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孩子的教育
分类
作者 (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从个体心理学理论出发,结合大量心理咨询案例,围绕人格统一性、自卑感、优越感、社会情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关键词,详细解释了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带领广大父母和教师开启积极的教养之路。
阿德勒认为,孩子口吃、懒惰、说谎、打架、尿床、逃避学习等问题行为,是孩子内在自卑感的外在显露,他们在追求完美和优越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因而造成了人格缺陷。父母和教师应当运用正向的养育方式,带领孩子超越自卑、消除恐惧,重新找回面对挑战的勇气。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被称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1895年,获得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先后受聘为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长岛医学院教授。曾是弗洛伊德的学生、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后因观点不同与之决裂。阿德勒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儿童的人格教育》等。
目录
导论 完整而独特地看待每一个孩子
第1章 人格具有统一性
孩子的整体人格
了解整体人格的重要性
对事实的主观理解
孩子犯错背后的动因
惩罚为何无效
第2章 孩子的优越感
孩子对优越感的渴望
孩子的竞争意识
左利手孩子的困境
切实可行的目标
教育者扮演的角色
被溺爱和被压抑的孩子
第3章 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感
追求优越感的正确方向
孩子为什么懒惰
孩子为什么口吃
如何将弱势转化为优势
第4章 孩子的自卑感
自卑感带来的不良行为
胆小懦弱的孩子
孩子的自我评价
如何发现孩子的自卑表现
自卑感是如何形成的
如何帮助孩子解决行为问题
第5章 从自卑感到自卑情结
身体情况对孩子心理的影响
自卑感对学科学习的影响
预防自卑情结的常见教育问题
第6章 社会情感能力对孩子的意义
教育的社会性
社会情感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影响
社会情感对孩子逻辑与艺术能力的影响
孩子的社会情感水平
多胎家庭孩子的社会情感发展
男孩和女孩的教育差异
第7章 多胎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长幼顺序对孩子性格发展的影响
孩子为何冷漠
孩子为何陷入幻想
第8章 新环境对孩子的考验
孩子的隐藏性格
孩子内在心理的表现形式
孩子对新环境的心理准备
对孩子的性别教育
特殊家庭的教育
第9章 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入学的心理状态
智力测试的意义
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绩
留级与跳级
贫富差距与男女混校
孩子的学习兴趣
第10章 外界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经济条件对孩子的影响
疾病对孩子心理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社会整体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亲人对孩子产生的作用
儿童读物对孩子的作用
第11章 青春期与性教育
青春期孩子的典型表现
青春期孩子的性别差异
父母在孩子青春期的重要作用
恰当的性教育
第12章 勇气与自信心
孩子因何失去自信
如何重塑自信
第13章 父母的启示
有效的家校合作
积极的教育方式
附录Ⅰ 心理调查问卷
附录Ⅱ 案例分析
序言
完整而独特地看待每一
个孩子
从心理学角度讲,孩子
和成人的教育问题都可以
归结为自我认知和自我引
导,但又略有不同:对成
人教育而言,引导只是基
础手段,但孩子还未发展
成熟,所以成人对孩子的
引导至关重要。如果让孩
子自主发展,在拥有良好
环境和漫长的发展时间的
情况下,他们最终会接近
成人的文明水平。但这显
然不可能实现,所以,我
们必须在孩子发展过程中
给予引导。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作为
成年人,我们都很难了解
自身情绪起伏、爱憎喜恶
等心理状态。对于孩子,
即使有相关专业知识,想
要了解和引导他们也是难
上加难。个体心理学
(Individual Psychology)
特别关注孩子心理相关的
问题,不仅是理论本身的
发展需要,还为了揭示成
人性格和成人行为。不同
于其他心理学体系,个体
心理学将理论和实践紧密
结合在一起。它强调人格
的统一性,研究人格的发
展动态和表现形式的变化
。个体心理学是科学的知
识,从错误和失败的经验
中总结而得,是实践的智
慧。无论是心理学家、父
母、朋友还是个体本身,
只要掌握了个体心理学内
容,都可以进行实际应用
,对相关个体给予引导。
基于个体心理学的研究
方法,其理论要义相互联
系,组成了有机整体。个
体心理学认为人格的统一
性激发和指导着个人行为
,人类的行为与其心理活
动同样反映了这样一种关
系。我将在本章中整体介
绍个体心理学的观点,并
在后续章节中详细阐述孩
子的心理引导和教育问题

对内心目标锲而不舍的
追求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
一个基本现象。从婴儿期
开始,孩子就无意中形成
了他们的人生目标,他们
朝着这个目标奋力成长,
追求伟大、完美、优越。
制定目标、为此奋斗的行
为体现了我们作为人类而
独有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这个目标是我们的人生指
南,指导着我们的行为,
甚至决定了我们的思考方
式,我们根据既定目标和
生活方式而思考,而非客
观地思考。
人格具有统一性。每个
个体的行为既反映着人格
,又受人格的约束和塑造
。如果把个体人格比作一
幅画,那我们恰恰就是这
幅画的创作者,我们是塑
造自身人格的艺术家。艺
术家不是完美无瑕的,也
难以了解自己的内心和身
体,他像普通人一样,有
弱点、会犯错。
我们要知道个体在建构
自身人格时是有局限性的
,个体不会依据客观事实
来构建统一的人格,而是
依靠对生活的主观认识,
