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至味清欢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朱敏江 |
出版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至味清欢》是一本散文集。本书由五辑组成,第一辑“人间烟火”,记录捉鱼、采茶、种田、碾米等生活小事,寻找那些清澈、明朗、温暖的人间真情;第二辑“山水如画”,找寻奇峰怪石、水系支流、蜿蜒绿道,记录看得见的风景和不为人知的美景;第三辑“风物印记”,挖掘蕴含的即将消逝的传统文化和手工艺,以及附着于其中的美好情感;第四辑“草木葳蕤”,描写独有的珍果野菜和抬眼可见的物种,展示趣闻趣事;第五辑为“心灵美景”,寻找涌动心底的温暖、感动和感恩,构筑一片如水般的心灵净土。 目录 第一辑 人间烟火 风车里的故事 米花的力量 枇杷黄 母亲与樱桃树 消逝的晒谷场 心头的刻度 脱玉米 捉鱼记 浇秧记忆 萤火虫 蝉鸣 悠悠茶香 小电珠的光芒 麦脸中的时代印痕 乡村夏夜交响曲 野胡葱 晒冬 成鸭蛋 第二辑 草木葳蕤 青门绿玉房 金黄的稻秆 笋的力量 金瓜 乌桕树 顺风生长的水栀花 龙爪槐的转身 主角与配角 蓝蓝的山果 玉米秆·甘蔗 狗牙草 桑葚 番薯变形记 箬叶飘香 藤梨 刺儿果 红妙果 第三辑 风物印记 老台门 家乡的索面 米筛上的舞蹈 陀螺·打不死 水磨坊 铅坠子 露天电影 悠悠棕榈情 高跷记忆 消逝的笊篱头 横溪泡鲞 鸡毛掸子的故事 仁庄板凳龙 麻车坑舞狮 爆竹印象 第四辑 山水如画 那一抹金黄 绿莹莹的永安溪 人生浮桥 樱花大道 神仙湾绿道 鸟鸣时相伴 绿道音乐会 下各赏花行 山后秘境 仙梅红了 江南悬空寺 隐仙庵寻仙 第五辑 心灵美景 心的方向 海芙蓉 西潭听瀑 郭渔翁 田径队的“应爸爸” 乒乓教头老项 闪亮的军装 作文课上纸船漂 班里有个孩子叫“小胖” 汨罗悲歌回响 一晃就老了 序言 散文是最具感染力、亲和 力和受众最广的一种文学体 裁,因为散文的真情、真实 、真知往往让读者喜爱不已 。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散文创作的真情,是散文最 为重要的元素,缺了这种元 素,散文便没有了生命力。 散文的真情,表现在作者不 故弄玄虚,不狂傲自大,不 虚情假意,不畏首缩脚,而 是真心实意与读者进行心与 心的交流上。 散文的真实,体现在散文 内容的真实上,这是散文的 本质。正因为如此,所以对 文学作品的分类,把散文归 为非虚构的范畴。关于散文 的真实,著名作家王蒙从另 一个角度说:“我不希望我写 的小说非常地小说,我宁愿 我的小说写得像散文。就是 说我特别不好意思在小说里 编造一些戏剧性的情节,特 别不好意思用谎言去引诱读 者。所以,我非常希望写小 说能像散文一样真实,像散 文一样优美。” 散文的真知,体现在作者 选材立意的真知灼见上。散 文题材的包容性是其他文学 体裁难以具有的一种品性, 又由于散文是最能直接表达 作者主观感受的文体,因此 ,在散文的立意上,作者要 有自己独特的识见。《散文 》杂志每期封面上有一句话 很好:“表达你的发现!”这 句话就是希望散文作者在选 材立意上有自己独特的“发现 ”。只有写出“人人心中有, 个个笔下无”的作品,才能称 得上好作品。 看朱敏江的散文作品,我 看到了他的散文创作在“真情 、真实、真知”的要义上所做 的探索与追求,我感到他的 散文创作起步高,路子正, 发展潜力大。 我与朱敏江认识时间并不 长,记得大约是在2017年一 次文学活动上经人介绍认识 的。得知他还是我的小老乡 ,在我熟山熟水里长大的人 ,我们自然从速拉近了距离 。那时他刚开始散文创作。 