流水”则记录了作者的个人成长、与友人的交往,以及上海这座城市的点滴。 精彩页 看不见的容貌 人的容貌,是一个焦点,除了性别和年龄这两重因素之外,任何社会身份都无法根本改变或修饰它,使之仁慈、残忍、光彩照人或者不可理喻。 那些具有特殊容貌的人,会成为众人崇拜或厌恶的对象,他们能愉悦人的感官,或者在记忆中令人眷恋不已。 更多的面容是属于多数人的。公众对它们视而不见,它为镜中的目光所规约,避免了沦落为代码和标签的命运。它们有幸被记录在少量的照片之中,在亲友们的手中传递,偶尔为陌生的目光瞥见,引起一阵惊叹以及大量的漠视。 每一个个别的面貌,既是一种现实也是一帧海市蜃楼般的幻景,为最真实的存在所消耗,其中的若干面容甚至从未被凝视、端详、抚摸和热烈地亲吻,它们的干枯和苍老仿佛是被人预设的,很难说这意味着悲苦。另一些被印刷术疯狂复制的面容,在光滑的平面上凝聚了更多的假笑和哀伤。它们被编入各式各样的虚构和幻想中,被占有、折叠乃至毁弃,它们的遭遇是可想而知的,拒斥和坍塌而不是永生,而大量的存在必然在导致大量的死亡。 但是,公众的视线依然为悦人眼目的形象所吸引。这些形象由某个和某种面庞演变而来,引导与暗合了不同人群的口味,塑造同时也分割着人们的憧憬之情。极少有人能够回避商业摄影师的典型之作,完美的容貌,无与伦比的身姿,环境总是纯净得如同在真空之中。这与那些严酷的新闻摄影适成对照。(大师们的作品人们虽然见得不多,但它们的存在是必须经常予以提示的。)视野的宽度可以使我们获取对比的概念和明暗变化的承受力,使我们最终确认容貌而非形象的真义。 乐观地说,容貌是一个人的诗篇。无论从审美还是实用的角度看,它既是人最高的同时也是最基本的工具,它生动、易毁、暧昧兼有抒情和叙事的功用。所以,少量的佳作和大量的平庸之作便是无可避免的了,这种数量上的对比可以理解为对人世的一种比喻。 我们的容貌是我们自己看不见的,较之我们为照相机所记录下的形象,它在向众人敞开之际唯独对我们自己遮蔽了起来。由于造物主的缘故,我们的目光只能宿命地注视他人,而我们所谓的容貌永远存在于我们自身之外的他者的世界。我们是盲目的,自我的缺席加深了这种盲目性。自始至终我们是丧失自我的,而徒劳的寻求更促进了这种丧失,永劫不复地使我们更加远离自身。我们只是存有幻想,在世界众多繁杂的面影中,我们会接近这样一个形象:它不断地向我们显现,但最终我们也没有看清它的形象。 学校 就个人而言,学校在很早以前就成为一种回忆,一种别人的职业或者生活方式,一种通过我的母亲、妹妹、友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生活在各类学校中)若即若离接触到的日常景观。我想,今天的学校与我十多年前认识到的学校就某些方面而言,可能略有不同。它的日常活动对我来说已经是非常陌生了,我仅仅是透过它的基本恒定的教员、不断替换的学生、今天仍在使用的教材隐约获得了一些感想。 按照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说法,学校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场所,它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教给一个人以分寸感,使之能在未来的某一天离开学校以后与这个社会相适应。尽管这是一个比较文学化的说法,但它仍然道出了传统的(多少带点英国式的)对解惑、授业、传道的基本态度。 就我个人有限的经验而言,念书时读到的课本大多枯燥乏味,往往是授课教师的性格、素养、谈论方式才使得这类干巴巴的精神食品被输送进了那个可怜的脑袋。对我来说,老师几乎就是学校的另一个名称。 P3-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