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罗马(永恒之城)(精)/读城系列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作者 (澳大利亚)罗伯特·休斯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罗伯特休斯,当代最伟大的艺术与文化评论者之一,给我们带来了一部纵横延伸、广泛深刻的私人罗马史——作为一座城市、一个帝国,也作为西方艺术与文化的起源。休斯追溯两千多年的历史,通过艺术品以及翔实的历史细节,描绘了罗马的建立与发展,从罗马城的建立,罗马帝国的扩展,早期基督教的兴起,文艺复兴,墨索里尼法西斯主义的兴亡,一直到现代罗马。偶像崇拜与亵渎神明、践踏侮辱与肃然起敬交相混杂。无数艺术瑰宝与惊心动魄的历史现场重唱出罗马这座永恒之城的辉煌。
作者简介
罗伯特·休斯(Robert Hughes,1938-2012),澳大利亚人,当代著名艺术评论家、作家、历史学家。他曾任美国《时代》周刊的首席艺术评论员,并为该刊撰写艺术评论长达三十年之久。在当代艺术运动不被认可的岁月里,他化身成为了传统主义的鞭笞者和一名艺术斗士。曾著有《绝对批评》、《致命的海滩》等。
目录
序言
罗马的建立
奥古斯都
帝国后期
异教徒VS基督徒
中世纪的罗马与阿维尼翁
文艺复兴
17世纪的罗马
巴洛克鼎盛时期
18世纪:新古典主义与大旅行
19世纪:正统派VS现代派
未来主义与法西斯主义
梦回罗马
后记
鸣谢
索引
序言
我在罗马日食夜寝、终
日寻觅,直至疲惫不堪、
踏破铁鞋,但我从未真正
居住在罗马。我只曾在这
座城市之外旅居;不是在
那为了容纳五六十年代人
口激增而发展起来的平凡
郊区(periferia),而是在
沿着海岸向北的地区,如
亚尔真塔廖(Argentario)
半岛①。我常常来到罗马城
,却鲜有逗留超过一两个
星期的,频率也不够格使
我成为这座城市的居民——
把房租缴纳给任何旅馆老
板以外的人,或者在一面
厨房的墙壁上永远地挂上
我那用柳条编成的意面筛
,我的那个意面筛只留在
了埃尔科莱港(Porto
Ercole)。
在我的青春期,曾有一
段时间,那时我对罗马只
有最为粗浅的认识,我渴
望自己成为罗马侨民,甚
至为拥有任何关于这座城
市的见解而显得故弄玄虚
,或至少是自命不凡。在
那时的我看来——这是从20
世纪50年代初开始的一段
时期——任何人对罗马的认
识都要多于我。罗马的概
念令我入迷,但对我来说
,这仅仅只是一个概念,
一个对于罗马充满误解、
略显荒唐的概念。那时我
还从没去过罗马。我还在
澳大利亚,在耶稣会士②的
教育下说几句拉丁文,但
一句意大利文也不会说。
我认识的唯一半个罗马人
其实是爱尔兰人,是一位
和蔼可亲、白发苍苍、上
了年纪的耶稣会士,负责
管理我在悉尼就读的寄宿
学校附属的天文台,并不
时前往意大利照管另一座
隶属于教皇(庇护十二世③
[Pius XII],又名尤金尼奥·
帕切利[Eugenio Pacelli])的
天文台,这座天文台位于
永恒之城罗马城外的冈多
菲堡①(Castelgandolfo)
。那里无疑充斥着各种新
进发现的天文学知识,其
规模是我无从理解的,而
正是从该处,他孜孜不倦
、满心欢喜地带回许多明
信片,搜集自各博物馆与
教堂的货架,每张价值十
到十二里拉②:有卡拉瓦乔
的、贝利尼的、米开朗琪
罗的。他将这些明信片钉
在一张学校的告示板上。
自然,这都是纯洁正派的
古典大师的作品:别指望
看见玫瑰色的提香裸女画
。我不知道这些引导的姿
态对教化我的同学们——那
些来自玛吉③(Mudgee)
与兰科夫(Lane Cove)的
粗野板球小子——能取得多
少成绩。但我知道的是,
它们的确对我产生了影响
,就算仅仅是因为在一座
教堂中——无论怎样遥远—
—存在着这些事物似乎(也
确实)是一件如此异乎寻
常的事,因此即使是微缩
的复制品,也如此令人着
迷。
在一所类似我所就读的
澳大利亚天主教学校(其
实,应该说是整个澳大利
亚),人们所能遇见的宗