希望能加入我的文学工作室 ,对于热爱文学创作的小老 乡的请求,我便欣然地同意 了。 有一天,他拿了一篇写油 菜花的散文给我看。我毫无 保留地指出了作品的不足, 让我想不到的是,他乐呵呵 地接受了我的尖锐点评,他 的这种谦逊,让我有些喜欢 。要知道,现在的一些年轻 人自傲得很,对他们说不得 半句不中听的意见,这样无 疑影响了他们创作的进步。 那天下午我们相谈甚欢,天 色渐暗也丝毫不觉。两天后 他便将修改后的稿子发给了 我,我细细品读后发现质量 远超出我的预期,不仅将我 指出的不足之处修改好了, 而且还对我的建议进行了创 造性的吸收,文章通篇洋溢 着真情实感。这一次改稿, 让我对他在散文创作上的灵 性刮目相看。 还有一次,我接到编写一 本地方史迹书籍的任务,他 也欣然加入了创编团队。每 到一个地方考察,在认真听 取介绍后,他都会单独详细 询问自己关心的各种问题, 并一一记录,几次考察下来 便积累了厚厚的一叠材料。 在考察过程中,他还有一个“ 奇怪”的举动,那就是用自己 的脚步来丈量每一处建筑的 长度和宽度,不会遗漏下一 个房间。当他交出材料时, 我发现稿子不但内容全面, 而且数据特别翔实,好多我 们没有关注到的地方,他都 一一做了介绍。这一次实地 创编,让我见识到了他的严 谨,他的一丝不苟,以及他 的勤于钻研。 朱敏江每次创作出手都很 快,更难得的是,在数量相 对高产的同时,还有质量的 加持,因此我也不断地看到 他的作品在国内一些知名刊 物上发表。 朱敏江的散文创作,不拘 泥于某一个方面的题材,无 论人、事、物、景,皆能信 手拈来。岁月有时如无色无 味的清水,但即使是平淡无 奇的生活,朱敏江也能从中 发现不经意的美,寻找到属 于自己的乐趣。世界上不老 的是风景,我觉得在他的心 中人间到处是风景。他的作 品文笔特别细腻,如同在描 摹一幅幅精致的工笔画。读 着他的文章,眼前就会自然 而然地浮现出一个个逼真的 画面,带给人柔和的美感。 他的作品还有一个特点,往 往切口很小,却能由一个极 小的点轻轻荡漾开来,扩散 延伸逐渐变得丰满,因此文 章知识性和趣味性十足。 好的散文作品能给人以力 量,给人以智慧。朱敏江的 散文,字里行间中都融进了 自己的真知灼见,就像是弥 漫着清香的绿茶,令人回味 起来沁人心脾;又像冬日里 的暖阳,让人倍感舒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朱敏江在奋发图强的人 生进程中。把做好本职工作 与业余爱好写作这两者有机 地结合起来,取得了优异的 成绩。他思维敏捷,说话语 速快,走路速度快,创作出 稿快。他像风一样迅疾,像 风一样柔情,像风一样吸纳 圆融,像风一样行走,不知 疲倦,永不停憩。他把这些 年来创作的散文结集为《至 味清欢》出版,为的是与更 多的人一起分享他用文字表 达的自己在平淡生活中的独 特体验,为的是更快地与志 同道合的热爱文学的人们建 立起友谊,也为的是让自己 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走得更 快更远。 是为序。 陆原 2022年孟春 导语 本书以作者个人生活经历为经线,以身边的人、事、物、景等为纬线,向读者展开一幅充满烟火味的小城小事画轴,呈现诗意般的水墨江南,抒发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是一部充满阳光,催人上进,正能量满满的好作品。 精彩页 风车里的故事 一家人驱车至农家乐游玩。儿子远远看见立于大厅的风车,就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箭一般地冲过去围着它转来转去。一饱眼福之后,他伸出右手握住把手,兴奋地摇动风叶,还不停地招呼我们一块儿来玩。 都说云是风的故事,山是水的故事,而风车就是我的故事。风车对于儿子意味着好玩,而之于我则是无尽的情思。