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内容包括两大方向:华为HCIE-R&S认证实验考试模拟项目和华为“1+X”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初级)及(中级)考试模拟项目。本书包括实验环境准备、路由交换关键技术及应用、路由交换技术综合实训、企业网建设项目设计和“1+X”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认证项目五个单元。本书内容可为学生未来参加高级别ICT技术认证和“1+X”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认证考试夯实基础,可使学生掌握构建大中型复杂网络项目设计规划与调测技能,并具备独立进行大型网络故障诊断和故障处理的能力。 本书可供在完成“路由交换技术与应用”课程或“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学习后,开设整周实训学习使用。本书适合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现代通信技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学生毕业前参加岗前技术集训及参加HCIE-R&S认证和“1+X”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认证学习时使用,还可以为企业网络工程师和数通产品售后技术服务工程师提升专业技能学习提供参考。 目录 单元1 实验环境准备 1.1 eNSP仿真模拟器软件简介 1.1.1 使用eNSP仿真模拟器构建实验拓扑 1.1.2 实验拓扑数据配置 1.2 配置测试 1.2.1 启动终端系统设备 1.2.2 捕获接口报文 1.2.3 生成接口流量 1.3 使用eNSP构建路由交换技术实验拓扑 1.3.1 构建二层交换机技术实验拓扑 1.3.2 构建三层路由技术实验拓扑 1.3.3 构建FR实验拓扑 单元2 路由交换关键技术及应用 2.1 二层交换技术应用 2.1.1 Trunk技术应用配置案例 2.1.2 Eth-Trunk链路聚合技术应用配置案例 2.1.3 RSTP应用配置案例 2.1.4 MSTP应用配置案例 2.1.5 Smart Link技术应用配置案例 2.1.6 VLAN技术应用配置案例 2.1.7 FR技术应用配置案例 2.2 三层路由技术应用 2.2.1 直连路由配置案例 2.2.2 静态路由配置案例 2.2.3 默认路由配置案例 2.2.4 OSPF单域路由配置案例 2.2.5 OSPF多域路由配置案例 2.2.6 路由引入配置 2.2.7 VLAN三层通信配置案例 2.2.8 单臂路由配置案例 单元3 路由交换技术综合实训 3.1 HCIE-R&S数据通信专家认证实验操作入门 3.1.1 Eth-Trunk链路聚合 3.1.2 Trunk 3.1.3 MSTP 3.1.4 FR 3.1.5 Smart Link 3.1.6 PPP认证(CHAP认证方式) 3.1.7 PPP认证(PAP认证方式) 3.2 HCIE-R&S数据通信专家认证排错 3.2.1 Eth-Trunk链路聚合排错案例 3.2.2 MSTP排错案例 3.3 HCIE-R&S数据通信专家认证TS综合排错分析 3.3.1 站点SITE 1排错分析 3.3.2 站点SITE 2排错分析 3.3.3 站点SITE 3排错分析 3.3.4 企业内网站点SITE 4排错分析 3.3.5 企业内网站点SITE 5排错分析 3.3.6 XX1电信运营商网AS100排错分析 3.3.7 XX2电信运营商网AS200排错分析 单元4 企业网建设项目设计 4.1 常见企业网建设项目设计案例 4.1.1 单交换机场景案例 4.1.2 跨交换机场景案例 4.1.3 规模较小的企业网设计案例(数据配置见后续项目) 4.1.4 规模较大的企业网设计案例(数据配置见后续项目) 4.2 企业网建设项目关键技术应用 4.2.1 VLAN技术应用 4.2.2 Eth-Trunk链路聚合技术应用 4.2.3 STP防环技术应用 4.2.4 路由技术应用 4.2.5 OSPF路由协议在企业网设计中的应用 4.2.6 VLAN间路由技术应用 4.2.7 网络可靠性设计——VRRP技术应用 单元5 “1+X”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认证项目 5.1 “1+X”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认证(初级)(校园网建设项目) 5.1.1 项目需求分析 5.1.2 项目设计说明 5.1.3 项目任务实施 5.2 “1+X”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认证(中级)(校园网建设项目) 5.2.1 项目需求分析 5.2.2 项目设计说明 5.2.3 项目任务实施 5.3 “1+X”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认证(中级)(企业网建设项目) 5.3.1 项目需求分析 5.3.2 项目设计说明 5.3.3 项目任务实施 附录1 “1+X”认证企业网(校园网)建设与运维综合项目实训教学案例 附录2 过程考核成绩记录单 附录3 路由与交换技术命令集 参考文献 序言 本书根据“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编写要 求,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书编写突出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产业高技能人才 培养特色,注重工匠精神和劳动素质培养,遵循职业教 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真实的网络建设项目和 