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把数据作为方法》以选题、数据、文案、设计4篇构建数据叙事之桥,用15章的篇幅讲解数据新闻选题的捕捉寻找、数据的获取分析、文案的写作拟制、设计的可视化与美化,把数据作为方法,结合数据叙事的理论,展示数据叙事实践的精彩。 本书所展示的数据叙事实践基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RUC新闻坊工作室近年来的创新性成果,通过田野调查,对实践中遇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系统性的探索和总结,并对之做出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本书兼具业务探讨的实用性和学术思考的厚重感:丰富的第一手研究资料使得本书填补了此领域多数专著因缺乏一线经验而“纸上谈兵”的缺憾;作者融思想的深度与表达的诙谐于一体,在写作中时刻注意语言表达的趣味性,以生动的情景还原和深入的案例解析,带领读者开启讲好数据故事的有趣旅行。 127个精选案例,194幅彩图,136个二维码,手绘动漫“小剧场”——数据故事的精彩,邀您一睹为快。 作者简介 方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专长为数据新闻、媒介融合,是国内最早开设数据新闻课程和最早从事数据新闻领域研究的学者之一。深耕数据新闻领域的教学和科研,自2015年开始教授数据新闻课程以来,指导的学生作品荣获中国数据内容大赛数据应用金奖、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微信公众号“RUC新闻坊”的联合创始人与指导教师,该公众号对数据新闻的探索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与中央电视台、澎湃新闻、CGTN、《南方周末》、腾讯新闻等媒体均开展过不同形式的合作。兼任“中国数据内容年度案例征集”活动评委,系业内知名数据公司“数可视”“镝次元”的学术专家团队成员。 目录 写在前面:谁说数据是冷的 小剧场:当数据新闻编辑被创造时 选题篇 第1章 到哪里找源源不断的故事? 1.1 选题的源头 1.1.1 在突发事件后捕捉信息真空区 1.1.2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值得深究的选题 1.1.3 从媒体报道中发现尚未被开掘的角度 1.1.4 从网络讨论中洞察公众的情绪 1.2 如何让选题的灵感持续 1.2.1 虚拟编辑部与头脑风暴的线上讨论 1.2.2 选题资源的积累 第2章 换位思考:好故事来自与读者的“对话” 2.1 我的读者是谁? 2.1.1 “魔弹论”反面:专业勤思的读者 2.1.2 在读者的差异中找到共性,引起共鸣 2.1.3 选题和读者也会“同性相吸” 2.2 读者想要什么? 2.2.1 信息增量:新闻热点中的事实与观点 2.2.2 社会关怀:情感抒发与认同 2.2.3 娱乐消遣:游戏是人类天性 2.3 “我”能做什么? 2.3.1 数据先行:分享研究发现 2.3.2 数据解读:传达价值观点 2.3.3 数据呈现:追寻美的体验 小剧场:读者点菜 数据篇 第3章 数据研判:叙事的价值与可获得性 3.1 数据是什么? 3.2 哪些数据更有叙事的价值? 3.3 哪些数据可获得? 3.3.1 把选题策划翻译成数据需求 3.3.2 从选题到数据,数据组还能做什么 第4章 寻找和获取数据:为数据叙事准备素材 4.1 寻找数据的快捷路径 4.1.1 数据库:专业数据的超市 4.1.2 社交媒体:舆论的广场 …… 文案篇 设计篇 参考文献 序言 感谢本书的所有作者。 这是一本由团队协作完成的 书。所有作者都拥有数据叙 事实践经历,并在至少一家 数据新闻/内容栏目拥有1年 以上的实践经验。本书采用 流程视角将数据叙事划分为 选题、数据、文案和设计四 个阶段,每个阶段独立成篇 ,然后再对这一流程中的不 同环节展开探讨,故而各篇 章还细分为若干具体章节。 其中,选题篇由王怡溪、马 冰莹执笔,数据篇由杨凯文 、蔡静远执笔,文案篇由葛 书润、宛瑾、林子璐执笔, 设计篇由邓海滢、惠一蘅、 何京蔚、马冰莹和林子璐执 笔。全书的整体结构框架由 我负责策划(自RUC新闻坊 创办以来,我一直担任指导 教师,并指导完成了RUC新 闻坊的绝大多数数据叙事作 品),各篇章的具体框架和 内容由我指导和进一步修改 完善。全书中所有图片如无 特别标注,均来自RUC新闻 坊的作品或创作材料。 在本书的写作和出版过 程中,要感谢诸多人的帮助 。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 学院为本书提供了资助,使 我们得以将那点微小的思想 之光记录并付梓;感谢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翟江 虹和本书责编陈希,在写作 和编印过程中一直不厌其烦 地与我沟通选题和各种细节 ,并给予我们最真挚的鼓励 和支持;感谢徐泓、白净、 黄志敏、周葆华、吕妍等诸 位老师,为本书撰写了推荐 语,白净和黄志敏两位老师 还在本书出版立项时给予了 无私的帮助;感谢涂艺秋, 书中那几幅有趣的四格漫画 皆出自她手。在本书审稿、 编辑、校对、设计、排版、 印刷、发行等各个环节中, 还有很多付出辛劳的不知名 的朋友,在此一并致以谢意 。 感谢RUC新闻坊创建7年 以来所有一起工作过的小伙 伴们,虽然这本书是由一个 小团队写作完成的,但书中 凝聚的所有思考和经验均来 自RUC新闻坊编辑们共同的 实践,没有你们持续地“为 爱发电”,无私地奉献热情 和精力,我们不会得到那么 多灵感的给养,书中的所有 素材均为整个团队的创作成 果,不仅仅是我们这个小团 队的思想结晶。 感谢所有给过我们支持 的学者和专家们,所有读过 和分享过我们作品的读者们 。因为有你们,我们才得以 不断反省,即使走到布满荆 棘之路仍心存不灭的理想之 光。 感谢曾在和仍在数据叙 事领域耕耘的你我,这个圈 子很小,但凝聚起的职业共 同体使我们始终能感受到蓬 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令 人目眩神迷,也令人心向往 之。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 在我将极大的精力投入对 RUC新闻坊的指导工作时从 无怨言地默默支持。 方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