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较劲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杨新城 |
出版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六十多年前,两个同期毕业的中学生相遇在同一个村庄,一个是回乡知青,一个是插队知青,两人开始在村里较劲。他们先后进了同一个工厂、同一所大学,毕业后进了同一地市委、政府大楼,直至先后当了县委、市委领导,继续较劲。长篇小说《较劲》讲述了出身农村的主人公于步青为了前途千方百计和命运较劲,和人性弱点较劲,和不符合民众利益和诉求的做法较劲,最终通过自身奋斗成人成材的故事,深刻反映了本书“较劲”主题——人生路上什么是有益、有用的较劲。 作者简介 杨新城,原衡水市委副秘书长。20世纪50年代生于河北冀州,下过乡,种过地,当过工人,读过大学。大半生在官场做刀笔吏,任过秘书、副科长、科长,办公室副主任、报社副总编辑,县委副书记、市委副秘书长等职,是曾被中央办公厅、河北省委表彰的先进信息工作者。先后出版有《位子前传》、《位子》、《位子.2》等。其中畅销书《位子》引发新华社海内外报道、官场内外读者追读狂潮。 目录 那村那地 那城那墙 那厂那人 那门那坎 那校那事 那官那权 那县那菜 那爱那恨 后记:那花夕拾,感悟真实 导语 生活和职场都有上升期,也避免不了瓶颈期,向上的姿势好不好看不重要,靠努力和实力取得一席之地才重要。小说生动地描述了一个农村知识青年在毫无背景的境遇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始终与命运抗争,最终实现了人生价值。该书是一部可媲美《人生》的作品,同样是在广阔的背景下勾勒普通大众的矛盾纠葛,不同的是,主人公是通过奋斗成功的典范,可参照。 人人免不了较劲,跟社会较劲,与周围的人和环境较劲,与自己较劲,但较劲也是分层次的:为了鸡毛蒜皮、闲言碎语与人较劲的人是庸人;为了嫉妒与人较劲的人是小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和人较劲的人是坏人;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想为人民做点儿事因而较劲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人;敢于和自己缺点错误较劲的人是勇士……小说通过不同性格造就的不同命运扣题有益的、有用的较劲,较劲不是较真,而是较量的方法、智慧。 后记 那花夕拾,感悟真实 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泉 ,创作是对生活的回忆与思 考。 回望人生,边走,边看 ,边想,这是我写这部小说 的状态。 以文从政四十载,在企 业、事业、机关,县委、市 委、省政府、新闻单位,转 了一大圈,最后回归到坐在 河边看夕阳、心如止水的日 子,昔日的豪情万丈、叱咤 风云化作了一切随缘、随遇 而安。 但往事并不如烟。出了 居住的小区往南三百米,就 是家乡有名的滏阳河带状公 园风景区。在河堤的健步道 上,每天都有很多人伴随着 缓缓流动的河水遛弯,走完 一圈是九千步,从起点回到 了终点,终点也是起点,这 多么像人生。溜一圈你会碰 到很多人,人在这个世界上 走一遭也会碰到许多人,不 同的是遛弯的路是平坦的、 碰到的人也是平和的,或点 个头、或开句玩笑、或问候 一声就过去了,但人生的路 是崎岖不平的,碰到的人或 是对你有启迪的,或是对你 有帮助的,或是有利益与竞 争关系的。 带着这个思维模式,每 日里也就有点儿超越现实时 空的边走、边看、边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 。