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一个政治家的救世良方不在于其所言,而在于其为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所做的事情。本已是一名成功律师的曼德拉,牺牲了事业,牺牲了家庭和自由,深陷囹圄27年,为的就是追求一个不同凡响的理想:为一个有显著裂痕的国家创造一个没有种族歧视和没有性别歧视的未来。 曼德拉决心要解放的不仅仅是南非黑人,而是所有的南非人。他的伟大之处正是在于,他敢于有超乎寻常之举,经受得住朋友的批评,向敌人伸出和解之手,以及尊敬那些卑微之人。 查伦·史密斯著,高天增、贾涵均译的《曼德拉传(最新版)(精)》生动描述了曼德拉作为一位伟大政治家的光辉一生,讲述了他在追求平等、正义和自由的历程中,如何修复了一个分裂国家的受伤之心。 曼德拉于2013年12月5日去世,南非为他举办了全球瞩目的“世纪葬礼”,世界各国近百名政要出席追悼会。 该书是曼德拉亲自授权的传记。 作者简介 查伦·史密斯(Charlene Smith),出生于南非,曾是《洛杉矶时报》等众多知名报纸的驻南非记者,20世纪80年代开始积极从事反对南非当局种族隔离政策的斗争,同时积极参与抗击艾滋病、呼吁性别平等的活动。她是曼德拉结束27年牢狱生涯后第一位受邀采访曼德拉本人的记者,两人从此开启了充满尊重和敬意的友谊之旅。查伦目前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工作生活。 目录 早年岁月 爱,永不止息 铁窗生涯的影响 通向权力之路 打造谈判之桌 价值观的冲突 变革 善意终于胜利了 彩虹之国失去了无价之宝 谢谢你,父亲 永久的和平 曼德拉年表 序言 当本书1999年举行首发 式的时候,我的儿子马修 还是一位--个头儿高高的14 岁少年。那是个节日一般 的日7-。出席仪式的有:纳 尔逊·曼德拉、格拉萨·马歇 尔、约希娜.马歇尔、泽 纳妮·曼德拉以及其他家庭 成员。前制宪谈判成员西 里尔.拉马弗萨和后来的 南非总统雅各布·祖马也应 邀出席。马修十分害羞腼 腆,但是当首发式进行到 演出环节,台上的舞蹈演 员和美妙的音乐感染了马 迪巴的时候(过去时常如此) ,曼德拉起身来到我们桌 前,把手伸给了马修。于 是他们两人在现场数百人 面前跳起了摇摆舞。 我当时没有相机记录下 这一场景,但别人拍下了 我们母子与曼德拉在一起 的照片。那是一个充满欢 笑的晚上,新南非的希望 孕育其中。这似乎验证了 托克维尔在其重要著作《 论美国的民主》中写的话 :“一场革命所摧毁的社会 秩序几乎总是要好于其之 前的社会秩序,而且经验 告诉我们,一般说来,一 个糟糕的政府所面临的最 危险的时刻,就是当其寻 求改邪归正的时刻……一旦 消除不满的可能性出现在 人们脑海中,不满总是令 人难以忍受。” “解放者们能够拾起来压 迫者们所扔的袍子,发现 这些袍子其实很合身。”正 如托克维尔那样的作家所 警告的那样,今天的南非 已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在这里,纷乱、狂热的民 主挑战着旧的独裁体制。 新领导人或许会发现,一 旦上台执掌政权,他们的 受欢迎程度就开始下降, 听到的批评要多于赞扬。 而且,民主要想成功非得 如此。 然而,南非的民主钟摆 无论摆向何方,没有人能 够怀疑这个国家里的杰出 人物在某一短暂时期里所 造成的影响。这些人当中 有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大 主教德斯蒙德·图图、德克 勒克和纳尔逊·曼德拉。我 有幸报道了处在最黑暗时 期以及被伟大之光照亮时 期的南非。 任何一本书的出版都要 得益于图书馆管理员的工 作。所以我要向西开普大 学的马伊拜中心和开普敦 的南非国立图书馆的工作 人员致敬,在这两所图书 馆的书架上我得到了十分 宝贵的资料。我的儿女莉 拉和马修也是我获得灵感 的源泉,而我的孙女加布 里埃拉·鲁比教会我如何享 受每一天的快乐,以及轻 轻地踩在我们这个脆弱的 星球上的重要性。 本书在某些方面也批评 了曼德拉,但曼德拉已明 确表示他也不爱听溢美之 词,而且历史也不允许。 那么我最钦佩曼德拉的是 什么呢?仅仅是他尊重妇 女和儿童吗?曼德拉令人 钦佩、敬仰的是这些:在 一个阶级差别使得一些人( 如保安人员、清洁工人、 服务人员)“隐身”的社会里 ,一个大多数人未能承认 他们的身份的社会里,曼 德拉会拥抱他们,对他们 嘘寒问暖。下次再见到他 们时,他会想起他们,以 及与他们相识时的细节。 他不是一个只会演讲的政 客,而是在实实在在地关 心人,一旦见过你,他就 会永远记住你的名字。