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语文无障碍阅读丛书”中的一种。本书选择中国古代优秀的寓言故事成集,内容多以虚构的人、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故事短小精悍,却蕴含着世间的大道理。除正文外,都设置了“名师导航”“名师导读”“名师指津”“咬文嚼字”“英语学习馆”“学习要点”“写作借鉴”“知识链接”“必考点自测”等板块,设计精巧,有助于提高中小学生阅读写作能力。扫除阅读障碍,亲近读者,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更多的东西,充分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
时代,在这个因浮躁而充斥
“浅阅读”的环境里,易于接
受新事物的青少年们,对阅
读的认识,正发生着根本性
的变化:“体验式阅读”“快
餐式阅读”“图片式阅读”等
阅读方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
变着他们。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
话:“妈妈,别再给我买这
些没用的书了,给我买个
iPad就足够了,用起来既方
便又快速。再说了,现在是
高科技时代,我才不要看那
些纸质书呢。”听到孩子们
的诉求,大多数父母下意识
地就遂了孩子的愿,放下手
中原本选定的图书。如此可
见,孩子们真正的书本阅读
退化到了何种程度!
中国是一个出版大国,
但我们的人均购书量只有发
达国家的十几分之一,更别
说阅读了。如何进一步激发
和扩大阅读兴趣,不仅事关
中国能否由出版大国向出版
强国转变,更关系到全民族
的文化素养。毕竟,只有爱
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有人说中国人现在已经进
入“笨蛋时代”:没有常识的
谣言,仍有人信;长生不老
的药方,还是有人买。“人
傻钱多”的歪理也开始成为
当下很多人的正解,这与我
们从前提倡的“知识就是力
量”背道而驰。如何让青少
年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前提下
,学习优良的文化知识,能
够有效地深层次地阅读优秀
的图书作品成为一个重要的
课题。
由资深教育专家和中小
学骨干教师共同完成,编辑
出版的“语文无障碍阅读丛
书”就是一套很适合中小学
生阅读的经典课外读物。全
书遵循从“基础”到“拓展”的
原则,体现层级深入的理念
,展现精神成长的过程,关
注阅读对青少年的精神塑造
及人生成长的影响,将素质
培养作为本书的核心编辑理
念。本丛书所选内容篇目或
为教育部颁布的必读书目,
或为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
各地考试试题中常见的世界
文学名著。在丛书体例设置
上,编辑团队对每本书从内
容到形式都进行了独到的评
析、介绍,用通俗明快的语
言文字,将学术性、知识性
的内容,通过浅显易懂的形
式表达出来。
文学成果是文明成果中
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重大
文学现象和优秀文学作品,
并不会随着这个时代的远去
而成为过去。它们蕴含着客
观的真理和历史的启迪、永
恒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歌
德说:“道不尽的莎士比亚
。”别林斯基说:“普希金是
要在社会的自觉中继续发展
下去的那些永远活着和运动
着的现象之一。”这无异于
说,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生
命总是处在历史的永久运动
之中,并且总是和人们的生
活密不可分。因此,培养广
大青少年对文学的爱好和阅
读,了解作品的主要内涵,
提高文学修养,应当是一门
必修课。
开放的中国正在走向世
界。走向世界的中国需要具
有世界意识的建设者。青少
年朋友们,希望这套“语文
无障碍阅读丛书”能够成为
你们奔向未来的一份精神食
粮。
丛书编写组
中国古代寓言历史悠久,从先秦到清末,留下的寓言难以计数,其中有口皆碑的经典作品就举不胜举。古代寓言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世态百象、为人处世、修身养性、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等许多方面,这些内容包含着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寓言中的智慧,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无穷的启迪。本书是一本中国古代寓言作品集。
生活寓言
名师导读
寓言是生活里一朵瑰丽的奋葩,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出了生活的寓意和真谛。大家在欣赏寓言的同时更能感受到一份心灵的愉悦,幽默而不失真,诙谐而富有十青调。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杞人忧天”的烦恼,可以看到可笑的“画蛇添足”,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买椟还珠
