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宋型文化视域下的宋代咏史诗研究(精)/蠡海文丛
分类
作者 韦春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就中国古代诗歌的两种范式而言,唐诗与宋诗的区别除了体现在题材、风格等方面外,更体现在前者是文学之诗,后者则是文化之诗。造成这种区别的根本原因在于,宋型文化的渗透使宋代咏史诗走向了宏阔的历史文化境域,融含思想、学术、历史、哲学等诸多文化层面,具有强烈的淑世、理性精神,呈现出深厚博大的文化气象。因此,与前代相比,宋代咏史诗不仅是文学之诗,更是文化之诗,在文学文本的外在表征下,体现了宋诗所具有的“文化”品质。目前,学界在咏史诗研究方面还没有注意到宋型文化对咏史诗的影响问题,没有把宋代咏史诗放置于宋型文化之下进行审视与探讨,研究视域尚显狭隘,这就导致了宋代咏史诗研究深度、广度存在不足。本书以“宋型文化视域下的宋代咏史诗研究”为题,对宋代咏史诗进行研究。
目录
《蠡海文丛》序/刘怀荣
绪论
一、“唐宋变革论”与“唐型文化”“宋型文化”概念的提出
二、宋代咏史诗研究现状述评
三、目前宋代咏史诗研究的不足之处
四、本著拟探讨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思路、方法
第一章 宋前咏史诗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先秦诗篇的咏史因素、性质
第二节 两汉时期的咏史诗
第三节 魏晋时期的咏史诗
第四节 南北朝时期的咏史诗
第五节 唐代时期的咏史诗
第二章 唐宋文化的转型与宋型文化的本质特征
第一节 混融开放的唐型文化
第二节 从唐型文化到宋型文化的转型
第三节 宋型文化的性质:民族本位文化
第三章 宋型国防文化策略与咏史诗
第一节 宋型国防文化策略与防御体系
第二节 宋型国防文化策略与防御体系的弊端
第三节 宋型国防文化策略与咏史诗创作
第四章 宋代右文国策与咏史诗
第一节 宋代右文国策的形成与奠基
第二节 宋初右文国策下的唱和之风与咏史诗
第三节 右文国策下的崇儒之风与咏史诗
第四节 宋代书法、绘画与咏史诗
第五章 宋代科举文化制度与咏史诗
第一节 宋代科举进士、制科等科目与考试内容
第二节 宋代科举与咏史诗人的激增及其知识储备
第三节 科举考试对历史文化知识的考核与咏史诗
第四节 科举考试的精神、理念与咏史诗
第六章 宋代士风与咏史诗
第一节 读书之风与咏史诗
第二节 博学之风与咏史诗
第三节 崇尚识见议论之风与咏史诗
第七章 宋代“《春秋》学”与咏史诗
第一节 “《春秋》学”的繁盛与以《春秋》为法的史学潮流
第二节 “《春秋》学”的主导义向与咏史诗
第三节 “《春秋》学”的阐释方式与咏史诗
第四节 “《春秋》学”的学术精神、研治途径与咏史诗
第八章 宋代理学史学观与史论体咏史诗
第一节 理学影响史论体咏史诗创作的必然性
第二节 以史经世、探究治乱的理学史学观与史论体咏史诗
第三节 识统察机、以心论史的理学史学观与史论体咏史诗
第四节 标崇义理、维护正统的理学史学观与史论体咏史诗
第九章 宋代史学精神与史论体咏史诗
第一节 史学精神对史论体咏史诗产生影响的前提
第二节 以史为鉴、探求治道的史学精神与史论体咏史诗
第三节 疑经辨伪、不拘成说的史学精神与史论体咏史诗
第四节 以理观史、尊王为本的史学精神与史论体咏史诗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刘怀荣
《蠡海文丛》为汇集中
国海洋大学“古代文学与传
统文化”重点研究团队系列
成果之总称,将由上海古籍
出版社陆续推出。
“蠡海”者,“以蠡测海”之
省称。其命名,首先考虑的
是“海”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
含义。概言之有三:
一曰:“凡地大物博者,
皆得谓之海。”(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自古以来,
我国长期以农耕为主,安土
重迁而难得亲近大海。在很
长的历史时期里,人们对海
的认识多偏于想象。如《尔
雅·释地》按距我们生活区
域由远及近的顺序,有所谓
“四极”、“四荒”、“四海”之
名。其中的“四海”,指的是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
。与此相应,先秦以来的典
籍也多以“四海之内”指古代
华夏族统治之疆域;以“四
海之外”指超出这一范围,
辽远无际、更广大乃至未知
的空间。如荀子论王道理想
,以“四海之内若一家”(《
荀子·王制》)、“国家既治
四海平”(《荀子·成相》)
为标志,管子以“上通于天
之上,下泉于地之下,外出
于四海之外,合络天地以为
一裹”(《管子·宙合》)谈
论宇宙之构成,都将“海”视
为广阔无边的空间概念。
二曰:“海不辞东流,大
之至也。”(《庄子·徐无鬼
》)这是海的本义。《说文
解字》也说:“海,天池也
,以纳百川者。”可见,在
古人眼中,容纳了极大数量
的水,是海的重要特点。“
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
尽心上》)、“江海不择小
助,故能成其富”(《韩非
子·大体》),都是从“多水
”的角度立论。“天下之水,
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
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
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庄
子·秋水》),庄子此论,
尤为典型。
三曰:“(江海)能为百
谷王。”(《老子》)“万川
归之”的自然现象,为大海
赢得了有类于王者的崇高地
位。“江汉朝宗于海”(《尚
书·禹贡》)、“沔彼流水,
朝宗于海”(《诗经·小雅·
沔水》)的经典表述,都体
现了对海近乎宗教式的尊仰

海也被借指知识和学问
,有“学海”之喻。因上述对
海的特殊理解,“学海”自然
包含了“海”的主要含义。赵
翼“学海迷茫未有涯,何来
捷径指褒斜”(《瓯北集》
卷三十五《上元后三日芷堂
过访草堂……》),谈到了
身处至大无边、包蕴无穷之
“学海”中特有的“迷茫”,这
或许也正是“蠡海”者共同的
体验吧!
中国海洋大学以海洋类
学科见长,在海洋之地位日
显重要的今日,可谓适逢良
机;而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
,补足人文学科发展的短板
,也成为必须面对的课题。
只是中文专业曾中断数十年
,像中国古代文学这样需要
长久积淀的传统人文学科,
基础较薄,力量尚微。近年
来虽略有改观,但与国内兄
弟院校相比,依然大有差距
。况三千年文学史,典籍浩
如烟海,名家代有其人。庄
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
涯”(《庄子·养生主》)之
慨叹,能不于我心有戚戚焉
?似我辈浅陋之人,于“蠡
海”盛事,“迷茫”愈深。
虽然,仍致力于“蠡海”
之业,启动此《文丛》,非
不知力之弱,愿以此为起点
,日积月累,薪火相传,庶
几可集腋而成裘,积“蠡”以
测“海”,冀他日或有小成也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前贤
高论,自当涵泳;“海纳百
川,取则行远”,此吾校训
,更需铭记。愿与诸同仁,
勤而行之,“蠡海”于万一。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是为序。
2020年11月15日于青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