教艺术品是与此迥然不同
的。这里的艺术品用石膏
制成,由一家叫做“佩利格
里尼”(Pelligrini)的宗教艺
术品制造商以一种让我反
感的虔诚精神构思设计,
我当时就十分厌恶这种甜
腻和病态之感,这些遥远
的记忆令我至今回想起来
仍不免反感:被丘比特亲
吻着的圣母马利亚身裹一
件泛着灰败的淡蓝色长袍
,一脸傻笑的基督无论在
不在十字架上,都戴着一
头栗色卷发,看起来像是
某些恐同者的幻想。我不
明白这些粗制滥造的宗教
艺术品是怎么卖出去的。
也许佩利格里尼公司寄发
了不少粗陋的邮购商品目
录。也许是由一位推销员
开着霍尔登(Holden)厢式
货车、载着样品挨个教堂
推销:石膏的圣德兰④
(Teresa)或圣伯纳黛特
(Bernadette)、捧着几枝
石膏百合的圣母,以英寸
计费、要价不菲。怎么能
指望有人在这样一堆垃圾
前顶礼膜拜,对于我来说
可一直是个谜。在据我所
知的范围内,整个澳大利
亚也找不出一件可以称得
上正宗的宗教艺术品,除
了一件怯懦的修女像,以
及一件俗人修女像。
在何处才能见到真正的
宗教艺术品?显然,只有
在罗马。怎样才能获得在
正宗宗教艺术品处得到的
感受?答案是去往罗马。
归根结底,一个人如何才
能领略艺术之美?主要的
方法——即使不是唯一的方
法——就是去罗马,实地瞻
仰真品。罗马是我通往意
大利与欧洲各地的大门。
从此开始,教养、品位,
甚至是灵性向我走来。更
不用说那些我亦向往的更
世俗的欢愉。现在看回去
,我不得不困窘地承认,
我已记不起它们的名称,
但于我而言,它们就像是
我在意大利电影里看到的
姑娘们。若是幸运的话,
我甚至可以瞧见几件来自
孔多蒂街(Via Condotti)
的时髦得要命的裤子、夹
克与薄壁鞋,虽然我不知
道钱从哪儿来。
1959年5月,当我终于
来到罗马,这一切大部分
都成了真。没有什么可以
比得上沉浸在罗马和煦的
春日早晨带来的喜悦,即
使这并不是由观赏任何一
件艺术品而得。普照万物
的阳光无比澄澈,投入温
和的鲜明之中,使一切细
节尽收眼底。首屈一指的
就是色彩,这里的色彩不
似我所到过的任何城市。
不是混凝土的颜色,不是
冰冷玻璃的颜色,也不是
烧制过久的砖块、或粗糙
涂抹的颜料的颜色。而是
构成这座城市的古老泥土
与砖石被岁月侵蚀的有机
色彩,是石灰岩色、是石
灰华红润的灰色、是曾经
洁白的大理石温暖的褪色
,还有孔雀色大理石布满
斑点、色彩丰富的表面,
白点与杂质在其上形成斑
纹,仿佛意大利红肠片上
导语
罗伯特休斯以犀利笔触,讲述从奥古斯都大帝到费里尼时代的罗马艺术与建筑,打开通往罗马的艺术之门。附珍贵历史插图,原版插图明信片随机倾情赠送,展开护封即得地图!全书从古罗马城的建立→奥古斯都罗马的鼎盛→古罗马的衰落→基督教的罗马→中世纪罗马→文艺复兴→十七世纪罗马→巴洛克鼎盛时期罗马→新古典主义时期罗马→现代罗马→未来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的罗马→梦回罗马。一日看尽长安花。以“读城”拼砌你的世界历史。
后记
从2018年夏交付初稿算
起,经过二十多个月的忐
忑等待,终于传来了《罗
马》即将付梓的消息。于
是我又不由地想起了与《
罗马》的初遇,以及在一
年半的翻译过程中点滴相
处的回忆。
那还是2016年末,上海
文艺出版社的编辑林雅琳
老师在聊天时提到“读城系
列”计划推出一本关于罗马
的新书,询问我是否有兴
趣接下翻译的任务。彼时
我刚刚结束“读城”之旅的上
一站《威尼斯:晨昏岛屿
的集市》不久,这是我的
第一部译作,虽然在翻译
的过程中自认为倾注了全
部的心力,但交稿以后回
味起来,总觉得还是有种
种不尽如人意之处。那时
我感到,自己在原文的理
解方面还有许多欠缺,在
译文的传达中也难免加入
了过多自己的主观表达。
我渐渐意识到,一个合格
的译者应该将自己“隐身”,
如果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
能够尽可能少,甚至根本
意识不到译者的存在,从
而实现与原文作者的直接
交流,这将是翻译的成功
。尽管完全做到这一点或
