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3曾国藩的用人与待人)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张宏杰 |
出版社 | 岳麓书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探讨曾国藩领导力法则的力作。历史学者张宏杰爬梳史料、分析论证,通过回顾曾国藩与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等同僚与下属的交往,以及曾国藩创建湘军并带领这支军队获得赫赫功绩的过程,展现出曾国藩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独到的人际交往法则。作为为政有方、治军有道、功勋卓著的晚清名臣,曾国藩在领导与用人方面堪称楷模,值得后人多加分析与借鉴。而纷繁复杂的晚清时局,也在这些风云人物的交往中露出端倪。 作者简介 张宏杰,蒙古族,1972年生于辽宁。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著有《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坐天下》《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给曾国藩算算账》等。曾在《百家讲坛》主讲《成败论乾隆》,大型纪录片《孔子》《楚国八百年》《戊戌变法》总撰稿。 已出版作品目录:《千年悖论》、《坐天下》(第一版名为《坐天下很累》)、《中国人的性格历程》、《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饥饿的盛世》(第一版名为《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给曾国藩算算账》(京官时期)、《给曾国藩算算账》(湘军及总督时期)、《张宏杰讲乾隆成败》。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事事相顾,彼此一家”:“湘军之父”曾国藩和“湘军之母”胡林翼 第一节 从疏远到欣赏 第二节 初次合作,相知日深 第三节 道术与权术 第四节 苦心维系的“湘军之母” 第五节 尽节效命 第二章 “既生左何生曾”:曾、左一生恩怨考 第一节 “笨鸟”与天才 第二节 第一次断交 第三节 “涤帅于我,情意孚洽之至” 第四节 “绝无良心科第二名” 第五节 最后的交集 第三章 “此老翁可谓善教者”:曾国藩为什么选择李鸿章做接班人 第一节 “谒吾师于江上,一叩提训耳” 第二节 精心训导,尽力雕琢 第三节 从初露锋芒到独当一面 第四节 传递衣钵 第五节 天津教案与外交权的交接 第四章 “绝无良心科第一名”:曾国藩与沈葆桢的是是非非 第一节 广信之守 第二节 争饷与争人:督抚权力矛盾 第三节 彻底决裂 第四节 沈、左交谊 第五章 “雷霆与雨露,一例是春风”:曾国藩和李元度的恩与怨 第一节 “三不忘”之交 第二节 带勇实非所长 第三节 用心良苦的三次严参 第四节 冰释前嫌,重续旧好 序言 一 咸丰三年,就在曾国 藩在长沙创建湘军的时候 ,江忠源受朝廷之命往援 江西。 七月,廷樾等至南昌 ,诸生见贼争搏战,死者 七人。国藩虽闻败,颇悦 ,以为诸生果可任,非绿 营巧懦者比也。 也就是说,夏廷樾率 部在南昌战败,有七个领 兵的书生战死了。曾国藩 听了不仅没失望,反而“ 颇悦”,为什么呢?因为“ 以为诸生果可任,非绿营 巧懦者比也”。这些书生 确实可用,远比绿营那些 闻风即逃的军官强。 显然,书生们表现出 的血性远比他们的作战技 术要宝贵。这场战役,坚 定了曾国藩“选士人,领 山农”的建军思想。 湘军的出现,与湖南 独特的“士风”分不开。 在传统时代,湖南属 于边远地方,人民朴野, 读书人也都朴实劲健,素 来与空疏的乾嘉学风和神 异的阳明学说无缘。所以 ,湖南人重“实学”。在道 光咸丰年间,我们注意到 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 湖南的书生,不论是在朝 还是在野,都喜欢看地图 、读兵书。 曾国藩在北京诸部为 官时,“尤究心方舆之学 ,左图右书,钩校不倦, 于山川险要、河漕水利诸 大政详求折中”。