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家园、老家、文学宝藏、城市资粮、基因密码、艰辛、劳作、故事库、自然山水、人情世故、味蕾、宗族、质朴、温情……太多太多,乡村,既是诗与远方,又是一个现实世界。
乡村是诗意栖居的代名词,是陶渊明的桃花源、王维的终南山,也是鲁迅的百草园。曾经的乡村,是田园、村居和自然的美丽融合之地,风水像一把尺子,又像一种神秘的调和剂,让中国的大地诗意盎然。
但随着城市崛起,乡村逐渐凋敝,人去村闲。人们获得了城市的好,但也想着自然的美。八亿乡村居民,同样有着诗意栖居的权利,乡村复兴成为一个新时代的梦。乡村之建设,代有实践者,梁漱溟、晏阳初、费孝通等老辈学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学术下乡,可谓明灯。然而时下,乡村何去何从?大家各显其能,其中便有设计师的一份力,建筑、景观、室内,亦有艺术家,情怀使然者参与其中。
丰富的面貌、多元的实践,像极了当代艺术,是否有一个当代乡建的称谓呢?当代乡建,自由、有活力;既尊重历史,又充满想象力;是时下进行的实践,是探索,是勇气,是现实也是理想。
本辑专题为《当代乡建对话与实践》,邀约了七位设计师,与每人做了对话,也选取典型的项目做了交流。他们思考,他们实践,有时,他们也呐喊;他们手握笔,脚踩泥地,像康德一样,脚踩大地,仰望星空。八人对话,虽然人寡,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希望在中国乡村振兴的春天,我们能以一种聚合的力量,对我们的乡村有所助力,也期盼和读者有些许共鸣,当然,能起涟漪,那就是更妙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