命运与历史相连,那个年 代尽管贫困,农村夏夜也是 美丽的。天上,皓月当空; 地下,一片翠绿。村口的老 槐树下,用高粱和山药面窝 头填饱了肚子的几个懵懂青 少年围着一个叼着大旱烟袋 的老者,听他讲老年间附近 乡邻成功人士的故事:某某 冬天去赶集在大道边救了一 个老乞丐,其实是富翁临时 遭难,来年春天送来一车财 宝,从此发了家;谁谁外出 学徒,被一支队伍裹走,日 后成了共产党的大官;还有 谁谁穷困潦倒,在寺庙里白 天做扫地僧,和境遇较劲, 夜晚傍着青灯古佛攻读,金 榜题名,做了镇守一方的封 疆大吏;当然,也有人得陇 望蜀、贪心不足蛇吞象,最 后落了个身败名裂、家破人 亡。 这些故事,激起了青年 人的梦想和血气方刚外出闯 一闯的决心。 那一代人曾有过中学毕 业后无学可上,少年的肩膀 上压上了沉重的生活担子, 在黄土地上劳作,朝露打湿 了裤腿,望着初升的太阳心 中充满了绝望;曾有过在作 坊式枯燥的车间里机械地挥 着榔头,向往着书声琅琅、 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的 大学课堂;也曾有过走在大 街上,看着有威严武警站岗 的机关大院,美慕地看着充 满自信、迈着稳健的步伐进 进出出的人,自己也妄想着 成为其中的一员。 然而,这一切,对平民 出身、没有任何家庭背景的 人来说,需要机遇,需要机 缘,更需要奋斗。他们也知 道,大海不缺一滴水,森林 不缺一棵树,单位不缺一个 人;但是他们的家族,缺少 一个扬眉吐气的人,缺少一 个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人, 缺少一个为了梦想而努力持 续奋斗的人。没有靠山,自 己就是山;没有天下,自己 打天下;没有资本,自己赚 资本。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 有什么救世主,只有自己救 自己。要把脖子后面的三条 犟筋竖起来,把腰板暗暗挺 直了,把拳头攥起来,把全 身的能量调动起来,一刻也 不懈怠,和眼前和未来的重 重悬崖峭壁、条条急流险滩 、崎岖小路上的根根荆棘较 劲,和自己的懒惰、贪婪、 矫情较劲,和袭来的无影脚 、黑砂掌较劲。于是,我看 到了在农村的土炕上,在车 间的角落里,在电线杆暗淡 的灯光下苦读的一代青年的 身影;看到了在单位小心翼 翼做事,努力表现自己的小 人物的艰难人生;看到了机 关的材料匠领悟了上级意图 ,冥思苦想后在稿纸上奋笔 疾书的辛劳,以及第二天清 晨揉着发红的眼睛把自己的 作品细细地再看一遍,然后 怀着忒忒不安的心情送往领 导办公室的那一脸的疲惫; 看到了在市县乡领导岗位上 ,干部为了自己治下的一方 百姓能够早日摆脱贫困“五 加二,白加黑”辛辛苦苦的 忙碌,不为政绩为苍生;看 到了他们在核心层决策的会 议上苦心积虑的思索,既要 摆平各种关系,又要照顾各 方利益,还要把群众的利益 放在第一位,把中国的语言 表述能力发挥到极致的智慧 ;同时也看到了有些凭着家 庭、背景等蝇营狗苟的手段 爬上高位的家伙们如何耍弄 权术,攻击同僚,与不法商 人、社会渣滓狼狈为奸,把 国家、人民的财富化为己有 、纸醉金迷、奢靡堕落。 人之初,性本善也好, 性本恶、性本无也好,在人 世间行走的过程中,都有七 情六欲,都为了实现自己的 欲望和目的,和自己、和遇 到的人和经历的事较劲,也 就是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 改造客观世界。在这个较劲 的艰难中,需要智慧,需要 底气,需要背景,更需要初 心。 我曾经和一位以前做过 县委书记的仁兄畅谈,他在 大学里把《资治通鉴》《史 记》以及世界著名政治人物 的传记读了许多遍,领悟了 许多道理,并在从不示人的 笔记本上写了好几万字关于 当今中国基层干部政治经济 诉求和思维方式的分析,使 他在错综复杂的政坛上长袖 善舞、扶摇直上。 我也曾看到,一位在机 关耍笔杆的文人,业余时间 辛勤耕耘,著书立说,外出 讲学,稿酬收入颇丰,依靠 自己的一技之长让全家过上 了小康生活。