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碑记(石刻中的北京永定河文化史共2册)(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项目所选石碑石刻保留了正统史书未录和记载不全的部分,填补北京乃至中国历史典籍的空白,是了解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一部重要的“工具书”,涵盖了民俗史、宗教史、长城史、村落史等,同时也是书法艺术和雕刻艺术的经典之作,再现了辽、金、元、明、清在文字、书法、雕刻、绘画,建筑等多方面的艺术风格,其文化艺术价值不可估量,是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的历史长卷。中国碑文化博大精深,《碑记——石刻中的北京永定河文化史》是历史的见证。从可辨识和读取的碑文考证,北京城的每一个历史重阳节脚步都溶进了永定河的滋养,这些碑文从文字到内容,从一篇到一朝,从凌乱到系统,对它进行历史的、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发掘它的时代特征、史料和书法艺术价值,及其对考证历史、辅翼方志、存史资政的重要意义。 目录 石刻中的北京永定河文化 碑碣石刻中的永定河和北京城 永定河畔古煤都 碑碣石刻中的社会经济 碑碣石刻与万里长城 碑碣石刻与书法艺术 碑碣石刻与宗教 恭王府的西山情缘 九龙山麓耿王坟 京西有个桃花坞 附:拓碑小记 拓印存史——北京永定河历代石刻选编(上) 大兴区 永定河事宜碑 永定河神祠诗 永定河十里铺古渡口碑 序言 序 言 石碑石刻是记录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很早,大约在商周时期就已经 出现了。《文心雕龙·诔碑》中的一段话,常被用来阐 释碑的起源:“碑者, 埤也。上古帝皇,纪号封禅, 树石埤岳,故曰碑也。周穆纪迹于弇山之石,亦古碑之 意也。又宗庙有碑,树之两楹,事止丽牲,未勒勋绩。 而庸器渐缺,故后代用碑,以石代金,同乎不朽, 自 庙徂坟,犹封墓也。” 碑刻承载了丰富的社会信息。由于在社会生活中被 广泛使用,碑刻衍生出品目繁多的类型。仅以碑来说, 常见的就有纪事碑、功德碑、宗教碑、题名碑、诗文碑 、造像题记碑、墓碑等。每一类碑又可细分为很多种, 如纪事碑,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功能分为官方的诏书告示 碑、民间的修桥补路碑、建寺立庙碑、乡规民约碑、地 界契约碑、祈福求雨碑、家族祠堂碑等,涉及社会的方 方面面。而记录内容的碑刻文字本身,就是多种艺术的 结晶,融入了文学、书法、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碑刻 的纹饰和雕刻工艺,更是多种美术形式的集大成者,大 多别具匠心,堪称艺术佳作。碑刻文字多由名家书写, 如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的《多宝塔碑》 、柳公权的《玄秘塔碑》、赵孟的《帝师胆巴碑》等, 是当时书法艺术的典范之作,亦是历代学书法者的范本 。 碑刻是“石头上的历史”,信息丰富,可信度高, 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尤其是那些弥补了史书记载 不足的重要历史事件的碑刻,更是充实了我们的历史记 忆。毫不夸张地说,每块碑都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的可 信度,因而具有历史记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其内容涉 及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民俗、文学 、艺术、科技、建筑等方面,各方面的学术研究者都可 以从中找到有益的资料。 2007 年我的第一部作品《北京戒台寺石刻》出版 ,当时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 又为什么能 作好这本书,还真无从答起。后来,我认真回想自己的 人生道路,回忆起父母对我的教育,感慨颇深。俗话说 :吃得苦中苦,方得甜上甜。也许成绩的取得,还要得 益于我的苦出身。