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从教育学、博物馆学、心理学、社会学、考古学等多个视角,基于不同领域的各种理论,来探讨博物馆展览、展品、活动与参观者身心的相互影响,建构从个体到群体、从内部特征到外部环境的研究光谱。 本书首先阐释理论、博物馆实践和研究之间的关系,让读者对博物馆研究可能涉及到的方法和研究对象全貌有所了解,并采用主题章节的形式,分别从不同的主题切入阐释,如意义建构,叙事与对话,真实性,记忆、联想与回忆,自我身份,动机,文化和权力。各主题章节以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实践案例为引导,结合相关理论,综述此领域的博物馆研究成果,再回到案例进行回顾总结,并在每章结尾,拓展该章探讨的理论与实践,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博物馆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关系。 作者简介 吉尔·霍恩施泰因,伦敦国王学院教育、传播与社会学院教育心理学的高级讲师。作为一名发展心理学家,她的研究调查了儿童和成人在非正式环境中的学习方式,包括博物馆,特别关注语言和认知发展。 目录 1 引言 2 理论和博物馆实践 什么是理论 理论有什么用 理论和研究 理论和实践 理论的来源 关于学习的理论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例 本章参考文献 3 博物馆实践方法和方法论的重要性 研究的哲学背景 研究方式 实证主义 建构主义 变革主义 实用主义 研究方法 实验和准实验 行动研究 基于设计的研究 访谈 问卷 观察 民族志 案例研究 分析 信度和效度 样本 伦理 总结 本章参考文献 4 博物馆和意义的创造 引言 意义创造的基础 意义创造的认知理论 关于情感学习和意义创造的理论 情感与认知融合的理论 博物馆中的意义创造 回到犹太博物馆 情境化的意义创造 本章参考文献 5 叙事、对话与沟通的关键 引言 对话和叙事的基础 叙事和博物馆视角 博物馆教育者对话 依托物品讲述故事 总结 从参观者的角度进行博物馆研究 参观者交谈与学习 回到41号展厅 语境化对话、叙事和交流 本章参考文献 6 博物馆的真实性 引言 真实性的基础 博物馆和真实性的感知 “真品”与复制品/模型 总结和反思 回到CBG的学习校园 真实性的情境化 本章参考文献 7 博物馆中的记忆、联想和回忆 引言 个体记忆的建构基础 集体记忆的建构基础 博物馆和记忆研究 回到灌木丛中的树皮小屋 语境化记忆 本章参考文献 8 学习中自我与身份的角色 引言 身份的基础 博物馆情境中的自我与身份 回到有色人种女性博物馆 语境化自我身份 本章参考文献 9 动机:从参观到奉献 引言 动机的基础 博物馆中的动机 回到VIP项目 情境化动机 本章参考文献 10 在博物馆中质疑文化和权力 引言 文化和权力的基础 博物馆情境中的文化和权力 回到博物馆一原住民社区的合作 文化和权力的情境化 本章参考文献 11 总结 附录 术语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