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不论古今中外,对个人来说,一生重要的事无非立身、处世、做事、安心,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方面拥有丰富的遗产。本书就将南怀瑾先生讲述的相关内容有序地组织起来,希望对于读者看透人生的规律、面对人生的困境、实现人生的价值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侧重人文,注重现实人生问题,而南怀瑾先生治学、讲学也注重实证实修,做学问与做人做事浑然一体,因而他的著作对于读者极具启发性。人生问题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只是很多人在平常的生活中无法停下来思考这些问题,而一旦环境变迁、际遇变易,往往无法适从,这背后透露的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的缺失。 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中所看到的“真相”,都取决于各人的处境与境界;人生无真相,但是应该有方向;人生无答案,但是有选择。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旨在促进东、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台湾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南怀瑾先生在台讲学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数年,2004年落脚上海。2006年,他定居于江苏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终其晚年在这里讲学、授课,培养下一代文化种子。 南怀瑾先生毕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近六十部作品,并曾译成多国语言。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内外各层次读者的喜爱,半世纪以来影响无数中外人士;而南怀瑾先生融会东西精华、重整文化断层的心愿,亦将永续传承下去。 目录 第一章 人生的价值 此身的价值与烦恼 人生不能没有“观” 我从不跟着潮流走 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天爵与人爵,你选一个 人生的至高价值 正命地活着 第二章 立身的原则 如何理解自我的个性 人生要如何起步 成年人的第一课 自立的前提 忘记一切外界影响,就可以顶天立地 人有三师 如何面对穷困 人生三道坎 诚恳就是大智慧 五个人生原则 人生不可无所畏 不着急,不求满 享受的原则 第三章 处世的原则 为什么要懂人情世故 不要成为一颗“汤圆” 前面的路,留宽一点给别人走 高着眼,少低头 可以倒霉,但是不能有倒霉相 如何认清一个人 朋友之道 与人交往最重要的是分寸感 柔与谦的哲理 这三种情况,最容易招致怨恨 毁誉如何了断 能做好这六点,就天下太平了 第四章 事业的真义 职业不等于事业 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富贵 会用钱才是真本事 不动心,才能干大事 成败都经过,才能有大成就 第五章 人生的真相 人生难如意 天下无如吃饭难 改变命运要靠自己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力和命是两种东西 无德而富贵,是人生最不幸的事 人生的四种障碍,四种惧怕 在痛苦中成长 毕竟输赢下不完 清福比洪福还难享 第六章 修行的要义 我九十多岁了,还没找到一个真仙真佛 要运气顶好的时候放得下,才是修道 人不自欺,天下无敌 天地之间有正气 降服焦虑的心法 晚年如何安顿 修养的层级 修行者的画像 第七章 人生的境界 天人合一的生命观 如何理解生死 梦幻泡影是真的吗 澄澈到底,做一个自然人 最平凡,最高明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 至高的水德 附录 南怀瑾先生训诫 序言 南怀瑾先生一生致力于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他的 论述涉及的学问领域之广 ,作品的影响力之大,在 当代都是首屈一指的。南 怀瑾先生的作品,素来有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特 色,但是毕竟体量宏富, 万象森罗,已正式出版的 中文简体版作品超过五十 种,总字数近千万,且以 分门别类的专著为主,因 而对于一般读者来说,阅 读的门槛和压力还是有的 。