衣食足,知荣 辱 精彩页 那村那地 在高大坚硬的大王坟下,于步青掘开了一个田鼠洞,黄澄澄的豆粒下面有四只钧瓷古碗。一片乌云罩在了他的头顶。 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个冬天,悬在榆柳堡上空的太阳像村西头赵寡妇用惨白的纸剪出的一个圆片片,无根无基地飘浮在稀薄的几丝白云中,浑浊而呆板,一点生机和活力都没有。 十八岁的于步青是在母亲的叫骂声中放下手中的《中国通史演义》起床的。他搓了搓有些冻僵的双手,看着窗户上糊的粗糙发黑的马粪纸,听着她的声音。每天早晨把几个孩子数落一遍是这个家庭的开场锣鼓。 “当个穷教员,晚上和一帮穷孩子在学校摽着不回家,回来也不插好门,门槛也不上,让张家的贼花狗钻进来了,吃了猪槽子里的食,咱家的猪就少长二两肉,到了年下怎么卖个大价钱?拿什么给你们一家子添衣裳?春天里拿什么去买统销粮过春荒?”这是说大哥的。 “这么大闺女了,连个锅也刷不净,你没长眼啊,刷锅前也不看看,好多饭粒子就这么倒了,半个山药干窝头也扔了,能顶半顿饭哩。别看家里有两囤山药干子、一囤高粱,哪里禁得住一大家子人天天往嘴里填啊。老话说得好,“宁省囤尖,不省囤底’。你姥姥家后邻三棒槌娶了个媳妇会过日子,每次往锅里下米都留下一小撮,两年攒了一口袋,到了灾荒年救了一家子的命。别拿着粮食不当好的,到了明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你们就知道了。”这是说大姐的。 “秋天里弯弯腰,强过冬天里转三遭。遍地有嚼头的时候,非跟着公社的什么宣传队拉那个破弦子,和一帮不务正业的闺女、小子跳语录歌,往墙上刷大标语,顶吃啊,顶喝啊。老话说‘是小子不吃十年闲饭”,你都十七八了,家里缺柴少粮,也不知道为大人操操心,白念了十来年的书。”这是说他了。 “唉——”他叹了一口气,放下手里的《中国通史演义》,把一张毛主席题词的“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宣传画包好,放进土炕洞里的一只白板柳木箱子里。于步青穿上老粗布棉袄,刹上在县城中学当红卫兵时从武装部弄来的一条军用皮带,从院里的棉花垛上拿了一个黑包袱皮,背起大门楼过道里的粪筐,扛起铁锨出了门。 天上的太阳依旧是白惨惨的,照着全村光秃秃的榆树和柳树。村里只有这两种树。据老辈讲,老祖宗来这里建村修堡,几个老族长在祠堂里商量了一番,定下了村里的树种:榆树的榆钱春天可以吃,树皮遇到灾荒年扒下来能磨面吃,树身盖房能当檩条和大梁;柳树不怕水淹,长得快,可以做棺材。有这两种树,就能保证全村几千口人活着饿不死、死了有睡的地方。 于家有人在抗战中有功,土改时分了本村姓黄的大地主的家产。于步青的父亲作为抗战家属,分到的黄家家产的房子处于十字大街口,出大门,东西望,南北瞧,可以看见四面已经破旧的寨墙。 于家后面是生产队的牲口棚。长着一双色眯眯眼睛的饲养员花汉子双刚和满脸络腮胡子、瞎了一只眼的老恒修正把一头老键牛往饲养棚里赶。那头老牛似乎是贪恋那点阳光或是讨厌棚子里的潮湿,撅着屁股不肯动。两个人一个牵一个赶,老恒修拿着榆木棍子朝着老牛的屁股猛敲打了两下,嘴里骂着:“×你娘的,快要挨刀下锅的老家伙,还给老子较劲啊。” 两人把牛弄进圈里,蹲在北墙根下卷上旱烟抽了起来。双刚看着不远处走过来的人说:“你不用×它娘了,咱们有烟卷抽了。” 村里有名的“光棍王”二永华拿着四个骰子跟耍杂技一样上下抛着,嘴里念叨着:“新买的风箱靠锅台,试试新呀么呀呼嗨。新东西用起来真顺手,一晚上赢了两三块。”他抬头看了看村里大队部房顶上升起的红旗,嘴里又说起了“四大红”:“庙里的门,杀猪的盆,骑马布子,小红旗。” 嘴里念着顺口溜,他来到饲养棚的门口,从破棉袄里掏出两盒一毛六的钻石烟扔给他们,自顾自地往里走。 P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