许是一种过于理想化而不
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倘若
有再一次翻译的机会,我
希望追求更贴近原文语意
与效果的译文表现,更忠
实地为读者传递作者原汁
原味的表达。何况在背景
资料的收集与平行语料的
应用上,我自认为也积累
了一定的经验。怀着这样
的心情,我几乎不假思索
地就接下了《罗马》的翻
译。
作为自己翻译生涯的第
二部作品,我总是会下意
识地将《罗马》与《威尼
斯》进行比较。然而虽同
样以某座意大利的城市为
主题,这两本书的风格与
气质却是迥然不同的,就
像它们描绘的这两座城市
一样。《威尼斯》,轻盈
、清澈、诗意、抽象而含
蓄克制,富于清新灵动的
短句与对气氛的描摹。《
罗马》则犀利、直率、笔
触辛辣,全景式地展现了
罗马自建城至今日的城市
历史与文化艺术的发展历
程,多用长句表达作者的
观点论述,描述艺术品与
建筑物的结构外形,文笔
优雅庄重,用词老练精到
。在翻译这些长难句的过
程中,我不得不意识到,
或许自己将实现目标的途
径想象得太简单了。汉语
与英语在结构、语法,甚
至背后的逻辑思维与思考
模式上的差异,注定使全
然忠实于原文的努力滑向
生搬硬套、信屈聱牙的深
渊,使读者感到不知所云
,读起来烧脑费力。而根
据汉语的习惯,以短句将
原文中的长句一一拆解,
则有时难免破坏英语中严
密的逻辑结构,乃至损害
了原文中精妙的表达。究
竟是让译文更接近原语还
是译语,更忠于作者还是
读者,这是翻译中永恒的
难题,引发了从古至今无
休无止的争议。而作为一
个战战兢兢的年轻译者,
我也只有在这两相较量的
拉扯中,尽可能地以自己
对原文浅薄的理解作出艰
难的抉择、取舍、折中、
妥协。也许从某种角度来
说,翻译正是这样一种遗
憾与妥协的艺术吧。在这
一遍又一遍斟酌修改的过
程中,要特别感谢编辑林
雅琳老师的不懈努力与宽
容耐心。是她不辞辛劳地
反复阅读译文,指出表达
不流畅与易引起歧义的部
分,帮助我反复推敲,共
同找出更接近原文、又适
合理解的表达。至于译文
中的这些取舍是否合理,
效果究竟如何,读者的评
判将是唯一的答案。
我在在翻译本书过程中
遇到的第二个难题则是历
史人物与古代建筑物译名
的确定,其中又以涉及基
督教的人名与建筑物名更
为棘手。作为许多个世纪
天主教会的所在地乃至西
方文明的大本营,罗马城
中的教皇、圣人、教堂与
宗教活动对这座城市产生
的影响不言而喻,也是任
何一本讲述罗马的书籍绕
不开的话题。许多教皇及
圣人的名字直接来源于《
圣经》,由于历史流传的
原因,中文世界中的基督
教新教采用和合本《圣经
》,而天主教采用思高本
《圣经》,二者的人物译
名是完全不同的。以常见
的“John”为例,应该按照在
中国流传最广、影响力最
大的和合本译为“约翰”,还
是按照天主教的思高本译
为“若望”?此外,那些《圣
经》记载的时代之后出现
的教皇与圣人名字,如果
按照天主教的习惯译名而
定,则在使用中文的不同
地区有不同的习惯译名,
之间似乎并无权威定论。
经过与编辑老师的反复探
讨最终确定,对于本书中
提及的基督教人物及以其
命名的建筑物,《圣经》
中有所记载的采用和合本
译名,圣经时代之后的教
皇和其他宗教人物译名从
各地区天主教惯用译名及
资料与媒体上常见的译名
中灵活选取,以此在最大
程度上争取使本书中出现
的译名准确、统一且尽可
能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
惯。另外要在此说明的是
,本书中引用的所有《圣
经》内容,均采用和合本
译文。
此外,对于本书原文中
出现的少数事实性笔误,
如罗马皇帝君士坦提乌斯
二世应为尤利安的堂兄而
非叔叔,以及教皇克雷芒
五世(Clement V)为法国人
而非意大利人等,均已尽
量找出并直接修改,不再
另行说明。对于书中可能
存在的未被发现的错误,
也期待读者的不吝指正。
作为一部原书多达六百
多页的鸿篇巨著,本书中
出现的人物、事件、艺术
作品、建筑物等可谓浩如
烟海,但在接触本书之初
,最令我
书评(媒体评论)
讲好一段延续了近3000