喜欢研 究地理,了解全国的山川 险要。 而举人左宗棠和秀才 罗泽南、李续宾等人,在 湖南乡下一边做着孩子王 ,一边也在研究地理和军 事。左宗棠“胸罗古今地 图兵法、本朝国章,切实 讲求”,罗泽南“所著地理 水道书,多论兵家形要” 。李续宾更为投入,“益 研精兵事,恒以巨幅纸绘 图,累数百”。 所谓“近日尤怪事,往 往爱谈兵”。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 注意研究实际问题的读书 人“深忧天下将乱”,他们 从种种征兆判断,一场翻 天覆地的大乱将要降临, 需要他们及早进行知识准 备。 正因如此,他们一旦 放下书卷,跨上战马,马 上就能表现出相当高的军 事素养。比如做了多年孩 子王的老秀才罗泽南,虽 然以前从来没摸过兵器, 但一领兵,居然就卓有成 效,征战四年,克城数十 ,历经二百余战,几无败 绩,屡屡以少胜多。 除了实用知识的储备 外,湖湘理学还给了这些 书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他 们在出山之前,已经解决 了生死问题,因此一出山 ,就能把生死置之度外, 由辞章之儒一变而成为帕 首提刀的悍将,湘军也由 此树立起“踔厉敢死”的风 气。 相同的知识背景,相 同的风土人情,塑造了高 度一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 方式,因此才出现了一个 “湘军集团”。 二 按理说,这样一支从 理念到行动都高度一致的 队伍,应该很容易做到团 结统一吧? 不尽然。 去年我去了一次湘乡 ,地方政府为了接待我, 特别请了当地一个研究曾 国藩的人来陪我吃饭。整 顿饭过程中,普通话说得 不错的他基本都在用湘乡 土话与当地干部交谈。虽 然湘乡土话极难懂,但我 听懂了他的潜台词,那就 是曾国藩要由我们湘乡人 来研究,没有你们外地人 的事。 饭后,一位在湘乡工 作的外地干部说,湘乡人 最大的问题是不团结。 毛泽东也曾经提及此 点,他说: 因为我不是湘乡人, 又不为人所喜。做一个湘 乡人非常重要,而且是湘 乡的某一区人也很重要。 湘乡分为上区、中区与下 区,上区的学生与下区的 学生不断地打架,完全是 因为乡土观念。双方好像 要拼个你死我活似的。 更有人总结说: 湖南人缺乏大局意识 ,有时窝里斗;不合群, 团结精神差;性格急躁, 气太盛,不能虚衷受益; 不善于纳言和向他人求教 …… 其实何止湘乡人如此 ,何止湖南人如此,只要 是中国人,都知道“窝里 斗”这个词。甚至大而言 之,整个人类社会都有一 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个 领域内,最顶尖的几个人 ,关系往往处不好。曾国 藩说:“忮不常见,每发 露于名业相侔、势位相埒 之人。” 曾国藩看得很清楚, 声名和地位差不多的人, 最容易相互嫉妒,你看不 上我,我看不上你。 曾国藩后来在胪陈胡 林翼功绩时,曾说过这样 一段话: 大凡良将相聚则意见 纷歧,或道义自高而不免 气矜之过,或功能自负而 不免器识之偏,一言不合 ,动成水火。 确实,相轻者岂止文 人,各个领域凡才能出众 者,多有恃才傲物、互不 相下的毛病。一个集团内 部的领导层之间,出现矛 盾和争执是非常常见的。 …… 第三个特点,则是一 个“恕”字,用宽广的胸怀 容纳人。 曾国藩晚年给儿子写 过一封遗嘱,什么内容呢 ?重点是要求两个儿子要 避免犯两个错误:一个是 嫉妒,另一个是贪求。接 着“忮不常见,每发露于 名业相侔、势位相埒之人 ”,曾国藩又说: 求不常见,每发露于 货财相接、仕进相妨之际 。 嫉妒与贪求,都是一 定距离之内才能产生的。 相距很近、地位持平的两 个人,才会相互嫉妒。而 在名和利的分配与争夺之 际,最容易产生冲突。 因此曾国藩说,一个 人必要的自我修炼,是克 制自己的贪求之心。“忮 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 不去,满腔日即卑污。” 在湘军内部, 导语 1.知名历史学者张宏杰经典作品重装升级! 2.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沈葆桢……晚清能臣皆出湘军,源于曾国藩不以“权谋”为核心的高超领导艺术,本书为你揭开其中奥秘。 3.讲述曾国藩与同僚、下属的恩怨离合,深度剖析晚清官场中的生存交往之道,在今日官场、职场仍有借鉴意义。 4.