我们策划这套书的目的 ,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种 更轻松、关联性更强的阅 读体验,也希望有更多新 的读者通过这套书走近南 怀瑾先生,走近中国传统 文化。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 们为每一本书设定了一个 主题。每个主题一方面对 应着南怀瑾先生作品中的 一个重要内容板块,另一 方面对应着与读者的关联 性。每一本书一般由几个 章节构成,每一章聚焦全 书主题的一个方面,由几 篇文章构成。每篇文章由 标题引领一个相对完整和 独立的叙述,大部分文章 篇幅在三千字左右。每篇 文章素材的选择,遵循知 识性、趣味性和启发性三 个原则。我们力求让每一 篇读起来都是“散文”的体验 ,体量轻小,易于阅读和 归纳理解,而篇章之间又 组成更大的叙述和主题, 让读者有层层渐进、步步 深入的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侧重人文 ,注重现实人生问题,而 南怀瑾先生治学、讲学也 注重实证实修,做学问与 做人做事浑然一体,因而 他的著作对于读者极具启 发性。人生问题与每一个 人息息相关,只是很多人 在平常的生活中无法停下 来思考这些问题,而一旦 环境变迁、际遇变易,往 往无法适从,这背后透露 的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的 缺失。不论古今中外,对 个人来说,一生最重要的 事无非立身、处世、做事 、安心,中国传统文化在 这方面拥有丰富的遗产。 《人生无真相》这本书就 将南怀瑾先生讲述的相关 内容有序地组织起来,希 望对于读者看透人生的规 律、面对人生的困境、实 现人生的价值有所帮助。 我们以“人生无真相”作 为书名,是希望传递这样 的信息:每个人在人生旅 途中所看到的“真相”,都取 决于各人的处境与境界; 人生无真相,但是应该有 方向;人生无答案,但是 有选择。 第一章“人生的价值”, 首先强调确立人生观的必 要性,没有人生观的生活 容易浑浑噩噩、随波逐流 ,其次以孟子的“天爵”“正 命”和《易经》的“参赞天地 之化育”说明在传统文化中 人生的至高价值是什么。 第二章“立身的原则”,讨论 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前 提、原则和方法,比如理 解自我的个性、独立谋生 、坚定自己的立场,如何 通过学习提高自我,等等 。第三章“处世的原则”,从 人情世故的内涵谈起,论 述与人交往的原则与方法 ,比如宽容、诚恳,把握 分寸感,正确应对毁誉等 。第四章“事业的真义”,讨 论事业与职业的区别,什 么才是真正的功德与成就 ,如何才能有大成就。第 五章“人生的真相”,探讨人 生中无法违背的普遍规律 ,如何更好地应对命运的 变化无常。第六章“修行的 要义”,以南怀瑾先生自己 的经历和体悟为切入点, 探讨传统文化中修行、安 心的基础方法。第七章“人 生的境界”,论述传统文化 中更为高远、抽象的生命 认知和生活境界,如天人 合一、上善若水等理念。 本书所收的文章,有的 是南怀瑾先生著作中较为 完整的篇章摘选,如“此身 的价值与烦恼”选自《原本 大学微言》,“天爵与人爵 ,你选一个”选自《孟子与 滕文公、告子》,我们只 在原文基础上进行了精简 、重分段落、重拟标题等 。有的文章是从多部作品 中摘选、衔接而成,如“我 从不跟着潮流走”,分别从 《孟子与离娄》《南怀瑾 讲演录:2004-2006》《瑜 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 孟子与尽心篇》《孟子旁 通》等书中选择了相关段 落,为了上下衔接,个别 语句的顺序、措辞有调整 。每一篇文章之后,注明 了所选素材的出处。 需要说明的是,所选素 材中有三处底稿目前尚未 在大陆正式出版。“可以倒 霉,但是不能有倒霉相”和“ 如何认清一个人”两篇的部 分内容节选自《中国式的 管理的出发》,原文发表 于台北《净名文摘》杂志 1988年1月1日第一卷第一 期,系南怀瑾先生1982年 向高校管理学院的学生讲 话的记录;“人生难如意”一 篇,部分内容节选自《谈 缘》,原文是南怀瑾先生 1982年向台湾地区“缘社”同 人发表的演讲记录;“我九 十多岁了,还没找到一个 真仙真佛”一篇,部分内容 选自《答覆“组团见南师”函 》,原文是2010年1月24日 以太湖大学堂秘书室的名 义发出的一封回信。 此书能够出版,承蒙南 怀瑾先生嫡孙暨法定继承 人温州南品仁先生与南怀 瑾文教基金会的信任与支 持,特此致谢! 北京磨铁文化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 南怀瑾系列作品编辑部 导语 南怀瑾先生法定继承人独家授权,南怀瑾文教基金会官方认证,纪念南师逝世十周年特别推出。 