因此,个体人格有独特的
风格和目标。人对某一现
象或事件的认识并不能客
观地反映现象或事件本身
。正因如此,生活在相同
世界的人类个体会千差万
别。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
上,会对身边事物产生各
种各样的看法,这些看法
有的对、有的错,但它们
都是我们塑造自我的依据
。人类个体在成长过程中
难免会犯错、遭遇失败,
我们需要谨慎处理这些生
活中的小插曲,特别是童
年早期的认知偏差,因为
它们会影响成年后的生活

以一位患者的童年经历
为例,该患者为52岁的女
性,临床表现为喜欢诋毁
年长于自己的女性。她从
小就生活在姐姐的光芒之
下,得不到大家的关心,
一直感觉很自卑。如果我
们用个体心理学中的“纵向”
理论来看待这一案例,就
会发现女人从幼年到生命
的后期阶段都存在着相同
的心理机制和动因:她总
是害怕自己受到轻视,也
会因他人受到优待或偏爱
而变得愤怒、烦躁。即使
不了解这位患者在生活中
的其他方面,也不了解她
自身人格的统一性,我们
也可以利用心理学知识将
她的童年经历和成年后的
表现联系起来。此时,心
理学家就好像是一位小说
家,他需要根据特定的行
动、生活方式或行为模式
来构建小说人物,除此之
外,还要保留人物自身人
格的统一性。一位优秀的
心理学家不仅能够预测这
位患者在特定情境下的行
为,还可以清晰描述她独
特人格下的行动、生活方
式或行为模式特征。
根据对上述三个基本问
题的回答,可以确定个体
的生活方式和具体目标。
这个目标对人们来说意义
重大,目标决定了一个人
的生活方式,他的所有行
动也都会反映出这个目标
。例如,某个人的目标是
成为一名研究人员,这个
目标在生活中是具有实际
意义的,那么这个人解决
所有问题的方式都会不同
程度地体现出这个目标。
在所有的解决方法都具有
建设性作用时,他就会感
觉很快乐,认为自己是有
价值的,也是有能力的,
这些感受都源自有意义的
建设性活动。当目标消极
,仅能体现个人利益,在
生活中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时,那他会发现自己连那
些基本问题都解决不了。
他也会因找不到合适的解
决办法而闷闷不乐。
三个基本问题是相互联
系的。在社会生活中,这
些基本问题可能会产生不
同的具体任务,而这些任
务只有在社会或公共环境
下才能实现,也就是在社
会情感的基础上实现。任
务最早出现于童年早期,
随着社会生活的刺激,孩
子的感官会逐渐发展成熟
。在孩子看、说、听的过
程中,以及与兄弟姐妹、
父母、亲戚、同事、
导语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儿童心理学领域的专业读本,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全球畅销近100年!
万千家庭验证过的养育理念,受到无数父母和教师热烈追捧。
破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培养健全而独特的内在人格,实现从自卑到优越的跨越。
多胎家庭、家校合作、性别教育、同辈交往……许多当前热议的教育议题,阿德勒在百年之前就给出了关键指引!
5个真实咨询案例+国际个体心理学家协会制定的心理调查问卷,帮助广大教育者和家长破除教育误区,解决问题行为。
精彩页
孩子的整体人格
孩子的精神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不管我们转到哪一个角度,它都会开出绚烂的花。而孩子的生活则像是一幅写满字的卷轴,不管我们想要了解哪个字,都需要打开整个卷轴,或许这才是最吸引我们的地方吧。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展现出了他的整个人生和人格,而人生和人格又是一种无形的背景,不结合这些背景,我们便无法了解孩子的个人行为。我们把这种相互关系称为人格的统一性。
人格的统一性从童年时期就开始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行为和表达方式相互协调形成一个统一的模式。孩子在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他们必须用统一的方式表达这些需求,这种统一的方式塑造了孩子的性格,同时赋予了孩子个性化特征,将个体与其他做出类似行为的孩子区别开来。
大多数心理学派都会忽略人格统一性的存在,即使他们承认统一性的存在,也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所以,我们经常发现,在心理学理论和精神疾病治疗中,专家们会把某一特殊手势或表情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有时我们把人们的某种表现形式称为情结,这样它就可以从人们的其他活动中分离出来了。这种分离就好比从乐谱中单独拿出一个音符,不顾整体地想要了解它的意义。这种分离本不恰当,却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
个体心理学反对这种普遍的错误方式,如果把这种方式应用到孩子教育中,更是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伤害。惩罚理论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如果一个孩子做错了事,要受到惩罚,这时我们通常会考虑这个孩子的人格给我们留下的总体印象,但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如果一个孩子屡次犯错,那老师或父母会带着偏见看待他,认为他无可救药。相反,表现一直优秀的孩子偶尔做错事情时,因为“表现优秀”的总体印象已经先入为主,所以人们不会给予这个孩子特别严厉的惩罚。不管是上述哪种情况,我们都没有找到真正的问题根源,只有全面了解孩子的人格统一性,才能从源头解决他们的行为问题。个体心理学要做的就是把音符放回乐谱中,再去了解它的意义。
当问一个孩子为什么这么懒时,我们不可能从他身上得到我们想知道的答案。同样地,我们也不能指望一个撒谎的孩子告诉我们他为什么撒谎。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人类本性有着非常深入的认识,几千年来,他的话一直回旋在我们耳畔:“世界上最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就连心理学家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又有什么权利要求一个孩子能够回答这么复杂的问题呢?了解个体行为含义的前提是了解他的整个人格,这个方法不是要描述孩子做了什么或如何去做,而是要了解他在面对任务时采取的态度。
P17-19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