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李元度,通过讲述这些晚清政局中的风云人物与曾国藩的关系,再现一个纷繁复杂的晚清时局。 精彩页 第一节 从疏远到欣赏 胡林翼离开京城之时,曾国藩还是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从七品翰林院检讨,没想到在那之后,居然开始了火箭式的“十年七迁”。当然,最令胡林翼印象深刻的不是曾国藩升官的速度,而是他在京官任上体现出的棱棱风骨。胡林翼对这个自己当年没怎么放在眼里的湖南老乡,早就刮目相看。曾国藩在他眼中不再是那个无趣的土包子,而成了这个浊流世界中不多见的端人正士。 一 按道理讲,曾国藩与胡林翼早就应该成为好友。 两个人论籍贯的话,同属长沙府(一个是湘乡县,一个是益阳县),是货真价实的老乡。论年龄,只差一岁(曾国藩大胡林翼一岁)。中进士的时间,只差一科(胡林翼道光十六年金榜题名,而曾国藩到了下一科也就是道光十八年才中)。中进士后又都进了翰林院,成为同事。这两个人又都交游广阔,似乎没有任何理由不成为朋友。 但是很奇怪,两个人同在北京的一年多时间里,交往极为疏淡。 翻遍曾国藩京官时期的日记,关于与胡林翼交往的记载只有寥寥数条。一条是道光二十一年七月十四日,曾国藩到胡林翼家询问其父归葬之事:“至胡润芝处,问伊扶榇归葬事宜。”另一条是数日后送胡林翼父亲的灵柩出京:“早起。走送胡云阁先生柩殡出京。” 这两次交往,都是纯粹礼节性的。胡林翼的父亲胡达源也在北京为官,是曾国藩的前辈,他病逝于北京,儿子胡林翼扶棺南返,这样的场合,作为老乡的曾国藩当然应该到场。 除此之外,有关二人交往的记载极少。 这是为什么呢? 二 主要是因为两个人的出身、门第、性格、作风皆大不相同。 曾国藩出身普通农家,而胡林翼是官宦子弟。 胡林翼的父亲胡达源是探花出身,岳父陶澍则更是一代名臣,做到两江总督,所以他是世家子弟。胡林翼又是老胡家的独苗。胡达源三十五岁上才得了这个儿子,爱如珍宝,对胡林翼学习方面的要求还算严格(所以胡林翼才能科名早达),但是生活上就比较放任了。胡林翼十九岁上入赘陶家,据说洞房花烛之夜,居然在外面烂醉而归。婚后不久,“常恣意声伎”,出入色情场所。“时胡润之亦在文毅幕中,僚属之冶游者皆借润之为名。”也就是说,陶澍幕府中的其他人出去声色犬马,都打着胡林翼的旗号。人们甚至给胡林翼起了个外号,叫作“附驴”。一是比拟“驸马”,二是借“潘驴邓小闲”之典,可见胡林翼年轻时是多么放诞不羁。据说陶澍对此并不在意,反而对别人解释,此子将来必成大器,为国操劳之日多,现在不妨让他多多行乐,“盖预偿其后之劳也”。当然,这只是野史传说而已。以陶澍之身份,加上晚清保守的社会风气,他是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但既然多种笔记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胡林翼有冶游之习,可见这不会是空穴来风。 据说进京为官之后,胡林翼还是积习难改。黄溶在《花随人圣庵摭忆》中说,有一天,胡林翼和老乡周荇农(周寿昌)一起冶游,在妓院过夜。不料,巡察人员突然来到,周荇农为人机警,跑到厨房找了件大厨的衣服披上,蒙混过去了。胡林翼却被抓了起来,关到局子里,“不敢吐姓名,坐是颇受辱”。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遭了很多罪。 此事在曾国藩家书中也可以见到一点旁证。曾国藩在家书中曾提到:“同乡周荇农家之鲍石卿前与六弟交游,近因在妓家饮酒,提督府捉去交刑部革去供事。而荇农、荻舟尚游荡不畏法,真可怪也!”。可见这个周荇农的放荡大胆是出了名的。 曾国藩出身普通农家,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与胡林翼大不相同。胡林翼是个轻裘肥马的浪子班头,整日花中消遣,酒内忘忧。曾国藩却清贫拮据,谨言慎行。到京不久,曾国藩就发誓要做“道学家”,“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天天记检身日记,连多看两眼美女都会在日记中检讨半天。因此,胡林翼在曾国藩眼中是一个骄奢淫逸的公子哥儿,曾对其敬而远之。 两个人性格也大不相同。(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