我生长在永定河畔一个小山村,父亲 是个煤矿工人,一个人上班,养活全家,家中很穷。母 亲勤劳而贤惠,主持家务40 余年,最喜劳动。黎明即 起,琐屑家事,无不躬亲。在照料我们兄弟姐妹5 个孩 子的同时,还要打一些零工,如给服装厂、红叶鞋厂等 缝衣服、纳鞋帮、粘纸盒、割草等。到矸石山捡煤补贴 家用是全家的副业,爸爸下班要捡煤,妈妈闲时要捡煤 ,我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捡煤。附近的门头沟矿、大 峪矿、城子矿、九龙矿、老虎窑(官厅矿)等矿山的矸 石山几乎都跑遍了。中小学时的闲暇时间,除了捡煤以 外,打荆条、割草、刨药材,有时甚至还要拾荒,生活 的窘境可想而知。以至于后来家中的第6 个孩子——小 妹妹出生后不久就托付给了远在宁夏银川的姨妈抚养。 幼年的生活虽然贫苦,使我一度产生自卑,幸运的是我 终于没有被自卑击倒,而是由自卑变得酷爱学习,也磨 炼了不向困难低头的意志。幼年的无知, 免不了有些 自负,而自负又在长期的学习中被克服了。 如今,父母已经永远离我而去,但是,每当我孤独 寂寞时,总会想起他们,是他们赋予我生命和成长的力 量。在我的生命长河里,他们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 每当想起他们的时候, 无力的身躯就会迸发出无限的 力量。我真的好怀念他们,想他们,珍惜和他们在一起 生活的记忆。多年以来,从未敢忘记父母对我的教养。 记得在母亲弥留之际,病友曾指着我问她:“那是谁? ” 她深情地说:“他是我儿子。”多年生病住院的父 亲,每当我要外出考察时,总会在病榻上说: “我今 天身体没事,你放心地去吧。”平常的一句话,蕴含着 多少父母深情,多少希冀与厚望, 而作为儿子到底为 父母做了些什么? 当然,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忘不了国家对我的培育 之恩,亲友、师长、同学、同事对我的帮助之情。 人要有感恩心、仁爱心、清静心。百花山胜泉岩碑 文中讲到,对待人生要“如月照水过不留痕, 如云住 山散不留迹”,这便是“报佛之恩,报亲之恩,报师之 恩,及普报檀施之恩”。我不是佛子, 不必报佛恩。 但父母之恩,天高地厚;国家之恩,重如泰山。亲友、 师长、同学、同事之助, 亦应有所报偿。我如何以自 己绵薄之力报亲、报国、报众人之恩?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 立功,其次有立言。”这是国人追求的人生境界。大多 数人所从事的都是平凡的工作,做好工作是人的本分, 但仅仅做好本职工作远远不够。对我而言,还应该践行 父母的期望和对家乡的责任。1999 年2 月7 日母亲去 世,带给我人生最大的改变,刹那间,世界变得黯淡, 时间变得短暂,空间变得茫然一片。多么慈祥的母亲, 转瞬之间却与我阴阳相隔,有生之年永不能相见。世界 恩赐于我们在一起的时间竟是那样短暂!我像经历了一 场劫难。从此,也重新审视自己,再次规划自己的后 导语 中国碑文化博大精深,《碑记——石刻中的北京永定河文化史》是历史的见证。从可辨识和读取的碑文考证,北京城的每一段历史都得到了永定河的滋养,这些碑文从文字到内容,从一篇到一朝,从凌乱到系统,对它进行历史的、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发掘它的时代特征、史料和书法艺术价值,对于考证历史、辅翼方志、存史资政具有重要意义。 后记 后 记 十多年过去了,《碑记——石刻中的永定河文化史 》即将付梓,不由感慨万千。 元明清以来,涉及永定河文化的典籍颇多,其中成 书于清代的《永定河志》就有多部,其他典籍的记载更 是数不胜数。这些典籍记录了永定河流域的历史、地理 和风物,更多的是为皇朝歌功颂德,其中单是关于永定 河的御制碑就达几十方,远超过长江、黄河、淮河等的 御碑数量。其他王公大臣、文人骚客、平民百姓在永定 河沿岸树碑立传的数量,更是数不胜数。把永定河称为 “皇家御河”,一点也不夸张。 永定河的“御河”地位,主要是因其地理位置所决 定的。她是金元明清皇城的母亲河,她的波澜起伏直接 影响到江山社稷是否安稳,而永定河沿岸御碑的文字内 容,多是对皇帝本人或朝廷关于永定河发生的大事的记 载,主要分散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下苇甸至天津段,而 上游桑干河及西山山峡段绝少记载。 本书在整理拓片资料时,碑文部分在识别、编排上 以恢复原貌为原则,使之更贴近历史。 