时光可以冲淡我对童年的记忆,却无法带走我对风车的感怀,因为我始终将风车印象藏在左心房最柔软之处。 风车,有些地方又叫风簸箕、风斗、扇柜。它可以分离秕谷、稻草,吹走麦壳,扇去糠和碎米。因此,对农家来说,风车必不可少。 木头制成的风车造型优美。顶上是一个方形的漏斗,车身有一根竹片与漏斗尾部相连,用来控制进量。抽屉形的出口呈四十五度角斜伸于外,麦子和稻谷等就从此处流出。风车口呈斗状,圆形的后半部中容纳着一片片风车叶,摇动近似“Z”字形的把手,风车就会飞快地转动。 小的时候,当我们想要伸手触碰风车时,大人就会一本正经地说:“小孩子不能转风车,会肚子疼的。”因此一般的小孩都轻易不敢转动风车。但总有一些淘气哥偏不信邪,会勇敢地去转动风车.而我则悄悄地躲在旁边观察。只见他们起劲地摇动把手,而且越摇越快,一副得意扬扬的表情,但捂住肚子蹲在地上的情景却始终没有出现,让人少了幸灾乐祸的机会。 稍大一些,我便有了和风车亲密接触的机会。每年农忙时节.从田里收割来的稻谷中有一些秕谷,还夹杂着稻草丝,这时就轮到风车登场了。 摇风车是父亲的专属。等到风车顶的漏斗装满稻谷,父亲就开始摇动把手转动风车,瞬间就有一股风从风车口冲出。他瞅准时机,轻轻将连着闸门的竹片下移一到两格。漏斗中的稻谷慢慢掉入风车肚,饱满的谷粒坚强地经受住风力吹动,从抽屉形出口源源不断地流出掉入箩筐。那些秕谷就像调皮的孩子,纷纷从风车口腾跃而出,划过一道漂亮的抛物线后,落于地面之上。而那些体量较轻的稻草丝则如皮影中的孙悟空,在空中闪转腾挪,翻越几个跟斗之后才心有不甘地降落地面。 渐渐地,父亲身前的谷粒越积越多,形成了一个漂亮的圆锥形。他不时伸出左手轻轻将锥顶推翻,并用手转几圈,谷堆上留下几道圆形的波痕,而流出的谷粒随即又将波痕淹没。 漏斗中的稻谷从中间往下漏,留下一个漩涡状的浅坑。当稻谷慢慢浅下去时,我马上用畚斗到谷堆盛取稻谷,抱到风车边。母亲则接过我手中的畚斗,双手擎起举到风车顶,一粒粒金子般的稻子纷纷从畚斗跃入漏斗中。 当稻谷快要漫过箩筐时,父亲就停下手招呼母亲一起将箩筐抬走。这时,我抓住干载难逢的机会小心翼翼地转动起了风车,不过.转了几圈好像肚子也没有疼的迹象。这时父亲拿着空箩筐回来了,我马上停下来,他则伸出大手抚摩着我的脑袋,露出慈祥的笑容。 风车扇麦子的情景就更美妙了!大力转动风车,白色的麦壳仿佛一个个穿着白衣的精灵,迈着轻盈的舞步,纷纷从风车口飞跃而出,又如满天飞起的玉蝶,扭动婀娜的身姿慢慢飘落地面。邻家的小妹妹看见了,拍着手大声欢呼:“下雪啦!下雪啦!”是啊!远远望去,风车口处仿佛雪花飞舞,正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不一会儿地面就变成银白一片,犹如进入银装素裹的世界。如果有时风车口正巧朝向翠竹丛,就会生动演绎一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的景象。 正因为风车的不可或缺,人们对它也分外爱惜,每次使用完毕.马上将它抬回屋中,绝不会让它遭受一丁点的风吹雨淋。一些人家在不用时还会用蛇皮袋、塑料布等盖在风车上,以免积上厚厚的尘垢。 无论多么美妙的东西,都难抵挡时代变迁的消磨。随着水稻产量大幅增长,人们不再为粮食而发愁。一批批的人带上曾经和风车一起劳作的勤劳品质,告别了土地,告别了风车,开启了外出谋生之路,风车也因此而渐受冷落。 土地承包流转渐渐推广,农村种粮大户不断涌现,收割机随之异军突起。也许荷兰风车可以打败堂吉诃德,但在与现代化机器的碰撞中,我们的风车却有如堂吉诃德一般败下阵来。风车心不甘情不愿地退居幕后,默默地立于房檐之下,在风吹日晒中,逐渐褪去光泽,即使积上厚厚的尘垢,也没有人去擦洗。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