人生不读南怀瑾,阅尽诗书也枉然。 南师以接续中国传统文化为志业,躬身践行七十年;以经史合参的方式讲授各家典籍,不限教派门户,纵横古今中外,深入浅出,生动幽默,深受海内外广大读者的喜爱。作品畅销三四十年,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书评(媒体评论) 南师数十年来,一直主 张道是天下的公道,最好 要把道理、学问讲得深入 浅出,最好连没有文化的 人都能听懂。因而,他的 著述大多深入浅出,洋溢 着“道不远人”的亲和力与说 服力,没有酸涩死板的学 究气,而且旁征博引,兼 涉古今中外,浸透着极为 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经验, 因此广泛被士农工学商各 界、各阶层、从十几岁到 九十几岁各年龄段的读者 所喜爱。 ——周瑞金 在历史洪流的十字路口 ,南师以一己之力,在民 间为文化重建奋战了七十 年,对国民的影响、启发 是巨大的。他启发了无数 国人重新尊重自己的历史 文化,重建文化自信,并 积极探索如何汲取古今中 外历史文化的精华,继往 开来。 ——朱清时 南师打通了庙堂和江湖 ,让普通大众对传统文化 有了亲切感。 ——余世存 精彩页 此身的价值与烦恼 人们对生存的生命,所注重的现实人生,普遍认为“身”的存在就是生命,就是人生。其实“身”只是“生命”中机械性的存在,是现实中每一个人“自我”表达的存在容器。它是属于自然物理的、生理物质的现实,是偶然的、暂时的,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实用品。如果从“形而上”的心性精神观点来讲,此“身”不过是我们现在生命之所属,只有暂时一生的使用权,并无永恒占有的所有权。“身”非我,真正生命的我并非就是此“身”。 我们为了暂有的“身”,假定以除去老幼阶段的中间六十年做指标来讲,每天为了它要休息,花费一半时间在昏睡中,可用的指标便只有三十年。一日三餐,所谓“吃喝拉撒睡”五件要事,又减去了三分之一。如果像现在政界官场、工商企业家们的习惯,一日有两餐应酬,至少每餐要浪费两三个小时,加上夜晚的跳舞、歌唱,等等,不知道他们有多少时间办公?多少时间读书?如此这般,真为大家感到惋惜、心疼。但是人们都说这样才叫人生啊!我复何言!人们这样说,不是对人生的悲观,是因为我们幸得而有此生,幸得而有此身,所谓佛说“人身难得”,应当加以珍惜、自爱这个难得宝贵的“身”。 但话又说回来,我们的一生,单单为了此身的存在,为了它的需要所产生的衣、食、住、行,就忙得够呛,难有再多的时间为别人。因此,了解到做父母的、做社会服务的人,个个都是天生圣人,都是仁者。其实,活在人世间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是损人利己的,同时没有一个不是损己利人的。因为人是需要互助的,需要互相依存的。人跟别的生物不一样,所以形成了人群文化,形成了社会。 然而,此身为了生活已够麻烦,如果再加病痛和意外灾害,那麻烦可更大了。因此,道家的老祖宗老子便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但是,由道家分家出来的神仙丹道们,却要拼命修身养性,以求此身的长生不老(死),忙上加忙,忙得不亦乐乎!真的长生不老的人没有看见,但他们有此永远的希望,因而洁身自爱,与吃喝玩乐过一生的相比,也就各有妙趣了。另有从痛苦生活中经历过来的人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看虽然消极,事实上大多数人确实都有这样的境遇,所谓儒家“仁政”之道、“平天下”者,又将如何平之呢? 我们因为研究“大学之道”,恰好讲到人我的“身心”问题,所以才引发有关“身见”的话题。曾子在原文中,并没有像佛、道两家那样,特别说明解脱“身见”的重要。你只要仔细读了那一段原文,便会注意到,他也是极其注意“心”的作用为主体,“身”只是“心”的附庸而已,所以最后特别说明一句“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并不像一般佛、道两家的支流分派,专门注重修炼“身”的生理气脉,便自以为是修道的真谛了。 不过,话又得说回来,“身”固然是“心”的附庸,可是在现实存在的生命作用上,人们一切思想行为表现在“外用”方面,完全是因为有身,才能造成这个人世间芸芸众生的种种现象。所以在《大学》有关“内明(圣)”“外用(王)”的八纲目中,特别列出“修身”这项要点。但在“修身”的要点中,曾子所提的,只是与身心有关的“忿懥、恐惧、好乐、忧患”四个现象,并没有说到身的气脉、五脏六腑,以及现代所说的神经、肌肉等问题。这又是什么道理呢?答:儒家孔门的学问,最注重的是“人道”的行为科学,不像古代医学所讲的养生,专在生理变化上和心理相关的作用。如果要了解这方面的问题,应该多读《黄帝内经·素问》中的学识,配合现代医学、卫生等科学来作研究。 (选自《原本大学微言》) P2-4 |