典型工作任务等为载体,将知识、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的 培养有机结合,满足项目学习、案例学习、模拟认证学 习等不同学习方式的要求;坚持原创性教材建设原则, 提炼典型技术应用知识点,遵循企业工程师训练模式, 设计企业网建设和校园网建设综合实训项目,增强了教 材的适用性、科学性、先进性,可以促进紧缺ICT领域 使用华为eNSP(enterprise network simulation platform,企业网仿真模拟器)实施HCIE-R&S (Huawei Certified ICT Expert- Routing&Switching,HCIE-R&S认证体系)认证实践教 学和“1+X”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认证实践教学的开展 。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实施以赛促教教学改革,将大赛 项目引进课堂教学;本书编者与知名企业合作开发教材 内容,对接“1+X”认证课程,由浅入深进阶式训练学 生对网络工程综合项目运行维护的实操能力,以满足数 字化转型背景下ICT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1. 本书特色和创新 (1)采用企业工程师训练模式编写 本书主体结构设计依据企业网建设和校园网建设真 实项目案例,使用华为eNSP 构建实训拓扑,让学生亲 身体验路由交换关键技术应用场景,对相关技能训练知 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2)注重实战性训练 将企业员工的岗前技术培训迁移到学生毕业前,采 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授技能,培养学生对网络系统建 设与运维综合大型项目的规划设计及故障诊断和处理能 力,提升学生就业和职业升迁能力。 (3)使用华为eNSP仿真模拟真实设备环境 本书使用华为eNSP模拟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环境, 填补了在没有真实设备教学条件下开设高级网络工程师 实践技能训练课程和“1+X”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认证 课程的空白。 (4)编写团队实力强大 本书主编孙秀英,二级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通信技术”中央财政支持国家重点专业建设负责人 ,“通信技术”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负责人,江苏省“ 现代通信技术”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曾 在电信企业从事数据通信网络建设工作22年,被引进高 校后长期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 验,是华为HCIE-R&S认证专家,华为ICT学院优秀教师 ,华为ICT人才生态行动大使。本书编写团队成员均是 华为 ICT 认证讲师,其中有 2 名通过华为 HICE-R&S 数据通信专家认证,1 名正在备考HICE-Cloud云计算 专家认证。 (5)课证融通取得实效 本书将华为技术引进高校课堂,开发与“1+X”认证 对接的课程,同步实践教学,通过真实项目案例分析讲 解训练,通俗易懂。本书以校本讲义的形式在教学实践 中应用5轮,教学效果良好。 2. 本书使用说明 (1)实训环境要求与准备 本书使用华为eNSP辅助实验操作讲解,华为为合作 院校免费提供eNSP软件,授课教师可以使用软件模拟相 关的操作实验;书中的实训项目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行 设计,师生也可对实训项目配置进行实验操作验证。 模拟器的下载方法:登录华为培训认证网站,在“ 工具专区”窗格中单击eNSP图标,进入下载页面进行下 载。 使用华为eNSP对路由器和交换机进行配置,需要计 算机内存大于8GB。 (2)课时安排 本书可以对接HCIA(Huawei Certified ICT Associate,华为认证ICT工程师)、HCIP(Huawei Certified ICT Professional,华为认证ICT资深工 程师)、HCIE(Huawei Certified ICT Expert,华 为认证ICT专家)认证和教育部“1+X”网络系统建设与 运维认证课程。 根据教学需要,建议分以下两部分开设整周实训课 程。 第一部分:路由交换技术综合实训48课时(高职大 学二年级上学期/本科大学三年级上学期)。 1)单元2路由交换关键技术及应用。 2)单元3路由交换技术综合实训。 课程结束,参加HCIA/HCIP认证考试和HCIE认证实 验考试备考。 第二部分:“1+X”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认证集训 48课时(高职大学二年级下学期/本科大学三年级下学 期)。 1)单元4企业网建设项目设计。 2)单元5“1+X”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认证项目。 课程结束,参加教育部“1+X”网络系统建设与运 维认证(中级)考试。 3. 本书资源获取 1)与本书配套的在线课程资源网址和对应二维码 如下: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HCIT- 1001754308 2)与本书配套的教学授课视频动态更新,如有需 要,请联系主编(390070791@qq.com)或出版社编辑 (360603935@qq.com)。 本书由孙秀英教授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