在核对碑文的过程中,查阅大量史籍和文献后发现 ,现存不少关于永定河的碑文的记录存在识别错误,包 括一些知名出版社的出版物亦存在诸多识别错误。有些 属于不应该出现的低级错误也出现了,有些错误的出现 从根本上颠覆了原碑文的意思,给历史研究造成很大的 误区。我从中吸取教训,对所拓的每一方石碑,翻译的 每一篇碑文,都慎之又慎,用战战兢兢来形容也不为过 ,唯恐贻害后人。从事碑文研究多年,深知《典论·论 文》中云:“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切 不可因自己一时之不求甚解而贻害后世。我意识到,识 别碑文比标点注释重要十倍百倍。由此更觉得肩上担重 千斤,宁可不做以待后贤,做就要做到识别准确,给后 人一篇准确无误的碑文资料。对每一篇碑文在识别环节 上下足功夫,对每一篇、每个字负责, 争取录一篇一 篇生辉,录百篇百篇传世,算是报国、报亲、报众人之 恩。 困难一个接着一个,意外往往猝不及防,各方面的 问题随时可能出现。高大的石碑下站着渺小的我,有时 感觉真是束手无策。几与山同高的摩崖碑刻,即使站在 高高的脚手架上,一阵小风也会叫人心惊胆战。卧倒在 荒山上的石碑,多少次素不相识的好心人帮忙翻动,才 得以拓得一张拓片。最艰苦的一天是到北京门头沟区大 村考察一段古长城,行程约70 千米,一桶10 斤的凉水 加10 个馒头,再加一根大萝卜咸菜算是一天的饭食。 早晨4 点从大村出发,德胜寺—马家套村—天花塔—芦 滋水路口—罗大天—圆城子(北京、河北交界)—水头 关城—水头村— 镇边城,22 点回到大村,筋疲力尽, 浑身像散了架。村上老人讲:“大村人祖辈就没有人从 这里走到河北水头村再走回来过……” 自然困难要自己克服,人为的难题有好人帮助。刮 风下雨和路途的艰险,还有人们由于不理解的“刁难” ,终归会化成强大的动力,困难越多,好人越多,帮助 越多,也更加坚定了收录好每一篇碑文的决心。拓片争 取拓好每一个字,识别要认真反复核对,一般一篇碑文 要经过: 清碑—拓制—识别抄录—原碑排版—现场核 对—标点注释—有针对性再次核对—请有关专家学者共 同识别—完成。 对碑文编排有疑问的字,一个也不放过,多向别人 请教,谁对一个字提出疑问,我都会发自内心地特别感 谢,把每一篇碑文的拓制、识别、标注、翻译都当作为 母亲所做。以至于在生活中,每当看到别人讲述父母感 人的故事,我总会被感动,不由得热泪盈眶,觉得我也 在帮母亲做事,和母亲一起做善事。历史上写永定河的 书籍不少,独抄录完整碑文的较少,抄录完全正确的更 少。例如:北京房山区《敕建天台寺碑记》中篆额官员 王荁的“荁”字,在识别中迟迟不敢决定名字的正确与 否,最后还是好友于良先生结合《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 引》,帮我确定为“荁”。诸如此类,不胜枚举。由此 我更加坚信,应该把功夫下在原碑文识别上,争取给人 们一个真实准确的碑文原貌。 释读碑文的过程也是学习交流的过程。2017 年9 月,日本国立大学教授邢东风先生不远万里来到北京, 为寻找元代碑文《重修牛心山慧禅院记》,托朋友找到 我,并在以后几个月的时间里, 短短400 余字的碑文 ,我们竟然往来18 封信,进行异常深入的交流探讨。 他的治学精神至今感动着我,催我上进。 如果说释读碑文源于兴趣,而做着做着,发现自己 竟然已经不能停手,有了欲罢不能的感觉。一方面,石 碑石刻中承载着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文化,需要我们认 识、学习、继承和发扬; 另一方面,也发现一些碑刻 给后人造成许多误解,如北京房山区万佛堂孔水洞内摩 崖碑刻,卢沟桥乾隆帝《重葺卢沟桥记碑》的碑阴、碑 侧所镌碑文,或被错误识别,或被猜测篡改,还有些在 原刻文字上描漆、空字时出现错字等。有些写成学术论 文发表,形成了一些乱象。因此, 我在不知不觉中, 深感自己肩上增加了一副还原历史真相的担子,兴趣渐 渐变成了一种责 书评(媒体评论) 1.所选石碑石刻保留了正统史书未录和记载不 全的部分,填补北京乃至中国历史典籍的空白。2. 汇聚800幅珍贵石碑石刻图片,涵盖了民俗史、宗 教史、长城史、村落史等主题。3.书法艺术和雕刻 艺术的经典之作,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艺术价值。 4.让公众认识到文化遗产的价值与保护意义,感悟 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