楚国有个人拥有一颗十分漂亮的珍珠,他觉得这颗珍珠放着挺可惜,决定把它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决定将这颗珍珠好好装扮一番,使珍珠看起来更加珍贵,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卖个好价钱不是问题。
于是,这个楚国人费了好大劲儿找来名贵的木兰,请手艺高超的匠人做了一个精致的盒子,再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又请来精通雕刻技术的匠人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漂亮的花纹,并用闪亮的金属在盒子周围镶出好看的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仿佛就是一件制作精致美观的工艺品。最后,楚人小心翼翼地将珍珠放进盒子里,准备带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这个制作精美的盒子就引来很多人围观。一个郑国人为了看得更清楚,将盒子拿在手里观察了半天,爱不释手,出了高价买了下来。郑人给了钱,拿着盒子走了。但是没走几步,这位郑人又返了回来。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回来退货,没等楚人反应过来,郑人就来到他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放到楚人面前,说:“先生,您忘了拿回盒子里的珍珠了,我回来是特意还您珠子的。”说着,这个郑人将珍珠放在楚人手里,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看着手里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是为了使珍珠卖个好价钱,才费心做了个盒子,但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至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读后感悟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
杞人忧天
在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有个杞国人,他总是担心有一天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没有地方安身。
这件事儿困扰着他,让他吃不香,睡不安。
后来,他的一位朋友知道了他的情况,担心他这样下去身体会吃不消,特意前往去劝说他:“天,都是由一些积聚的气体形成。这些气体无处不在,不管你是在干什么,都是在天际间活动,没必要担心天会塌下来。”
听了这话,杞国人仍然心有余悸地问:“如果天是一些积聚的气体,那天上的星星、月亮、太阳会不会掉下来呢?”
这个朋友继续说道:“星星、月亮、太阳也都只是一些会发光的气团,就算掉了下来,也伤不了人。”
可是杞国人还是很忧虑,他又问道:“如果地陷下去了呢?又该如何呢?”
他的朋友又说:“地,是由一些石块堆积而成,四面八方都是石块,到处都是石块。就像你现在所踩的地上,都是由石块堆积而成,你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杞国人听了朋友的这一番开导之后,终于不再担心了,心情豁然开朗。他的朋友看到他不再为这些无端的事情发愁,感到很欣慰。
当时,有位楚国的思想家名叫长卢子,在听说了这个故事后,很不以为然,评价道:“那些彩虹呀,云雾呀,风雨呀,以四季不断地变换所积聚的气体共同构成了天;而山川呀,河海呀,金木火石呀,这些东西堆积起来共同构成了地。既然知道天是由积气构成,地是由积块构成,怎么就能断定天地不会变化呢?依我看,天地其实就是宇宙间的一个物体,但它在有形之物中又是最大的一种,其本身并未终结,难以穷尽,因此人们对这件事儿本身就很难认识,这都是很自然的。杞国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确实想得太远了,但是他的朋友认为天不会塌、地不会陷的说法也不对。天与地不可能永远不会坏,有朝一日它真的要坏了,人们肯定会担心这个问题。”
对于这场争论,战国时的郑人列御寇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说天与地会坏,是荒谬的;说天与地不会坏,也是荒谬的。天地之间到底会不会坏,我们目前尚不知。但是,说天地会坏是一种见解,说天地不会坏也是一种见解。这就像活人不知道死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死者也不知道活人的情形;未来不晓得过去,过去也无法预测未来。既然如此,天地到底会不会坏,我们何必担心呢?”
而如今,如果我们用今天的科学常识来看待天和地,可以断言,那个杞国人和他的朋友以及长卢子和列御寇的观点都有偏颇。但是这个故事对我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启示:对于一个时代所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人们不应陷入盲目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还是豁达一些好。
读后感悟
这则寓言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要满怀抱负,开阔心胸和视野,认真学习和工作,以实现远大的理想。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