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书内容介绍
《长征·大型3D立体书》是中国首部真实还原长征的立体书。突破传统阅读方式,把两万五千里立体书做成史诗级立体书。书籍立足于当年的红军视角,以双线并行的手法展现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故事,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革命先辈们大智大勇、不畏万难的长征精神。
全书大立体根据长征途中重大事件的顺序分为六大版块,分别还原中央苏区场景、血战湘江转兵遵义、封神之战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胜利大会师6大事件。而小立体部分则避开了单一的科普风格与历史叙事风格,采用老红军回忆录的形式,跟随红军队伍披荆斩棘、攻坚克难,以小见大的视角带给读者一个有血有肉的长征。
摊开全本书,化身一座1平方米大的长征沙盘。你可以清晰地看到错综复杂地长征完整路线,立即进入“沙场秋点兵”地指挥员角色,更有种硝烟炮火微观世界地既视感。
这部立体书,是献给革命先辈的青春纪念册,通过跃然纸上的立体场景,把苦难辉煌的岁月雕刻进永恒,以此向英雄致敬。它也寓意着一颗种子,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让更多青年人和孩子读懂长征,陪伴大家走好自己的人生长征路。
二、 创作背景
1、长征是什么?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成为很多80、90、00后心中的集体困惑。
长征是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长征是翻雪山、过草地。这些对于长征的认识,来自课本。它们是抽象的,也是遥远的。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影响人类千年历史进程的100个重要事件,中国有3个上榜,长征是其中之一。不仅是因为长征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更是因为它的存在打破了人类对于自我上限的认知。
2、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史诗级战争
长征历时两年,跨越了中国15个省份,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
长征翻越了20多座巨大山脉,其中5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并且终年积雪。
长征渡过了近百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
而更重要的是,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中,
遭遇的战斗在400场以上,平均3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
中央红军 从瑞金出发时的8.6万人 ,到抵达陕北时的6500人
每天行军约50公里以上,平均每前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倒下
突破了10个地方的封锁包围,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把长征誉为
“一次史诗般的远征”
3、长征是一群年轻人完成的事业
那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时代。
长征途中,红军师以上干部的年龄,绝大部分都在二三十岁。红军将领的平均年龄仅25岁,战士平均年龄不足20岁。14岁到18岁的战士至少占40%。
年轻的红军战士,面对的是面临的是枪林弹雨,是敌人的围追堵截,是饥寒交迫,是物质极度匮乏,还有大自然最恶劣的考验。如果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
长征精神就是不屈不饶,不怕流血牺牲,克服一切困难,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把人类精神的、生理的所有的极限都发挥到极致,才能获得辉煌的胜利。
4、延续先辈初心 走好新长征路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懂长征,就不懂中国的伟大的民族复兴。
85年过去了,时代变了,条件变了,但为美好未来而奋斗的理想信念没有变。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这本书是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长征胜利85周年的献礼,我们力图将其打造成连接革命先辈辉煌过去和全新一代灿烂未来的桥梁与纽带。
它是献给老红军的青春纪念册,是长征精神播撒在当代的种子,让更多青年人、孩子读懂长征路,担当时代传承人,拥有更坚定的意志、更灿烂的未来。
三、图书背书
入选2021年中宣部
央级媒体报道推荐:新华社(新华视点)、新华网、共青团中央、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三联生活周刊
致敬长征 致敬英雄 致敬祖国
忆往昔峥嵘岁月,吾辈当自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长征胜利85周年的重大历史节点
百年一遇的时代,伟大的大师出手,伟大内容的创作
与时代共振,与经典长存
党史背书,更具权威
中共党史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联合出版
以《红军长征史》(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著)为内容底本,
《红军长征史》是唯一一部记述红军长征的正史。
并参考遵义会议纪念馆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提供的大量历史参考资料
确保书中史实准确相符。
四、创作理念:
长征对于中国历史与世界都具有深远影响,然而也有少部分外国人质疑长征是否真实存在。为了让更多的人亲近长征,了解长征历史及背后的精神和深远意义,也让长征走出国门,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历史,我们试图探索新一代国人对红色历史题材的全新解读方式,将这段意义非凡的传奇,波澜壮阔的旅途,有血有肉的情节,在忠于历史的原则下,打造成一本浓缩,囊括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故事的立体书。
这本书是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长征胜利85周年的献礼。相信读者能从中感受长征的历史和精神内涵,并从中能够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并获得对于现实学习、生活、工作的鼓舞与激励,这便是它的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