年、在西方文明起到中枢
作用的故事,需要记述者
具有几乎难以达到的渊博
学识,还要拥有高超的写
作技巧,使读者不至于患
上文学版的“司汤达综合征”
。休斯先生,《时代》杂
志的澳大利亚裔艺术评论
家,比任何人都更接近胜
任上述工作,以这部包罗
万象的书卷,他大获成功

——《经济学人》
休斯在书中扮演了一位
兼具趣味性与渊博学识的
向导。他是个无可挑剔的
故事高手,高屋建瓴、自
信自如、诙谐机智。
——《每日电讯报》
在这部庞然大物般的巨
著中,休斯抓住了罗马精
神的真髓:纵使艰难险阻
、挫折失败,依然怀抱建
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视野》
以一针见血的犀利笔触
,休斯记述了从奥古斯都
大帝到费德里科,费里尼
时代的罗马艺术与建筑。
这堪称一项艰巨的工程。
休斯是一位颇具趣味的评
论家。
——《旁观者》
精彩页
罗马的建立
尽管没人能说清罗马究竟建立于何时,人们至少有理由确定罗马建立于何处。那是在意大利,台伯河的岸边,距台伯河口22公里的内陆地区,而那处河口就是后来成为奥斯提亚(Ostia)海港的一块三角洲。
人们无法确切找到罗马建立时间的原因是,这座城市的建立从来不是有据可查的。栖息在山上的铁器时代与青铜时代村落联合作证并自称为城市的“原始”时刻在罗马从不存在。一座城市越古老,它的起源就越是迷雾重重,而罗马,毫无疑问是古老的。这并不妨碍公元前2世纪以来的罗马人不断提出种种惊人精确的起源日期:过去人们宣称,罗马开端于8世纪,而且精确到了公元前753年,其建立者是罗穆路斯(Romulus)——雷穆斯(Remus)的李生兄弟。一段错综复杂的故事由此开始,重复上演着我们将在罗马的漫长历史中一再目睹的相同主题:野心、弑父、手足相残、背叛与走火入魔的雄心壮志。特别是最后一点。再没有比罗马更雄心勃勃的城市存在,可想而知,未来也不会出现,尽管纽约或可与之竞争。没有一座城市能赛过罗马,在其建立之初就浸透了残暴。这要倒回到这座城市神话传说中的去。
简而言之,这个故事讲的是,罗穆路斯与雷穆斯是一对被丢弃的孤儿,然而他们的家世血统源远流长而令人敬畏。他们的血统可以回溯至特洛伊。在特洛伊城陷落后(传说中这一灾难事件的时间为公元前1184年),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Aeneas)——安喀塞斯(Anchises)与女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即维纳斯(Venus)之子—-带着儿子阿斯卡尼俄斯(Ascanius)逃出了大火燃烧的城市。经过在地中海的数年辗转,埃涅阿斯最终来到了意大利,长大后的阿斯卡尼俄斯在距最后的罗马城址不远的地方建立起了阿尔巴隆加(Alba Longa)城,传统上认为这是在公元前约1152年。
在这里,阿斯卡尼俄斯的子孙开启了一支帝王世系,由他的后代沿袭。世系中的最后一位国王名叫阿穆利乌斯(Amulius),从王位的合法持有者——他的兄长努米托(Numitor)手中篡夺了王权。
努米托有一位后人,是个女儿,名为雷亚·西尔维娅(RheaSilvia)。篡位者阿穆利乌斯利用他刚刚夺取的权力之便,命令她去当维斯塔贞女①(Vestal Virgin),以使她无法生育男丁,因为如果她生下男丁将来不仅会继承阿穆利乌斯的王位,而且将成为他的致命威胁。然而,对维斯塔贞女制度的那一套全无敬意的战神马尔斯(Mars)玷污了贞女雷亚·西尔维娅。阿穆利乌斯发现她怀孕后便将将她幽禁起来:不久之后,她就被折磨而死,可不巧的是还是在死前产下了一对孪生子,即罗穆路斯与雷穆斯。
接下来发生的故事源自伟大的历史学家李维②的记载。阿穆利乌斯命人将幼小的罗穆路斯与雷穆斯抛入台伯河中。可是河水正在泛滥,水位还未退去。因此被派去遗弃孩子的人不愿涉水以免弄湿自己,而只是将孩子扔在了河边较浅的洪水里,随后就回去了。台伯河的水位又下降了一些,双胞胎被搁浅在了淤泥中。
P1-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