凡 见过曼德拉的普通人都因 他变得不再普通。曼德拉 的行为体现了印度教徒见 人时双手合十行礼所隐含 的意义——我心中的神尊重 你心中的神。与人为善吧 ,这让我们付出很少但回 报丰厚。 查伦·史密斯 2014年于美国马萨诸塞 州剑桥市 导语 本书不仅回顾了曼德拉27年的铁窗生涯,更是续写了曼德拉卸任总统职务之后直至2012年期间,其作为“南非国父”及“精神领袖”的精彩生活。全面展示了为全世界人民所景仰的“曼德拉精神”,不仅讲述了其深陷囹圄27年中,为了自由和正义而表现出的志坚如钢,还展示了其在敌人和政治对手面前表现出的宽容和和解。 精彩页 “往昔一直跟我们在一起,而非远离我们而去。哺育了我们的传统文化每一天都在我们的话语中。”非洲哲学家姆丁贝这样写道。所以,要想了解曼德拉,最适宜的做法是,不仅了解他的早年岁月,而且要了解他生活的社会所面临的重重挑战。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东开普省特兰斯凯的姆维佐村,特兰斯凯是南非最美丽但也是最闭塞的地区之一。他有着滕布王朝的血统,由叔父乔津塔巴养大。即使是在今天,他长大的地方——滕布大庄园看上去依旧很普通:陡峭的群山环抱下的几栋普通房舍和一栋新式楼房而已。冬天的时候,山岭如同火炬,生动炽热;夏天的时候,山谷苍翠繁茂。道路两旁粉红色和紫色的大波斯菊竞相开放。滕布大庄园要比曼德拉被囚27年出狱之后在附近的库努所建造的房子普通得多。库努附近的房子是一座复制品,复制了他在维克多·维尔斯特监狱度过最后牢狱生活的牢房。 几十年前的曼德拉年轻气盛,是个有天分的拳击手和律师。20世纪40年代初,在非国大下辖的青年联盟里声名鹊起的他,在反对南非白人政权种族隔离制度的斗争中冲在最前面。20年之后,他成了为自己所组建和领导的非国大武装组织“民族之矛”最具下辖的影响力的人之一。 作为受人钦佩的领导人,曼德拉仅仅是许许多多优秀的黑人之一。他们在那时候挺身而出,毅然开始为挣断身上的枷锁而英勇斗争。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甚至包括60年代,还没有什么迹象可以表明曼德拉会成为像今天这样的巨人。的确,曼德拉是五六十年代的传奇人物,但是正如任何一位经历过抵抗斗争的南非人可以告诉你的那样,当时有许多人因具有领导才华、勇敢品质或富有同情心而闻名天下。他们当中有的死于种族隔离政权之手;有的被历史进程淹没,变得默默无闻;甚至有的人孤独地死于贫困。 一位年轻实习教师目睹了1951年在约翰内斯堡进行的一场辩论赛。辩论赛在简·霍夫迈尔社工作学校和班图自然大学之间进行,由曼德拉做评判。这位实习生后来评论道:“曼德拉当时确实没有什么突出之处,只不过评判公正,评语精准、认真而已,说话尽量留有余地。”十年以后,这位名叫德斯蒙德·图图的教师成了一名基督教圣公会的牧师,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成为南非最受人爱戴的人之一。1984年,图图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另外有三位南非人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其中两位曾是非国大的领导人,非国大主席艾伯特·卢图利在1961年荣获此奖,曼德拉和弗雷德里克·威廉·德克勒克共同分享了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德斯蒙德·图图,生于1931年10月7日。198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该奖表彰其用非暴力方式反对南非当局种族歧视政策的斗争。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坚决反对种族隔离而赢得世界的赞誉。1985年2月在约翰内斯堡宣誓就任南非第一位黑人大主教。他还获得过纽约神学院神学博士、伦敦大学皇家学院院士、英国坎特布雷大学教会法规博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等荣誉学位和称号。① “民族之矛”的一位早期成员回忆道,当曼德拉1962年访问伦敦时,“曾在一个很深的地下室给我们开会。他简要地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国内的形势。曼德拉充满信心,而我们却怀疑他的话是否真实可靠。我们对此争论不休”。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